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旱地龙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1861发布日期:2021-09-11 00:09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旱地龙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旱地龙舟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旱地龙舟。


背景技术:

2.在学校进行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的宣传时,很多时候只能是通过ppt图片或者黑板报、手抄报文字等形式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总是觉得活动组织的单调,无趣味,为了能够让活动开展的有趣,更贴近节日特有的民俗文化,以及让学生更够切身体验我国特有的民间习俗活动,旱地龙舟的游戏或比赛,能够活跃气氛,提升班级凝聚力;也可以在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组织团建活动时,是一个非常有趣味且很有挑战的一项团体运动,然而目前的旱地龙舟,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偏离预定的轨道,还有旱地龙舟整体较长,不方便搬运,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旱地龙舟,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转动组件,能控制主动轮,再牵引后边的从动轮变换前进方向,来改变整个龙舟的前进方向,该结构简单,设置的固定组件,可以对龙舟进行安装固定和拆卸折叠,使长度变小,方便搬运,同时也方便了库房摆放。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便于携带的旱地龙舟,包括龙舟前板、龙舟后板、转动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龙舟前板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龙舟前板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龙舟后板,所述龙舟前板的两侧外壁上对应龙舟后板设置有固定组件;
6.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第一滑槽、滑杆、第一连杆、第二转轴、l型连杆、主动轮、第二齿轮、第二齿条、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弹簧、第二连杆和踏板,所述龙舟前板的顶端外壁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套接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龙舟前板位于第一齿轮一侧的顶端外壁上焊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外壁上移动安装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底端外壁上对应第一齿条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壁与滑杆的顶端外壁贴合,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外壁上对称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l型连杆,所述龙舟前板的顶端外壁上对应l型连杆安装固定有第二转轴,且l型连杆转动安装于第二转轴的外壁,所述l型连杆的另一端外壁上安装固定有主动轮;
7.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齿轮下方的外壁上套接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龙舟前板位于第二齿轮两侧的顶端外壁上对称安装有第二齿条,且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底端外壁上焊接有第二滑块,所述龙舟前板的顶端外壁上对应第二滑块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壁与第二滑块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二滑槽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第二滑块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踏板,且踏板的底端外壁转动
安装于龙舟前板的顶端外壁。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块、螺纹杆、固定块、卡槽和蝶形螺母,所述龙舟前板的两侧外壁上对称焊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龙舟后板的两侧外壁上对称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对应螺纹杆开设有卡槽,所述螺纹杆位于固定块一侧的外壁上螺合固定有蝶形螺母。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龙舟前板位于第一齿轮上方的顶端外壁上安装固定有保护盖。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龙舟前板和龙舟后板的底端内壁上安装固定有座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龙舟后板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固定有从动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齿条、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弹簧、第二连杆和踏板的个数有两个。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转动组件,通过踏板、第二连杆、第二齿条、第二齿轮配合,带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第一连杆、第二转轴和l型连杆的配合,并控制主动轮,再牵引后边的从动轮变换前进方向,来改变整个龙舟的前进方向,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控制龙舟方向,设置的固定组件,通过安装块、螺纹杆、固定块、卡槽和蝶形螺母的配合,可以对龙舟进行安装固定和拆卸折叠,使长度变小,方便搬运,同时也方便了库房摆放,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放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组件的立体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组件的主视剖视图;
19.图中:1、龙舟前板;2、龙舟后板;3、从动轮;4、座板;5、保护盖;6、转动组件;7、固定组件;61、第一转轴;62、第一齿轮;63、第一齿条;64、第一滑槽;65、滑杆;66、第一连杆;67、第二转轴;68、l型连杆;69、主动轮;610、第二齿轮;611、第二齿条;612、第二滑块;613、第二滑槽;614、弹簧;615、第二连杆;616、踏板;71、安装块;72、螺纹杆;73、固定块;74、卡槽;75、蝶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

4所示,一种便于携带的旱地龙舟,包括龙舟前板1、龙舟后板2、转动组件6和固定组件7,龙舟前板1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转动组件6,龙舟前板1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龙舟后板2,龙舟前板1的两侧外壁上对应龙舟后板2设置有固定组件7;转动组件6包括
第一转轴61、第一齿轮62、第一齿条63、第一滑槽64、滑杆65、第一连杆66、第二转轴67、l型连杆68、主动轮69、第二齿轮610、第二齿条611、第二滑块612、第二滑槽613、弹簧614、第二连杆615和踏板616,龙舟前板1的顶端外壁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61,第一转轴61的外壁上套接固定有第一齿轮62,龙舟前板1位于第一齿轮62一侧的顶端外壁上焊接有滑杆65,滑杆65的顶端外壁上移动安装有第一齿条63,第一齿条63的底端外壁上对应第一齿条63开设有第一滑槽64,且第一滑槽64的内壁与滑杆65的顶端外壁贴合,第一齿条63的两端外壁上对称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杆66,第一连杆66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l型连杆68,龙舟前板1的顶端外壁上对应l型连杆68安装固定有第二转轴67,且l型连杆68转动安装于第二转轴67的外壁,l型连杆68的另一端外壁上安装固定有主动轮69;第一转轴61位于第一齿轮62下方的外壁上套接固定有第二齿轮610,龙舟前板1位于第二齿轮610两侧的顶端外壁上对称安装有第二齿条611,且第二齿条611与第二齿轮610相互啮合,第二齿条611的底端外壁上焊接有第二滑块612,龙舟前板1的顶端外壁上对应第二滑块612开设有第二滑槽613,且第二滑槽613的内壁与第二滑块612的外壁贴合,第二滑槽613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弹簧614,且弹簧614的另一端焊接于第二滑块612的一侧外壁上,第二齿条611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杆615,第二连杆615的另一端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踏板616,且踏板616的底端外壁转动安装于龙舟前板1的顶端外壁;固定组件7包括安装块71、螺纹杆72、固定块73、卡槽74和蝶形螺母75,龙舟前板1的两侧外壁上对称焊接有安装块71,安装块71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螺纹杆72,龙舟后板2的两侧外壁上对称焊接有固定块73,固定块73的一侧外壁上对应螺纹杆72开设有卡槽74,螺纹杆72位于固定块73一侧的外壁上螺合固定有蝶形螺母75,便于对龙舟前板1和龙舟后板2进行安装固定于折叠拆卸,比较方便,降低转运体积,比较实用;龙舟前板1位于第一齿轮62上方的顶端外壁上安装固定有保护盖5,便于保护第一齿轮62齿轮,比较实用和完善;龙舟前板1和龙舟后板2的底端内壁上安装固定有座板4,便于操作者坐上去,便于操作,比较实用;龙舟后板2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固定有从动轮3,便于设备的移动,比较省力,体现了整体的完善和实用;第二齿条611、第二滑块612、第二滑槽613、弹簧614、第二连杆615和踏板616的个数有两个,使整体比较完整和完善,便于设备转动方向。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设备时,操作人员坐进龙舟前板1和龙舟后板2内的座板4上.在前进时改变龙舟方向时,脚踩踏板616,踏板616通过第二连杆615带动第二齿条611移动,第二齿条611与第二齿轮610配合,带动第一转轴61上的第一齿轮62旋转,第一齿轮62与第一齿条63配合,并带动第一齿条63左右移动,第一齿条63通过第一连杆66、第二转轴67和l型连杆68的配合,带动主动轮69转动,并改变龙舟前进方向,当要对龙舟进行折叠时,手动拧动蝶形螺母75,然后转动螺纹杆72,使螺纹杆72与卡槽74分离,最后把龙舟后板2翻转到龙舟前板1的上面,进行折叠。
23.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