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2698发布日期:2022-06-08 08:2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童用品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及座椅。


背景技术:

2.儿童推车产品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将儿童放入推车中进行户外活动确实方便了许多,目前的儿童座椅通常都是固定式座椅,不能旋转,当迎面有寒风吹来时,孩子面部对这寒风容易着凉也容易眯眼睛,造成孩子的不舒服,而且在家长推着孩子行进时,孩子与家长不能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存在沟通不便的问题。
3.此外,现有的儿童座椅的靠背大部分都是固定的,孩子坐上其中只能有一种坐姿,尤其是当孩子睡着后,只能坐着不能躺着,舒适度不够好;而部分的儿童座椅的靠背虽然可以调节角度,但是由于推把的干涉,靠背只能作小幅度的角度调整,无法提供更大的角度调整幅度,以供用户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及座椅,该旋转装置可以旋转和滑动,以方便调整乘坐在座椅上孩童的坐姿,更加方便实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用于连接婴童车的车架与座椅,所述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包括连接架、底座、转盘、止转件及第二解锁件,所述连接架与外部的车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架可伸缩连接,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旋转连接,所述止转件与所述第二解锁件内置于所述转盘,所述止转件与所述第二解锁件相配合用于限制或者解除限制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发生相对旋转。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套接孔,所述套接孔用于供所述连接架伸缩滑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底座的止滑件与第一解锁件,所述止滑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穿设所述底座,所述连接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块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止滑件远离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件抵接,所述第一解锁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结合或者分离。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止滑件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止滑件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解锁件远离所述止滑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解锁件与所述底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转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穿
设所述转盘,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块对应的第二定位槽,所述止转件远离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件抵接,所述第二解锁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结合或者分离。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件与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在所述止转件靠近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止转件与转盘,所述第二复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解锁件远离所述止转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二解锁件与所述转盘。
12.一种座椅,安装于婴童车上,包括椅架与上述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所述椅架包括乘坐架、及与乘坐架铰接的靠背架,乘坐架安装在所述转盘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乘坐架与所述靠背架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所述靠背架与所述乘坐架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椅架还包括第一锁止件与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接座内,所述第一锁止件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外凸的第一锁块,所述第一铰接座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块对应的第一锁槽,所述第二铰接座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块对应的第二锁槽,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锁止件远离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一锁止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椅架还包括第一锁套与第二锁套,所述第一铰接座上设置有中心柱,所述第一锁套套设所述中心柱,所述第一锁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抵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二锁套穿设所述第二铰接座后套接所述中心柱,所述第二锁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锁套与第二锁套相配合用以控制第一锁块与第二锁槽结合或者分离,所述靠背架上设置有第二按键,所述第二按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套旋转。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椅架还包括扶手架、同步件及端盖,所述扶手架与所述靠背架旋转连接,所述扶手架靠近所述靠背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设置在第二铰接座远离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一侧,所述同步件与所述第三铰接座卡接,所述中心柱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同步件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三铰接座上设有用于卡接所同步件的第二卡槽,所述端盖盖设所述第三铰接座远离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一端,所述端盖与所述同步件通过第三复位件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底座与连接架可伸缩连接,可便于调整底座与婴童车的车架的距离,而且转盘与底座旋转连接,通过止转件与第二解锁件相配合可以限制或者解除限制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发生相对旋转,调节便捷;而具有该旋转装置的座椅,当有迎面的风吹过来或者家长需要与孩童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可以通过旋转转盘来带动椅架旋转,使得孩童可以面朝家长,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另外,底座与连接架滑动连接,当孩童睡着或者坐累之后,可以将椅架滑出,以便于靠背架与乘坐架的相对角度获得更大的可调节范围,使得孩童乘坐更加舒适,具有坐姿调节灵活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中底座、止滑件及第一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所示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中转盘、止转件及第二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的一种座椅应用实例图;
23.图6为图5所示的座椅中椅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6所示的椅架中乘坐架、靠背架及扶手架铰接处的结构分解图;
25.图8为图7所示的椅架中乘坐架、靠背架及扶手架铰接处的结构分解另一视角图;
26.图9为图6所示的椅架中乘坐架与脚托架铰接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7.图10为图5所示的座椅的折叠状态图。
28.附图标注说明:
29.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
30.连接架11,底座12,止滑件13,第一定位块131,第一解锁件14,拨动块141,转盘15,止转件16,第二定位块161,第二解锁件17;
31.座椅100a:
32.椅架20,乘坐架21,第一铰接座211,第一关节座212,靠背架22,第二铰接座221,第一按键222,第二按键223,第一锁止件23,第一锁块231,第一锁套24,第一啮合齿241,第二锁套25,第二啮合齿251,扶手架26,第三铰接座261,同步件27,脚托架28,第二关节座281,第二锁止件29,第二锁块291。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7.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用于连接婴童车的车架与座椅100a,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包括连接架11、底座12及转盘15,连接架11与外部的车架连接,底座12与连接架11可伸缩连接,转盘15与底座12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底座12与连接架11可伸缩连接,可便于调整底座12与婴童车的车架的距离,而且转盘15与底座12旋转连接,便于调节转盘15的朝向。
38.如图1与图2所示,连接架11与外部的车架连接,用于支撑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底座12与连接架11可伸缩连接;进一步地,底座12上设有套接孔(图未示),套接孔用于供连接架11伸缩滑动;通过设置套接孔,可以便于调节底座12与连接架11的相对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连接架11上设置滑轨,在底座12上设置滑块,来实现底座12与连接架11可伸缩连接,或者通过将连接架11设置为可伸缩的支架结构,将底座12安装的伸缩支架的末端,来实现底座12与连接架11可伸缩连接。
39.如图2与图3所示,为了避免底座12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在连接架11上自由滑动,以防产生安全事故,本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还包括内置于底座12的止滑件13与第一解锁件14,止滑件13与第一解锁件14相配合用于限制或者解除限制底座12与连接架11发生相对滑动。止滑件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31,第一定位块131穿设底座12,连接架1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块131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图未标),止滑件13远离第一定位槽的一端与第一解锁件14抵接,第一解锁件14用于控制第一定位块131与第一定位槽结合或者分离;进一步地,第一解锁件14与止滑件13通过斜面配合抵接,以便于第一解锁件14控制第一定位块131与第一定位槽结合或者分离;进一步地,第一解锁件14上设置有拨动块141,拨动块141的一端与第一解锁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凸设所述底座12,通过按压拨动块141带动第一解锁件14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定位块131与第一定位槽分离。本实施例中,止滑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止滑件13分别关于第一解锁件14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0.为了便于止滑件13与第一解锁件14复位,本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图未示)与第二弹性件(图未示),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止滑件13靠近第一定位块131的一端,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止滑件13与底座12,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解锁件14远离止滑件13的一端,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解锁件14与底座12。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41.如图2与图4所示,转盘15与底座12旋转连接,底座12上设有用于容纳转盘15的圆孔,转盘15与底座12旋转连接可以便于调节安装在旋转装置上的座椅的朝向。为了避免转盘15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与底座12发生自由旋转,以防产生安全事故,本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还包括内置于转盘15的止转件16与第二解锁件17,止转件16与第二解锁件17相配合用于限制或者解除限制转盘15与底座12发生相对旋转。进一步地,止转件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块161,第二定位块161穿设转盘15,底座12设有与第二定位块161对应的第二定位槽(图未示),止转件16远离第二定位块161 的一端与第二解锁件17抵接,第二解锁件17用于控制第二定位块161与第二定位槽结合或者分离;进一步地,第二解锁件17与止转件16通过斜面配合抵接,以便于第二解锁件17用于控制第二定位块161与第二定位槽结合或者分离;本实施例中,止转件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止转件16沿第二解锁件17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2.为了便于止转件16与第二解锁件17复位,本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复位件(图未示)与第二复位件(图未示),第一复位件设置在止转件16靠近第二定位块161的一端,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止转件16与转盘15,第二复位件设置在第二解锁件17远离止转件16的一端,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二解锁件17与转盘15。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与第二复位件均为弹簧。
43.使用时,当需要调整底座12与连接架11的相对位置时,通过按动拨动块141使得第一解锁件14朝远离止滑件13的一端移动,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一定位块131与第一定位槽分离,然后再推动底座12沿连接架11 滑动,当调整到所需位置时,松开拨动块141,止滑件13与第一解锁件14复位,防止底座12与连接架发生相对滑动;当需要调整转盘15的朝向时,通过推动第二解锁件17朝远离止转件16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定位块161与第二定位槽分离,然后旋转转盘15,旋转180
°
后,松开第二解锁件17,在第一复位件与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止转件16与第二解锁件17复位,完成转盘15朝向的调整。
4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底座12与连接架11可伸缩连接,可便于调整底座12与婴童车的车架的距离,而且转盘15与底座12 旋转连接,通过止转件16与第二解锁件17相配合可以限制或者解除限制转盘15与底座12发生相对旋转,调节便捷。
45.还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 100的一种座椅100a应用实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座椅100a,安装于婴童车上,包括椅架20与上述用于婴童车座椅的旋转装置100,椅架20包括乘坐架21、及与乘坐架21铰接的靠背架22,乘坐架21安装在转盘 15上。本实用新型的座椅100a,具有方便调整乘坐在座椅100a上孩童的坐姿,更加方便实用的特点。
46.如图6至图8所示,乘坐架21与靠背架22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211,靠背架22与乘坐架21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221,椅架20还包括第一锁止件23与第三弹性件(图未示),第一锁止件23设置在第一铰接座211内,第一锁止件2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外凸的第一锁块231,第一铰接座211内设有与第一锁块231对应的第一锁槽,第二铰接座221内设有与第一锁块231对应的第二锁槽,当第一锁块231同时卡设在第一锁槽与第二锁槽内时,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锁止,无法发生相对转动,第三弹性件设置在第一锁止件23远离第二铰接座221的一侧,且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一锁止件23;第三弹性件用于使第一锁块231同时卡设在第一锁槽与第二锁槽内,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为弹簧。
47.为了解除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锁止的状态,椅架20还包括第一锁套24与第二锁套25,第一铰接座211上设置有中心柱(图未标),第一锁套24套设中心柱,第一锁套24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211抵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啮合齿241,第二锁套25穿设第二铰接座221后套接中心柱,第二锁套25上设置有与第一啮合齿241啮合的第二啮合齿251,第一锁套24与第二锁套25相配合用以控制第一锁块231与第二锁槽结合或者分离,当第一啮合齿241与第二啮合齿25啮合时,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保持锁止,当第一啮合齿241与第二啮合齿25交错时,第一锁套25将第一锁套 24压向第一铰接座211,从而使得第一锁块231与第二锁槽分离,进而解除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锁止的状态;进一步地,靠背架22上设置有第一按键222与第二按键223,第一按键222通过钢丝绳与第二解锁件17 连接,第一按键222用于驱动第二解锁件17滑动,第二按键223通钢丝绳与第二锁套25连
接,第二按键223用于驱动第二锁套25旋转,通过按压第二按键223可以轻松调整乘坐架21与靠背架22之间相对角度。
48.再请参阅图6至图8,椅架20还包括扶手架26、同步件27及端盖,扶手架26与靠背架22旋转连接,扶手架26靠近靠背架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座261,第三铰接座261设置在第二铰接座221远离第一铰接座211 的一侧,第二铰接座与第三铰接座通过一中心轴旋转连接;同步件27与第三铰接座261卡接,中心柱设有用于卡接同步件27的第一卡槽,第三铰接座261 上设有用于卡接所同步件27的第二卡槽,端盖盖设第三铰接座261远离第二铰接座221的一端,端盖与同步件27通过第三复位件连接;当同步件27同时卡设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内时,第三铰接座261与第二铰接座261不能发生相对旋转;在第二铰接座221靠近第三铰接座26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凸块(图未标),当第二铰接座与第一铰接座发生相对旋转时,凸块与同步件27 接触,凸块将同步件27推离第一卡槽,此时第三铰接座261与第二铰接座221 可相对旋转。本实施例中,第三复位件为弹簧。
49.如图6与图9所示,本座椅100a还包括脚托架28,脚托架28与乘坐架 21远离靠背架22的一端铰接,乘坐架21与脚托架28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关节座212,脚托架28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关节座212对应的第二关节座281,第一关节座212与第二关节座281之间设置有第二锁止件29,第二锁止件29的外缘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锁块291,第一关节座212内设有与第二锁块291对应的第三锁槽,第二关节座291内设有与第二锁块291对应的第四锁槽,当第二锁块291同时卡设第三锁槽与第四锁槽时,脚托架28与乘坐架21不能相对旋转。进一步地,在第二锁止件29与第二关节座281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锁止件29与第二关节座281抵接,第一关节座212远离第二关节座281的一侧设置有按压件,按压件与第一关节座212 活动连接,而且按压件的底部与第二锁止件29抵接,通过按压按压件可以使得第二锁块291与第三锁槽分离,从而解除限制第一关节座212与第二关节座281相对旋转的约束。
50.如图10所示,本座椅100a在闲置时可以折叠收纳,以节省座椅100a的体积,以便于将座椅100a放置在汽车的后备箱内,便于携带,还可以减少闲置时所占据的空间。
51.使用时,通过按压拨动块141,可以滑动椅架20,用以调整椅架20与连接架11的相对距离,此外通过按动第一按键222,可以调整椅架20的朝向,使得孩童乘坐更加舒适,具有坐姿调节灵活性好的特点;当需要折叠椅架时,按压按压件使得脚托架28与乘坐架21呈同一水平线,接着通过扳动第二按键223,将靠背架22朝乘坐架21翻转,再将扶手架26朝乘坐架21翻转,完成椅架20的折叠收纳,有利于节省座椅100a闲置时的体积,方便携带和收纳。
52.本实用新型的座椅100a,当有迎面的风吹过来或者家长需要与孩童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可以通过旋转转盘15来带动椅架20旋转,使得孩童可以面朝家长,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另外,底座12与连接架11滑动连接,当孩童睡着或者坐累之后,可以将椅架20滑出,以便于靠背架22与乘坐架21的相对角度获得更大的可调节范围,使得孩童乘坐更加舒适,具有坐姿调节灵活性好的特点。
5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