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越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9349发布日期:2022-01-08 01:1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越野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越野车。


背景技术:

2.履带车是指用履带代替车轮的车辆,这种车具有对地面单位压力小、下陷小、附着能力强以及行驶通过能力强的特点,可在沙漠、草原、雪地、沼泽、泥地等地方进行驾驶,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驾驶乐趣。
3.现有多数履带车的履带行驶系统包括履带、主动轮、从动轮、承重轮和弹性张紧结构,主动轮和从动轮与履带啮合,主动轮通过主动轮轴与主体电机直接连接,弹性张紧结构连接在从动轮的传动轴上,弹性张紧结构用于对从动轮的传动轴施加弹性力以使从动轮的传动轴沿径向弹性移动,不具有减震系统,游玩驾驶这类履带车时易颠簸、不舒适、驾驶乐趣低;少量履带行驶系统虽然具有减震系统,但其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减震效果差;现有的履带行驶系统采用单边刹或离合进行方向控制,控制不方便,且转向角度不精准,更不能原地中心转向;此外,在草原、沙滩或者雪地等游玩或娱乐场所,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士不方便甚至是不能驾驶现有履带车,只能看着,不能体验驾驶的乐趣,没有参与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履带越野车,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履带越野车,包括底盘以及设置于底盘两侧的履带行驶系统,所述履带行驶系统包括驱动轮、导向轮、负重轮、悬臂和减震器,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负重轮位于所述驱动轮和/或导向轮的下方,所述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底盘铰接,所述负重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悬臂的第二端,所述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底盘直接或间接铰接,所述减震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悬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负重轮、悬臂和减震器均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地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行驶系统还包括托带轮,所述托带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托带轮位于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行驶系统还包括履带,所述履带围绕位于所述底盘同一侧的所述驱动轮、托带轮、导向轮以及多个所述负重轮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底盘侧部的后侧或前侧,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底盘侧部的远离所述驱动轮的一侧。
9.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越野车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底盘的上部设有可向上支起的操控台,所述底盘的前部设有可向下打开的前挡板。
10.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的左侧固定设有左挡板,所述底盘的右侧固定设有右挡板,所述前挡板的下端与所述底盘铰接,所述前挡板的左右侧的上部分别与左挡板、右挡板可拆卸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越野车还包括双流波控制系统,所述双流波控制系统包括方
向盘电控转向系统和动力系统,所述方向盘电控转向系统设置于所述操控台上,所述方向盘电控转向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动力系统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3.悬臂和减震器组成了独立悬挂,每个负重轮均通过独立悬挂与底盘连接,在草原、沙漠等不平坦的地形行驶时,各个负重轮单独减震,减震效果好,减少了颠簸感,提高了驾驶乐趣。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履带越野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底盘,2-履带,3-驱动轮,4-导向轮,5-负重轮,6-托带轮,7-悬臂,8-减震器,9-方向盘电控转向系统,10-操控台,11-座椅,12-前挡板,13-左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0.如图1所示,一种履带越野车,包括底盘1以及设置于底盘1两侧的履带行驶系统。履带行驶系统包括履带2、驱动轮3、导向轮4、负重轮5、托带轮6、双流波控制系统、悬臂7和减震器8。履带2围绕位于底盘1同一侧的驱动轮3、托带轮6、导向轮4以及负重轮5设置,且履带2与驱动轮3传动连接,例如啮合。履带2可选用橡胶履带,如此在草原驾驶时,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驱动轮3和导向轮4可转动地固定于底盘1。其中,驱动轮3可以设置在前,导向轮4设置在后,此时为前驱驱动;驱动轮3也可以设置在后,导向轮4设置在前,此时为后驱驱动。托带轮6可转动地固定于底盘1,托带轮6位于驱动轮3和导向轮4之间,当负重轮5在独立悬挂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履带2变松,位于驱动轮3和导向轮4之间的履带2会下垂,设置了托
带轮6之后,可减少履带2的下垂度。负重轮5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负重轮5设有两个,两个负重轮5分别位于驱动轮3和导向轮4的下方。双流波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一般包括方向盘电控转向系统9和动力系统(图中未示出),方向盘电控转向系统9设置于操控台10上,类似于传统轮式车辆的方向盘,方向盘电控转向系统9与动力系统控制连接,动力系统固定于底盘1,动力系统与驱动轮3传动连接,例如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或其他的传动系统;现有的履带车多采用会失控的单边刹或离合,拐弯角度不可控,高速行驶转向易侧滑,操作经验要求高,而双流波控制系统方便轻盈,转向精准可控,转向角度控制很方便,大大增加了转向的舒适性和可控性,且能够实现以原地为中心的360
°
转向,并解决了单边刹或离合转向系统的上述弊端。悬臂7的第一端与底盘1铰接,负重轮5可转动地固定于悬臂7的第二端,减震器8的第一端与底盘1直接或间接铰接,减震器8的第二端与悬臂7的第二端铰接。悬臂7和减震器8的数量与负重轮5的数量相等,悬臂7、减震器8、负重轮5一一对应地设置,悬臂7和减震器8组成了独立悬挂,每个负重轮5均通过独立悬挂与底盘1连接,在草原、沙漠等不平坦的地形行驶时,各个负重轮5单独减震,减震效果好,减少了颠簸感,提高了驾驶乐趣。
21.在本实施例中,履带越野车还包括座椅11,座椅11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1上,操控台10设置在底盘1上部且可向上支起,底盘1的前部设有可向下打开的前挡板12,底盘1的左侧固定设有左挡板13,底盘1的右侧固定设有右挡板(图中未示出),前挡板12的下端与底盘1铰接,前挡板12的左右侧的上部分别与左挡板13、右挡板可拆卸固定。将前挡板12向下打开,前挡板12的上端接触到地面,此时的前挡板12形成一个斜坡,可当做台阶或垫板;将操控台10向上抬起,方便驾驶人员上下车。当坐轮椅的腿部残疾人士想要驾驶本实施例的履带越野车时,前挡板12可当做推轮椅上车的斜坡,将座椅11拆卸下,将轮椅固定在原座椅11的位置,可满足坐轮椅的腿部残疾人士的驾驶欲望。当然,残疾人士驾驶时,应控制好车速,最好是低速行驶,不宜过快。
22.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