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4718发布日期:2021-09-15 09: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2.通常情况下跨骑载货摩托车的主要用途为运输、转运货物为主要作用。当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充分利用它的载货能力,进行载货来体现他的价值,导致我们正三轮摩托车的转向前立管的整体的承载过重,就相对要求车架在这块的强度要高;如图1所示,车架1000’包括本体部100’和联接在本体部100’前端的立管部200’,为了提高联接处的结构强度,因此,需要在车架1000’的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之间包覆加强板400’以提高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之间的联接强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保险杠部300’的存在,为了加快加工效率,往往加强板400’没有完全将联接处进行包覆,尤其是靠近下端的联接处,这就导致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之间的联接结构强度不高,容易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所述车架包括本体部、联接于本体部前端的立管部和保险杠部,
5.其中,位于本体部与立管部之间的联接处还包覆加强板;
6.其特征在于,
7.所述加强板完全包覆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立管部的联接处。
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本体部与立管部之间的联接处设置加强板,可以提升本体部与立管部之间的联接强度,避免在行驶过程中立管承受扭力而破坏立管部与本体部之间的联接强度,从而使车架整体结构更可靠,保证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9.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
11.所述第一联接部包覆于所述立管部;
12.所述第二联接部包覆于所述本体部上,且至少延伸至保险杠部与本体部的相联处。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的之间还形成有弧形过渡段。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当所述第二联接部延伸越过所述保险杠部联接在本体部上的部分时,所述第二联接部靠近保险杠部的一端开设有开口部,至少部分联接在本体部上且靠近联接处一端的保险杠部容置于所述开口部内。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开口部为v型结构,其适于与所述保险杠部联接
在本体部上的部分的外轮廓相接合。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立管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联接处距离保险杠部的最小距离l
min
、所述第二联接部沿着与联接处相垂直的方向的最小距离t
min
、最大距离t
max
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
17.0.7l
min
≤t
min
≤0.9l
min

18.t
max
≥2l
min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通过折弯、冲压工艺而形成。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焊接联接。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位于所述立管部上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未包覆部分的弧长不大于所述立管部圆周弧长的1/8。
23.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2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有技术中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的主视图;
27.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的俯视图;
28.图4为图2中q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5为图2中q处的受力分析图。
30.附图标记列表:
31.车架1000;
32.本体部100;
33.立管部200;
34.保险杠部300;
35.加强板400;
36.第一联接部401;
37.第二联接部402;
38.开口部4021;
39.弧形过渡段403;
40.联接处a;
41.现有技术中的附图标记:
42.车架1000’;
43.本体部100’;
44.立管部200’;
45.保险杠部300’。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联接”或者“相联”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联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联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4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架的加强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车架1000包括本体部100、联接于本体部100前端的立管部200和保险杠部300,
49.其中,位于本体部100与立管部200之间的联接处a还包覆加强板400;
50.所述加强板400完全包覆所述本体部100与所述立管部200的联接处a;
51.通过在本体部100与立管部200之间的联接处a设置加强板400,可以提升本体部100与立管部200之间的联接强度,避免在行驶过程中立管承受扭力而破坏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之间的联接强度,从而使车架1000整体结构更可靠,保证了车架1000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4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联接部401和第二联接部402;
53.所述第一联接部401包覆于所述立管部200;
54.所述第二联接部402包覆于所述本体部100上,且至少延伸至保险杠部300与本体部100的相联处;
55.通过一体成型的第一联接部401和第二联接部402所形成的加强板400,可以使得加强板400的结构强度更高;而将第二联接部402至少延伸至保险杠部300与本体部100的联接处a可以增强加强板400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二联接部402与本体部100之间的联接结构强度更高。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一联接部401和所述第二联接部402的之间还形成有弧形过渡段403;
57.由于立管部200外轮廓外弧形结构,本体部100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而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之间联接处a形成凹陷结构,通过在第一联接部401和第二联接部402之间设置弧形过渡段403可以使得加强板400与车接的贴合度更高,使得本体部100与立管部200之间
的联接结构强度更高。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当所述第二联接部402延伸越过所述保险杠部300联接在本体部100上的部分时,所述第二联接部402靠近保险杠部300的一端开设有开口部4021,至少部分联接在本体部100上且靠近联接处a一端的保险杠部300容置于所述开口部4021内;这样一方面可以避让保险杠部300,避免第二联接部402与保险杠部300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可以增大第二联接部402与本体部100之间的联接面积,提高立管部200与保险杠部300之间的联接强度。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开口部4021为v型结构,其适于与所述保险杠部300联接在本体部100上的部分的外轮廓相接合;
60.通过设置v型结构的开口部4021,可以使得第二联接部402与保险杠部300之间的配合度更高,整体的结构更加可靠。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开口部4021形成在m/4和3m/4之间,其中,m为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联接处a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加强板400与车架1000的联接强度。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立管部200与所述本体部100的联接处a距离保险杠部300的最小距离l
min
、所述第二联接部402沿着与联接处a相垂直的方向的最小距离t
min
、最大距离t
max
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
63.0.7l
min
≤t
min
≤0.9l
min

64.t
max
≥2l
min

65.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第二联接部402与本体部100之间的联接强度更高,提高车架1000的整体结构强度。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400通过折弯、冲压工艺而形成;
67.具体地,通过折弯工艺可以形成与立管部200相适配的弧形结构,通过冲压工艺可以形成与保险杠部300相适配的开口部4021;通过上述工艺可以方便加工出加强板400、可靠性高。
6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400与所述车架1000之间通过焊接联接;通过焊接可以方便将加强板400与车架1000进行固定联接,可靠性高,加工方便。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强板400包括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1000的两侧;通过对称设置加强板400可以使得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之间联接更加可靠。
7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位于所述立管部200上两个所述加强板400的第一联接部401之间未包覆部分的弧长不大于所述立管部200圆周弧长的1/8;这样可以使得增大第一联接部401与立管部20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立管部200与加强板400之间的联接强度。
71.具体地,如图5所示,加强板400处联接结构的受力分析如下:
72.立管部200最直接的受力是通过减震向上形成一个b向的力,同时会产生向外的c向力和垂直向上的d向力,从而综合形成一个e向的扭力,按照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对于f区部分缺少加强板400的包覆,故而在扭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f区形成加强板400,可以使得加强板400在立管部200与本体部100联接处形成加强三角结构g,使得整体车架1000的结构强度更加稳固。
73.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
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联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联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联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74.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车架1000的加强结构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