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B柱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1551发布日期:2021-08-20 16:4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B柱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b柱的下端分别与门槛梁的上边和下边搭接,或者b柱的下端边界上移以与门槛梁的上边连接,并在门槛梁上下边之间的空腔内增加支架。其中,第一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侧围的弯扭性能,但其侧碰性能较差,第二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侧碰性能,但其弯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所述b柱能够兼顾弯扭性能和侧碰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b柱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b柱,所述b柱包括:b柱本体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b柱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b柱本体连接,且适于与门槛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位于连接板本体上端的第一连接部和下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与所述门槛梁上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与所述门槛梁下边连接,所述连接板本体形成为支架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b柱,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与门槛梁上边连接、第二连接部与门槛梁下边连接,以提高b柱本体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车辆的变形能力;同时,通过在连接板本体上设置支架安装部,使支架安装在支架安装部内,以在车辆发生侧碰时,使碰撞力可以通过支架和纵梁以多条传递路径分别朝向车身传递,降低b柱受到的碰撞力,防止b柱侵入驾乘空间,提高侧碰性能,进而使b柱可以兼顾车身扭转刚度和侧碰安全性能,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扭转刚度以及侧碰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b柱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板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安装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架安装部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安装部构造为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b柱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向后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均适于与所述门槛梁上边、所述门槛梁下边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门槛梁上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一焊接区域,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门槛梁下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二焊接区域,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门槛梁上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三焊接区域,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门槛梁下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四焊接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向前延伸长度为80mm-120mm,所述第二加强板向后延伸的长度为80mm-1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b柱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b柱本体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b柱本体连接且适于与车辆的上边梁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b柱。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b柱100,

b柱本体10,

第一连接板20,连接板本体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

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

第二连接板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b柱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b柱100,如图1所示,b柱100包括:b柱本体10和第一连接板20,第一连接板20位于b柱本体10的下端,第一连接板20与b柱本体10连接,且适于与门槛梁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20包括:连接板本体21、位于连接板本体21上端的第一连接部22和下端的第二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22适于与门槛梁上边连接,第二连接部23适于与门槛梁下边连接,连接板本体21形成为支架安装部。

具体而言,在b柱本体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0,第一连接板20与b柱本体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0上的第一连接部22适于与门槛梁上边连接,第二连接板40上的第二连接部23适于与门槛梁下边连接,以提高第一连接板2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即提高b柱本体1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车辆的变形能力。

其中,连接板本体2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之间,且连接板本体21上设置有支架安装部,用以安装支架,以增加车辆的力传递路径,从而在车辆发生侧碰时,使碰撞力可以通过支架、b柱和纵梁,以多条传递路径分别朝向车身传递,降低b柱100受到的碰撞力,防止b柱100侵入驾乘空间,进而提高车辆的侧碰性能和车辆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b柱10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22与门槛梁上边连接、第二连接部23与门槛梁下边连接,以提高b柱本体1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车辆的变形能力,提高车辆的弯扭性能;同时,通过在连接板本体21上设置支架安装部,使支架安装在支架安装部内,以在车辆发生侧碰时,使碰撞力可以通过支架和纵梁,以多条传递路径分别朝向车身传递,降低b柱100受到的碰撞力,防止b柱100侵入驾乘空间,提高侧碰性能,进而使b柱100可以兼顾弯扭性能和侧碰性能,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扭转刚度以及侧碰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与b柱本体10连接,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与连接板本体21连接,连接板本体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3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22设置在b柱本体10和连接板本体21之间,连接板本体21的上端与第一连接部22连接,连接板本体21的下端与第二连接部23连接,以使第一连接部22与门槛梁上边连接、第二连接部23与门槛梁下边连接更加便捷,从而使b柱本体10与门槛梁的装配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支架安装部为多个,多个支架安装部间隔设置在连接板本体21上。这样,通过在连接板本体21上间隔设置多个支架安装部,使多个支架间隔安装在相应的支架安装部上,以增加力的传递路径,从而在车辆发生侧碰时,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架能够将车辆受到的碰撞力沿着多条力的传递路径进行有效传递,以降低b柱100受到的碰撞力,并防止b柱100侵入驾乘空间,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侧碰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支架安装部构造为安装孔。这样,通过将支架安装部构造为安装孔结构,以方便支架伸入至安装孔内,并安装在安装孔内,同时,通过在连接板本体21上开设多个安装孔结构,能够降低连接板本体21的质量,即降低b柱100的质量,从而实现在b柱100不增重的前提下,提高了车门的扭转刚度和车辆的侧碰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b柱100还包括: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0固定,第一加强板31的另一端向前延伸,第二加强板3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0固定,第一加强板31的另一端向后延伸。

具体而言,第一加强板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0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31的另一端背离第一连接板20延伸,以提高第一连接板20的结构强度,第二加强板3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0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31的另一端背离第一连接板20延伸,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板2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第一连接板2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以增大b柱100与门槛梁之间的接触面积,不仅能够使b柱100与门槛梁之间的力传递更加均匀,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b柱10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均适于与门槛梁上边、门槛梁下边焊接固定。这样,通过第一加强板31与门槛梁上边焊接固定、第二加强板32与门槛梁下边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提高第一连接板2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即进一步地提高b柱本体1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门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车身的变形能力。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31与门槛梁上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一焊接区域,第一加强板31与门槛梁下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二焊接区域,第二加强板32与门槛梁上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三焊接区域,第二加强板32与门槛梁下边对应的区域构造为第四焊接区域。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焊接区域、第二焊接区域、第三焊接区域以及第四焊接区域,以方便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分别与门槛梁的上、下边相焊接固定,从而方便进一步地提高b柱10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第一加强板31向前延伸长度为80mm-120mm,第二加强板32向后延伸的长度为80mm-120mm。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背离第一连接板20的延伸长度均为80mm-120mm,以使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对称设置,从而使焊接区域的尺寸大小和位置更加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b柱100还包括:第二连接板40,第二连接板40位于b柱本体10的上端,第二连接板40与b柱本体10连接且适于与车辆的上边梁固定。

具体而言,在b柱本体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0,第二连接板40适于与车辆的上边梁固定连接,以使b柱本体10支撑上边梁,并使上边梁、门槛梁以及b柱100构造为“工”形结构,从而提高车身的侧碰安全性能以及变形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b柱10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22与门槛梁上边连接、第二连接部23与门槛梁下边连接,以提高b柱本体10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车辆的变形能力,通过在连接板本体21上设置支架安装部,以使支架固定安装在支架安装部内,从而延长并增加力的传递路径,以降低b柱100受到的碰撞力,并防止b柱100侵入驾乘空间,进而提高车辆的侧碰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