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定风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6175发布日期:2022-04-14 21:3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车辆定风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车辆定风翼。


背景技术:

2.一些常常需要高速行驶或比赛的车辆,比如汽车赛车会配置有定风翼,同样一些摩托车也会配置定风翼,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为轮胎提供足够的抓地力,以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或者弯道行驶的稳定性,防止侧滑。
3.定风翼配置于汽车的较多,而应用于摩托车的比较少。目前,配置于摩托车的定风翼,一般为薄板状的一体式结构,定风翼比较短,短结构的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不足,且定风翼的强度也不够。安装定风翼也需要尽量减少车辆行驶中的空气阻力,而摩托车的车头位置都会配置有后视镜,后视镜也一直保持直立状态,时刻都会增加摩托车前进时的阻力,而摩托车在高速行驶中或者比赛中,不会观察后视镜,后视镜设置不合理的话,还可能增加高速行驶时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薄状板结构的定风翼外形不够美观,影响车辆整体造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体可转动的车辆定风翼,该车辆定风翼集翼体、后视镜和转向信号灯于一体,简化了结构,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弯道行驶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设计美感。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定风翼,其包括定风翼基座和翼体,定风翼基座的一端设有固定安装孔,翼体可转动连接于定风翼基座的另一端,定风翼基座靠翼体的一端设有母接头,翼体靠定风翼基座的一端设有公接头,公接头设有凸出的铰接轴,公接头以铰接轴为中心设有呈环状分布的限位凸起部,母接头设有与铰接轴相配合的铰接孔,母接头以铰接孔为中心设有与限位凸起部相配合的限位凹槽部,铰接轴为中空结构,且铰接轴内贯穿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设有限位头,旋转轴的另一端套设有弹簧并通过螺母固定。由此,将定风翼基座和翼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可通过翼体增加车辆定风翼整体长度,可将翼体旋转至与定风翼基座外壁齐平,通过翼体和定风翼基座产生的风阻来产生向下的压力(即下压力),从而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是通常所述的附着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弯道行驶的稳定性,防止侧滑;转动翼体时,翼体以旋转轴为中心发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弹簧被压缩,转动完成后弹簧相对释放,当转动到位后,限位凸起部嵌于限位凹槽部,防止翼体在转动到位后发生位置变化,凸出的铰接轴装配于铰接孔内,也提高了定风翼基座与翼体转配后的稳定性。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翼基座的外表面嵌有灯罩,定风翼基座的内侧设有灯座,灯座和灯罩之间形成收容转向信号灯的腔体。由此,该定风翼基座设置了安装转向信号灯的腔体,将转向信号灯与车辆定风翼合为一体设计,提高了设计美感,且整体结构更为简洁和新颖。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翼基座的内侧覆盖有后盖,灯座位于后盖与定风翼基座之间。由此,覆盖有后盖的定风翼基座,增加了定风翼基座的厚度,这样可提高定风翼基座的强度,有利于延长车辆定风翼的使用寿命。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翼体的内侧设有后视镜面。由此,将后视镜面安装于翼体的内侧,当正常行驶状态时,后视镜面部分旋转调整至驾驶员认为最佳后视效果,这样就不需要设置常规竖直向上安装的后视镜,可提高车辆美感;当高速行驶或比赛、不需要观察后视镜面的情况下,将带后视镜面的翼体旋转至与定风翼基座外壁齐平,来增加车辆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弯道行驶的稳定性,防止侧滑,此时也避免了因后视镜面带来的阻力,也降低了常规竖直向上安装的后视镜带来的安全隐患。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翼基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朝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灯罩位于第二斜面,翼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翼体与定风翼基座的外壁齐平时,第一斜面和第三斜面对齐、第二斜面和第四斜面对齐。由此,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计,一方面为了方便内盖的安装,另一方面当翼体与定风翼基座的外壁齐平时,与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对齐,也可增加车辆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并且车辆定风翼的线条轮廓美观,提高了设计的美感。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公接头和母接头的两侧均设有加强筋。由此,提高了定风翼基座上母接头和翼体上公接头的强度,延长车辆定风翼的使用寿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定风翼结构简单,将后视镜面设于翼体内侧、将转向信号灯安装于定风翼基座,使得车辆头部整体结构更为简洁、新颖,且车辆定风翼造型独特,提高车辆美感,定风翼基座具有一定厚度,与常规短的薄板状定风翼不同,大大提高了车辆定风翼整体强度;正常行驶时,将具有后视镜面的翼体旋转调整至驾驶员认为最佳后视效果,非常酷炫;当高速行驶或比赛、不需要观察后视镜面的情况下,将带后视镜面的翼体旋转至与定风翼基座外壁齐平,来增加车辆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弯道行驶的稳定性,防止侧滑,此时也避免了因后视镜面带来的阻力,也降低了常规竖直向上安装的后视镜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定风翼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3.图2是车辆定风翼的后视镜面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16.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定风翼基座、翼体、旋转轴、弹簧和螺母的装配顺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定风翼,适用于摩托车和电动车,安装于车辆的车头部位,呈左右对称设置使用,左右两侧的车辆定风翼结构相同,单侧的车辆定风翼包括定风翼基座1和翼体2。定风翼基座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固定安装孔101,
两个固定安装孔101用于该车辆定风翼与车辆装配,这两个个固定安装孔101的结构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一个腰型孔设计、一个圆孔设计。翼体2可转动连接于定风翼基座1的另一端,且在翼体2的内侧安装后视镜面3。
20.将定风翼基座1和翼体2采用分体式结构,可通过翼体2增加车辆定风翼整体长度。将后视镜面3安装于翼体2的内侧,当正常行驶状态时,后视镜面3部分旋转调整至驾驶员认为最佳后视效果,这样就不需要设置常规竖直向上安装的后视镜,可提高车辆美感,非常酷炫。当高速行驶或比赛、不需要观察后视镜面3的情况下,将带后视镜面3的翼体2旋转至与定风翼基座1外壁齐平,通过翼体2和定风翼基座1产生的风阻来产生向下的压力(即下压力),从而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是通常所述的附着力,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弯道行驶的稳定性,防止侧滑;此时也避免了因后视镜面3带来的阻力,也降低了常规竖直向上安装的后视镜带来的安全隐患。
21.翼体2与定风翼基座1具体可转动连接的结构:如图4至6所示,翼体 2靠定风翼基座1的一端具有公接头21,公接头21具有凸出的铰接轴212,公接头21以铰接轴212为中心、设有呈环状分布的限位凸起部211。定风翼基座1靠翼体2的一端具有母接头11,母接头11具有与铰接轴212相配合的铰接孔112,母接头11以铰接孔112为中心、设有与限位凸起部211相配合的限位凹槽部111。铰接轴212为中空结构,且铰接轴212内贯穿有一根旋转轴4,旋转轴4的一端具有限位头41,旋转轴4的另一端套有弹簧5并通过螺母6固定。当转动翼体2时,翼体2以旋转轴4为中心发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弹簧5被压缩,转动完成后弹簧5相对释放。当转动到位后,限位凸起部211嵌于限位凹槽部111,防止翼体2在转动到位后发生位置变化,凸出的铰接轴212装配于铰接孔112内,也提高了定风翼基座1与翼体 2转配后的稳定性。
22.如图4和6所示,定风翼基座1的外表面嵌有灯罩7,定风翼基座1的内侧安装有灯座71,灯座71和灯罩7之间形成收容转向信号灯的腔体,定风翼基座1的内侧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柱102,灯座71具有两个安装座72,安装座72与第一安装柱102装配。定风翼基座1的内侧覆盖有后盖10,灯座 71位于后盖10与定风翼基座1之间。具体的定风翼基座1的内侧具有两个第二安装柱103,后盖10与第二安装柱103通过螺丝固定。该定风翼基座1 设置了安装转向信号灯的腔体,将转向信号灯与车辆定风翼合为一体设计,提高了设计美感,且整体结构更为简洁和新颖。覆盖有后盖10的定风翼基座 1,增加了定风翼基座1的厚度,这样可提高定风翼基座1的强度,有利于延长车辆定风翼的使用寿命。
23.如图6所示,定风翼基座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朝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 12和第二斜面13,灯罩7位于第二斜面13,翼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斜面22和第四斜面23,翼体2与定风翼基座1的外壁齐平时,第一斜面 12和第三斜面22对齐、第二斜面13和第四斜面23对齐。公接头21和母接头11的两侧均设有加强筋8,公接头21的加强筋8两端与第三斜面22、第四斜面23连接,母接头11的加强筋8两端与第一斜面12和第二斜面13连接。第一斜面12和第二斜面13的设计,一方面为了方便内盖的安装,另一方面当翼体2与定风翼基座1的外壁齐平时,第一斜面12、第二斜面13与第三斜面22、第四斜面23对齐,也可增加车辆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并且车辆定风翼的线条轮廓美观,提高了设计的美感。提高了定风翼基座1上母接头11和翼体2上公接头21的强度,也有利于延长车辆定风翼的使用寿命。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定风翼结构简单,将后视镜面3设于翼体2内侧、将转向信
号灯安装于定风翼基座1,使得车辆头部整体结构更为简洁、新颖,且车辆定风翼造型独特,提高车辆美感。定风翼基座1具有一定厚度,与常规短的薄板状定风翼不同,大大提高了车辆定风翼整体强度。正常行驶时,将具有后视镜面3的翼体2旋转调整至驾驶员认为最佳后视效果,非常酷炫。当高速行驶或比赛、不需要观察后视镜面3的情况下,将带后视镜面3的翼体2旋转至与定风翼基座1外壁齐平,来增加车辆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弯道行驶的稳定性,防止侧滑,此时也避免了因后视镜面3带来的阻力,也降低了常规竖直向上安装的后视镜带来的安全隐患。
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