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2868发布日期:2022-06-02 03: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中央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并且所述中央框架具有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侧构件;第一紧固件,从所述第一框架延伸并紧固至所述侧构件的一侧;以及第二紧固件,从所述第二框架延伸并紧固至所述侧构件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为与所述侧构件的整个外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于所述侧构件的接触表面都能从所述车辆的外部接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构件包括:第一主体,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配置为形成所述侧构件的一个外周;第二主体,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配置为形成所述侧构件的另一个外周;第一延伸部分,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突出;以及第二延伸部分,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座部分,紧固至位于该第一座部分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第二座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座部分的一侧上并紧固至所述第一主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座部分上的一侧;以及第一入口部分,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车辆的外部凹陷至所述第一座部分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还包括第一防移动部分,所述第一防移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座部分的另一侧上并配置为防止所述侧构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三座部分,紧固至位于该第三座部分上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第四座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座部分的一侧上并紧固至所述第一主体的位于所述第四座部分上的另一侧;以及第二入口部分,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车辆的外部凹陷到所述第三座部分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第二紧固件还包括第二防移动部分,所述第二防移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座部分的另一侧上并配置为防止所述侧构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部分具有形成为在一侧敞开的曲线形状的截面,并且所述第二入口部分包括负载分散部分,所述
负载分散部分配置为分散施加至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负载。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分散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入口部分的截面外周上,并以预定曲率弯曲。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通过流钻螺钉工艺紧固到所述侧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可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中央框架,设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并且该中央框架具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侧构件;第一紧固件,从第一框架延伸并紧固至侧构件的一侧;以及第二紧固件,从第二框架延伸并紧固至侧构件的另一侧,其中,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设置为与侧构件的整个外周接触。根据这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框架,使得可以提高组装过程的效率,同时底盘框架易于承载和管理。底盘框架易于承载和管理。底盘框架易于承载和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禹现珍 吴宪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2.01.29
技术公布日:2022/6/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