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6779发布日期:2020-10-17 01:3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尾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辅助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尾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越来越普及,在通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受限于车身条件,车辆的尾箱内置物空间极其有限,尾箱作为一个必要的装备,既可以放东西,又可以为载人提供防护,越来越被车主以及车辆厂家认可。因此,尾箱经常作为后期加装或是出厂标配。

摩托车和电动车自行车等车辆大部分为露天存放,在雨天、雪天、阳光暴晒、灰尘的天气中直接暴露于使用环境中,存在对车辆车身以及部件产生安全隐患的可能性,而且容易弄脏车辆,不方便车主使用。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常使用防护罩对车辆进行遮盖。

目前,摩托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等车辆使用的防护罩常放置在尾箱内。一方面,尾箱作为储物空间并不大的箱体,常在放置防护罩、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等之后,会显著占用尾箱内的储物空间。另一方面,将防护罩与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放置在同一空间内,也存在对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后的防护罩需要人工放入尾箱内,增加了放置时间。

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尾箱。

车辆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储物箱,及与所述第一储物箱相连接的第二储物箱。

所述第二储物箱内设置有回滚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储物箱包括远离所述第一储物箱侧的第一箱壁,所述第一箱壁的边缘分别连接有第二箱壁、第三箱壁、第四箱壁、第五箱壁。

可选的,远离所述第一箱壁侧的所述第二箱壁、所述第三箱壁及所述第四箱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

所述第二箱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进行打开或关闭。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连接轴。

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箱壁相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箱壁相连接。

所述第二箱壁的长边与所述连接轴的轴向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回滚装置包括回滚轴,及与所述回滚轴的轴向平行设置的辅杆。

所述回滚轴上设置有与防护罩相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沿所述回滚轴的轴向设置的粘结件。

可选的,所述回滚轴朝向远离车首侧旋转。

所述防护罩在所述回滚轴与所述辅杆之间随所述回滚轴进行旋转。

靠近车首侧的防护罩的边缘设置有第三连接装置。

当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同时与所述回滚轴和所述辅杆相接触时,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卡在所述回滚轴和所述辅杆之间,所述回滚轴停止旋转。

可选的,当向所述第二储物箱外牵拉所述第三连接装置时,所述防护罩带动所述回滚轴朝向所述车首侧旋转,所述防护罩被牵拉至所述第二储物箱外部。

可选的,当所述防护罩不受外力的牵拉时,所述回滚轴带动所述防护罩朝向远离所述车首侧旋转,所述防护罩被牵拉至所述第二储物箱内部。

可选的,靠近所述第一储物箱侧的所述第二储物箱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储物箱相连接的第六箱壁。

靠近所述第二箱壁侧的所述第一箱壁边缘和所述第六箱壁的边缘设置有滑道。

所述第二箱壁通过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箱壁、所述第三箱壁、所述第四箱壁和所述第六箱壁滑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罩常放置在第二储物箱内,避免将防护罩与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等物品放置共同放置在第一储物箱内,减少占用第一储物箱内的储物空间;此外,放置将防护罩与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放置在同一空间内,避免了对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造成污染;回滚装置方便将防护罩拉出第二储物箱,同时将使用后的防护罩自动拉回至第二储物箱内,减少了放置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储物箱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滚轴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粘结片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

1、箱体;

2、第一储物箱;

3、第二储物箱;31、第一箱壁;32、第二箱壁;33、第三箱壁;

4、连接轴;

5、滑道;

6、回滚轴;

7、辅杆;

8、粘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尾箱,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第一储物箱2,及与第一储物箱2相连接的第二储物箱3。

第二储物箱3内设置有回滚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常放置在第二储物箱3内,避免将防护罩与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等物品放置共同放置在第一储物箱2内,减少占用第一储物箱2内的储物空间。此外,放置将防护罩与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放置在同一空间内,避免了对骑行装备、备用食物和饮品造成污染。

回滚装置方便将防护罩拉出第二储物箱3,同时将使用后的防护罩自动拉回至第二储物箱3内,减少了放置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第二储物箱3包括远离第一储物箱2侧的第一箱壁31,第一箱壁31的边缘分别连接有第二箱壁32、第三箱壁33、第四箱壁、第五箱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箱壁设置在第三箱壁33的对侧,第五箱壁设置在第二箱壁32的对侧。第二储物箱3与第一储物箱2之间通过第二箱壁32、第三箱壁33、第四箱壁、第五箱壁相连接。节省了连接材料。

第二储物箱3可放置于第一储物箱2外表面的任意面。

当第二储物箱3放置于靠近驾驶者侧的第一储物箱2的外表面,防护罩可遮盖除箱体1外的整个车身。方便驾驶者从第一储物箱2内拿取和存放物品。

当第二储物箱3放置于远离驾驶者侧的第一储物箱2的外表面,防护罩可遮盖包括箱体1的整个车身。方便对箱体1和车身进行防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远离第一箱壁31侧的第二箱壁32、第三箱壁33及第四箱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

第二箱壁32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进行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直接将第二箱壁32向上施加力,第二箱壁32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进行打开,方便在第二储物箱2内拿取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装置为连接轴4。连接轴4的一端与第三箱壁33相连接,连接轴4的另一端与第四箱壁相连接。

第二箱壁32的长边与连接轴4的轴向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可以是连接柱或连接片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能够起到连接轴4作用的部件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回滚装置包括回滚轴6,及与回滚轴6的轴向平行设置的辅杆7。

回滚轴6上设置有与防护罩相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回滚轴6与辅杆7平行设置,辅杆7与回滚轴6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至5厘米。

回滚轴6与防护罩相连接,防护罩通过回滚轴6的旋转,在辅杆7与回滚轴6之间的间隙向外拉伸或向内回收。当通过回滚轴6朝向驾驶者方向旋转时,防护罩在辅杆7与回滚轴6之间的间隙向外拉伸;当通过回滚轴6朝向远离驾驶者方向旋转时,防护罩在辅杆7与回滚轴6之间的间隙向内回收。

第二连接装置的一端与回滚轴6相连接,第二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防护罩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装置为沿回滚轴6的轴向设置的粘结件8。

在本实施例中,粘结件8为胶条或双面胶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将回滚轴6与防护罩相连接的部件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回滚轴6朝向远离车首侧旋转。

防护罩在回滚轴6与辅杆7之间随回滚轴6进行旋转。

靠近车首侧的防护罩的边缘设置有第三连接装置。

当第三连接装置同时与回滚轴6和辅杆7相接触时,第三连接装置卡在回滚轴6和辅杆7之间,回滚轴6停止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当外力大于回滚轴6朝向远离车首侧旋转的力时,回滚轴6朝向车首侧旋转。当外力小于回滚轴6朝向远离车首侧旋转的力时,或没有外力作用时,回滚轴6朝向远离车首侧旋转,直至第三连接装置同时与回滚轴6和辅杆7相接触时,第三连接装置卡在回滚轴6和辅杆7之间,回滚轴6停止旋转。

第三连接装置可以是挂钩或挂绳中的任一种。其中,挂绳上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可以是带有通孔的块状结构,通孔便于绳子穿过。限位件也可以是带有通孔的柱状结构,通孔便于绳子穿过。

当防护罩覆盖在车身时,第三连接装置与车身相连接,避免防护罩被风吹掉。其中,限位件通过绳子与车身边缘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当向第二储物箱3外牵拉第三连接装置时,防护罩带动回滚轴6朝向车首侧旋转,防护罩被牵拉至第二储物箱3外部。

当防护罩不受外力的牵拉时,回滚轴6带动防护罩朝向远离车首侧旋转,防护罩被牵拉至第二储物箱3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靠近第一储物箱2侧的第二储物箱3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储物箱2相连接的第六箱壁。

靠近第二箱壁32侧的第一箱壁31边缘和第六箱壁的边缘设置有滑道5。

第二箱壁32通过滑道5与第一箱壁31、第三箱壁33、第四箱壁和第六箱壁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箱壁32通过滑道5进行滑动。当第二箱壁32沿滑道5滑开时,露出第二储物箱3的内部;当第二箱壁32沿滑道5滑至封闭时,第二储物箱3处于封闭状态。增加了第二储物箱3的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第二储物箱3可以设置在第一储物箱2的外部,也可以在第一储物箱2的表面为凹陷时,设置在第一储物箱2的凹陷内。

第二储物箱3与第一储物箱2之间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当第二储物箱3与第一储物箱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即可。

当第二储物箱3设置在靠近驾驶者侧时,靠近驾驶者侧的第一箱壁31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的材质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材料,使驾驶者或接触缓冲层的人能够得到舒缓的接触,同时起到安全的缓冲作用。

第一储物箱2和第二储物箱3上分别设置有箱锁,箱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锁即可。

第一连接装置也可以设置在第三箱壁33、第二箱壁32及第五箱壁之间,或设置在第四箱壁、第二箱壁32及第五箱壁之间,或设置在第五箱壁、第四箱壁、第三箱壁33之间。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与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第一连接装置的位置不同时,第一连接装置的两个端部只需要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调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