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控制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避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3086发布日期:2021-12-08 10:3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是与自行车前叉避震有关,特别是指能无线控制油压阻尼作用的无线控制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避震系统。
背景技术
::2.自行车中行驶过程中主要是依赖避震器,减轻来自路面的震荡,减少骑乘者的疲劳及不舒适感,特别是在崎岖路况(山路或郊区)效果更为显著。不少自行车爱好者喜爱冒险而行驶于蜿蜒小路、非铺装道路,势必面临更多不平道路或路面复杂的道路(路面有碎石、泥土),行驶过程由避震器消除小的、甚至高频率的震动,减少传递至骑乘者肌肉的负担与疲劳感,而能增加行驶的舒适性,有充分的余力保持车辆稳定,所以避震器是自行车行驶舒适与稳定性的重要零件。3.避震器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602994自行车气压避震器、m536300气体避震器、中国新型专利cn209067742u用于自行车的回弹阻尼、中国台湾发明专利i413601用于把手杆操纵载具的弹簧悬吊器、美国专利us10668975b2shockdeviceinparticularforbicycles、美国专利us10337584b2bicycleforkhavinglock‑out,blow‑off,andadjustableblow‑offthreshold,由上述前叉避震器可以了解有使用气压、油压、弹簧等单独或复合使用。4.然而,上述避震器的阻尼调整需要依据车型、路况适度进行调整,因此操作上相当麻烦,甚至需要额外使用工具,使得一般自行车爱好者无法方便又迅速调整。而且在非竞赛状态下,自行车爱好者并不会因应路况频繁进行前叉避震器的细部微调,使得上述避震器的效用并无法如期发挥。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无线控制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避震系统,方便迅速调整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的避震效果,采用无线控制前叉油压阻尼的技术手段。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7.一种无线控制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避震系统,其包括一前叉以及一控制装置,其中:该前叉包括有一套管组件以及一阻尼调整单元;该套管组件包括有一上管体、一下管体以及一内管体,该上管体与该下管体可移动的相互连接,该内管体设置于该上管体与该下管体之间;该阻尼调整单元组配于该上管体内,该阻尼调整单元包括有一阻尼控制阀并将该内管体内部区分为一上腔室与一下腔室,该上腔室充填有气体,该下腔室充填有液压油,该阻尼控制阀具有一流孔并连通该上腔室与该下腔室;该阻尼调整单元包括有一驱动模组,且该驱动模组的一心轴位于该上腔室朝向该流孔方向;该控制装置控制该心轴的转动,令该心轴带动一阀杆的一控制端分别呈远离、靠近以及封闭该流孔状态,借以改变液压油从该下腔室流向该上腔室的流速,达到控制该前叉的压缩阻尼。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迅速调整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的避震效果,采用无线控制前叉油压阻尼的技术手段。附图说明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方块示意图。11.图2是控制装置与前叉之间无线连接示意图。12.图3是控制装置的操作界面示意图。13.图4是操作界面的设定页面示意图。14.图5是操作界面的搜寻页面示意图。15.图6是操作界面的主页页面示意图。16.图7是操作界面的链接页面示意图。17.图8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操作流程示意图。18.图9是前叉组合立体示意图。19.图10是图9所示ⅹⅹ线段剖面示意图。20.图11是图9局部放大示意图。21.图12是图11局部放大示意图,且阀杆的控制端封闭该流孔状态,并对应前叉调整设定为强硬避震。22.图13是阀杆的控制端靠近流孔状态,并对应前叉调整设定为缓和避震。23.图14是阀杆的控制端远离流孔状态,并对应前叉调整设定为舒适避震。24.图15是图12上腔室压力超过默认值推动隔板而压缩弹簧动作示意图。25.图16是图9所示ⅹⅴⅰ‑ⅹⅴⅰ线段剖面示意图,且驱动模组、控制模组、电池模组与无线模组位于该壳体。26.图17是图11局部放大示意图,且回弹轴件固定于下管体以及回弹轴件组接回弹阀于下腔室。27.图18是阻尼控制阀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28.图19是驱动模组、光遮断器以及叶片分解立体示意图。29.图20是本实用新型前叉受力动作示意图。30.图中标号说明:31.前叉10032.控制装置20033.操作界面21034.设定页面22035.搜寻选项22136.主页页面23037.舒适避震23138.缓和避震23239.强硬避震23340.搜寻页面24041.连结页面25042.网站路径25143.影像操作路径25244.套管组件30045.上管体30146.下管体30247.内管体30348.上腔室30449.下腔室30550.阻尼调整单元40051.阻尼控制阀40152.流孔40253.壳体40354.中空轴管40455.流道40556.外环体40657.内穿体40758.内部分40859.外部分40960.驱动模组41061.心轴41162.阀杆41263.控制端41364.连接轴41465.螺动端41566.控制模组42067.电源开关42168.光遮断器42269.叶片42370.电池模组43071.无线模组44072.环槽45173.通孔45274.隔板45375.弹簧45476.回弹轴件60077.回弹阀601具体实施方式78.请参阅图1至图14所示,图中揭示一种无线控制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避震系统,其包括一前叉100以及一控制装置200。前述前叉100以自行车的双叉型态为例,而前述控制装置200则是以移动手持装置为例。79.该前叉100包括有一套管组件300以及一阻尼调整单元400;该套管组件300包括有一上管体301、一下管体302以及一内管体303,该上管体301与该下管体302可移动的相互连接,该内管体303设置于该上管体301与该下管体302之间;该阻尼调整单元400组配于该上管体301内,该阻尼调整单元400包括有一阻尼控制阀401并将该内管体303内部区分为一上腔室304与一下腔室305,该上腔室304充填有气体,该下腔室305充填有液压油,该阻尼控制阀401具有一流孔402并连通该上腔室304与该下腔室305;该阻尼调整单元400包括有一驱动模组410,且该驱动模组410的一心轴411位于该上腔室304朝向该流孔402方向。80.该控制装置200控制该心轴411的转动,令该心轴411带动一阀杆412的一控制端413分别呈远离、靠近以及封闭该流孔402状态,借以改变液压油从该下腔室305流向该上腔室304的流速,达到控制该前叉100的压缩阻尼。81.前述控制装置200包括有一操作界面210,该操作界面210包括有一设定页面220以及一主页页面230;该设定页面220以设定无线链接该阻尼调整单元400,该主页页面230包括有舒适避震231、缓和避震232以及强硬避震233。该控制装置200包括有一舒适避震231、一缓和避震232以及一强硬避震233,且该舒适避震231、该缓和避震232以及该强硬避震233分别控制该心轴411的转动,令该心轴411带动阀杆412的控制端413分别呈远离、靠近以及封闭该流孔402状态。82.关于本实用新型操作方式则请配合参阅图8所示,开启控制装置200进行操作界面210的点选,首先进入设定页面220(如图4所示)可以选择是否开启位置模式以及避震模式,在此是以未开启位置模式以及选择手动避震为例,接着点选蓝牙符号进入搜寻页面240(如图5所示),由搜寻页面240探索周围发出无线讯号的前叉100并加以选定后切换至主页页面230,并可进一步在主页页面230选择提供舒适避震231、缓和避震232或强硬避震233(如图6所示),借以调整前叉100的压缩阻尼。83.例如选择强硬避震233时,由控制装置200发出无线讯号至该阻尼调整单元400,以令心轴411带动阀杆412的控制端413封闭该流孔402(如图12所示),此时下腔室305的液压油无法经由流向上腔室304,使得前叉100呈现如锁定状态,因此前叉100受到来自地面的地形变化下是几乎无法让下管体302沿上管体301移动。84.例如选择舒适避震231时,由控制装置200发出无线讯号至该阻尼调整单元400,以令心轴411带动阀杆412的控制端413远离该流孔402(如图14所示),此时下腔室305的液压油可以顺利经由流孔402流向上腔室304,因此前叉100受到来自地面的地形变化下,下管体302得以沿上管体301迅速移动。85.例如选择缓和避震232时,由控制装置200发出无线讯号至该阻尼调整单元400,以令心轴411带动阀杆412的控制端413靠近该流孔402而不致于封闭流孔状态下(如图13所示),此时下腔室305的液压油可以缓慢经由流孔402流向上腔室304,因此前叉100受到来自地面的地形变化下,下管体302得以沿上管体301缓慢移动。86.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细部特征、彼此组配关系以及操作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该阻尼调整单元400进一步包括有一控制模组420、一电池模组430、一无线模组440,该电池模组430电性连接该驱动模组410、该控制模组420以及该无线模组440。前述无线模组440用以将无线讯号相对控制装置200与控制模组420之间进行接收/传递。87.另请参阅图1、图11、图12、图16所示,该阻尼调整单元400进一步包括有一壳体403与一中空轴管404;该壳体403组设于该上管体301的上端内部,该驱动模组410、该控制模组420、该电池模组430与该无线模组440设置于该壳体403。前述驱动模组410为步进马达,前述控制模组420包括有一电源开关421,该电源开关421用以开启或关闭该电池模组430供电与不供电于控制模组420、无线模组440、驱动模组410。该内管体303的上端组设固定于该壳体403,而该内管体303的下端朝向该下管体302方向延伸;该中空轴管404穿设于该内管体303的上腔室304内,且该中空轴管404的上端固定于该壳体403,而该中空轴管404的下端组设于该阻尼控制阀401,又该中空轴管404设有一流道405连通该流孔402与该上腔室304之间;该驱动模组410的心轴411以固定一连接轴414以带动该阀杆412的一螺动端415,使该阀杆412穿设于该中空轴管404并沿该中空轴管404的轴向长度方向位移。88.请参阅图12所示,该阻尼控制阀401包括有一外环体406与一内穿体407,且该外环体406穿设于该中空轴管404的下端外周侧,而该内穿体407以一内部分408固定于该中空轴管404的下端内周侧,而该流孔402贯穿设置于该内穿体407轴向的两端位置。89.请配合参阅图15、图18所示,该内穿体407的一外部分409与该外环体406的底部之间形成一环槽451,且该环槽451与该下腔室305相连通,该外环体406贯穿设有数个通孔452并连通该上腔室304与该环槽451;该阻尼控制阀401进一步包括有一隔板453以及一弹簧454;该隔板453活动套设于该内穿体407的外部分409,而该弹簧454套设于该内穿体407的该外部分409,且该弹簧454的一端弹抵于该外部分409,而该弹簧454的另一端则弹抵该隔板453,以致该隔板453常态接近该数个通孔452形成阻碍。当上腔室304压力值上升超过预设55公斤时,上腔室304的液压油从通孔452进入并推动隔板453向下位移(同时隔板压缩弹簧454),使得隔板453不在阻碍通孔452而形成开放状态,而流向通孔452内的液压油从通孔452下端位置与隔板453之间的间隙、环槽451流向下腔室305。直到上腔室304的压力值下降低于预设55公斤时,弹簧454得以弹力推抵隔板453复位并再度接近通孔452下方外缘位置形成阻碍。90.请参阅图17、图20所示,进一步包括一回弹轴件600以及一回弹阀601,该回弹轴件600的下端固定于该下管体302的下端,而该回弹轴件600的上端组接一回弹阀601并位于该下腔室305内,当下管体302沿该上管体301轴向移动时,该回弹阀601朝该阻尼控制阀401靠近与远离方向位移。前述回弹轴件600以及回弹阀601用以调节前叉100承受外力(如图示箭头所示)后回弹阻尼的效用,因此回弹阀601会沿下腔室305朝上腔室304的反方向复位。91.请参阅图16与图19,该控制模组420进一步包括有一光遮断器422以及一叶片423,且该光遮断器422组配于该壳体403内,而该叶片423由该心轴411穿设固定,当该心轴411转动时由该光遮断器422感测该叶片423转动圈数。借由安装于心轴411的叶片423以及光遮断器422感测叶片423随心轴411转动的技术,得以提供控制模组420将心轴411转动圈数量换算出由心轴411带动连接轴414,让螺旋结合于连接轴414的该阀杆412,计算出因螺旋作用带动阀杆412轴向位移量,借以精确控制阀杆412的控制端413相对流孔402呈远离、靠近以及封闭该流孔402的位置关系,达到准确控制压缩阻尼效果。92.请参阅图3、图4、图7所示,该操作界面210进一步包括有一搜寻页面240以及一连结页面250;其中该设定页面220具有一搜寻选项221(附图中以蓝牙符号为例),以操作该设定页面220前往该搜寻页面240,用以搜寻周围具有阻尼调整单元400的前叉100;该连结页面250包括有连结品牌公司网站的一网站路径251,以及无线控制自行车前叉油压阻尼避震系统的一影像操作路径252。9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