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翻转agv车间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1373发布日期:2020-10-28 11:3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新型可翻转agv车间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可翻转agv车间运输车。



背景技术:

agv运输车为装备有电磁或光电等自动导航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航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栽功能的运输车,agv从发明至今已经有60年历史,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现在已经在在仓储业,制造业,机场,邮局和码头等多个场合有所应用。现有的agv转运车多使用电磁,激光或磁铁-陀螺仪引导,前侧使用两个转向轮,后侧使用两个定向轮进行转向,使车按设计路线行走,现有的agv转运车转弯半径大,在车间使用时对车间安全通道要求较高,转运不灵便,而且现有的agv转运车多是上方依靠一个平板来装载货物,功能单一。

为此,提出新型可翻转agv车间运输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翻转agv车间运输车,能够360°原地转向,转运灵便,降低了agv车间运输车的使用局限性,而且可以在转运货物的同时对货物进行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翻转agv车间运输车,包括四组万向从动轮、两组转向装置、车体、上支撑板、横梁、固定座、两组液压缸、连接板、翻转支撑板和两组控制板,车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四组万向从动轮的上部分别与车体的下部的四角位置区域连接,横梁的前端与安装腔的前壁连接,横梁的后端与安装腔的后壁连接,横梁的顶端与固定座的底端连接,固定座的顶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两组液压缸的一端铰接,两组液压缸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板的底端的前部和后部铰接,连接板的顶端与上支撑板的底端连接,上支撑板的左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组控制板的上部连接,两组控制板的下部分别与车体的左部的前端和后端可转动连接,翻转支撑板的底端与上支撑板的顶端的左部连接,两组转向装置均包括转向舵轮、转向电机、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安装架和支撑架,两组安装架分别与车体的左后部和右前部连接,两组安装架的底端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可转动连接,两组从动齿轮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架的顶端连接,两组支撑架的下部分别与两组转向舵轮的一端连接,两组转向舵轮的另一端分别与两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两组从动齿轮分别与两组主动齿轮相啮合,两组主动齿轮的底端分别与两组转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缓冲装置,两组缓冲装置均包括四组缓冲弹簧、四组定位螺栓、四组定位螺母、两组缓冲板和定位板,八组缓冲弹簧的顶端分别与两组安装架的底端的四角位置区域连接,八组缓冲弹簧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缓冲板的顶端的前部和后部连接,八组定位螺栓的顶端分别穿过八组缓冲弹簧与两组安装架的底端连接,八组定位螺栓的底端分别穿过四组缓冲板的前部和后部与八组定位螺母螺装,四组缓冲板的侧端分别与两组定位板的左端和右端连接,两组定位板的顶端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的底端可转动连接,两组定位板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架的顶端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转轴,两组转轴的上部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套装,两组转轴的底端分别穿过两组定位板与两组支撑架的顶端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四组防撞弹簧和四组防撞垫,多组防撞弹簧的一端分别与车体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以及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连接,四组防撞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四组防撞垫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定位轴,两组定位轴的一端分别与车体的左部的前端和后端连接,两组定位轴分别与两组控制板的下部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限位盘,两组限位盘分别与两组定位轴的远离车体的一端套装,两组限位盘的靠近车体的一端分别与两组控制板紧贴。

优选的,翻转支撑板的左端的上部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支脚。

优选的,车体的右部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挂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向舵轮连接,驱动电机带动转向舵轮转动,转向舵轮沿着地面移动,转向舵轮通过支撑架和安装架带动车体移动,使用者在将车间运输车进行转向时,转向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支撑架转动,支撑架带动转向舵轮转变方向,驱动齿轮带动转向舵轮转动,从而带动车体进行转向,两组转向舵轮同时作用下,带动万向从动轮转向,可以将车体360°转向,在对货物进行翻转时,使用者调节液压缸,液压缸向上支撑连接板,连接板带动上支撑板移动,上支撑板带动控制板移动,控制板绕车体的左部转动,带动上支撑板绕车体的左部转动,从而将货物进行翻转,并移动到翻转支撑板上,实现了能够360°原地转向,转运灵便,降低了agv车间运输车的使用局限性,而且可以在转运货物的同时对货物进行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万向从动轮;2、车体;3、上支撑板;4、横梁;5、固定座;6、液压缸;7、连接板;8、翻转支撑板;9、控制板;10、转向舵轮;11、转向电机;12、驱动电机;13、主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安装架;16、支撑架;17、缓冲弹簧;18、定位螺栓;19、定位螺母;20、缓冲板;21、定位板;22、转轴;23、防撞弹簧;24、防撞垫;25、定位轴;26、限位盘;27、支脚;28、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如无特殊规定,均为行业内常规术语。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新型可翻转agv车间运输车,其包括四组万向从动轮1、两组转向装置、车体2、上支撑板3、横梁4、固定座5、两组液压缸6、连接板7、翻转支撑板8和两组控制板9,车体2内设置有安装腔,四组万向从动轮1的上部分别与车体2的下部的四角位置区域连接,横梁4的前端与安装腔的前壁连接,横梁4的后端与安装腔的后壁连接,横梁4的顶端与固定座5的底端连接。固定座5的顶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两组液压缸6的一端铰接,两组液压缸6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板7的底端的前部和后部铰接;连接板7的顶端与上支撑板3的底端连接,上支撑板3的左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组控制板9的上部连接,两组控制板9的下部分别与车体2的左部的前端和后端可转动连接。

翻转支撑板8的底端与上支撑板3的顶端的左部连接,两组转向装置均包括转向舵轮10、转向电机11、驱动电机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安装架15和支撑架16,两组安装架15分别与车体2的左后部和右前部连接,两组安装架15的底端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14可转动连接,两组从动齿轮14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架16的顶端连接,两组支撑架16的下部分别与两组转向舵轮10的一端连接,两组转向舵轮10的另一端分别与两组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两组从动齿轮14分别与两组主动齿轮13相啮合,两组主动齿轮13的底端分别与两组转向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两组缓冲装置,两组缓冲装置均包括四组缓冲弹簧17、四组定位螺栓18、四组定位螺母19、两组缓冲板20和定位板21,八组缓冲弹簧17的顶端分别与两组安装架15的底端的四角位置区域连接,八组缓冲弹簧17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缓冲板20的顶端的前部和后部连接,八组定位螺栓18的顶端分别穿过八组缓冲弹簧17与两组安装架15的底端连接,八组定位螺栓18的底端分别穿过四组缓冲板20的前部和后部与八组定位螺母19螺装,四组缓冲板20的侧端分别与两组定位板21的左端和右端连接,两组定位板21的顶端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14的底端可转动连接,两组定位板21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架16的顶端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货物时,货物通过上支撑板3给车体2压力,车体2通过安装架15和支撑架16给转向舵轮10压力,缓冲装置可以减小转向舵轮10受到的压力,在压力通过安装架15向支撑架16传递时,缓冲弹簧17压缩,可以减小向支撑架16和转向舵轮10传递的压力,使压力从车体2传递到万向从动轮1,减少了转向舵轮10在转向时的压力,降低了转向电机11的能量损耗,增强了车间运输车的稳定性和环保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两组转轴22,两组转轴22的上部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14套装,两组转轴22的底端分别穿过两组定位板21与两组支撑架16的顶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动齿轮14带动转轴22转动,转轴22带动支撑架16转动,增强了车间运输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四组防撞弹簧23和四组防撞垫24,多组防撞弹簧23的一端分别与车体2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以及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连接,四组防撞弹簧23的另一端分别与四组防撞垫24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间运输车运输货物时,可能会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防撞垫24和防撞弹簧23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增强了车间运输车的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两组定位轴25,两组定位轴25的一端分别与车体2的左部的前端和后端连接,两组定位轴25分别与两组控制板9的下部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间运输车对货物进行翻转时,控制板9绕定位轴25转动,防止控制板9的位置发生偏移,增强了车间运输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两组限位盘26,两组限位盘26分别与两组定位轴25的远离车体2的一端套装,两组限位盘26的靠近车体2的一端分别与两组控制板9紧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盘26可以对控制板9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控制板9从定位轴25脱落,影响车间运输车的正常使用,增强了车间运输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翻转支撑板8的左端的上部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支脚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脚27可以对翻转支撑板8在对货物进行翻转后起到支撑作用,增强了车间运输车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车体2的右部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挂环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环28可以便于使用者对车间运输车进行拉拽牵引,便于车间运输车的移动运输,增强了车间运输车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转向舵轮10连接,驱动电机12带动转向舵轮10转动,转向舵轮10沿着地面移动,转向舵轮10通过支撑架16和安装架15带动车体2移动,使用者在将车间运输车进行转向时,转向电机11带动主动齿轮13转动,主动齿轮13带动从动齿轮14转动,从动齿轮14带动支撑架16转动,支撑架16带动转向舵轮10转变方向,驱动齿轮带动转向舵轮10转动,从而带动车体2进行转向。两组转向舵轮10同时作用下,带动万向从动轮1转向,可以将车体2360°转向,在对货物进行翻转时,使用者调节液压缸6,液压缸6向上支撑连接板7,连接板7带动上支撑板3移动,上支撑板3带动控制板9移动,控制板9绕车体2的左部转动,带动上支撑板3绕车体2的左部转动,从而将货物进行翻转,并移动到翻转支撑板8上,实现了能够360°原地转向,转运灵便,降低了agv车间运输车的使用局限性,而且可以在转运货物的同时对货物进行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液压缸6、转向电机11与驱动电机12以及上述部件的使用过程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资料所给出的,并且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阐述,所属技术领域人员能得出其使用过程,并且得到相应的使用效果,故没有一一公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