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桶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4729发布日期:2021-09-15 09:0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桶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座桶锁。


背景技术:

2.一些小型的车辆,如电动车、摩托车上,座椅底部一般设置有储物空间,此时,座椅和车架之间设置有座桶锁,实现座椅在车架上的锁紧和打开。
3.现有的座桶锁采用钥匙开锁的方式实现解锁,通过锁芯带动推杆移动来实现对锁舌的控制,从而实现座桶锁的解锁。但是,使用钥匙解锁的方式不仅每次使用都需要插入钥匙,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使用时还会出现过度转动而导致结构损坏、卡死的问题,使用过程存在卡顿的风险,不利于座桶锁的使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座桶锁,以设置电动驱动结构,并配置有减速机构和齿条推动机构,电动驱动结构通过减速机构带动齿条推动机构移动,从而实现对摆杆的推动,完成电动解锁操作,使用更方便,同时,于减速机构内设置有离合结构,在出现过度转动的情况下自动分离,从而避免出现结构损坏,卡死的问题,并且,齿轮传动平稳且可靠,有效规避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卡顿风险,提高了座桶锁的使用性能,更利于座桶锁的使用和推广。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座桶锁,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7.底板,底板的一侧边沿上开设有锁口,底板具有一安装面;
8.锁块,锁块设置于底板的安装面上且位于锁口的一侧,且锁块的中部铰接于底板上,同时,锁块上朝向锁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面;
9.摆杆,摆杆设置于底板的安装面上且位于锁口的另一侧,摆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板上,且摆杆铰接于底板的上的一端朝向锁口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同时,摆杆的非铰接端与锁块远离锁口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拉紧弹簧,并且,摆杆的非铰接端的端头朝向底板未设置有锁口的一侧延伸;
10.电动驱动结构,电动驱动结构设置于底板的安装面上,电动驱动结构设置有输出轴;
11.减速机构,减速机构设置于底板的安装面上,同时,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电动驱动结构的输出轴连接;
12.齿条推动机构,齿条推动机构设置于底板的安装面上且位于背离设置有锁口的一侧,且齿条推动机构位于摆杆靠近锁块的一侧,齿条推动机构与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13.离合结构,离合结构设置于减速机构内的两传动齿轮之间。
14.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还包括辅助弹簧,辅助弹簧设置于底板的安装面上,同时,底板上且位于设置有摆杆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卡沿,辅助弹簧的一端连接于锁块连接
有拉紧弹簧的一端,辅助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卡沿上。
15.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锁块的中部朝向锁口一侧设置有伸出的压块,锁块靠近锁口的一端朝向锁口一侧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压块之间设置有间隔,同时,第一限位面位于压块上且靠近限位块的一侧。
16.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摆杆的非铰接端上设置有卡块,卡块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拉紧弹簧的卡孔和用于连接外部拉索的卡槽。
17.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还包括压紧板,压紧板设置于底板的安装面上且位于锁块和摆杆背离底板的一侧,且压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锁块和摆杆的铰接轴上。
18.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电动驱动结构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为与蜗杆配合的输入齿轮。
19.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以及输出齿轮,第一中间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第二中间齿轮与第一中间齿轮啮合,输出齿轮与第二中间齿轮啮合。
20.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还包括壳体,壳体固定于底板的安装面上,电动驱动结构、减速机构以及齿条推动机构均设置于壳体内。
21.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齿条推动机构包括齿条和导轨,导轨设置于壳体上,齿条滑设于导轨上,齿条的一端位于摆杆朝向底板未设置有锁口的一侧延伸的一端且靠近锁块的一侧,同时,齿条与输出齿轮啮合。
22.上述的一种座桶锁,其中,离合结构包括弹性压紧件,呈齿状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与第一配合面对应的第二配合面,同时,第二中间齿轮包括分体设置的上齿轮和下齿轮,上齿轮和下齿轮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上齿轮靠近下齿轮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面,下齿轮靠近上齿轮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面,同时,弹性压紧件设置于上齿轮背离下齿轮的一侧,且弹性压紧件的一端抵紧于壳体上,另一端抵紧于上齿轮上,并且,上齿轮和下齿轮分别与第一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啮合。
23.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24.上述的座桶锁,通过设置电动驱动结构和减速机构,实现了座桶锁的电动解锁,操作便捷,使用方便,另外,设置有齿条推动机构,实现了对摆杆的稳定且可靠的推动,同时,于减速机构内设置有离合结构,可通过离合结构的自动分离来防止传动过程中过度转动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因过度转动导致的结构损坏,卡死的问题,有效规避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卡顿风险,提高了座桶锁的使用性能,更利于座桶锁的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座桶锁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壳体后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板、锁块、摆杆的安装结构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减速机构的结构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离合结构的结构图。
31.附图中:1、底板;11、锁口;12、卡沿;2、锁块;21、压块;22、限位块;23、压紧板;211、
第一限位面;3、摆杆;31、第二限位面;32、卡块;321、卡孔;322、卡槽;4、电动驱动结构;41、蜗杆;5、减速机构;51、输入齿轮;52、第一中间齿轮;53、第二中间齿轮;54、输出齿轮;55、壳体;531、上齿轮;532、下齿轮;6、齿条推动机构;7、离合结构;71、弹性压紧件;72、第一配合面;73、第二配合面;8、拉紧弹簧;9、辅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6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座桶锁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壳体后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桶锁包括:底板1、锁块2、摆杆3、电动驱动结构4、减速机构5、齿轮推动机构以及离合结构7,通过底板1实现对锁块2、摆杆3、电动驱动结构4、减速机构5、齿轮推动机构以及离合结构7等的安装,且电动驱动结构4通过减速机构5带动齿轮推动机构推动摆杆3偏摆,从而使得锁块2运动,实现解锁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离合结构7能防止过度转动的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板、锁块、摆杆的安装结构图。如图1至图4所示,底板1的一侧的边沿上开设有锁口11,锁口11朝向底板1的中部延伸,为后续座椅上的锁紧杆卡入到锁口11内并通过锁块2锁紧提供了条件,并且,底板1具有一安装面,通过安装面为后续锁块2、摆杆3、电动驱动结构4、减速机构5、齿轮推动机构以及离合结构7的安装布置提供了条件。
35.具体的,锁块2设置于底板1的安装面上且位于锁口11的一侧,且锁块2的中部铰接于底板1上,即锁块2可绕其在底板1上的铰接处转动,从而使得其一端可转动至锁口11内,为后续通过锁块2锁紧锁口11内卡入的座椅上的锁紧杆提供了条件。同时,锁块2上朝向锁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面211,通过锁块2上设置的第一限位面211,为后续锁块2与摆杆3的配合提供了结构基础。
36.具体的,摆杆3同样设置于底板1的安装面上,且摆杆3位于锁口11的另一侧,即通过摆杆3和锁块2的配合能实现对锁口11的封闭和开启,为实现座桶锁的锁紧和解锁提供了条件。同时,摆杆3的一端铰接于底板1上,使得摆杆3绕其铰接处摆动,并且,摆杆3铰接于底板1的上的一端朝向锁口1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面211配合的第二限位面31,即摆杆3摆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面31可接触第一限位面211实现对锁块2位置的限制,且也可使得第二限位面31与第一限位面211分离,从而使得锁块2不受到摆杆3的限制,从而实现解锁操作。同时,摆杆3的非铰接端与锁块2远离锁口1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拉紧弹簧8,使得摆杆3在摆动且第一限位面211和第二限位面31分离后,拉紧弹簧8收缩,从而拉动锁块2绕其铰接处转动,使得锁块2打开锁口11区间,从而实现解锁操作。并且,摆杆3的非铰接端的端头朝向底板1未设置有锁口的一侧延伸,通过摆杆3延伸的一端的端头方便了后续与齿条推动机构6的配合,空间布置更合理。
37.具体的,电动驱动结构4设置于底板1的安装面上,此时,电动驱动结构4设置有输出轴,电动驱动结构4通过其输出轴输出动力,为实现电动解锁提供了条件。
38.具体的,减速机构5同样设置于底板1的安装面上,同时,减速机构5的输入端与电动驱动结构4的输出轴连接,即电动驱动结构4通过其输出轴输出动力后,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减速机构5中,从而降低了转速,增大了扭矩,为后续稳定且可靠的通过齿条推动机构6推动摆杆3摆动提供了条件,结构可靠性更高。
39.具体的,齿条推动机构6设置于底板1的安装面上且位于背离设置有锁口11的一侧,此时,齿条推动机构6位于摆杆3靠近锁块2的一侧,优选的,齿条推动机构6的运动方向与摆杆3的布置方向垂直,并且,齿条推动机构6与减速机构5的输出端连接,即在电动驱动结构4通过减速机构5带动齿条推动机构6运动时,齿条推动机构6能接触摆杆3伸出底板1外的非铰接端的端头并推动摆杆3绕其铰接处摆动,从而实现电动解锁,操作更方便,同时,也保证了动力传动的平稳性,防止了卡顿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40.具体的,离合结构7设置于减速机构5内的两传动齿轮之间,当电动驱动机构传递过来的动力在进入到减速机构5内后,且齿条推动机构6或者摆杆3等运动到极限位置后,如继续传输动力,则会造成齿条推动机构6、摆杆3等结构的损坏,此时,离合结构7实现自动分离,实现动力传动的阻断,防止了过度转动导致的结构损坏和卡死的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
41.更加具体的,底板1的安装面上还设置有辅助弹簧9,此时,底板1上且位于设置有摆杆3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卡沿12,辅助弹簧9的一端连接于锁块2连接有拉紧弹簧8的一端,并且,辅助弹簧9的另一端连接于卡沿12上,即锁块2远离锁口11的一端不仅与摆杆3之间设置有拉紧弹簧8,还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辅助弹簧9,且拉紧弹簧8和辅助塔簧位于锁块2的同一端,也位于锁块2的同一侧,从而使得在锁块2上的第一限位面211和摆杆3上的第二限位面31分离后,锁块2不仅能在拉紧弹簧8的作用下转动,同时还能在辅助弹簧9的作用下转动,从而使得锁块2的转动力度更大,从而使得锁块2在离开锁口11时,锁块2能有足够的力将卡在锁口11内的座椅上的锁紧杆弹出,实现稳定且可靠的解锁,结构设计更合理。
42.更加具体的,锁块2的中部朝向锁口11一侧设置有伸出的压块21,并且,锁块2靠近锁口11的一端朝向锁口11一侧设置有限位块22,使得在锁块2转动的过程中,限位块22能在锁口11内移动,为后续通过按压座椅而使得锁紧杆推动锁块2转动,使得锁块2上的第一限位面211与摆杆3上的第二限位面31配合而实现锁紧提供了条件,也在需要解锁时,通过压块21将座椅上的锁紧杆弹出提供了条件。同时,限位块22与压块21之间设置有间隔,为座椅上的锁紧杆提供了卡紧空间,同时也实现了在锁紧状态下对座椅上的锁紧杆的限位,保证锁紧后的可靠性。同时,第一限位面211位于压块21上且靠近限位块22的一侧,使得第一限位面211能更靠近摆杆3,从而方便了第一限位面211与摆杆3上的第二限位面31的配合,结构设计更合理。
43.更加具体的,摆杆3的非铰接端上设置有卡块32,并于卡块3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拉紧弹簧8的卡孔321和用于连接外部拉索的卡槽322,即在拉紧弹簧8安装于锁块2和摆杆3之间时,通过拉紧弹簧8的端部能通过卡孔321连接,不仅方便了拉紧弹簧8的安装,同时也保证了拉紧弹簧8安装后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其上设置的卡槽322,方便了外部拉索的拉索头的卡入,使得使用者还可通过外部拉索拉动摆杆3摆动,实现对座桶锁的手动解锁,防止了在电动解锁失效的情况下无法打开座桶锁的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值得指出的是,卡块32为摆杆3的侧部翻折后的形成,方便生产制造。
44.更加具体的,还包括压紧板23,此时,压紧板23设置于底板1的安装面上,并且压紧板23位于锁块2和摆杆3背离底板1的一侧,同时,压紧板2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锁块2和摆杆3的铰接轴上,即锁块2和摆杆3位于底板1和压紧板23之间并可在底板1和压紧板23之间转动,不仅为锁块2和摆杆3的转动提供了导向,保证了锁块2和摆杆3转动的稳定性,还充分利用了锁块2和摆杆3的铰接轴,避免了另外设置固定结构导致的成本高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45.更加具体的,电动驱动结构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蜗杆41,减速机构5的输入端为与蜗杆41配合的输入齿轮51,即电动驱动结构4和减速机构5之间通过蜗杆41和齿轮传动,自锁性能好,安全保障性更高。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减速机构的结构图。如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减速机构5除了用于与蜗杆41配合的输入齿轮51外,还包括第一中间齿轮52,第二中间齿轮53以及输出齿轮54,此时,第一中间齿轮52与输入齿轮51啮合,输出齿轮54带动第一中间齿轮52转动,而第二中间齿轮53与第一中间齿轮52啮合,输出齿轮54与第二中间齿轮53啮合,即第一中间齿轮52带动第二中间齿轮53转动,第二中间齿轮53带动输出齿轮54转动,实现动力的传动,值得指出的是,输入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52、第二中间齿轮53以及输出齿轮54均可选择性的设置为二级齿轮,实现速度的降低,扭矩的增大,从而保证能稳定且可靠带动后续齿条推动机构6的运动,保证解锁的可靠性,结构设计更合理。
47.更加具体的,座桶锁还设置有壳体55,此时,壳体55固定于底板1的安装面上,同时,将电动驱动结构4、减速机构5以及齿条推动机构6均设置于壳体55内,通过壳体55不仅为上述结构提供了安装固定的基础,同时也为上述结构提供了保护,防止碰撞损坏等问题的发生,安全保障性更高。
48.更加具体的,设置于底板1的一侧的齿条推动机构6又包括齿条和导轨,导轨设置于壳体55上,齿条滑设于导轨上,保证了齿条移动的稳定性,并且,齿条的一端位于摆杆3朝向底板1未设置有锁口11的一侧延伸的一端且靠近锁块2的一侧,同时,齿条与输出齿轮54啮合,即在减速机构5的输出齿轮54转动时,输出齿轮54带动齿条在导轨上做往复移动,当需要解锁时,齿条朝向摆杆3伸出底板1外的一端移动时,齿条的端部接触摆杆3并推动摆杆3摆动,使得摆杆3上的第一限位面211与锁块2上的第二限位面31分离,从而使得锁块2能在拉紧弹簧8和辅助弹簧9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实现解锁,而在齿条朝向远离摆杆3的方向移动时,齿条和摆杆3分离,摆杆3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复位,此时,用户可通过下压座椅,使得座椅上的锁紧杆进入到锁口11内,且锁紧杆推动锁块2上的压块21移动而使得压块21上的第一限位面211与摆杆3上的第二限位面31配合,实现两者的锁紧。
4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离合结构的结构图。如图1至图3以及图5和图6所示,设置于减速机构5中的离合结构7又包括弹性压紧件71,呈齿状设置的第一配合面72和与第一配合面72对应的第二配合面73,此时,第二中间齿轮53作为离合结构7的布置载体,将第二中间齿轮53设置为分体的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即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作为承载离合结构7的两传动齿轮,同时,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并于上齿轮531靠近下齿轮53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面72,下齿轮532靠近上齿轮53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面73,当第一配合面72和第二配合面73之间卡紧而未出现相对移动时,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同步转动,实现动力的传输,而当齿条和/或摆杆3移动至极限位
置时,第一配合面72和第二配合面73之间出现打滑,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之间无动力传输,避免了过度转动导致的结构损坏问题。同时,弹性压紧件71位设置于上齿轮531背离下齿轮532的一侧,且弹性压紧件71的一端抵紧于壳体55上,另一端抵紧于上齿轮531上,并且,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分别与第一中间齿轮52和输出齿轮54啮合,即通过弹性压紧件71将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压紧,在齿条和/或摆杆3未移动至极限位置时,齿条反向作用于第二中间齿轮53上的力无法克服弹性压紧件71的力,从而无法使得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分离,保证动力传动的稳定性,使得齿条能推动摆杆3摆动,实现解锁;而在齿条和/或摆杆3移动至极限位置时,齿条和/或摆杆3无法再继续运动,此时,齿条方向作用于第二中间齿轮53上的力大于弹性压紧件71的力,从而使得上齿轮531在转动时,下齿轮532无法转动,即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之间出现滑齿的相对运动,实现动力传输的阻断,从而防止了过度转动导致的结构损坏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值得指出的是,弹性压紧件71为弹片,弹片包括固定块和弹性爪,固定块的一侧抵靠于上齿轮531上,固定块的边沿上朝向背离上齿轮53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伸出的弹性爪,且弹性爪背离固定块的一侧抵靠于壳体55上,即通过弹性爪的形变来适应上齿轮531和下齿轮532之间相对转动的使用环境,结构简单,设计更合理。
50.更加具体的,底板1上且位于其背离设置有锁块2、摆杆3以及电动驱动结构4和减速机构5等结构的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电路插接头,且电路插接头通过导线电连接至电动驱动结构4上,方便电动驱动结构4与外界的电源进行电连接。优选的,固定板为底板本身开孔后弯折形成,实现了结构的一体化,实现冲压加工,加工方便,结构稳定性更高,另外,电动驱动结构4可为电动机,控制更方便,利于生产制造。
51.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桶锁,包括底板1、锁块2、摆杆3、电动驱动结构4、减速机构5、齿条推动机构6以及离合结构7;通过将锁块2和摆杆3铰接于带有锁口11的底板1的两侧,同时电动驱动结构4通过减速机构5和齿条推动机构6作用于摆杆3上,实现了座桶锁的电动解锁,并且采用齿条推动机构6传送,保证了摆杆3能被稳定且可靠的推动,另外,于减速机构5内设置有离合结构7,通过离合结构7的自动分离来防止传动过程中出现过度转动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因过度转动导致的结构损坏、卡死的问题,同时还规避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卡顿风险,提高了座桶锁的使用性能,更利于座桶锁的使用和推广。
5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