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管缓冲避震锁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6956发布日期:2022-05-26 07:4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竖管缓冲避震锁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种竖管缓冲避震锁固结构,详指应用于自行车领域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用以固定位在竖管内的避震器,避免避震器于竖管内位移而影响避震效果,更可保护避震器及竖管间的完整性。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现今较为火热的运动器具,而就因为越来越多人的使用,所以在安全使用上也更为人追求,毕竟自行车必须骑乘在路面上,而路面的颠簸不仅会影响自行车的运行、零件的寿命以外,更重要的是容易让骑乘者感到不舒适,所以说保护自行车且可舒适骑乘为现今业者所追求的目标。
3.一般自行车上均设置有避震器,而避震器的设置位置大多数为前叉、后叉处,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骑乘者在骑乘上具乘坐舒适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自行车的类型、功用也越来越多,有些自行车会在竖管(俗称龙头)内部安装有避震器,借以再进一步缓冲竖管的震动,然而现今对于安装在竖管内的避震器,大多数都以直接置入竖管内为主要设置方式,并在与车把手相互组装;但此方式欠缺考虑问题是,避震器会随着自行车再骑乘过程中容易在竖管内位移,导致避震器与竖管管壁间相互磨擦,轻者造成避震器与竖管产生磨损,严重者会使避震器的细部零件摩擦至坏损,进而影响避震器在骑乘时的避震功效。
4.鉴于上述所列的先前技术的说明中,所陈述现有产品的相关问题,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及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竖管缓冲避震锁固结构』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竖管缓冲避震锁固结构,安装于竖管的避震器能够稳固设置,进行避震缓冲的作用,改善现有安装于竖管的避震器容易位移,导致避震器与竖管间长期相互磨擦,进而影响避震器的运作,甚至影响竖管的完整度。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竖管缓冲避震锁固结构,其安装于一竖管内部,其包括:一避震本体;一固定套组,其一端组设于该避震本体的末端端面,另一端则位于避震本体外;至少一定位环片,其套设于该固定套组,该至少一定位环片于中心位置贯穿一组孔,又该组孔的孔缘迫紧贴合于该固定套组的外周面,而该至少一定位环片的外周缘进一步朝组孔方向凹设数个缺口,且各缺口与缺口之间为间隔设置并形成数个抵靠部,而各抵靠部靠抵该竖管内壁面并撑持该避震本体。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定位环片进一步包含一抵环部及各抵靠部、各缺口所组成的一外环部,该组孔设置在该抵环部中心位置,而该外环部由该抵环
部周侧以放射状向外延伸,且该抵环部与该外环部间形成一凹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固定套组进一步包含一衔接件及一外套件,又该衔接件具有一上接部、一下接部及一颈接部,该上接部与该下接部分别连接于该颈接部的两端面,且该上接部、该下接部的外周侧皆环设有一外螺纹,该上接部以该外螺纹螺锁于该避震本体底端端面所凹设的一螺孔,而该下接部的外螺纹则与该外套件相互锁接组合。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竖管顶端端面进一步装设一封顶套件,该封顶套件盖合于该竖管顶端端面并与该避震本体的顶端相互锁接。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封顶套件进一步包含一封盖件及一螺锁件,该封盖件盖组于该竖管顶端,该螺锁件则以一端穿过该封盖件并锁接该避震本体,又该螺锁件的另一端则会没入于该封盖件的一穿孔,使该螺锁件顶端端面与该封盖件外周面切齐。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于竖管的避震器能够稳固设置,进行避震缓冲的作用,改善现有安装于竖管的避震器容易位移,导致避震器与竖管间长期相互磨擦,进而影响避震器的运作,甚至影响竖管的完整度。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自行车的竖管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竖管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16.图3为图1所示iii-iii线段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图3所示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图3所示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
20.竖管10
21.避震本体1
22.螺孔11
23.固定套组2
24.衔接件21
25.上接部211
26.下接部212
27.颈接部213
28.外螺纹214
29.外套件22
30.定位环片3
31.组孔31
32.缺口32
33.抵靠部33
34.抵环部34
35.外环部35
36.凹槽36
37.封顶套件4
38.封盖件41
39.穿孔411
40.螺锁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兹搭配图示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其特征与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竖管缓冲避震锁固结构,其安装于一竖管10内部,其包括:一避震本体1;一固定套组2,其一端组设于该避震本体1的末端端面,另一端则位于该避震本体1外;至少一定位环片3呈花瓣状,其套设于该固定套组2,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于中心位置贯穿一组孔31,又该组孔31的孔缘迫紧贴合于该固定套组2的外周面,而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外周缘进一步朝组孔31方向凹设数个缺口32,且各缺口32与缺口32之间为间隔设置并形成数个抵靠部33,而各抵靠部33靠抵该竖管10内壁面并撑持该避震本体1;其中,该避震本体1借由固定套组2与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组配下,利用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各抵靠部33贴靠该竖管10的内管壁面,使其撑持该避震本体1并防止位移。
42.根据上述说明下,本实用新型将该避震本体1在设有固定套组2的一端插入竖管10内,直到该避震本体1在竖管10内调整到所需要的高度位置后,利用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各抵靠部33与该竖管10管内壁面相互迫紧,再配合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与该固定套组2之间的套组设置下,使得该避震本体1无法再于竖管10内继续移动,借以稳固该避震本体1于竖管10内安装,让骑乘者在骑乘的过程中,避震本体1可以确实进行避震运作,且不会在竖管10内任意移动而影响避震的效能。
43.根据前述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说明下,进一步细述其他的技术特征,首先请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设置上,为了配合竖管10的圆管造型并能够确实的卡组于管内,因此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进一步包含一抵环部34,以及由各抵靠部33、各缺口32所组成的一外环部35,该组孔31设置在该抵环部34中心位置,而该外环部35由该抵环部34周侧以放射状向外延伸呈环状,且该抵环部34与该外环部35间形成一凹槽36,故透过各缺口32的设置,使得该避震本体1连同该固定套组2一同插入竖管10的过程中,以各缺口32的设置提供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弹性压缩空间,此时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各抵靠部33具弹性变性,直到该避震本体1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可将避震本体1瞬间向上提拉,此时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各抵靠部33会瞬间往放射方向扩张,使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能够撑抵在竖管10内,也因如此即可让该避震本体1稳固的设置在竖管10内而无法移动,以达到保护竖管10、避震本体1的使用,又上述使至少一定位环片3扩张固定在竖管10内的方式并非用以作为限制,亦可其他能够使该至少一定位环片3卡固于竖管10内的操作方式均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
44.再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不同的自行车其竖管10长度、避震本体1的长度都不一定相同,所以为了要提供各式避震本体1能够适用于众多的竖管10,因此该固定套组2进一步
包含一衔接件21及一外套件22,又该衔接件21具有一上接部211、一下接部212及一颈接部213,该上接部211与该下接部212分别连接于该颈接部213的两端面,且该上接部211与该下接部212的横向截面积小于该颈接部213的横向截面积,且该上接部211、该下接部212的外周侧皆环设有一外螺纹214,该上接部211以该外螺纹214螺锁于该避震本体1底端端面所凹设的一螺孔11,而该下接部212的外螺纹214则与该外套件22相互锁接组合;故,本实用新型最少需要至少一定位环片3,倘若需要增加来稳固避震本体1,只需要在外套件22多套组数个定位环片3即可,亦可调整该外套件22相对该下接部212的螺组设置,从图4、图5所示,该外套件22可与下接部212完全锁合,使该外套件22的顶端会贴靠于颈接部213底面,又当竖管10较长、避震本体1较重等而必须增加定位环片3的数量时,亦可将外套件22锁接于该下接部212的一半位置,让该外套件22顶端不贴靠颈接部213的底面,并继续于该外套件22底端进一步锁接另一个衔接件21及另一个外套件22(图未示),透过上述的方式将衔接件21的组配下得以增加定位环片3的数量,借此达到避震本体1更为稳固的装设于竖管10内。
45.最后,除了以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套组2与至少一定位环片3的搭配设置下,让避震本体1可以确实的定位在该竖管10内以外,还可以再搭配一封顶套件4,该封顶套件4盖合于该竖管10顶端端面并与该避震本体1的顶端相互锁接,利用该封顶套件4的设置,让避震本体1更稳固的装设于竖管10内;而根据上述说明,该封顶套件4进一步包含一封盖件41及一螺锁件42,该封盖件41盖组于该竖管10顶端,该螺锁件42则以一端穿过该封盖件41并锁接该避震本体1,又该螺锁件42的另一端则会没入于该封盖件41的一穿孔411,使该螺锁件42顶端端面与该封盖件41外周面切齐,请见图2、图3、图5所示,借由该封盖件41的设置,不仅能够让避震本体1稳固安装于竖管10内以外,更可以遮盖竖管10,避免有异物进入竖管10内影响避震本体1的避震效能。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