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06265发布日期:2022-08-30 21:3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2.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两轮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应用广泛,量,两轮车的主体框架主要有车架以及相应的车辆配件组装而成,而现有的两轮车车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两轮车车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当车上承载重物时,车辆易发生倾倒或一段翘起的现象,进而导致车架的重心不稳,为保持车辆的平衡需要对重心进行调整,同时人们在骑行时,一般会将水杯放置在车架前杠的插筒上,当骑行时遇到颠簸时,水杯易与车架发生碰撞,甚至从插筒中飞出,进而造成损坏,现有的插筒不便于对水杯进行限位固定。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两轮车车架不便于对重心进行调节,同时车架上的插筒不便于对水杯进行限位固定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包括设置的主框架,且主框架的中部安装有车座架,并且主框架的后侧安装有后座架,而且后座架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支杆;
7.还包括:
8.所述主框架的后侧底部铰接有伸缩支杆,且伸缩支杆的顶部连接于滑槽中,并且滑槽开设于后座架的底部,而且后座架的外侧贯穿连接有定位杆,同时伸缩支杆贯通开设有通口;
9.所述主框架的前杠上安装有放置筒,且放置筒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底板,并且底板的底部连接于活动槽中,而且活动槽开设于放置筒的内侧底部;
10.所述放置筒的内壁上对称连接有限位板。
11.优选的,所述主框架的内部以及主框架与车座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且主框架后侧的后座架得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使得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可以增强车架整体的承重能力。
12.优选的,所述定位杆设置为梳子状结构,且定位杆与后座架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并且定位杆的端部连接于插口中,而且插口等间距开设于滑槽的内壁上,使得拉动定位杆后,就会使第一弹簧进行压缩,进而与插口分离,而后即可便于伸缩支杆的顶部在滑槽中进行移动。
13.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杆通过定位杆、第一弹簧、通口和插口构成调节固定结构,且伸缩支杆与滑槽之间贴合滑动,使得定位杆在第一弹簧的带动下进行复位后,就会通过通
口将伸缩支杆的状态进行固定,从而对重心进行调节。
14.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活动槽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且底板的底部固定有拉绳,并且拉绳的顶部与螺杆相连接,而且螺杆轴连接于横槽中,同时横槽开设于放置筒的内壁上,使得水杯与底板接触后,就会使底板压缩第二弹簧而在活动槽中进行移动,进而对拉绳进行放松。
15.优选的,所述螺杆的端部螺纹套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端部设置为弧形结构,并且限位板通过螺杆与横槽之间构成伸缩移动结构,而且螺杆与横槽之间安装有扭簧18,使得拉绳放松后,扭簧就会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后就会带动限位板在横槽中伸出,进而与水杯的外侧进行抵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在使得在车在承载重物时,通过拉动设置的定位杆后,定位杆就会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进而与插口进行分离,而后将伸缩支杆的顶部在滑槽中进行移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松开定位杆,第一弹簧就会带动其进行复位,从而传动伸缩支杆顶部的通口后与插口进行对接,从而对伸缩支杆的状态进行调节,使其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后座上的重物对车架的压力重心就会进行前移或后移,进而来保持车架整体的平衡,放置发生倾倒的现象,并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可以主框架的承重力,避免因重力过大而损坏或出现安全事故;
18.2、该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在放置水杯时,将水杯插入放置筒中后,就会对底板进行挤压,进而使其在活动槽中下移,进而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此时拉绳就会放松,初始为反转的扭簧就会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螺杆转动后就会带动限位板伸出横槽而与水杯外侧贴合,从而对水杯进行夹持固定,使得在遇到颠簸时,水杯可以稳定放置在放置筒中。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框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杆俯剖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筒俯剖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主框架;2、车座架;3、后座架;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伸缩支杆;7、通口;8、滑槽;9、定位杆;10、第一弹簧;11、插口;12、放置筒;13、底板;14、活动槽;15、第二弹簧;16、拉绳;17、螺杆;18、扭簧;19、限位板;20、横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包括设置的主框架1,且主框架1的中部安装有车座架2,并且主框架1的后侧安装有后座架3,
而且后座架3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支杆6,主框架1的内部以及主框架1与车座架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且主框架1后侧的后座架3得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如图1所示,首先,车架主要由主框架1、车座架2、后座架3以及辅助的伸缩支杆6构成,且在主框架1、车座架2和后座架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5,如此设置可以增强车架整体的强度,使其可以承载更大的承重力,获得更好的使用性能;
27.还包括:主框架1的后侧底部铰接有伸缩支杆6,且伸缩支杆6的顶部连接于滑槽8中,并且滑槽8开设于后座架3的底部,而且后座架3的外侧贯穿连接有定位杆9,同时伸缩支杆6贯通开设有通口7,定位杆9设置为梳子状结构,且定位杆9与后座架3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10,并且定位杆9的端部连接于插口11中,而且插口11等间距开设于滑槽8的内壁上,伸缩支杆6通过定位杆9、第一弹簧10、通口7和插口11构成调节固定结构,且伸缩支杆6与滑槽8之间贴合滑动,如图1-3所示,当在后座架3上放置重物时,为防止车子倾倒,需要对重心进行调整,此时,拉动后座架3底部外侧的定位杆9,定位杆9被拉动后就会对第一弹簧10进行压缩,进而让出滑槽8内部的活动空间,而后转动伸缩支杆6,使其顶部在滑槽8中进行移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松开定位杆9,第一弹簧10就会带动定位杆9进行复位,进而穿过伸缩支杆6顶部的通口7后与插口11进行对接,从而对调整后的状态进行固定,进而就可以使得重物的重心向车架的中部移动,从而使得车子在行驶时更加的稳定;
28.主框架1的前杠上安装有放置筒12,且放置筒12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底板13,并且底板13的底部连接于活动槽14中,而且活动槽14开设于放置筒12的内侧底部,底板13与活动槽14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5,且底板13的底部固定有拉绳16,并且拉绳16的顶部与螺杆17相连接,而且螺杆17轴连接于横槽20中,同时横槽20开设于放置筒12的内壁上,如图1和图4-5所示,当在放置水杯时,将水杯插入至放置筒12的内部,而后放置筒12底部的底板13就会被挤压的在活动槽14中移动,进而对第二弹簧15进行压缩,且底板13移动时就会对拉绳16进行放松,拉绳16放松后,初始状态为反转的扭簧18就会回转,进而就会带动螺杆17进行转动;
29.放置筒12的内壁上对称连接有限位板19,螺杆17的端部螺纹套设有限位板19,且限位板19的端部设置为弧形结构,并且限位板19通过螺杆17与横槽20之间构成伸缩移动结构,而且螺杆17与横槽20之间安装有扭簧18,如图4-5所示,在螺杆17转动后,就会带动螺纹套设的限位板19在伸出横槽20而与水杯的外侧进行抵接,从而对水杯进行夹持固定,进而防止在骑行的过程中发生颠簸时,水杯易发生碰撞或滑出的现象。
3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调节重心的两轮车车架时,如图1-5所示,首先,车架主要由主框架1、车座架2、后座架3以及辅助的伸缩支杆6构成,且在主框架1、车座架2和后座架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5,如此设置可以增强车架整体的强度,使其可以承载更大的承重力,获得更好的使用性能,当后座架3上放置重物时,为防止车子倾倒,需要对重心进行调整,拉动定位杆9,定位杆9被拉动后就会对第一弹簧10压缩,进而让出滑槽8内部的活动空间,而后转动伸缩支杆6,其顶部在滑槽8中移动,而后,松开定位杆9,第一弹簧10带动定位杆9复位,穿过通口7后与插口11对接,从而对调整后的状态进行固定,进而就可以使得重物的重心向车架的中部移动,从而使得车子在行驶时更加的稳定;
31.放置水杯时,将水杯插入至放置筒12的内部,而后放置筒12底部的底板13就会被挤压的在活动槽14中移动,进而对第二弹簧15进行压缩,且底板13移动时就会对拉绳16进
行放松,拉绳16放松后,初始状态为反转的扭簧18就会回转,进而就会带动螺杆17进行转动,在螺杆17转动后,就会带动螺纹套设的限位板19在伸出横槽20而与水杯的外侧进行抵接,从而对水杯进行夹持固定,进而防止在骑行的过程中发生颠簸时,水杯易发生碰撞或滑出的现象,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32.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