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2057发布日期:2022-08-03 02:2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车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而滑板车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
3.众所周知,滑板车是一种具有锻炼身体及代步休闲等功能的运动用品,故使得滑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其中,对于滑板车来说,按照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电动类及非电动类。而电动类有电动滑板车及电动脚踏车。无论是电动类或非电动类的滑板车来说,其都具有可折叠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在不需使用时其具有可折叠的要求,从而便于人们收藏或携带滑板车。
4.可折叠的滑板车的车头和车身都通过折叠机构进行连接和折叠,由于折叠机构的所能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使得折叠机构的承载力较小,又由于滑板车的车头和车身的重量都较大,且在使用过程中会收到较大的外界负载及冲击,导致在使用过程中,连接车头和车身的折叠机构容易发生变形直至脱锁,以至影响滑板车的使用和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5.因此,急需要一种承载力更大且锁定能力更强的可折叠车架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更大且锁定能力更强的可折叠车架。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及设置于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的中间折叠机构,所述前车架借助所述中间折叠机构于前后方向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后车架,所述中间折叠机构包含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锁定组件、锁定强化件及抵压驱动件;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枢接座与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枢接座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座;所述锁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座和第二枢接座上,所述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的彼此枢转;所述锁定强化件与所述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抵压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座和第二枢接座的枢接处,所述抵压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定强化件沿左右方向抵压于所述第二枢接座。
8.较佳地,所述第一枢接座位于所述第二枢接座沿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锁定强化件位于所述第二枢接座沿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抵压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枢接座固定连接,所述抵压驱动件驱动所述锁定强化件沿左右方向抵压于所述第二枢接座的同时,所述抵压驱动件还连动所述第一枢接座沿左右方向抵压于所述第二枢接座。
9.较佳地,所述中间折叠机构还包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枢转轴,所述第一枢接座借助所述枢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座,所述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接座固定连接,所述抵压驱动件与所述枢转轴固定连接。
10.较佳地,所述抵压驱动件包含固定轴及沿左右方向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凸
轮,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枢转轴同轴心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座位于所述第二枢接座沿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二枢接座沿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
11.较佳地,所述抵压驱动件还包含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凸轮配压件,所述凸轮配压件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枢接座与凸轮之间,所述凸轮驱动所述凸轮配压件沿左右方向滑移。
12.较佳地,所述中间折叠机构还包含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枢接座与所述凸轮配压件之间的防滑垫圈,所述凸轮配压件借助所述防滑垫圈抵压于所述第二枢接座。
13.较佳地,所述锁定组件包含锁定件及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配锁结构,所述锁定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座和第二枢接座中的一者,所述配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座和第二枢接座中的另一者,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配锁结构锁定,以锁定所述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之间的相对枢转,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配锁结构释锁,以释锁所述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之间的相对枢转。
14.较佳地,所述锁定件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出一操作部,所述操作部沿左右方向还位于所述锁定强化件和供所述锁定件设置的所述第一枢接座或所述第二枢接座之间,所述锁定强化件朝左右方向中远离所述操作部的方向弯曲,以形成一供所述操作部活动的避让空间。
15.较佳地,所述中间折叠机构还包含与所述枢转轴固定连接的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沿上下方向伸出所述中间折叠机构。
16.较佳地,所述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锁定强化件及抵压驱动件分别于左右方向分别呈一左一右地间隔地对称布置,所述锁定强化件沿左右方向位于两所述抵压驱动件之间,所述第二枢接座沿左右方向位于两所述锁定强化件之间,所述第一枢接座沿左右方向位于两所述第二枢接座之间,所述操作手柄沿左右方向位于两所述第一枢接座之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及设置于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的中间折叠机构,前车架借助中间折叠机构于前后方向可枢转地连接于后车架,中间折叠机构包含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锁定组件、锁定强化件及抵压驱动件;第一枢接座与前车架固定连接;第二枢接座与后车架固定连接,第二枢接座枢接于第一枢接座;锁定组件设置于第一枢接座和第二枢接座上,锁定组件用于锁定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的彼此枢转;锁定强化件与前车架固定连接;抵压驱动件设置于第一枢接座和第二枢接座的枢接处,抵压驱动件用于驱动锁定强化件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承载力更大且锁定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车架中的中间折叠机构由右往左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的中间折叠机构沿a-a线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2所示的中间折叠机构隐藏强化锁定件和抵压驱动件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1包括前车架30、后车架20及设置于前车架30和后车架20之间的中间折叠机构10,前车架30借助中间折叠机构 10于前后方向可枢转地连接于后车架20,中间折叠机构10包含第一枢接座11、第二枢接座12、锁定组件13、锁定强化件14及抵压驱动件15;第一枢接座11 与前车架30固定连接;第二枢接座12与后车架20固定连接,第二枢接座12 枢接于第一枢接座11;锁定组件13设置于第一枢接座11和第二枢接座12上,锁定组件13用于锁定第一枢接座11与第二枢接座12的彼此枢转;锁定强化件 14与前车架30固定连接;抵压驱动件15设置于第一枢接座11和第二枢接座 12的枢接处,以便于抵压驱动件15驱动锁定强化件14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1可锁定第一枢接座11和第二枢接座 12的任意一相对枢转位置,并使得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1承载力更大且锁定能力更强。更具体地,如下:
23.如图2-3所示,第一枢接座11位于第二枢接座12沿左右方向上的一侧,锁定强化件14位于第二枢接座12沿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抵压驱动件15与第一枢接座11固定连接,以使得抵压驱动件15驱动锁定强化件14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的同时,抵压驱动件15还连动第一枢接座11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1的承载力和锁定能力。
24.如图2-4所示,中间折叠机构10还包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枢转轴16,第一枢接座11借助枢转轴16枢接于第二枢接座12,枢转轴16与第一枢接座11固定连接,抵压驱动件15与枢转轴16固定连接,以避免抵压驱动件15借助枢转轴16连接于第一枢接座11,从而便于,得抵压驱动件15驱动锁定强化件14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的同时,抵压驱动件15还连动第一枢接座11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
25.如图2-4所示,抵压驱动件15包含固定轴151及沿左右方向可摆动地设于固定轴151的凸轮152,固定轴151与枢转轴16同轴心地固定连接,第一枢接座11位于第二枢接座12沿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凸轮152位于第二枢接座12沿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避免抵压驱动件15在第一枢接座11与第二枢接座12 相对枢转时与第二枢接座12发生运动干涉,使得第一枢接座11、第二枢接座 12和抵压驱动件15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26.如图3所示,抵压驱动件15还包含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套设于固定轴151 的凸轮配压件153,凸轮配压件153沿左右方向位于第二枢接座12与凸轮152 之间,以使得凸轮152可驱动凸轮配压件153沿左右方向滑移,从而由滑移的凸轮配压件153推动锁定强化件14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
27.如图3所示,中间折叠机构10还包含沿左右方向位于第二枢接座12与凸轮配压件153之间的防滑垫圈154,凸轮配压件153借助防滑垫圈154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以增大抵压驱动件15与第二枢接座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锁定能力。
28.如图3-4所示,锁定组件13包含锁定件131及与锁定件131配合的配锁结构132,锁定件131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枢接座11,配锁结构132设置于第二枢接座12,以使得锁定件131与配锁结构132锁定,从而锁定第一枢接座11与第二枢接座12之间的相对枢转,锁定件131与配锁结构132释锁,从而释锁第一枢接座11与第二枢接座12之间的相对枢转,可理解的时,当锁定件131设置于第二枢接座12上时,对应地,配锁结构132设置于第一枢接座11,故不以此为限。
29.如图3-4所示,锁定件131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出一操作部131a,以便通过操作部131a操控锁定件131与配锁结构132锁定或释锁;操作部131a沿左右方向还位于锁定强化件14和供锁定件131设置的第一枢接座11或第二枢接座 12之间,锁定强化件14朝左右方向中远离操作部131a的方向弯曲,以便形成一供操作部131a活动的避让空间14a,从而更便于通过操作部131a操控锁定件 131与配锁结构132锁定或释锁。
30.如图3-4所示,中间折叠机构10还包含与枢转轴16固定连接的操作手柄 17,操作手柄17沿上下方向伸出中间折叠机构10,以便于通过前后转动操作手柄17连动第一枢接座11相对第二枢接座12前后枢转。
31.如图2-4所示,第一枢接座11、第二枢接座12、锁定强化件14及抵压驱动件15分别于左右方向分别呈一左一右地间隔地对称布置,锁定强化件14沿左右方向位于两抵压驱动件15之间,第二枢接座12沿左右方向位于两锁定强化件14之间,第一枢接座11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第二枢接座12之间,操作手柄17 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第一枢接座11之间,以使得第一枢接座11、第二枢接座12、锁定强化件14抵压驱动件15和操作手柄17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32.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20及设置于前车架30和后车架20之间的中间折叠机构10,前车架30借助中间折叠机构10于前后方向可枢转地连接于后车架20,中间折叠机构10包含第一枢接座11、第二枢接座12、锁定组件13、锁定强化件14及抵压驱动件15;第一枢接座11与前车架30固定连接;第二枢接座12与后车架20固定连接,第二枢接座12枢接于第一枢接座11;锁定组件13设置于第一枢接座11和第二枢接座 12上,锁定组件13用于锁定第一枢接座11与第二枢接座12的彼此枢转;锁定强化件14与前车架30固定连接;抵压驱动件15设置于第一枢接座11和第二枢接座12的枢接处,抵压驱动件15用于驱动锁定强化件14沿左右方向抵压于第二枢接座12,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1可锁定第一枢接座11和第二枢接座12的任意一相对枢转位置,并使得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架1承载力更大且锁定能力更强。
3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