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58891发布日期:2021-12-17 22:4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属于工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高速发展,机械化施工所需配备的焊接工程车的需求量也随之越来越大。在工程车的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零部件精确地固定至安装位置,并且提高零部件的安装效率,装配车间通常都会使用一些通用或专用的工装辅助零部件进行装配。由于现有车架工装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车架工装高度不可调节,不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的工程车,且在工装定位时需要多次调节才能到达安装位置,由于工程车的车架重量较大不便于多次移动,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有车架工装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车架工装高度不可调节,不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的工程车,且在工装定位时需要多次调节才能到达安装位置,由于工程车的车架重量较大不便于多次移动,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它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柱,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第一上支撑柱和第一下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前后布置的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第三支撑柱,两个第三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所述第四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第四支撑柱,两个第四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梁。
5.优选的,所述压环包括圆环状的上段和圆环状的下段,所述圆环状的上段的外径尺寸大于圆环状的下段的外径尺寸;所述圆环状的下段与圆环状的上段之间形成第一卡接部。
6.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上支撑柱下板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与第一上支撑柱下板之间形成第二卡接部。
7.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支撑柱本体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上支撑柱本体的直径尺寸。
8.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支撑柱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一下支撑柱上板和第一下支撑柱下板,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和第一下支撑柱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下支撑柱本体;所述第一上支撑柱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一上支撑柱上板和第一上支撑柱下板,所述第一上支撑柱上板和第一上支撑柱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本体,所述第一上支撑柱上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支座,所述第一上支撑柱支座顶部开设有一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上支撑柱支座之间设置有压板和压环,所述压板设置于压环的上方;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与第一上支撑柱下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相连
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柱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三支撑柱上板和第三支撑柱下板,所述第三支撑柱上板和第三支撑柱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柱本体,所述第三支撑柱下板与平台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柱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四支撑柱上板和第四支撑柱下板,所述第四支撑柱上板和第四支撑柱下板之间设置有第四支撑柱本体。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三连接梁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梁的长度尺寸。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垫板的长度小于第二垫板的长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工程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的正视图;
18.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工程车架与车架工装配合时的俯视图;
21.图6为工程车架与车架工装配合时的侧视图;
22.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图8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平台;
25.2、第一支撑组件;201、第一支撑柱;201.1、第一上支撑柱;201.1.1、第一上支撑柱上板;201.1.2、第一上支撑柱下板;201.1.3、第一上支撑柱本体;201.1.4、第一上支撑柱支座;201.1.5、压板;201.1.6、压环;201.1.7、第一螺栓;201.1.8、第二螺栓;201.1.9、第一卡接部;201.2、第一下支撑柱;201.2.1、第一下支撑柱上板;201.2.2、第一下支撑柱下板; 201.2.3、第一下支撑柱本体;201.2.4、第二卡接部;202、第一连接梁;
26.3、第二支撑组件;301、第一垫板;302、第二垫板;
27.4、第三支撑组件;401、第三支撑柱;401.1、第三支撑柱上板;401.2、第三支撑柱下板;401.3、第三支撑柱本体;402、第二连接梁;
28.5、第四支撑组件;501、第四支撑柱;501.1、第四支撑柱上板;501.2、第四支撑柱下板;501.3、第四支撑柱本体;502、第三连接梁;
29.601.1.1、第一卡口;601.1.2、第二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

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程车的车架工装,它包括平台1,所述平台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2、第二支撑组件3、第三支撑组件4和第四支撑组件5;
32.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柱201,两个第一支撑柱20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202;
33.所述第一支撑柱201包括第一上支撑柱201.1和第一下支撑柱201.2,所述第一下支撑柱201.2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一下支撑柱上板201.2.1和第一下支撑柱下板201.2.2,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201.2.1和第一下支撑柱下板201.2.2之间设置有第一下支撑柱本体201.2.3,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下板 201.2.2与平台1相连接;
34.所述第一上支撑柱201.1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一上支撑柱上板 201.1.1和第一上支撑柱下板201.1.2,所述第一上支撑柱上板201.1.1和第一上支撑柱下板201.1.2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本体201.1.3,所述第一上支撑柱上板201.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支座201.1.4,所述第一上支撑柱支座201.1.4顶部开设有一个向下布置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向下旋转的第一螺栓201.1.7,所述第一螺栓201.1.7与第一上支撑柱支座201.1.4之间设置有压板201.1.5和压环201.1.6,所述压环201.1.6包括圆环状的上段和圆环状的下段,所述圆环状的上段的外径尺寸大于圆环状的下段的外径尺寸;所述圆环状的下段与圆环状的上段之间形成第一卡接部 201.1.9;
35.所述压板201.1.5设置于压环201.1.6的上方;
36.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201.2.1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上支撑柱下板 201.1.2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201.2.1与第一上支撑柱下板 201.1.2之间形成第二卡接部201.2.4;
37.所述第一下支撑柱上板201.2.1与第一上支撑柱下板201.1.2之间通过第二螺栓201.1.8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栓201.1.8设置有两个;
38.所述第一下支撑柱本体201.2.3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上支撑柱本体 201.1.3的直径尺寸;
39.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包括前后布置的第一垫板301和第二垫板302,所述第一垫板301和第二垫板302均为矩形状,所述第一垫板301的长度小于第二垫板302的长度;
40.所述第三支撑组件4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三支撑柱401,两个第三支撑柱40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梁402;
41.所述第三支撑柱401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三支撑柱上板401.1和第三支撑柱下板401.2,所述第三支撑柱上板401.1和第三支撑柱下板401.2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柱本体401.3,所述第三支撑柱下板401.2与平台1相连接;
42.所述第四支撑组件5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第四支撑柱501,两个第四支撑柱501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梁502;
43.所述第四支撑柱501包括两块上下布置的第四支撑柱上板501.1和第四支撑柱下板501.2,所述第四支撑柱上板501.1和第四支撑柱下板501.2之间设置有第四支撑柱本体501.3,所述第四支撑柱下板501.2与平台1相连接;
44.所述第一连接梁202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三连接梁502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三连接梁502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梁402的长度尺寸。
45.工作原理:
46.工程车车架包括左段、中段和右段,左段的底部向内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口601.1.1,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口601.1.2,中段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右段的底部为平面;
47.将工程车车架吊装于车架工装上,首先将工程车车架左段的凹槽对准第一支撑组件2并插装于第一上支撑柱201.1上,工程车车架中凹槽顶部的第一卡口601.1.1与第一卡接部201.1.9相配合,然后通过第一螺栓201.1.8 将压板201.1.5、压环201.1.7和第一上支撑柱支座201.1.4进行固定,工程车车架中凹槽底部的第二卡口601.1.2与第二卡接部201.2.4相配合,然后通过第二螺栓201.1.8将第一下支撑柱上板201.2.1与第一上支撑柱下板 201.1.2进行固定;
48.工程车车架的中段正好放置于第一垫板301和第二垫板302上,工程车车架的右段正好放置于第三支撑组件4和第四支撑组件5上,操作简单且精准的完成了工装定位。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