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布置结构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2493发布日期:2021-02-05 19:1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制动系布置结构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系布置结构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车的类型有很多,比如踏板摩托、街车、巡航车、探险车、休旅车、越野车、复古车等,而其中的巡航摩托车(也称太子车)是一种比较小众但又很有代表性的摩托车类型,具体而言,其实际代表的是一种休闲的骑行姿势,即骑行时骑行者的上身比较挺直,脚部往前轮方向伸展,这样的骑行姿势比较轻松和悠闲。与此相应,受右脚操作的制动踏板及右搁脚也相应地布置在摩托车的右侧且往前轮延伸的位置(发动机缸头及排气管右侧附近)。目前,市面上的巡航摩托车以大排量居多,通常采用双缸发动机或四缸发动机,这样的配置保证了摩托车的横向尺寸较大,制动踏板与发动机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制动油泵,这样就很容易保证制动踏板与制动油泵之间的传动结构的紧凑和高效。但是大排量的巡航车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使得用户群较窄,不利于普及和推广。因此,市面上也出现了小排量的巡航车,由于小排量的巡航车横向尺寸明显减小,为避免导致制动油泵受到发动机热危害,使其性能和寿命受到影响,已不宜在制动踏板与发动机之间布置制动油泵。
[0003]
现有的针对于小排量的巡航摩托车的(后)制动油泵的布置方案主要为:将(后)制动油泵安装在后右搁脚的下方(相比大排量机型的制动油泵位置往后部、下部移动),之后将(后)制动油泵的活塞通过拉杆与制动踏板相连。该连接方式导致制动踏板与制动油泵之间的距离增加,需通过增加拉杆来传递推力和拉力,会导致踩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损失;此外拉杆对于安装和运动空间存在一定要求,布置自由度小,局限性较大。进一步地,将(后)制动油泵布置在制动踏板(右搁脚)的下方,会导致(后)制动油泵离地间隙变小,容易在转弯时与地面发生剐蹭碰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动系布置结构及摩托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踩踏能量存在传递损失,拉杆安装和运动空间要求高的问题。
[0005]
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动系布置结构,其包括:
[0007]
车架下摇篮,所述车架下摇篮包括车架下管;
[0008]
制动油泵,所述制动油泵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摇篮上;及
[0009]
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的摇臂与所述制动油泵的活塞杆驱动连接;其中,所述制动油泵位于发动机与前轮挡泥板之间的位置,或所述制动油泵处于所述制动踏板的相邻侧或相对侧的位置。
[0010]
上述方案的制动系布置结构应用装备于例如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中,用以提升摩托车的可制造性与制动能力,特别地制动系布置结构应用装备于小排量(摩托车的尺寸小,紧
凑,车身短,车身窄)巡航摩托车中。具体而言,制动油泵布装在车架下摇篮的车架下管上,制动油泵的活塞杆直接与制动踏板的摇臂组装连接,当踩踏制动踏板时,摇臂转动可同步带动活塞杆伸缩移动,达到驱动制动油泵刹车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现有技术,由于制动油泵的活塞杆与制动踏板的摇臂直接连接,可免去中间传力环节,如此便可避免出现踩踏能量传递损失问题,提升制动能力;此外,由于省去了中间传动的拉杆,因而设计制造时就无需考虑拉杆的安装和运动空间要求,利于降低制造难度,提升本制动系结构的应用范围。
[0011]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踏板设置于所述车架下管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侧壁上并布置于所述制动油泵的右侧。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油泵沿所述车架下管的轴向布置。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下摇篮形成有用于容置发动机的安装仓,所述制动油泵与所述安装仓分列于所述车架下管的前后相对两侧。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下摇篮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车架下管上的安装架,所述制动油泵通过安装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车架下管间隙配合。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形成为u型板,所述u型板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件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与所述安装通孔锁接以将所述制动油泵固定在所述u型板的u型腔中。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系布置结构还包括前搁脚,所述前搁脚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摇篮上并布置于所述制动油泵的右侧,所述前搁脚与所述制动踏板配合。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下摇篮上还设置有消声器出气管,所述制动油泵包括制动油管,所述制动油管与所述消声器出气管分隔设置。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系布置结构还包括装饰护罩,所述装饰护罩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摇篮上并罩设于所述制动油泵和所述制动踏板的摇臂的外部。
[0020]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动系布置结构。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系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系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系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0、车架下摇篮;11、车架下管;12、安装仓;13、安装架;20、制动油泵;21、制动油管;22、活塞杆;30、制动踏板;31、摇臂;40、安装件;50、前搁脚;60、发动机;70、发动机排气管;80、装饰护罩;90、制动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0028]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30]
本申请要求保护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例如为摩托车。摩托车的主体部分包括但不限于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会发生较为剧烈的振动,为了减轻这种振动对摩托车行驶可靠性的影响,车架上会设计摇篮式发动机托架。具体而言,该摇篮式发动机托架共有四处支撑点与发动机联接,实现对发动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支撑和固定,合理地抑制了发动机的振动。
[0031]
主体联接位置通常为橡胶结构,采用液体注入式支承实现了更好的缓冲性能并大大降低了噪音。此外摇篮式发动机托架使用更多铝制材料,在保证高刚性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
[0032]
而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依托于摇篮式托架安装的制动系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为一实施例展示的制动系布置结构,其包括:车架、制动油泵20及制动踏板30。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下摇篮10,该车架下摇篮10可对应于摇篮式托架的前托架。所述车架下摇篮10包括车架下管11,所述制动油泵20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摇篮10的车架下管11上;所述制动踏板30的摇臂31与所述制动油泵20的活塞杆22驱动连接;其中,所述制动油泵20位于发动机60与前轮挡泥板之间的位置,或所述制动油泵20处于所述制动踏板30的相邻侧或相对侧的位置。
[0033]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制动系布置结构应用装备于例如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中,用以提升摩托车的可制造性与制动能力。具体而言,制动油泵20布装在车架的车架下摇篮10上,制动油泵20的活塞杆22直接与制动踏板30的摇臂31组装连接,当踩踏制动踏板30时,摇臂31转动可同步带动活塞杆22伸缩移动,达到驱动制动油泵20刹车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现有技术,由于制动油泵20的活塞杆22与制动踏板30的摇臂31直接连接,可免去中间传力环节,如此便可避免出现踩踏能量传递损失问题,提升制动能力;此外,由于省去了中间传动的拉杆,因而设计制造时就无需考虑拉杆的安装和运动空间要求,利于降低制造难度,提升本制动系结构的应用范围。
[0034]
较佳地,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踏板30设置于所述车架下管11上并位于所述制动油泵20的右侧。即将制动踏板30和制动油泵20同时安装在车架下摇篮10上,利于把控整体装配尺寸,使装配精度更高。
[0035]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应绝大部分人的驾乘习惯,制动踏板30应当布置在制动油泵20的右侧,也即摩托车的右侧。
[0036]
请继续参阅图3,此外,制动系布置结构还包括制动油缸90,制动油缸90也安装于车架下管11上,并位于制动油泵20的上方位置。制动油泵20通过油管与制动油缸90连接。当
制动油泵20工作时,制动油缸90用于供油和储油。
[0037]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方案的摩托车具体指代小排量的巡航摩托车,因而受到尺寸限制,发动机排气管70布置在发动机60的右侧,且发动机排气管70与发动机60连接的一端向前延伸后,再向上后方向折回。该结构布置也是为了适应安装空间有限的条件。
[0038]
请继续参阅图2,如上所述,所述车架下摇篮10包括车架下管11,车架下管11为车架下摇篮10的主管件,具体为一根竖向倾斜一定角度布置的方管。方管的结构刚度与强度高,对其它部件的承载能力强。所述制动油泵20沿所述车架下管11的轴向布置。使制动油泵20可充分利用摩托车长度方向的空间,而避免占用横向空间,利于减小制动结构的整体体积和占用空间的大小。
[0039]
请继续参阅图1,本申请中,车架下摇篮10外观上总体形成为l型结构,该l型结构由多根圆钢管相互焊接构成。因而所述车架下摇篮10的凹部可形成为用于容置发动机的安装仓12,使得发动机能够稳固安装在该安装仓12内,保证车体结构紧凑、牢靠。且所述制动油泵20与所述安装仓12分列于所述车架下管11的前后相对两侧。因而制动油泵20不会占用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并且制动油泵20与发动机相见隔开,彼此工作时不会受到振动影响。
[0040]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下摇篮1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车架下管11上的安装架13,较佳的安装架13一体成型于车架下管11的中部位置,因而可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制动油泵20通过安装件4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3上并与所述车架下管11间隙配合。制动油泵20能够通过安装件40组装固定于安装架13上,且制动油泵20是装拆方便的,利于后期维保作业。此外,安装时需保证制动油泵20与车架下管11形成间隙,该间隙能够满足一定大小的安装误差和制造尺寸误差,且便于装拆操作,制动油泵20不会与车架下管11发生干涉。
[0041]
具体而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3形成为u型板,所述u型板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件40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与所述安装通孔锁接以将所述制动油泵20固定在所述u型板的u型腔中。此时u型板对制动油泵20可形成一定的围挡作用,避免其他部件装配时可能对制动油泵20造成的撞击损害;此外,由于安装通孔开设在了u型板上,因而车架下管11上就无需开设通孔,即不会存在物理性创伤,可最大程度的保证车架下管11的结构强度。
[0042]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此外,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系布置结构还包括前搁脚50,所述前搁脚50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摇篮10上并位于所述制动油泵20的侧部,所述前搁脚50与所述制动踏板30配合。安装的前搁脚50能够方便驾驶者脚部踩踏制动踏板30提供踩踏支撑,以提升操作舒适感。并且,由于前搁脚50也集成安装在了车架下摇篮10上,也能够与制动踏板30和制动油泵20一同控制装配尺寸精度。
[0043]
所述车架下摇篮10上还设置有消声器出气管,所述制动油泵20包括制动油管21,制动油管21通常采用橡胶材料制造,考虑到消声器工作时用于排放高温尾气,使得消声器出气管的温度也会显著升高,因此安装时需将所述制动油管21与所述消声器出气管分隔较远距离设置,以避免高温对制动油管21的耐用性造成影响,延长制动油管21的服役寿命。
[0044]
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摩托车大多数时间行驶在户外环境中,难免经历雨雪、沙石等恶略天气的侵蚀,如若雨雪或沙石进入制动油泵20、制动踏板30等部件的结构中,势必会造成磨损加速、腐蚀损坏等问题。针对于此,所述制动系布置结构还包括
装饰护罩80,所述装饰护罩80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摇篮10上并罩设于所述制动油泵20和所述制动踏板30的摇臂31的外部。此时装饰护罩80可形成一道屏障,将雨雪、沙石等与制动结构隔离开,从而防止上述问题发生。此外,装饰护罩80上还可以设计制作一些logo图案、特殊标识等,以提升摩托车外观美观度和辨识度。
[0045]
可选地,上述的装饰护罩80可以但不限于采用金属、塑料、亚克力等材料制成。并且为减小风阻,装饰护罩80较佳的制作形成为弧形结构,或者至少迎风面为弧面。
[004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