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顶棚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9072发布日期:2022-04-07 09:4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顶棚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车顶棚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对车辆性价比的需求,人们在选择短途使用的车辆时,通常会选用双轮、三轮或者四轮的电动车。其中四轮电动车和通过汽油驱动的汽车在短途使用体验上相差不多,故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车作为出行工具。
3.其中,顶棚作为四轮电动车的常用配件,一般的顶棚都是通过螺钉直接安装在车体上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82735.5的电动车辆顶棚结构,其通过螺钉连接顶棚以及电动车的顶部的围条,实现顶棚在电动车的安装。其不足之处在于光靠螺钉等紧固件连接,顶棚安装在电动车上时还是容易发生变形或者偏移,从而使顶棚与车体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甚至脱离车体,进而影响顶棚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顶棚安装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电动车顶棚安装结构,包括
7.下壳体;以及
8.顶棚,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
9.其中,所述顶棚通过若干个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相连接;
10.所述下壳体上成型有折边一,所述顶棚上成型有限位槽,折边一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通过折边一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限制所述顶棚在下壳体上的移动。
11.优选地,所述顶棚的下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顶棚的下表面之间的区域即为所述限位槽,所述折边一部分抵靠在所述限位块上。
12.优选地,所述折边一呈长条状,并且沿着所述下壳体顶部的轮廓延伸;
13.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并且所述限位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折边一的下方。
14.优选地,所述下壳体上折边一的下方位置成型有折边二,所述顶棚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折边三,所述折边一、折边二与折边三包围形成空腔;
15.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折边三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空腔内。
16.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纵向设置在所述顶棚后端的下侧,所述折边一横向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后端的上侧;
17.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朝内,所述折边一朝外延伸,折边一伸入限位槽内,并且其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限位槽的上下内壁。
18.优选地,所述顶棚上还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孔一,所述下壳体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孔二,通过紧固件穿过固定孔一与固定孔二实现顶棚与下壳体之间的固定。
19.优选地,所述顶棚的内侧还成型有向内凸起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成型有所述
固定孔一,所述固定孔二则成型所述固定块相对应位置的下壳体的面板上。
20.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
21.若干个卡钩,其设置在所述顶棚的下表面,并且向下延伸;以及
22.若干个凸块,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
23.所述凸块内成型有卡接孔,所述卡钩穿过所述卡接孔卡接在所述凸块上。
24.优选地,所述卡接孔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凸块的侧面,所述卡钩的外端部向上弯曲形成导向部;
25.当所述卡钩从凸块的上方进入卡接孔后,所述导向部从卡接孔侧面的出口伸出。
26.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
27.凸边,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以及
28.若干个卡接块,其设置在所述顶棚的内侧;
29.若干个所述卡接块的下部均成型有卡接槽,并且若干个卡接槽内均设置有所述凸边。
30.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31.1、本实用新型通过折边一与限位槽之间的卡接配合,使顶棚的移动受到折边一的限制,即限制了顶棚在下壳体上的移动,使顶棚安装在下壳体上时不易发生变形或者偏移,进而减少顶棚与下壳体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甚至顶棚脱离下壳体的可能性,最终加固顶棚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提高一定的稳定性。
32.2、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限位槽与折边一之间的限位功能的同时,通过较简单且使用资源较少的限位块结构形成限位槽,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
33.3、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限位块起到对折边一各个位置的均匀施力,防止折边一受力不平衡而导致与下壳体的连接出现问题。
34.4、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腔保护限位块,防止限位块受到外力作用而损坏,影响顶棚与下壳体的连接。同时折边三也能封闭空腔的开口,防止水或者其他杂物进入空腔以及车体内,影响电动车零部件的使用。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39.图5为图3的c处放大图。
40.图6为顶棚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图6的d处放大图。
42.图8为图6的e处放大图。
43.附图标记:1、下壳体;2、顶棚;3、连接件;4、折边一;5、限位槽;6、限位块;7、折边二;8、折边三;9、空腔;10、固定孔一;11、固定孔二;12、固定块;13、卡钩;14、凸块;15、卡接孔;16、导向部;17、凸边;18、卡接块;19、卡接槽;20、支撑条;21、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如图1-图8所示,一种电动车顶棚安装结构,包括下壳体1与顶棚2,下壳体1即为常规车体的左右面板、前后面板等连接形成的车体,顶棚2设置在下壳体1上,封闭下壳体1的上方开口,防止雨水等进入车体内。顶棚2 通过若干个连接件3与所述下壳体1相连接。
46.如图2所示,所述下壳体1上成型有折边一4,所述顶棚2上成型有限位槽5,折边一4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槽5内,从而通过折边一4与限位槽5之间的卡接配合,使顶棚2的移动受到折边一4的限制,即限制了顶棚2在下壳体1上的移动,使顶棚2安装在下壳体1上时不易发生变形或者偏移,进而减少顶棚2与下壳体1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甚至顶棚2脱离下壳体1的可能性,最终加固顶棚2与下壳体1之间的连接,提高一定的稳定性。
47.如图2所示,顶棚2的下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与所述顶棚2的下表面之间的区域即为所述限位槽5,所述折边一4部分抵靠在所述限位块6上。从而在保证限位槽5与折边一4之间的限位功能的同时,通过较简单且使用资源较少的限位块6结构形成限位槽5,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
48.所述折边一4则呈长条状,并且沿着所述下壳体1顶部的轮廓延伸,一般为从下壳体1的左侧延伸至下壳体1的右侧。所述限位块6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并且所述限位块6均匀分布在所述折边一4的下方。从而通过若干个限位块6起到对折边一4各个位置的均匀施力,防止折边一4受力不平衡而导致与下壳体1的连接出现问题。
49.如图7所示,限位块6的下方则设置若干个支撑条20,以提高限位块6 的强度,防止限位块6收到较大外力而导致变形或者损坏。
50.如图2所示,所述下壳体1上折边一4的下方位置成型有折边二7,所述顶棚2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折边三8,所述折边一4、折边二7与折边三8包围形成空腔9。空腔9为扁平的通道,所述限位块6均设置在所述折边三8的内侧,并且均位于所述空腔9内。从而通过空腔9保护限位块6,防止限位块 6受到外力作用而损坏,影响顶棚2与下壳体1的连接。同时折边三8也能封闭空腔9的开口,防止水或者其他杂物进入空腔9以及车体内,影响电动车零部件的使用。
51.限位槽5与折边一4的位置只需在顶棚2与下壳体1的边缘即可实现相应的功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5纵向设置在所述顶棚2后端的下侧,所述折边一4横向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后端的上侧,所述限位槽5 的开口朝内,所述折边一4朝外延伸,折边一4伸入限位槽5内,并且其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限位槽5的上下内壁,从而通过横向设置的折边一4 与纵向设置的限位槽5限制顶棚2在下壳体1上的上下移动。
52.结合图3、图6以及图8,所述顶棚2上还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孔一10,所述下壳体1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孔二11,通过紧固件穿过固定孔一10与固定孔二11实现顶棚2与下壳体1之间的固定。从而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孔实现顶棚 2在下壳体1上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上述的限位槽5与折边一4的配合,以及其他的连接件3实现对顶棚2在下壳体1上的安装加固。最终进一步提高顶棚2安装在下壳体1上的稳定性。
53.结合图3、图6以及图8,所述顶棚2的内侧还成型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上成型有所述固定孔一10以及腔室21,所述固定孔二11则成型所述固定块12相对应位置的下壳体1的面板上。从而安装者可将紧固件先从固定孔二11穿过去,然后再从固定孔一10穿过,将
其一端设置在固定块12的腔室21内,进而使紧固件整体位于车体,车体外部看起来无连接痕迹,最终提高车体的美观度。
54.结合图3与图4,所述连接件3包括若干个卡钩13与卡块,若干个卡钩 13设置在所述顶棚2的下表面,并且向下延伸,若干个凸块1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成型的内侧,所述凸块14内成型有卡接孔15,所述卡钩13穿过所述卡接孔15卡接在所述凸块14上。从而通过卡接结构实现顶棚2安装在下壳体1上时的加固,简单快捷且有效。
55.如图4所示,所述卡接孔15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凸块14的侧面,所述卡钩13的外端部向上弯曲形成导向部16。当所述卡钩13从凸块14的上方进入卡接孔15后,所述导向部16先从卡接孔15侧面的出口伸出,然后引导卡钩 13的外端伸出卡接孔15外,实现卡钩13在凸块14上的卡接。
56.结合图3与图5,所述连接件3还包括凸边17与若干个卡接块18,凸边 17成型在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若干个卡接块18设置在所述顶棚2的内侧,并且凸边17延伸至每一个卡接块18的下方。若干个所述卡接块18的下部均成型有卡接槽19,并且若干个卡接槽19内均设置有所述凸边17。从而进一步通过凸边17与卡接块18的卡接实现进一步地加固。
5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