一种胶衣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4425发布日期:2020-09-25 18:3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衣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衣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衣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胶衣,它是不饱和聚酯(up)中加入颜料和触变剂等分散而成的玻璃钢(frp)及台面面漆用来开发的着色触变性产品。胶衣树脂是不饱和聚酯树脂业中一种特殊的树脂。目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白色洗手盆、浴缸等即为一种常见的人造石产品,其在成模后通常在产品表面喷涂一层保护类材料,称之为胶衣,用以提高人造石产品的耐沾污、耐腐蚀、耐磨、光泽度等性能。

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胶衣搅拌均匀以后,需要将胶衣运输到下个工艺,但是胶衣很容易固话,因此胶衣在运输的时候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衣运输装置,具有便于运输胶衣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胶衣运输装置,包括固定架、支撑所述固定架的滚轮和位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滚轮一面的箱体,所述箱体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可拆卸设置,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面设置有顶盖,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有保温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胶衣放置在箱体的内部,通过顶盖对箱体进行密封,然后将箱体放置在固定架上,即可将胶衣运输至需要的地方。胶衣在运输的途中,为了能够减少胶衣的固化,在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温组件,通过保温组件对箱体内部的胶衣固话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组件包括缓冲层和挡板,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挡板和所述箱体侧壁之间,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的设置,当箱体受到撞击的时候,能够将位于箱体内部的胶衣进行保护,减少胶衣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伤。保温层的设置,能够对胶衣进行保温,从而能够减少胶衣的固化速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橡胶层和海绵层,所述第一橡胶层靠近所述挡板设置,所述海绵层靠近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一橡胶层和所述海绵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层的设置,当箱体受到撞击的时候,第一橡胶层能够充分起到缓冲的效果,以对箱体内部的胶衣进行保护。海绵层的设置,能够使外界的温度不容易对箱体内部的胶衣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面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层的一面设置有光滑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层的设置,能够对箱体内部的胶衣进行保护。光滑涂层的设置,能够便于胶衣的卸载,减少胶衣粘接在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一面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护板,若干所述护板均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每相邻两个所述护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护板均环绕于所述箱体的周边,每个所述护板靠近所述箱体的一面设置有防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能够便于胶衣的装卸,将胶衣的安装和拆卸均放置地面进行,装载结束以后再将箱体放置在固定架上进行固定。护板和防护层的设置,能够使箱体在固定架上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盖包括两个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门和所述第二密封门向背的一侧均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第一密封门和所述第二密封门的四周靠近所述箱体的一面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门和所述第二密封门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的设置,能够便于对胶衣进行装载和卸载。密封垫的设置,能够减少外界的灰尘进行箱体的内部,减少胶衣沾灰。锁紧件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密封门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门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门上,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密封门上设置有保护罩,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均位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伸出所述保护罩并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门上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的时候,将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均处于水平的状态,然后转动齿轮即可将齿条朝凹槽的位置移动,齿条插设在限位盖和凹槽之间,即可将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进行固定。保护罩的设置,能够将齿轮和齿条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箱体、顶盖和保温组件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胶衣运输,使胶衣在运输的途中不容易固化的效果;

2.通过缓冲层的设置,能够起到使箱体不容易由于撞击而损坏的效果;

3.通过光滑涂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少胶衣粘接在底板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胶衣运输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滚轮;3、箱体;4、顶盖;41、第一密封门;42、第二密封门;43、密封垫;5、保温组件;51、缓冲层;52、挡板;53、第一橡胶层;54、海绵层;55、保温层;6、底板;61、第二橡胶层;62、光滑涂层;7、固定组件;71、护板;72、防护层;8、锁紧件;81、齿轮;82、齿条;83、凹槽;84、保护罩;85、限位盖;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胶衣运输装置,包括固定架1,在固定架1上放置有箱体3,箱体3和固定架1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架1远离箱体3的一面设置有滚轮2,将箱体3放置固定架1上,通过推动箱体3即可通过滚轮2进行运动。将箱体3放置在固定架1之前,在箱体3内放置胶衣,由于胶衣呈液态状,并且胶衣很容易固化,因此在箱体3远离固定架1的一面设置有顶盖4,以减少胶衣降温的速度,并且在箱体3的侧壁设置有保温组件5,通过保温组件5进一步对胶衣进行保温,使胶衣不容易产生固化的现象。

参照图2,箱体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层61,第二橡胶层61能够对箱体3内部的胶衣进行保护。第二橡胶层61远离固定架1的一面设置有底板6,底板6远离第二橡胶层61的一面设置有光滑涂层62,光滑涂层62的设置能够便于胶衣的卸载,减少胶衣粘接在底板6上,从而能够节约能源。

参照图2,保温组件5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缓冲层51、保温层55和挡板52,缓冲层51的设置,能够对箱体3进行保护,当车间进行运输的时候,容易产生撞击,当箱体3产生撞击的时候,缓冲层51能够为箱体3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能够使箱体3不容易损坏,从而能够延长箱体3的实用寿命。保温层55的设置,能够对胶衣进行保温,从而能够减少胶衣的固化速度。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层55采用玻璃棉材质。挡板52和胶衣直接接触,起到对胶衣进行限位的效果。缓冲层51包括第一橡胶层53和海绵层54,第一橡胶层53靠近挡板52设置,海绵层54靠近箱体3的侧壁设置,保温层55位于第一橡胶层53和海绵层54之间。通过第一橡胶层53对箱体3进行保护,减少箱体3由于撞击而产生的损伤。海绵层5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胶衣进行保护,使外界的温度不容易对箱体3内部的胶衣产生影响。

参照图2,固定架1靠近箱体3底部的一面设置有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若干护板71,若干护板71均与固定架1铰接,每相邻两个护板7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若干护板71均环绕于箱体3的周边。若干护板71的设置能够使放置在固定架1上面的箱体3运输的更加可靠,当需要将箱体3从固定架1上卸载的时候,拆卸螺栓即可将护板71和箱体3分离。从而能够装拆方便,进一步能够缩短运输时间,从而能够减少胶衣的固化。为了能够减少晃动,在每个护板71靠近箱体3的一面设置有防护层72,通过防护层72的设置,能够使箱体3在固定架1上更加稳固。

参照图3和图4,顶盖4包括两个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向背的一侧均与箱体3铰接,在箱体3顶部的边缘开设有安装槽9,在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的四周靠近箱体3的一面设置有密封垫43,密封垫43固定在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上,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锁紧件8。通过锁紧件8将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进行锁紧的时候,密封垫43和安装槽9贴合设置,从而能够减少在运输过程中,胶衣的泄露。

参照图4,锁紧件8包括齿轮81和齿条82,第一密封门41靠近第二密封门42的一面开设有凹槽83,第一密封门41上设置有限位盖85,限位盖85位于凹槽83的上方。齿轮81设置于第二密封门42上,齿条82与齿轮81啮合设置。将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均处于水平的状态,然后转动齿轮81即可将齿条82朝凹槽83的位置移动,齿条82插设在限位盖85和凹槽83之间,即可将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进行固定。第二密封门42上设置有保护罩84,齿轮81和齿条82均位于保护罩84内,齿条82远离齿轮81的一端伸出保护罩84并伸入凹槽83内,通过保护罩84能够将齿轮81和齿条82进行保护,使齿轮81和齿条82不容易损坏。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胶衣放置在箱体3内部,其次将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关闭,转动齿轮81即可将齿条82朝凹槽83的位置移动,齿条82插设在限位盖85和凹槽83之间,即可将第一密封门41和第二密封门42进行固定。然后将若干护板71固定在箱体3的周边,通过螺栓对箱体3进行固定,然后对箱体3进行运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