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7379发布日期:2022-01-26 19:2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1到2岁的孩子玩的是婴儿车,2岁以上玩的是有带轮子的玩具车,婴儿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婴儿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然而根据宝宝的成长、使用用途,婴儿车又可以分成很多种类,主要是依照载重量为标准,一般测试标准为九到十五公斤,一般的婴儿车大约可使用四到五年。
3.近年来,很多因为家长看护不力导致婴儿车因为自身下坡溜车导致意外,引发了对婴儿车安全的问题,同时随着智能化婴儿车的普及,现有的看护装置未考虑电信号对婴儿的影响,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解决了近年来,很多因为家长看护不力导致婴儿车因为自身下坡溜车导致意外,引发了对婴儿车安全的问题,同时随着智能化婴儿车的普及,现有的看护装置未考虑电流产生的磁场对婴儿的影响,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外接电源,所述主体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呈交叉状,所述支架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支架后侧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电动油缸,所述电动油缸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电动油缸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刹车片,所述移动轮与刹车片对应位置开设有刹车槽,所述刹车槽内固定有钢片,所述主体外侧固定安装手扶架,所述手扶架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
6.优选的,所述液压推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液压推杆沿电动油缸对称布置。
7.优选的,所述移动轮包括万向轮和滑轮,所述支架远离主体的一端前侧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架远离主体的一端后侧固定安装有滑轮。
8.优选的,所述主体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外接电源,所述主体内壁前后侧均固定设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主体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主体内壁均通过胶水粘贴有梭织半银银纤维。
9.优选的,所述支架与滑轮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套筒,所述第一减震套筒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远离第一减震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滑轮,所述滑轮在第一减震套筒内的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滑轮通过限位板与第一减震套筒卡接。
10.优选的,所述支架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套筒,所述第二减震套筒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远离第二减震套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减震套筒的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当需要推动婴儿车时,看护人员将手扶持在手扶架上,手扶架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手的压力时,将信号传达至控制器,控制器启动电动气缸,电动气缸将液压油回收,进而带动液压推杆回缩,液压推杆带动刹车片与钢片分离,进而监护人员可推动滑轮,当监护人员的双手脱离手扶架时,第一压力传感器测得信号并将信号传达至控制器,控制器启动电动气缸,电动气缸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推杆内,使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向外移动,并推动刹车片缓慢与钢片接触,可将滑轮固定,实现智能制动的功能,有效的避免因看护人员失误造成溜车,进而给婴儿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使用液压传动,稳定性好,液压传动的速度可调节,避免因突然制动导致的婴儿车侧翻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采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的配合,当婴儿车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设定量后,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将信号传达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报警器报警提醒,达到了智能检测婴儿车内环境的目的,通过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与主体内壁固定连接,并在与婴儿接触之间设有梭织半银银纤维,梭织半银银纤维可以有效的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工作时释放的电磁进行频闭,避免产生的电磁对婴儿身体造成伤害,有效的改善了智能化婴儿车对婴儿的影响。
14.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当遇上路面不平的情况时,通过采用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一减震套筒的配合,形成弹簧减震的结构,可将产生的上下应力进行分散甚至吸收,实现了竖直方向上的缓冲减震,避免了路面不平导致婴儿车上下颠簸,进而使婴儿不舒服的情况,当遇上撞击意外时,婴儿车由于惯性会收到水平方向的应力,通过采用第二减震弹簧、连接杆和第二减震套筒的配合,形成弹簧减震的结构,构建了应力传输通道,可将产生的水平应力进行分散甚至吸收,实现了水平的缓冲减震,进而使婴儿车可全方位的进行减震,有效的提高了婴儿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的结构图;
16.图2为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中第一减震套筒的结构图;
17.图3为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中第一减震套筒的结构图;
18.图4为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的俯视图。
19.图5为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中液压推杆的结构图。
20.图中标号:1、主体,2、手扶架,3、第一压力传感器,4、控制器,5、支架,6、第一减震套筒,7、电动油缸,8、滑轮,9、液压推杆,10、万向轮,11、第二减震套筒,12、连接杆,13、第一减震弹簧,14、限位板,15、第二减震弹簧,16、温度传感器,17、湿度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19、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
2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婴儿看护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外接电源,所述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架5,所述支架5呈交叉状,所述支架5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支架5后侧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电动油缸7,所述电动油缸7电性连接控制器4,所述电动油缸7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9,所述液压推杆9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刹车片19,所述移动轮与刹车片19对应位置开设有刹车槽,所述刹车槽内固定有钢片,所述主体1外侧固定安装手扶架2,所述手扶架2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3电性连接控制器4。
24.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推杆9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液压推杆9沿电动油缸7对称布置。
2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包括万向轮10和滑轮8,所述支架5远离主体1的一端前侧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0,所述支架5远离主体1的一端后侧固定安装有滑轮8。
26.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推动婴儿车时,看护人员将手扶持在手扶架2上,手扶架2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当第一压力传感器3感应到手的压力时,将信号传达至控制器4,控制器4启动电动油缸7,电动油缸7将液压油回收,进而带动液压推杆9回缩,液压推杆9带动刹车片19与钢片分离,进而监护人员可推动滑轮8,当监护人员的双手脱离手扶架2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测得信号并将信号传达至控制器4,控制器4启动电动油缸7,电动油缸7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推杆9内,使液压推杆9的输出端向外移动,并推动刹车片19缓慢与钢片接触,可将滑轮8固定,实现智能制动的功能,有效的避免因看护人员失误造成溜车,进而给婴儿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使用液压传动,稳定性好,液压传动的速度可调节,避免因突然制动导致的婴儿车侧翻问题。
27.实施例二:
28.进一步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主体1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18,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8电性连接外接电源,所述主体1内壁前后侧均固定设有多个湿度传感器17和温度传感器16,所述主体1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控制器4,所述主体1内壁均通过胶水粘贴有梭织半银银纤维。
29.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7、第二压力传感器18和报警器的配合,当婴儿车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设定量后,温度传感器16和湿度传感器17将信号传达给控制器4,控制器4启动报警器报警提醒,达到了智能检测婴儿车内环境的目的,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8与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并在与婴儿接触之间设有梭织半银银纤维,梭织半银银纤维可以有效的将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8工作时释放的电磁进行频闭,避免产生的电磁对婴儿身体造成伤
害,有效的改善了智能化婴儿车对婴儿的影响,解决了传统婴儿车的未考虑电信号对婴儿的影响,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30.实施例三:
31.进一步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支架5与滑轮8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套筒6,所述第一减震套筒6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13,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3远离第一减震套筒6的一端固定连接滑轮8,所述滑轮8在第一减震套筒6内的一端设有限位板14,所述滑轮8通过限位板14与第一减震套筒6卡接。
3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5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套筒11,所述第二减震套筒11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15,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5远离第二减震套筒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远离第二减震套筒11的一端与支架5固定连接。
33.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遇上路面不平的情况时,通过采用第一减震弹簧13和第一减震套筒6的配合,形成弹簧减震的结构,可将产生的上下应力进行分散甚至吸收,实现了竖直方向上的缓冲减震,避免了路面不平导致婴儿车上下颠簸,进而使婴儿不舒服的情况,当遇上撞击意外时,婴儿车由于惯性会收到水平方向的应力,通过采用第二减震弹簧15、连接杆12和第二减震套筒11的配合,形成弹簧减震的结构,构建了应力传输通道,可将产生的水平应力进行分散甚至吸收,实现了水平的缓冲减震,进而使婴儿车可全方位的进行减震,有效的提高了婴儿车的安全性。
34.工作原理:
35.首先将控制器4的电源打开,将婴儿放置在主体1内,采用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7、第二压力传感器18和报警器的配合,实现对婴儿的监测,当婴儿车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设定量后,温度传感器16和湿度传感器17将信号传达给控制器4,控制器4启动报警器报警提醒,达到了智能检测婴儿车内环境的目的,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8与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并在与婴儿接触之间设有梭织半银银纤维,梭织半银银纤维可以有效的将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8工作时释放的电磁进行频闭,避免产生的电磁对婴儿身体造成伤害,有效的改善了智能化婴儿车对婴儿的影响,进而看护人员将手扶持在手扶架2上,手扶架2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当第一压力传感器3感应到手的压力时,将信号传达至控制器4,控制器4启动电动油缸7,电动油缸7将液压油回收,进而带动液压推杆9回缩,液压推杆9带动刹车片19与钢片分离,进而监护人员可推动滑轮8,当监护人员的双手脱离手扶架2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测得信号并将信号传达至控制器4,控制器4启动电动油缸7,电动油缸7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推杆9内,使液压推杆9的输出端向外移动,并推动刹车片19缓慢与钢片接触,可将滑轮8固定,实现智能制动的功能,当遇上路面不平的情况时,通过采用第一减震弹簧13和第一减震套筒6的配合,形成弹簧减震的结构,可将产生的上下应力进行分散甚至吸收,实现了竖直方向上的缓冲减震,避免了路面不平导致婴儿车上下颠簸,进而使婴儿不舒服的情况,当遇上撞击意外时,婴儿车由于惯性会收到水平方向的应力,通过采用第二减震弹簧15、连接杆12和第二减震套筒11的配合,形成弹簧减震的结构,构建了应力传输通道,可将产生的水平应力进行分散甚至吸收,实现了水平的缓冲减震,进而使婴儿车可全方位的进行减震,有效的提高了婴儿车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