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竖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9114发布日期:2022-05-26 12:4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竖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内部具有管线的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可迅速完成安装、更换操作的自行车竖管。


背景技术:

2.竖管又称「龙头」,从「龙头」的字义就能了解它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不仅与车把手共同肩负操控的重责大任,而且是决定骑乘姿势的重要因素。
3.一般而言,选用长度较短的竖管,会因为旋转半径短而具有较灵活的操控性;反之,选用长度较长的竖管,相对灵活性较差,不过可以让骑乘重心可以更往前一点,所以在比赛冲刺的时候可以增加踩踏效率。因此,有的车主会因应骑乘场合不同或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改换不同长度的竖管。
4.此外,为了避免各种管线(例如连接到把手的刹车线)在自行车竖管转动时,发生缠绕干涉或产生摩擦或剪切而导致管线破损断裂等情形,也有相关业者进一步让线路能收纳于自行车竖管的内部而达到保护线路的效果。
5.如图13所示为内部具有线路收纳空间提供走线的现有竖管立体示意图,当要改换竖管70时,要先将竖管70的前盖71拆开使把手90脱离,并将竖管70从头管80拆离,再将穿走于把手90内部的刹车线91抽出把手90,接着如图14所示将刹车线91从竖管70抽出来,才能改换新的竖管。
6.而且,改换新竖管之后还要将刹车线91先穿组新的竖管70,再经过把手90内部的穿组后重新与刹车把手连接,操作上非常复杂麻烦而费时,尤其是有的车主会在把手90缠上把手带,而于更换操作时还要针对把手带进行拆解之后再重新缠绕,就会使竖管更换的操作更加麻烦棘手。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竖管,竖管内部有穿组管线的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迅速完成竖管本体的安装、更换操作,并提供管线可容置于竖管本体内,达到提供内部穿组的管线具有保护的使用效果。
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自行车竖管,包括:
10.一竖管本体,其具有开口朝下的一走线槽以及靠近两端的一头管孔、一手把槽,该走线槽以一端连通该手把槽并沿该竖管本体长度方向延伸,且该走线槽另一端不连通该头管孔,该手把槽具有连通该走线槽的一槽口,且该竖管本体具有靠近该槽口的数个结合部。
11.以及一下组盖,其结合于该数个结合部并封闭该槽口,用以提供该手把槽内组装的把手具有牢固支撑。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竖管内部有穿组管线的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迅速完成
竖管本体的安装、更换操作,并提供管线可容置于竖管本体内,达到提供内部穿组的管线具有保护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管本体于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安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竖管本体于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安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竖管本体于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完成安装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18.图5为图4所示v-v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于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安装的立体分解图一。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于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安装的立体分解图二。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于把手与纵向头管之间完成安装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23.图10为图9所示x-x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25.图12为图11所示xii-xii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26.图13为内部具有线路收纳空间提供走线的现有竖管立体示意图一。
27.图14为内部具有线路收纳空间提供走线的现有竖管立体示意图二。
28.图中标号说明:
29.竖管本体 10
30.走线槽 11
31.下槽口 111
32.头管孔 12
33.手把槽 13
34.槽口 131
35.结合部 14
36.结合孔 141
37.螺丝 142
38.下组部 15
39.第二结合孔 151
40.插槽 16
41.补强横板 17
42.下组盖 20
43.插接片 21
44.第三结孔 22
45.把手 30
46.管线 31
47.走线孔 32
48.车架 40
49.纵向头管 41
50.竖管 70
51.头管 80
52.把手 90
53.刹车线 91
具体实施方式
54.请参阅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竖管包含三种实施例,其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
55.一竖管本体10,其具有开口朝下的一走线槽11以及靠近两端的一头管孔12、一手把槽13,该走线槽11以一端连通该手把槽13并沿该竖管本体10长度方向延伸,该手把槽13具有连通该走线槽11的一槽口131,且该竖管本体10具有靠近该槽口131的数个结合部14。
56.以及一下组盖20,其结合于该数个结合部14并封闭该槽口131,用以提供该手把槽13内组装的把手30具有牢固支撑。
57.接续上述内容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透过该竖管本体10具有开口朝下的一走线槽11以及靠近两端的一头管孔12、一手把槽13,且手把槽13具有连通该走线槽11的槽口131,以及靠近该槽口131的数个结合部14,而其中该头管孔12与手把槽13的轴向不同向;进一步而言,如图2至图5所示,该手把槽13以横向的轴向提供内部穿组管线31的把手30套组成横向的安装结合,而头管孔12为纵向的轴向,以提供位于车架40且内部穿组管线31的纵向头管41套组安装。且如图3、图5所示,该把手30具有提供管线31穿出的走线孔32要与该走线槽11相对,而使穿出走线孔32的管线31得以容置于走线槽11内,接着将下组盖20结合于该数个结合部14并封闭该槽口131以固定支撑把手30,如图4、图5所示,而迅速完成竖管本体10在内部具有管线31的把手30与纵向头管41之间的安装操作。
58.另外,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当组设于把手30与纵向头管41之间的竖管本体10在内部走线槽11提供管线31穿组的使用状态下要进行更换操作时,只要将下组盖20拆离竖管本体10并使管线31脱离走线槽11即可更换新的竖管本体10,并以手把槽13重新组合穿组管线31的把手30,使穿出走线孔32的管线31容置于走线槽11,即可迅速完成更换,而达到提供内部穿组的管线31具有保护的使用效果。
59.因此,相较前述现有技术需要先将刹车线从竖管抽出来,才能改换新竖管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较方便使用的进步性。
60.于下进一步细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组件的特征,在上述图1至图5中,该数个结合部14具有数个结合孔141,另以数个螺丝142结合该下组盖20;因此,使该下组盖20于该走线槽11槽口131下方牢固结合,提供该手把槽13内组装的把手30稳定支撑。
61.再者,该竖管本体10、下组盖20为铝合金结构。
62.而且,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进一步于该走线槽11具有连通该槽口131的一下槽口111,该竖管本体10具有位于该下槽口111两侧的二下组部15,二下组部15朝向手把槽13方向延伸,使该竖管本体10具有位于该二下组部15与其中二结合部14之间
的二插槽16,该二下组部15具有二第二结合孔151且相对其中二结合孔141,该下组盖20具有朝向二插槽16的槽口方向凸设的一插接片21,以及位于该插接片21的二第三结孔22,该插接片21插组于该二插槽16并使该二第三结孔22相对该二第二结合孔151,且该数个螺丝142由该二第二结合孔151锁入该二第三结孔22而固定该下组盖20;因此,透过该二下组部15与二结合部14之间的二插槽16提供该插接片21插组,并以其中二结合孔141的螺丝142由二第二结合孔151锁入而固定该下组盖20,而借该二下组部15提供下组盖20进一步的结构补强支撑。
63.而且,如图7、图8所示,将手把槽13以横向的轴向提供内部穿组管线31的把手30套组成横向的安装结合时,该把手30具有提供管线31穿出的走线孔32要相对该走线槽11,而使穿出走线孔32的管线31得以容置走线槽11内,接着将下组盖20结合于该数个结合部14并封闭该槽口131;而如图9、图10所示,如上所述操作,也能迅速完成竖管本体10在内部具有管线31的把手30与纵向头管41之间的更换操作,并提供管线31可容置于竖管本体10内,而达到提供内部穿组的管线31具有保护的使用效果。
64.而且,该竖管本体10、下组盖20为碳纤维结构。
65.最后,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进一步于该竖管本体10具有位于该走线槽11内的一补强横板17位于该走线槽11的槽底与该下槽口111之间,且该补强横板17靠近该头管孔12;因此,借该补强横板17于该走线槽11的中空内部提供进一步的结构支撑,以达到结构补强效果。
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