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推车车架及儿童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4101发布日期:2020-10-13 08:0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便携推车车架及儿童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便携推车车架及儿童手推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是一种利用人力推动的搬运车辆,可用于货物、婴儿等的中短途的运送。为了减少手推车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空间占用,相关技术中已有一些手推车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实现折叠收车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经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一些可折叠的推车存在着折叠步骤多,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还有一些推车在折叠后尺寸较大,导致存放或运输不便,另外有些推车虽然折叠车后体积较小,但展开后正常使用时车架容易摇晃而不稳定。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推车车架及儿童手推车,折叠方便,且在展开后比较稳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便携推车车架,包括:

前脚组;

后脚组;

第一关节,与所述后脚组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前脚组转动连接;

车架支撑组,与所述后脚组和所述第一关节转动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支撑在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后脚组上,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收合并与所述后脚组折叠;

前支撑组,与所述前脚组和车架支撑组分别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展开所述前脚组,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使所述前脚组收合并使所述前脚组与所述后脚组折叠;和

后支撑组,与所述后脚组和所述车架支撑组分别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展开所述后脚组,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使所述后脚组收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推车车架还包括:

座架支撑组,与所述车架支撑组和所述第一关节分别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展开,以形成用于安装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上的座位的支撑,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收合并折叠在所述车架支撑组与所述前脚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组包括两个前脚杆,所述前支撑组包括:第一前连接支撑杆、第二前连接支撑杆、两个前支撑连杆和两个前脚连接件,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前连接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前脚杆枢接,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前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枢接,所述两个前支撑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前脚杆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所述车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支撑组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带动所述两个前脚杆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并通过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相向折叠,以使所述两个前脚杆相向靠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呈18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所述两个前支撑连杆均为弯杆,所述两个前支撑连杆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的一端均位于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的一端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所述后脚组包括两个后脚杆,分别与两个第一关节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组包括:两个滑动连接件、两个滑动支撑连杆、两个滑动支撑连接件和第一交叉杆组,两个滑动连接件分别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上,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车架支撑组枢接,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交叉杆组具有四个端部,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关节枢接,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枢接;所述车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支撑组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杆带动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分别朝向所述两个后脚杆的下端滑动,并通过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的滑动带动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交叉角度变化,以使所述两个后脚杆相向靠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所述第一交叉杆组包括:第一后脚滑动连杆和第二后脚滑动连杆,所述第一后脚滑动连杆与所述第二后脚滑动连杆交叉布置,且在交叉位置枢接,所述第一后脚滑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第一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后脚滑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转动平面与所述两个后脚杆的相向运动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所述车架支撑组包括:靠背支撑杆、手把支撑杆、上支撑杆和第二关节,所述靠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后脚组和所述第二关节枢接,所述上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枢接,所述手把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关节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组和所述前支撑组均与所述靠背支撑杆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推车车架还包括:座架支撑组;所述座架支撑组包括:第二交叉杆组,所述第二交叉杆组具有四个端部,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关节枢接,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分别与所述靠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车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所述靠背支撑杆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靠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关节之间的间距变化带动所述第二交叉杆组中的交叉角度变化,以使所述两个第一关节相向靠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叉杆组包括:第一座架支撑连杆、第二座架支撑连杆、第三座架支撑连杆和第四座架支撑连杆,所述第一座架支撑连杆与第二座架支撑连杆交叉布置,且在交叉位置枢接,所述第三座架支撑连杆与第四座架支撑连杆交叉布置,且在交叉位置枢接,所述第一座架支撑连杆与第二座架支撑连杆的一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交叉杆组的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座架支撑连杆与第二座架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座架支撑连杆和所述第三座架支撑连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四座架支撑连杆和所述第三座架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作为第二交叉杆组的第二端部和第四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推车车架还包括:座架支撑组;所述座架支撑组包括:扶手连接件、扶手组、座架联动件、座位延伸连接件和脚靠组,所述扶手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扶手组和所述靠背支撑杆枢接,所述扶手组与所述上支撑杆枢接,所述座位延伸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脚靠组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关节枢接,所述座架联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扶手连接件和所述座架联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车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在所述靠背支撑杆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靠背支撑杆与所述上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变化带动所述扶手组和所述扶手连接件的夹角变化,以使所述扶手连接件通过所述座位延伸连接件和所述座架联动件带动所述脚靠组沿远离所述前脚组的方向翻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支撑组包括两个手把支撑杆,所述车架支撑组还包括两个手柄座、两个手柄、手柄二道锁按件和手柄按钮,所述两个手把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两个手柄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手柄组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手柄枢接,所述两个手柄均与所述手柄二道锁按件和手柄按钮转动连接,通过同时按压所述手柄按钮和所述手柄二道锁按件,能够使所述两个手柄相对于所述两个手柄座解锁,而通过使所述两个手柄相对于所述两个手柄座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二关节与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靠背支撑杆之间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组包括:两个侧扶手、两个连杆和前扶手,所述两个侧扶手与所述扶手连接件和所述上支撑杆枢接,所述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扶手的两端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侧扶手枢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儿童手推车,包括:前述的便携推车车架。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通过前支撑组和后支撑组分别展开前脚组和后脚组,并在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通过前支撑组和后支撑组使前脚组和后脚组分别收合,并使前脚组和后脚组相向折叠,这样一方面通过前支撑组和后支撑组对处于展开状态的便携推车车架中的前脚组、后脚组以及车架支撑组形成稳定的支撑作用,使展开状态的便携推车车架不容易晃动,另一方面利用车架支撑组的收合过程带动前支撑组和后支撑组来使前脚组和后脚组收合和相向折叠,使得便携推车车架的折叠操作更加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架支撑组能够加强与车架支撑组、后支撑组和第一关节的连接,以形成更加稳定的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和图2分别是根据本公开便携推车车架的一些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本公开便携推车车架的一些实施例在半收合状态下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是根据本公开便携推车车架的一些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是根据本公开便携推车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不同部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圆圈a内的局部结构的爆炸放大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关节、2-上支撑杆、3-前脚杆、4-后脚杆、5-第二关节、6-手把支撑杆、7-靠背支撑杆、8-滑动支撑连杆、9-滑动连接件、10-前轮组、11-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2-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3-前支撑连杆、14-前脚连接件、15-手柄座、16-手柄、17-手柄二道锁按件、18-手柄按钮、19-转动连接件、20-脚靠组、21-扶手组、22-座位延伸连接件、23-座架联动件、24-滑动支撑连接件、25-扶手连接件、26-后轮组、27-第一后脚滑动连杆、28-第二后脚滑动连杆、29-第一座架支撑连杆、30-第二座架支撑连杆、31-第三座架支撑连杆、32-第四座架支撑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是根据本公开便携推车车架的一些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推车车架包括:前脚组、后脚组、第一关节1、车架支撑组、前支撑组和后支撑组。这里以及后文中提到的方位词“前”和“后”是基于便携推车车架被推动而正常移动的方向确定的。对于包括该便携推车车架的儿童手推车来说,乘坐儿童手推车的儿童位于推动儿童手推车的人员的前侧,该人员位于儿童的后侧。而方位词“左”、“右”是基于便携推车车架的前向确定的。方位词“下”是停放或运行在地面或其他表面的便携车架上邻近地面或其他表面的方向,而“上”是远离地面或其他表面的方向。

在图1和图2中,前脚组包括两个前脚杆3。前脚组在两个前脚杆3的下端还可设置前轮组10,用于与地面接触,并在地面行走。后脚组包括两个后脚杆4。后脚组在两个后脚杆4的下端还可设置后轮组26,用于与地面接触,并在地面行走。

第一关节1与所述后脚组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前脚组转动连接。在图1中,便携推车车架包括两个第一关节1,分别与两个后脚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并分别与两个前脚杆3的上端枢接。

车架支撑组,与所述后脚组和所述第一关节1转动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支撑在所述第一关节1和所述后脚组上,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收合并与后脚组折叠。

参考图1和图2,车架支撑组可包括:靠背支撑杆7、手把支撑杆6、上支撑杆2和第二关节5。所述靠背支撑杆7两端分别与所述后脚组和所述第二关节5枢接,所述上支撑杆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关节1和所述第二关节5枢接,所述手把支撑杆6与所述第二关节5固定连接。在图1中,车架支撑组包括两个靠背支撑杆7。两个靠背支撑杆7分别与两个后脚杆4枢接,且具有相对于枢接位置向前延伸的部分。

在图1和图3中,车架支撑组包括两个手把支撑杆6,且车架支撑组还包括两个手柄座15、两个手柄16、手柄二道锁按件17和手柄按钮18。所述两个手把支撑杆6的上端与所述两个手柄座15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手柄组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手柄16枢接,所述两个手柄16均与所述手柄二道锁按件17和手柄按钮18转动连接,通过同时按压所述手柄按钮18和所述手柄二道锁按件17,能够使所述两个手柄16相对于所述两个手柄座15解锁,而通过使所述两个手柄16相对于所述两个手柄座15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二关节5与所述上支撑杆2和所述靠背支撑杆7之间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支撑组与所述前脚组和车架支撑组分别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展开所述前脚组,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使所述前脚组收合并与所述后脚组折叠。

参考图1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组包括: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两个前支撑连杆13和两个前脚连接件14。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前脚杆3枢接,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的第二端枢接。

两个前支撑连杆1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1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前脚杆3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前支撑连杆13和前脚连接件14均可与靠背支撑杆7相对于枢接位置向前延伸的部分进行枢接。

车架支撑组能够在所述车架支撑组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14带动所述两个前脚杆3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并通过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14带动所述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相向折叠,以使所述两个前脚杆3相向靠拢。这样可使得车架在收合状态下能够缩小前脚组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收合后的车架尺寸。

为了提高便携推车车架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呈180度,以便在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在受到通过两者的枢轴的力时不容易产生使两者折叠的扭矩。

另外,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前支撑连杆13均为弯杆,使得前支撑连杆13与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的枢轴不必平行于前支撑连杆13与靠背支撑杆7的枢轴。

在图1-图7中,所述两个前支撑连杆13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的一端均位于所述两个前脚连接件14与所述车架支撑组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这样在折叠时两者不容易发生干涉,从而能够折叠成更小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支撑组与所述后脚组和所述车架支撑组分别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展开所述后脚组,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使所述后脚组收合并与所述后脚组折叠。

参考图2、图4和图7-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撑组包括:两个滑动连接件9、两个滑动支撑连杆8、两个滑动支撑连接件24和第一交叉杆组。两个滑动连接件9分别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4上,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接件24分别与所述车架支撑组枢接,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杆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9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接件24固定连接。滑动连接件9可以为套在后脚杆4上的套筒。

第一交叉杆组具有四个端部,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关节1枢接,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9枢接;所述车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支撑组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连杆8带动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9分别朝向所述两个后脚杆4的下端滑动,并通过所述两个滑动连接件9的滑动带动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交叉角度变化,以使所述两个后脚杆4相向靠拢。这样可使得车架在收合状态下能够缩小后脚组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收合后的车架尺寸。

在图2和图4中,第一交叉杆组包括:第一后脚滑动连杆27和第二后脚滑动连杆28。所述第一后脚滑动连杆27与所述第二后脚滑动连杆28交叉布置,且在交叉位置枢接。所述第一后脚滑动连杆27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第一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后脚滑动连杆28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这种交叉杆组在支撑上更加稳定,且在折叠时能够同步运动,简化折叠操作。为了进一步减小折叠后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还可使第一交叉杆组的转动平面与所述两个后脚杆4的相向运动平面平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后支撑组和前支撑组均可与所述靠背支撑杆7转动连接。通过对靠背支撑杆7的操作,能够带动后支撑组和前支撑组实现后脚组和前脚组的收合或展开,从而进一步的简化操作。

对于需要设置乘坐位的便携推车车架来说,还可以增加座架支撑组来实现乘坐位的设置和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推车车架还包括:与所述车架支撑组和所述第一关节1分别连接的座架支撑组。该座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展开,以形成用于安装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上的座位的支撑,并在所述便携推车车架的收合状态下收合并折叠在所述车架支撑组与所述前脚组之间。

参考图1-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架支撑组包括:第二交叉杆组,所述第二交叉杆组具有四个端部,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关节1枢接,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分别与所述靠背支撑杆7转动连接。在图2中,第二交叉杆组中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分别与滑动支撑连接件24转动连接,而滑动支撑连接件24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撑管7上。

所述车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所述靠背支撑杆7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靠背支撑杆7与所述第一关节1之间的间距变化带动所述第二交叉杆组中的交叉角度变化,以使所述两个第一关节1相向靠拢。这样可使得车架在收合状态下能够缩小第一关节以及靠背支撑杆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收合后的车架尺寸。

在图2、图7和图8中,第二交叉杆组包括:第一座架支撑连杆29、第二座架支撑连杆30、第三座架支撑连杆31和第四座架支撑连杆32。所述第一座架支撑连杆29与第二座架支撑连杆30交叉布置,且在交叉位置枢接,所述第三座架支撑连杆31与第四座架支撑连杆32交叉布置,且在交叉位置枢接。

所述第一座架支撑连杆29与第二座架支撑连杆30的一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交叉杆组的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座架支撑连杆29与第二座架支撑连杆3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座架支撑连杆32和所述第三座架支撑连杆31的一端枢接,所述第四座架支撑连杆32和所述第三座架支撑连杆31的另一端分别作为第二交叉杆组的第二端部和第四端部。这种交叉杆组在支撑上更加稳定,且在折叠时能够同步运动,简化折叠操作。

参考图1、图7-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架支撑组包括:扶手连接件25、扶手组21、座架联动件23、座位延伸连接件22和脚靠组20。所述扶手连接件2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扶手组21和所述靠背支撑杆7枢接,所述扶手组21与所述上支撑杆2枢接。所述座位延伸连接件22一端与所述脚靠组20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关节1枢接。所述座架联动件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扶手连接件25和所述座架联动件23转动连接。

在图1-图6中,所述扶手组21包括:两个侧扶手、两个连杆和前扶手,所述两个侧扶手与所述扶手连接件25和所述上支撑杆2枢接,所述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扶手的两端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侧扶手枢接。这样,扶手组21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被折叠成更小的尺寸,从而使便携推车车架被折叠地更小。

所述车架支撑组被配置为在所述靠背支撑杆7朝向所述后脚组折叠时,通过所述靠背支撑杆7与所述上支撑杆2之间的间距变化带动所述扶手组21和所述扶手连接件25的夹角变化,以使所述扶手连接件25通过所述座位延伸连接件22和所述座架联动件23带动所述脚靠组20沿远离所述前脚组的方向翻转角度。这样可使得扶手组和脚靠组也能够随着靠背支撑杆7朝向后脚组的折叠而在前后方向折叠成更小尺寸。

本公开的上述便携推车车架的实施例可适用于各类推车,例如儿童手推车、物品推车等。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也提供了一种儿童手推车,包括前述任一种便携推车车架。

下面基于图1-图9所示的便携推车车架的一些实施例从展开状态到收合状态的折叠过程进行说明。

当需要对展开状态的便携推车车架进行收合时,操作者通过手先按动手柄二道锁按件17不动,再用手去按动手柄按钮18,实现左右两个手柄16之间解锁。往下拨动两个手柄16,以使两个手柄16与手柄座15之间发生转动(参见图3和图4),通过这个转动来使得第二关节5与靠背支撑管7、上支撑管2之间解锁。

在第二关节5与靠背支撑管7、上支撑管2之间解锁后,操作者下压手把支撑杆6,带动靠背支撑杆7和上支撑管2分别绕着后脚管4和第一关节1转动。通过上支撑管2和靠背支撑管7的运动,带动扶手组21、扶手连接片25和滑动支撑连杆8发生运动。

滑动支撑连杆8在向下运动时,带动滑动连接件9沿着后脚管4往下滑动。通过滑动连接件9的运动带动第一后脚滑动连杆27和第二后脚滑动连杆28运动,从而使第一交叉杆组的交叉角度发生变化,进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前脚组、后脚组和车架支撑组往中间方向运动。同时,滑动支撑连杆8还带动第二座架支撑连杆30和第三座架支撑连杆31运动,从而使第二交叉杆组的交叉角度发生变化,进而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一关节1和车架支撑组往中间方向运动。

在靠背支撑杆7相对于上支撑杆2运动时,靠背支撑杆7能够带动扶手连接件25运动,进而带动座架联动件23以及扶手组21运动。座架联动件可进一步带动作为延伸连接件22及其连接的脚靠组20运动。靠背支撑管7还能够带动着前脚连接件14发生运动,以带动前脚杆3绕着第一关节1发生转动并向后脚杆4方向靠拢。

靠背支撑管7还带动了前支撑连杆13发生运动,而通过前支撑连杆13的运动,使得第一前连接支撑杆11与第二前连接支撑杆12相向折叠,从而使得左右两侧的前脚组往中间方向运动。图5和图6示出了便携推车车架收合后的各组件相互折叠靠拢的良好收车效果。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