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9745发布日期:2021-12-25 01:4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车辆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的车身连接结构中存在四层板进行连接,如汽车的车身中存在侧围板、后立柱加强板、后围侧加强板、后围板四层板连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电阻焊的应用越发广泛,利用电流通过板件与板件之间的接触处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将板件局部加热,同时加压使得板件进行连接的焊接方式已经广泛应用到汽车行业中,使用电阻焊进行焊接时,不需要填充金属,生产率高,板件变形小,容易实现自动化。车身焊接中多采用电阻焊中的点焊的焊接方式进行焊接,点焊是指焊接时利用柱状电极,在两块搭接板件接触面之间形成焊点的焊接方法。点焊时,先加压使板件紧密接触,随后接通电流,在电阻热的作用下两板件之间的接触处熔化,冷却后形成焊点使得两板件进行连接。但当进行四层焊接时,板件的层数过多,板件之间存在间隙,电阻增大,焊接时容易造成电流强度易达不到焊接要求,易造成虚焊的现象,且由于层数增多,难以保证各板之间的焊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不易保证连接强度,在车身遭受外力时,如后围板遭受撞击时,易造成板件与板件之间脱焊的现象,不利于汽车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对四层板件进行焊接时焊接失效,发生虚焊的问题,提高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强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4.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后围板,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穿过第一加强板并分别与侧围板和第二加强板连接,以使侧围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依次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穿过第二加强板并分别与第一加强板和后围板连接,以使侧围板、第一加强板、后围板依次连接。
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板设有第一缺口,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缺口与侧围板和第二加强板连接,以使侧围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依次连接。
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板设有第二缺口,第二连接部穿过第二缺口与第一加强板和后围板连接,以使侧围板、第一加强板、后围板依次连接。
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后围板连接,侧围板、第一加强板、后围板依次连接时形成第一连接点;侧围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加强板连接,侧围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依次连接时形成第二连接点;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沿焊接方向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点和多个第二连接点。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沿焊接方向相互交错设置。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依次连接
时形成第三连接点;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点沿焊接方向设置。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沿焊接方向设有三个第二连接点以及设有三个第一连接点;三个第二连接点沿焊接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连接点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点形成的间隔中,另一个第一连接点设于另一个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点形成的间隔中;第三连接点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点之间。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板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加强板设有第一连接部。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侧围板设有第一连接部,后围板设有第二连接部。
1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前述的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依次连接的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和依次连接的侧围板、第一加强板、后围板,以及依次连接的侧围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的方式,使得对四层板件进行点焊的同时,通过改变板件的连接结构,使得侧围板能够通过第一加强板或者第二加强板与后围板进行连接,即点焊时仅电流仅需要经过三层板件即可将侧围板与后围板进行连接,电流衰减较小,从而能够在两板件之间的接触处形成足够强度的焊点,从而保证了焊接质量,提高了板件之间的焊接强度,避免板件之间发生脱焊的现象,通过将侧围板、第一加强板、后围板直接连接并将侧围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直接连接的方式,将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后围板进行了连接,保证了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进行焊接时各板件之间的焊接强度。
15.2、通过第一加强板设有第一缺口以及第二加强板设有第二缺口的方式,使得板件易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16.3、通过第三连接点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点之间的方式,即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后围板连接形成的连接点的两侧为侧围板、第一加强板、后围板连接形成的连接点,四层板件连接具有辅助板件进行三层板件连接、定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18.图1是本技术中的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连接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中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连接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中的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连接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中的第一加强板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中的第二加强板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中的侧围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后围板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24.图中:
25.101

侧围板;
26.201

第一加强板;202

第一缺口;
27.301

第二加强板;302

第二缺口;
28.401

后围板;
29.501

第一连接点;502

第二连接点;503

第三连接点;
30.601

第一连接部;602

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32.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33.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34.参见图1至图6,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和后围板401,从而形成四层板件连接结构;参见图4、图5,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601和第二连接部602,第一加强板201设有第二连接部602,第二加强板301设有第一连接部601;参见图1、图3,第一加强板201设有第一缺口202,第一连接部601穿过第一缺口202与侧围板101和第二加强板301连接,从而第二加强板301通过设有的第一连接部601穿过第一加强板201设有的第一缺口202的方式与侧围板101进行连接,以使侧围板1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依次连接,从而形成三层板件连接结构;第二加强板301设有第二缺口302,第二连接部602穿过第二缺口302与第一加强板201和后围板401连接,从而第一加强板201通过其设有的第二连接部602穿过第二加强板301设有的第二缺口302与后围板401进行连接,以使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后围板401依次连接,从而形成三层板件的连接结构。
35.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中的第一加强板201可为后立柱加强板,第二加强板301可为后围侧加强板。
36.通过设置的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后围板401连接形成的三层板件的连接结构以及侧围板1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连接形成的三层板件的连接结构,对板件进行焊接时能够保证通过板件的电流强度,从而保证各板件之间的焊接质量,保证焊接强度;同时,通过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一次连接的四层板件连接结构,进行电焊时对四层板件进行焊接,从而对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和后围板401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再进行对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后围板401连接形成的三层板件的连接结构以及侧围板1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连接形成的三层板件的连接结构进行焊接,避免对三层板件进行焊接时各板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影响生产质量的情况发生。通过将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后围板401直接连接并将侧围板1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直接连接的方式,将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进行了连接,同时保证了通过板件的电流强度,从而保证了对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进行焊接后的各板件之间的焊接强度,进
而保证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焊接后形成的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37.当然,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为使第一加强板201与后围板401直接连接、第二加强板301与侧围板101直接连接,不仅仅局限于第一加强板201设有第一缺口202、第二加强板301设有第二缺口302的方式,还可以具有其他方式,如在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上分别设有通孔,以供第二加强板301与侧围板101直接连接以及第一加强板201与后围板401直接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38.参见图4、图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202、第二缺口302、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分别设有多个,参见图1至图3,第一加强板201通过第二连接部602穿过第二缺口302与后围板401连接,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后围板401依次连接时形成第一连接点501;第二加强板301通过第一连接部601穿过第一缺口202与侧围板101连接,侧围板1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依次连接时形成第二连接点502;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沿焊接方向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点501和多个第二连接点502。
39.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点501和多个第二连接点502的方式能够在焊接时多次对三层板件进行焊接,保证从而保证电流的强度,以保证各板件之间的焊接质量,避免发生虚焊现象,从而保证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整体的焊接质量。
40.参见图1至图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点501、第二连接点502沿焊接方向相互交错设置。第一连接点50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点502,即在第一加强板201通过其自身设有的第二连接部602穿过第二缺口302与后围板401进行连接的连接处的一侧,第二加强板301通过其自身设有的第一连接部601穿过第一缺口202与侧围板101进行连接,第一连接部601能够对第一加强板201进行限位,同理,第二连接点502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点501,第二连接部602能够对第二加强板301进行限位;综上所述,第一加强板201与第二加强板301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连接点501、第二连接点502连接在一起,加强了第一加强板201与第二加强板301连接的紧密关系,降低了第一加强板201与第二加强板301相互运动的可能性,降低了在侧围板101或者后围板401遭受冲击时板件之间发生脱焊的可能性。
41.参见图1至图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依次连接时形成第三连接点503;第一连接点501、第二连接点502、第三连接点503沿焊接方向设置,从而四层板件的焊接位置与三层板件的焊接位置位于同一方向上,便于焊接加工,且易保证焊接强度,焊接处的受力均匀。
42.参见图1至图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辆的后围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沿焊接方向设有三个第二连接点502以及设有三个第一连接点501;三个第二连接点502沿焊接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连接点501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点502形成的间隔中,另一个第一连接点501设于另一个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点502形成的间隔中;第三连接点503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点501之间。
43.两个第一连接点501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点502形成的间隔中,从而第二加强板301设有的两个第一连接部601分别穿过一个第一缺口202与侧围板101进行连接,从而第二加强板301、侧围板101能够对第一加强板201进行限位,从而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依次连接形成第三连接点503,第一连接点501处的第一加强板201通过第二连接部602穿过第二缺口302从而与后围板401进行连接,
第三连接点503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点501之间,第一加强板201通过两个第二连接部602能够对第二加强板301进行位置限定,且第二连接部602与后围板401进行连接,第一加强板201与后围板401能够对第二加强板301进行限位,从而保证连接稳定性;使用上述连接结构能够保证焊接时位置偏差较小,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焊接效果。
44.本技术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中的第一连接部601不仅仅局限于设于第二加强板301,第二连接部602不仅仅局限于设于第一加强板201,还可以具有其他的设置方式,如侧围板101设有第一连接部601,后围板401设有第二连接部602,侧围板101设有的第一连接部601穿过第一加强板201的第一缺口202与第二加强板301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侧围板1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形成的三层板件连接结构,后围板401设有的第二连接部602穿过第二加强板301的第二缺口302与第一加强板201连接,从而形成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后围板401形成的三层板件连接结构,进行点焊时能够保证三层板件的各板件之间焊接强度,从而保证侧围板101、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301、后围板401焊接的稳定性。
45.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6.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