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用菜篮及设有该菜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8925发布日期:2021-05-11 14:4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用菜篮及设有该菜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婴儿车用菜篮及设有该菜篮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为使用方便,婴儿车下侧一般配置有菜篮供放置东西。传统的菜篮为敞开式,再加上菜篮设置于婴儿车下侧,从而在婴儿车推行过程中,外物容易进入菜篮内而对菜篮内的东西造成影响,而且菜篮内的东西也容易掉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婴儿车用菜篮及设有该菜篮的婴儿车,所述菜篮内的物体不易掉出,且外物也不易进入菜篮内而对菜篮内的东西造成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车用菜篮,包括主体以及盖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物体的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一侧设置有供物体进出的开口,所述盖体可在遮挡所述开口以及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之间转换;所述菜篮还包括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与盖体的复位弹性连接件,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使得所述盖体能自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自动转换至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

所述盖体一侧与所述主体旋转连接,且所述盖体该一侧的两相邻侧与主体位于所述开口两对应侧的部位之间设置有可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阻挡件,当所述盖体自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往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转换时,所述阻挡件自折叠状态往展开状态转换。

所述盖体该一侧以外的所有其他侧中,其中一侧或多侧设置有往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朝向主体的一侧与主体上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粘扣带的勾面、毛面,在盖体处于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粘扣带的勾面、毛面相互粘扣。

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一侧连接于所述主体容纳腔内壁。

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间隔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两个复位弹性连接件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于盖体该一侧的两相邻侧。

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后侧。

所述盖体下侧与主体后侧位于所述开口下侧的部位旋转连接。

所述盖体左侧与盖体左后侧之间设置有所述阻挡件,所述盖体右侧与主体右后侧之间也设置有所述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前侧与主体连接,后侧与盖体连接。

所述连接部可相对旋转地设置于盖体上侧,且所述连接部前侧与主体上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粘扣带的勾面、毛面。

一种婴儿车,包括上述菜篮以及一车架,所述菜篮的主体与所述车架连接。

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前侧与所述前支架后侧枢接的后支架,所述菜篮主体前侧与前支架连接,后侧与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因为所述盖体可在遮挡所述开口以及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之间转换,当盖体遮挡所述开口时,外物不易进入容纳腔内而对容纳腔内的物体造成影响,容纳腔内的东西也不易自开口侧掉出来;且所述盖体让开所述开口时,可经所述开口往容纳腔内放东西或自所述容纳腔内往外取东西,从而也不影响物体的取/放;

2、因为盖体与主体之间设置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从而在拉开盖体之后再放开所述盖体后,所述盖体可自动复位至遮住所述容纳腔开口的位置,从而操作更方便,此外,还能避免因为操作者忘记将盖体转换至遮住开口的状态而导致的意外情况;

3、容纳腔往后开口设置,从而更方便操作者取/放东西;

4、盖体下侧与主体后下侧旋转连接,从而在将盖体上侧往后拉开时,容纳腔内的东西若往外移动也会因为盖体的阻拦而不容易往下掉到外面去;

5、左右两可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阻挡件的设置,使得在盖体拉开后,左右两阻挡件能与盖体配合而进一步防止所述容纳腔的物体掉出容纳腔外,从而进一步保证容纳腔东西的安全性;且阻挡件还不会妨碍盖体的拉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菜篮的婴儿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菜篮在盖体遮挡所述开口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菜篮在盖体让开所述开口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菜篮部分组件另一角度的简单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菜篮的硬质板件的简单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用菜篮a包括相连接的主体1与盖体2,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物体的容纳腔11,且所述容纳腔11一侧设置有供物体进出的开口,所述盖体2可在遮挡所述开口以及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之间转换,当所述盖体2让开所述开口时,可经所述开口往容纳腔11内放东西东西或自所述容纳腔11内往外取东西;当所述盖体2遮挡所述开口时,外物不易进入容纳腔11内而对容纳腔11内的物体造成影响,而且容纳腔11内的东西也不容易自开口掉出来;所述菜篮a还包括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1与盖体2的复位弹性连接件3,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使得所述盖体2能自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自动复位至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从而操作更方便,而且还能避免因为操作者忘记将盖体2转换至遮住开口的状态而导致的意外情况,比如容纳腔11内的物体掉出等。

较佳的,所述盖体2一侧与所述主体1旋转连接,往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拉开所述盖体2时,盖体2始终有一侧与主体1是连接的,且在松开所述盖体2后,盖体2整体会以该侧为旋转轴心往开口的方向旋转而准确地遮挡所述开口,从而可避免盖体2与开口大错位,即避免容纳腔11有大部分未能被遮住的情况发生,如此,不仅可避免外物经错位部分进入容纳腔11内,还能避免容纳腔11内的东西自错位的部分掉出来。

所述盖体2该一侧的两相邻侧与所述主体1位于开口两对应侧的部位之间分别设置有可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阻挡件4,当所述盖体2自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往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转换时,所述阻挡件4自折叠状态往展开状态转换。

所述盖体2该一侧以外的所有其他侧中,其中一侧或多侧设置有往外延伸的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朝向主体1的一侧与主体1上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粘扣带的勾面51、毛面12,在盖体2处于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粘扣带的勾面51、毛面12相互粘扣。如此设置,进一步加强盖体2与主体1的连接,从而在盖体2处于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时,在没有外力往外拉开盖体2的情况下,所述盖体2不易被容纳腔11内的物体从而往外推开。

较佳的,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前侧连接于所述主体1容纳腔11内壁。如此设置,在盖体2处于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大部分不露出于菜篮a外,如此,可避免复位弹性连接件3轻易被外物毁坏而影响盖体2的自动复位功能,即在盖体2被释放后自动回复至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间隔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两个复位弹性连接件3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于盖体2该一侧的两相邻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后侧,即所述容纳腔11朝后开口设置。如此,方便推婴儿车的操作者取/放东西。

较佳的,所述盖体2下侧与主体1后侧位于所述开口下侧的部位旋转连接,即所述盖体2下侧与主体1后下侧旋转连接,如此,将盖体2往后拉动旋转再从容纳腔11内放东西或自容纳腔11取东西时,容纳腔11内的东西即使自开口往外移动也是落在盖体2上,即被盖体2挡住;当盖体2往前旋转复位时,盖体2上的东西会被带动往前而重新进入容纳腔11内,如此,因为盖体2的阻拦而使得容纳腔11内的东西不易掉出。所述盖体2下侧可通过拉链与所述主体1后下侧连接,或,盖体2下侧与主体1后下侧通过车缝连接,如此,盖体2下侧与主体1后下侧连接后,盖体2均可相对主体1旋转。所述盖体2下侧也可通过其他公知可行的方式与主体1后下侧旋转连接。

所述盖体2的左右两侧与主体1位于所述开口左右两侧的部位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阻挡件4,即所述盖体2左侧与盖体2左后侧之间设置有所述阻挡件4,所述盖体2右侧与主体1右后侧之间也设置有所述阻挡件4,所述阻挡件4前侧与主体1连接,后侧与盖体2连接。盖体2的左右两侧即下侧的两相邻侧,主体1的左右侧、右后侧即所述主体1位于开口两对应侧的部位,如此,实现所述盖体2该一侧(即盖体2与主体1旋转连接的一侧)的两相邻侧与所述主体1位于开口两对应侧的部位之间设置有可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阻挡件4的目的。如此设置,在所述盖体2处于遮挡开口的位置时,左右两阻挡件4能防止容纳腔11内的东西轻易从左右两侧掉出容纳腔11外;在将盖体2拉动往后旋转时,所述阻挡件4后侧会随着盖体2往后移动,从而阻挡件4前后展开,如此,阻挡件4不会妨碍盖体2的拉开,而且在盖体2拉开后,左右两阻挡件4还能与盖体2配合而进一步防止所述容纳腔11的物体掉出容纳腔11外,从而进一步保证容纳腔11东西的安全性;当盖体2复位至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阻挡件4后侧随之一起往前旋转而折叠。

较佳的,左右两所述阻挡件4下侧与对应侧的所述盖体2、主体1之间无间隙设置。即是说,如此,所述盖体2不管是在遮住开口的位置,还是在被拉开而让开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阻挡件4下侧与主体1以及盖体2之间都无间隙,从而进一步避免容纳腔11内的东西轻易掉出。

所述阻挡件4的上侧可与所述开口上端平齐也可低于所述开口的上端,即是说,所述阻挡件4的上下高度可与根据需要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4可采用布料制成,所述布料阻挡件4的前后尺寸比较大,从而在盖体2被拉动往后旋转时,所述布料阻挡件4展开,当松开盖体2让盖体2往前旋转复位至遮挡开口的位置时,所述布料阻挡件4堆叠在一起而处于折叠状态,如此,简单易实现。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连接部5可相对旋转地设置于盖体2上侧,且所述连接部5前侧与主体1上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粘扣带的勾面51、毛面12。所述盖体2、连接部5可采用布料与硬质板件6(如瓦楞板等具有同样功能的板件)一起制成,具体的说,盖体2与连接部5整体可先采用布料缝制成一侧开口的布袋,往布袋里装入硬质板件6,然后再缝上所述开口,且为实现连接部5可相对盖体2旋转的目的,可采用上下不完全折断的硬质板件6,如此,硬质板件上侧61可相对下侧62旋转,从而连接部5可相对盖体2旋转,如图5所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盖体2与连接部5为连接在一起两个袋装体,然后分别在两个袋体内装入一硬质板件。

所述主体1的各侧也可采用布料加硬质板件的方式制作,也可以不用硬质板件,直接采用布料做成整体样式,所述主体1与盖体2、连接部5也可采用其他公知可行的方式制成。

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设置有左右两个,且所述左右两个复位弹性连接件3的后侧分别连接于盖体2的左右两侧,前侧分别连接于容纳腔11的内壁,且可是分别连接于容纳腔11的左右两内侧壁或容纳腔11的顶壁。两个复位弹性连接件3的后侧分别连接于盖体2的左右两侧,取、放东西时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设置为松紧带,可通过车缝或别的公知方式将所述松紧带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以及盖体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也可设置为弹簧,所述主体1与盖体2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供弹簧两侧连接的弹簧连接件。如,所述弹簧选择为两侧设置有钩状部的款式,然后在主体1与盖体2上分别固定有环状件,弹簧两侧的钩状部分别勾住主体1与盖体2上的环状件即可。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可行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菜篮a的操作原理如下:

当要将东西放进菜篮a时,先施力于连接部5使得粘扣带的勾面51与毛面12分开,然后拉着连接部5往后旋转,带动盖体2一起往后旋转而使得容纳腔11的开口处于未被遮挡的状态,此时,可往容纳腔11内放东西或自容纳腔11内往外取东西;当放好东西或取好东西之后,松开施加于连接部5上的力,在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的恢复力作用下,所述盖体2与连接部5往前旋转,待盖体2旋转至遮挡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连接部5也往下旋转至与主体1上侧接触,粘扣带的勾面51与毛面12接触而粘扣。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主体1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主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拉链(图未示),通过拉链的拉上以及拉开而实现容纳腔11的体积大小变化。具体的说,拉上拉链时,主体1顶部相对往下移动,从而容纳腔11体积相对较小,当拉开拉链后,主体1顶部有往上移动的空间,从而容纳腔11体积相对较大。

上述具体描述以所述容纳腔11后侧设置所述开口为例详细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也可设置于主体1的前侧、上侧、左侧或右侧,对应所述开口位置的变化,所述复位弹性连接件3、阻挡件4、连接部5的设置位置对应改变,具体设置原理同上述具体描述。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上述菜篮a。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可折叠的车架b,所述菜篮a的主体1与所述车架b连接。所述车架b包括前支架7、前侧与所述前支架7后侧枢接的后支架8,所述菜篮a主体1前侧与前支架7连接,后侧与后支架8连接。

所述前支架7前下部连接有前轮71,所述后支架8后下部连接有后轮81。所述车架b还包括下侧与于所述前支架7后侧或/和后支架8前侧枢接的上支架9。

可在前支架7与菜篮a前侧设置对应按扣的公扣与母扣,在后支架8与菜篮a后侧也设置对应按扣的公扣与母扣,通过公扣与母扣的扣合而连接所述菜篮a与车架b;或,在菜篮a对应位置设置织带,再通过螺丝等方式将织带固定在前支架7、后支架8上。所述菜篮a的主体1与车架b还可通过其他常用方式连接,且菜篮a主体1与车架b的具体连接方式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操作者站在婴儿车前侧(前轮71所在的一侧)为视角分前后左右上下方位,即以图1为参考,前轮71所在前,后轮81所在为后,上支架9所在为上,前轮所在为下,另外两侧为左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