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壳及变速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12337发布日期:2021-03-09 21:0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防护壳及变速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壳及变速自行车。


背景技术:

2.变速自行车可以根据不同骑行者的能力或不同的路况,调节变速自行车的车速,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变速自行车通常包括车体以及安装在车体上的车把、前轮、后轮和脚踏,脚踏上连接有链轮,后轮上连接有由多个飞轮组合而成的多级飞轮,链轮与多级飞轮的某一个飞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当骑行者踏动脚踏使脚踏转动时,脚踏带动链轮转动,从而使得链轮通过链条带动该飞轮转动,该飞轮带动后轮转动,进而使变速自行车移动。车把上通常设有变速调节装置,变速调节装置包括主体、转把和变速线,转把设置在主体上,主体和转把一起安装在车把上,变速线的一端伸入至主体中与转把连接,变速线的另一端与拨链器连接。当骑行者转动转把时,转把拉动变速线,变速线驱动拨链器将链条从当前飞轮拨动至其他飞轮上,进而调节变速自行车的车速。
4.然而,由于车把安装在车体的前部,且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安装在车把上,当变速自行车倒地或撞到物体时,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壳及变速自行车,以解决变速自行车的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易受损的问题。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与下壳可拆卸连接;上壳与下壳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上壳与下壳之间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容纳腔连通,第一开口用于供变速调节装置的变速线穿过;下壳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用于使变速调节装置的转把暴露在防护壳外;下壳上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用于供车把穿过。
7.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容纳腔的形状与主体的形状相匹配。
8.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上壳具有透明区域,透明区域与主体的挡位显示区域相对应。
9.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上壳为透明壳体。
10.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上壳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柱,下壳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板,定位柱与定位板一一对应设置;定位柱中设有螺纹孔,定位板上设有通孔,螺纹孔和通孔中穿设有螺钉,螺钉的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钉的头部与定位板相抵。
11.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通孔为台阶孔,定位柱与台阶孔的台阶面相抵。
12.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上壳的边缘设有插接板,下壳的边缘设有插接口,插接板插入插接口中,且插接板的形状与插接口的形状相匹配,定位柱设置在插接板的外表面上。
13.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第一开口为由上壳与下壳围成的圆形孔。
14.如上所述的防护壳中,下壳上设有第四开口,第四开口用于供变速调节装置的锁紧件穿过。
15.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变速自行车,包括变速调节装置以及上述防护壳,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纳在防护壳的容纳腔中,变速调节装置的转把暴露在防护壳外,且变速调节装置的变速线伸出至防护壳外。
16.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壳时,先将上壳罩扣在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的上部外,将下壳罩扣在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的下部外,然后通过螺钉等可拆卸地连接上壳与下壳,进而将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纳在上壳与下壳围成的容纳腔中。在将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纳在容纳腔中时,变速调节装置的变速线从上壳与下壳之间的第一开口穿过,使变速调节装置的变速线伸出至防护壳外,并与拨链器连接;此外,变速调节装置的转把从下壳上的第二开口穿过,使变速调节装置的转把暴露在防护壳外,以免防护壳妨碍骑行者转动转把。最后将安装有防护壳的变速调节装置安装在车把上,具体地,利用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和转把上的安装孔和下壳上的第三开口,进而将变速调节装置和防护壳一起安装在车把上。
17.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自行车,通过防护壳对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进行外部防护,当变速自行车倒地或撞到物体时,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不易受损,与现有技术中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无任何防护相比,可以解决变速自行车的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易受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壳的安装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0-车体;
ꢀꢀꢀꢀꢀꢀꢀꢀꢀꢀꢀꢀꢀꢀꢀ
200-车把;
24.300-前轮;
ꢀꢀꢀꢀꢀꢀꢀꢀꢀꢀꢀꢀꢀꢀꢀ
400-后轮;
25.500-脚踏;
ꢀꢀꢀꢀꢀꢀꢀꢀꢀꢀꢀꢀꢀꢀꢀ
600-变速调节装置;
26.610-主体;
ꢀꢀꢀꢀꢀꢀꢀꢀꢀꢀꢀꢀꢀꢀꢀ
611-安装孔;
27.612-锁紧孔;
ꢀꢀꢀꢀꢀꢀꢀꢀꢀꢀꢀꢀꢀ
613-挡位显示区域;
28.620-转把;
ꢀꢀꢀꢀꢀꢀꢀꢀꢀꢀꢀꢀꢀꢀꢀ
630-变速管;
29.700-防护壳;
ꢀꢀꢀꢀꢀꢀꢀꢀꢀꢀꢀꢀꢀ
710-上壳;
30.711-透明区域;
ꢀꢀꢀꢀꢀꢀꢀꢀꢀꢀꢀ
712-插接板;
31.713-第一顶壁;
ꢀꢀꢀꢀꢀꢀꢀꢀꢀꢀꢀ
714-第二顶壁;
32.715-第一端壁;
ꢀꢀꢀꢀꢀꢀꢀꢀꢀꢀꢀ
720-下壳;
33.721-第二开口;
ꢀꢀꢀꢀꢀꢀꢀꢀꢀꢀꢀ
722-第三开口;
34.723-插接口;
ꢀꢀꢀꢀꢀꢀꢀꢀꢀꢀꢀꢀꢀ
724-第四开口;
35.725-第一侧壁;
ꢀꢀꢀꢀꢀꢀꢀꢀꢀꢀꢀ
726-第一底壁;
36.727-第三侧壁;
ꢀꢀꢀꢀꢀꢀꢀꢀꢀꢀꢀ
728-第四侧壁;
37.729-第二底壁;
ꢀꢀꢀꢀꢀꢀꢀꢀꢀꢀꢀ
7210-第二端壁;
38.730-第一开口;
ꢀꢀꢀꢀꢀꢀꢀꢀꢀꢀꢀ
740-定位柱;
39.750-定位板;
ꢀꢀꢀꢀꢀꢀꢀꢀꢀꢀꢀꢀꢀ
751-通孔;
40.76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解决当变速自行车倒地或撞到物体时,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易受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壳及变速自行车,通过将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纳在防护壳的容纳腔中,当变速自行车倒地或撞到物体时,防护壳可以对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进行外部防护,使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不易受损。
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壳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自行车包括车体100、车把200、前轮300、后轮400和脚踏500。
44.其中,车体100包括车架、前叉和后叉。车架作为变速自行车的骨架,变速自行车的大部分的部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车架上。例如,前叉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的前部,车把200安装在前叉的上部,前轮300通过前轴安装在前叉的下部。当骑行者握住并转动车把200时,可以通过前叉带动前轮300转动,进而使变速自行车转向。
45.脚踏500安装在车架的中部的中轴上,后叉安装在车架的后部,后轮400通过后轴安装在后叉上。脚踏500上连接有链轮,后轮400上连接有由多个飞轮组合而成的多级飞轮,链轮与多级飞轮的某一个飞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当骑行者踏动脚踏500使脚踏500转动时,脚踏500带动链轮转动,从而使得链轮通过链条带动该飞轮转动,该飞轮带动后轮400转动,进而使变速自行车移动。
46.车把200上安装有变速调节装置600,变速调节装置600包括主体610、转把620和变速线。转把620设置在主体610上,主体610和转把620上设有安装孔611,主体610和转把620通过安装孔611套装在车把200上。变速线的一端伸入至主体610中与转把620连接,变速线的另一端与拨链器连接。当骑行者转动转把620时,转把620拉动变速线,变速线驱动拨链器将链条从当前飞轮拨动至其他飞轮上,进而调节变速自行车的车速。
4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体610中安装有转动架,转动架与转把620连接,变速线缠绕在转动架上。当骑行者转动转把620时,转把620带动转动架转动,使得转动架卷绕变速线,从而使得变速线拉动拨链器将链条从当前飞轮拨动至其他飞轮上,进而调节变速自行车的车速。
48.主体610可以分为上部和下部,主体610的上部通常为主体610背向地面的部分,主体610的下部通常为主体610朝向地面的部分。安装孔611设置在主体610的下部,主体610的下部还设有锁紧孔612。利用安装孔611将主体610的下部和转把620套装在车把200上,利用
插入锁紧孔612中的锁紧件,可以将主体610和转把620一起固定安装在车把200上。其中,锁紧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栓。当主体610的下部和转把620套装在车把200上后,螺钉或螺栓插入锁紧孔612中,螺钉或螺栓与车把200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主体610和转把620一起固定安装在车把200上。
4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体610的上部具有挡位显示区域613,挡位显示区域613中设有挡位盘和指示箭头,挡位盘与转把620连接,挡位盘上设有多个数字挡位。当骑行者转动转把620时,挡位盘随之转动,骑行者可以通过观察指示箭头指向的挡位盘上的数字挡位,了解变速自行车当前的挡位。
5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体610上安装有变速管630,变速管630用于供变速线穿过并对变速线进行导向。为了便于安装变速管630,主体610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因此,主体610还可以分为安装在车把200上的安装部和从安装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变速管630设置在延伸部中,变速管630与安装部连通,以便变速线与安装部中的部件连接。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自行车还包括防护壳700,防护壳700包裹在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上。示例性地,防护壳700的内部具有容纳腔,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防护壳700的容纳腔中,变速调节装置600的转把620暴露在防护壳700外,以免防护壳700妨碍骑行者转动转把620;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伸出至防护壳700外,以免防护壳700妨碍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与拨链器连接。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自行车,通过防护壳700对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进行外部防护,当变速自行车倒地或撞到物体时,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不易受损,与现有技术中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无任何防护相比,可以解决变速自行车的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易受损的问题。
5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壳700包括上壳710和下壳720,其中,上壳710与下壳720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将防护壳700安装在变速调节装置600上。
54.上壳710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柱740,下壳720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板750,定位柱740与定位板750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定位柱740的数量与定位板750的数量相同,且定位柱740的位置与定位板750的位置相对应。例如,上壳710的外表面上设有三个定位柱740,相应地,下壳720的外表面上设有三个定位板750,定位柱740与定位板750一一对应设置。
55.其中,定位柱740中设有螺纹孔,定位板750上设有通孔751,螺纹孔和通孔751中穿设有螺钉760,螺钉760的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钉760的头部与定位板750相抵。将螺钉760的螺杆穿过通孔751后与定位柱740中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使螺钉760的头部与定位板750相抵,从而使定位柱740与定位板750相抵,进而将上壳710与下壳720连接在一起。
5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孔751为台阶孔,定位柱740与台阶孔的台阶面相抵,也就是说,定位柱740朝向下壳720的一端插入至台阶孔中,并与台阶孔的台阶面相抵。螺钉760的螺杆穿过通孔751后与定位柱740中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使螺钉760的头部与定位板750相抵,从而使定位柱740与台阶孔的台阶面相抵,进而将上壳710与下壳720连接在一起。台阶孔的侧壁可以对定位柱740进行径向限位,防止定位柱740发生径向移动,保证上壳710与下壳720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57.为了便于使定位柱740中的螺纹孔与定位板750上的通孔751对正,在一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中,上壳710的边缘设有插接板712,下壳720的边缘设有插接口723,插接板712插入插接口723中,且插接板712的形状与插接口723的形状相匹配,定位柱740设置在插接板712的外表面上。插接板712插入插接口723中时,定位柱740中的螺纹孔与定位板750上的通孔751正对,从而便于将螺钉760的螺杆穿过通孔751后与定位柱740中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进而将上壳710与下壳720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相匹配的插接板712和插接口723,可以使定位柱740中的螺纹孔与定位板750上的通孔751正对,从而便于将上壳710与下壳720连接在一起。
58.当上壳710与下壳720连接在一起后,上壳710与下壳720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也就是说,上壳710与下壳720之间围成一个腔体,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可以容纳在该腔体中。进一步地,容纳腔的形状与主体610的形状相匹配,也就是说,上壳710的内表面的形状与主体610的上部的形状相匹配,下壳720的内表面的形状与主体610的下部的形状相匹配。容纳腔的形状与主体610的形状相匹配,可以使上壳710和下壳720的内表面与主体610贴合,可以更好地对主体610进行外部防护。
59.其中,上壳710与下壳720之间设有第一开口730,第一开口730与容纳腔连通,第一开口730用于供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穿过。当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容纳腔中时,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可以穿过第一开口730,使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伸出至防护壳700外,以免防护壳700妨碍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与拨链器连接。
60.第一开口730可以为由上壳710与下壳720围成的圆形孔,也就是说,上壳710上设有一部分圆弧形孔,下壳720上设有另一部分圆弧形孔,当上壳710与下壳720围成容纳腔时,两部分圆弧形孔共同组成圆形孔。当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容纳腔中时,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可以穿过该圆形孔,使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伸出至防护壳700外,以免防护壳700妨碍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与拨链器连接。第一开口730为圆形孔,可以更好地与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匹配,更好地对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进行导向。
61.当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上安装有变速管630,且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容纳腔中时,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管630可以穿过该圆形孔,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可以穿过变速管630伸出至防护壳700外,以免防护壳700妨碍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与拨链器连接。第一开口730为圆形孔,可以更好地与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管630匹配,从而可以对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管630进行定位,防止变速管630发生晃动。
62.下壳720上还设有第二开口721,第二开口721用于使变速调节装置600的转把620暴露在防护壳700外。第二开口721与容纳腔连通,当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容纳腔中时,变速调节装置600的转把620可以穿过第二开口721,使变速调节装置600的转把620暴露在防护壳700外,以免防护壳700妨碍骑行者转动转把620。
63.下壳720上还设有第三开口722,第三开口722用于供车把200穿过。第三开口722与容纳腔连通,当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容纳腔中时,车把200可以穿过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和转把620上的安装孔611和下壳720上的第三开口722,进而将变速调节装置600和防护壳700一起安装在车把200上。
6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壳720上还设有第四开口724,第四开口724用于供变速调节装置600的锁紧件穿过。第四开口724与容纳腔连通,当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
容纳在容纳腔中时,将锁紧件穿过第四开口724后,将锁紧件插入主体610的下部的锁紧孔612中,进而将主体610和转把620一起安装在车把200上。
6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壳710具有透明区域711,透明区域711与主体610的挡位显示区域613相对应,也就是说,透明区域711的位置与挡位显示区域613的位置相对应。为了便于观察挡位显示区域613显示的挡位信息,透明区域7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挡位显示区域613的面积。其中,上壳710的透明区域711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上壳710的其他区域可以采用非透明材料制作。骑行者可以通过透明区域711观察挡位显示区域613显示的挡位信息,了解变速自行车当前的挡位。
66.进一步地,上壳710可以为透明壳体,也就是说,上壳710的所有区域都采用透明材料制作。骑行者可以通过上壳710观察挡位显示区域613显示的挡位信息,了解变速自行车当前的挡位;此外,上壳710为全透明壳体,便于采用透明材料一体成型制作。
6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710包括第一顶壁713、第二顶壁714和第一端壁715,第二顶壁714与第一顶壁713连接,第一端壁715设置在第二顶壁714远离第一顶壁713的一端,下壳720包括第一侧壁725、第二侧壁、第一底壁726、第三侧壁727、第四侧壁728、第二底壁729和第二端壁7210,第一侧壁725与第二侧壁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底壁726分别与第一侧壁725和第二侧壁连接,第三侧壁727与第四侧壁728相对间隔设置,第二底壁729分别与第三侧壁727和第四侧壁728连接,第三侧壁727与第一侧壁725连接,第四侧壁728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二底壁729与第一底壁726连接,第二端壁7210设置在第二底壁729远离第一底壁726的一端。
68.第一顶壁713、第一侧壁725、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726围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主体610的安装部,第三开口722设置在第一侧壁725上,第二开口721设置在第二侧壁上。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开口721设置在整个第二侧壁上,也就是说,第二侧壁全部设置为第二开口721。
69.第二顶壁714、第一端壁715、第三侧壁727、第四侧壁728、第二底壁729和第二端壁7210围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主体610的延伸部,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以形成容纳腔,第一开口730设置在第一端壁715与第二端壁7210之间。
70.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壳700时,先将上壳710罩扣在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的上部外,将下壳720罩扣在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的下部外,然后通过螺钉等可拆卸地连接上壳710与下壳720,进而将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上壳710与下壳720围成的容纳腔中。在将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容纳在容纳腔中时,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从上壳710与下壳720之间的第一开口730穿过,使变速调节装置600的变速线伸出至防护壳700外,并与拨链器连接;此外,变速调节装置600的转把620从下壳720上的第二开口721穿过,使变速调节装置600的转把620暴露在防护壳700外,以免防护壳700妨碍骑行者转动转把620。最后将安装有防护壳700的变速调节装置600安装在车把200上,具体地,利用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和转把620上的安装孔611和下壳720上的第三开口722,进而将变速调节装置600和防护壳700一起安装在车把200上。
71.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自行车,通过防护壳700对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进行外部防护,当变速自行车倒地或撞到物体时,变速调节装置600的主体610不易
受损,与现有技术中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无任何防护相比,可以解决变速自行车的变速调节装置的主体容易受损的问题。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