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9080发布日期:2022-08-12 19:1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尤其指一种提升卡钳支架的轴套部对于轴向力的抵抗强度,同时可提升卡钳支架泛用性的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电动力的二轮车1的后轮11系枢设于后摇臂12上,该后轮11的一侧与该后摇臂12之间设有后碟煞装置的卡钳支架13;该卡钳支架13具有轴套部131,该后轮11借由后轮轴14由该后摇臂12穿过该后轮11,再穿过该卡钳支架的该轴套部131后再穿出该后摇臂12,该后轮轴14的一端侧且于该后摇臂12的外侧螺设螺固元件s来螺固,借此来令该后轮11被稳定的枢设于该后摇臂12上而能自由的转动。
3.为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及便利该卡钳支架13的制作与安装,因此该卡钳支架13与该轴套部131会以铝合金材料予以一体成形方式制造;而该后摇臂12为确保刚性强度,因此该后摇臂12会以具一定刚性强度的铁或钢材来制造;然如众所周知的,铝合金的刚性强度较弱,因此当该后轮轴14与该后摇臂12以轴向方向螺设固定时,位于该后轮11与该后摇臂12之间的该卡钳支架13的该轴套部131其刚性强度弱于该后摇臂12的刚性强度,因此会成该卡钳支架13的该轴套部131与该后摇臂12接触处无法获得稳固的支撑力,从而会产生假扭力,即该螺固元件s无法锁固定,当遭受该螺固元件s螺紧的轴向力过大的压迫时,更会造成该轴套部131的变形。另外,由于该卡钳支架13与该轴套部131系一体成形方式制造,因此只能适用单一跨距的车型,即不同跨距的车型皆须另行制造相匹配的该卡钳支架13,此无疑的使该卡钳支架13的泛用性受到严重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借此来克服卡钳支架的轴套部对于轴向力的抵抗强度不足而造成变形与损害的缺点,同时可提升卡钳支架的泛用性效果。
6.【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7.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二轮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与设于后轮处的后碟煞装置;该车架单元枢设有朝车体后方延设左右一对的后摇臂,该后摇臂借由后轮轴枢设该后轮;该后轮轴上于该后轮与该后摇臂之间更枢设有该后碟煞装置的卡钳支架,该卡钳支架具有可供该后轮轴穿设的轴套部,该轴套部的端部套设有刚性结构件,该刚性结构件系位于该轴套部与该后摇臂之间。
8.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卡钳支架与该轴套部系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该刚性结构件系为铁或钢材料所制成;该后摇臂系由铁或由钢材料所制成。
9.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刚性
结构件系紧配于该轴套部的端部上。
10.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刚性结构件邻近该后摇臂外端侧的外径小于该轴套部的该端部的外径。
11.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后摇臂内由后端朝前方安装有调整件。
12.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调整件具有穿设部,该穿设部对应该后摇臂的枢设孔设有穿设孔;该调整件于该穿设部朝车体后方延设有具有外螺纹的调整杆部,该调整杆部部分穿出该后摇臂后方外,该调整杆部穿出该后摇臂外螺设有调整螺帽。
13.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轴套部系由该卡钳支架以一体成形方式所形成。
14.【实用新型的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卡钳支架的该轴套部对于轴向力的抵抗强度,同时可提升该卡钳支架的泛用性。
16.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卡钳支架的该轴套部对于轴向力的抵抗强度,且可避免假扭力的产生使该驱动件松弛。
17.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便利该刚性结构件与该轴套部的组立性。
18.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刚性结构件与该后摇臂接触时的面压,从而可确保该刚性结构件与该后摇臂接触处不变形或损坏。
19.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来使该驱动马达该驱动件确保应有的松紧度,从而来提升该二轮车的行驶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便利该轴套部的成形。
附图说明
21.图1现有二轮车的后轮、卡钳支架与后摇臂组立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的侧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摇臂与后轮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轮、卡钳支架与后摇臂剖视图。
25.附图标记列表
26.1:二轮车
27.11:后轮
28.12:后摇臂
29.13:卡钳支架
30.131:轴套部
31.14:后轮轴
32.2:二轮车
33.21:车架单元
34.211:头管
35.212:主管
36.213:侧车架管
37.213l:左脚踏管部
38.213r:右脚踏管部
39.214l、214r:左、右上升架部
40.215l、215r:左、右后车架部
41.216:后摇臂
42.2161:枢设孔
43.216l、261r:左、右后摇臂
44.22:转向机构
45.23:前叉单元
46.24:前轮
47.25:后轮
48.251:后轮轴
49.26:乘座部
50.27:车体盖单元
51.271:车头盖
ꢀꢀꢀꢀꢀꢀꢀ
272:前车体盖
52.273:遮膝罩
ꢀꢀꢀꢀꢀꢀꢀ
274:脚踏板
53.275:底盖
ꢀꢀꢀꢀꢀꢀꢀꢀꢀ
276:侧车体盖
54.277:中央车体盖
55.28:置物箱
56.3:驱动马达
57.31:驱动件
58.4:调整件
59.41:穿设部
ꢀꢀꢀꢀꢀꢀꢀꢀ
411:穿设孔
60.42:调整杆部
ꢀꢀꢀꢀꢀꢀ
421:调整螺帽
61.5:碟煞单元
62.51:前碟煞装置
63.52:后碟煞装置
64.521:卡钳支架
65.5211:轴套部
66.52111:端部
67.6:刚性结构件
68.s、s1:螺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69.为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70.首先,请参阅图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轮车的卡钳支架结构,该二轮车2系电
力为主动力源的车辆,该二轮车2具有车架单元21,该车架单元21具有头管211,该头管211上方设有一转向机构22,该转向机构22的下方连接前叉单元(前避震器)23,该前叉单元23的下方枢设有前轮24,该车架单元21由该头管211朝车体后方及向下设有一主管212,该主管212朝车体更后方延设有左右一对的侧车架管213,该侧车架管213包括有邻近主管212左右一对的脚踏管部213l、213r(图式中仅绘出右脚踏管部213r,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系以驾驶人乘坐于该二轮车2上后右手为右侧、左手为左侧,以下同),由该左、右脚踏管部213l、213r朝车体后方向上延设左右一对的上升架部214l、214r(图式中仅绘出右上升架部214r),以及由该左、右上升架部214l、214r朝车体后方延设的左右一对后车架部215l、215r(图式中仅绘出右后车架部215r);该左、右上升架部214l、214r下方侧之间设有左右一对的后摇臂216,该后摇臂216具有左后摇臂216l与右后摇臂216r(图式中仅绘出右后摇臂216r),该后摇臂216枢设有后轮25,该后轮25的侧旁或前方侧设有一驱动马达3,该驱动马达3借由驱动件31(如皮带、链条等)来带动该后轮25,借此来令该二轮车2前进;该转向机构22的后方且于该后轮25上方设置有乘座部26,该乘座部26与该转向机构22保持有间距;该二轮车2的外周设有车体盖单元27,该车体盖单元27具有包覆该转向机构22的车头盖271,设于该车头盖271下方并包覆车体前端的前车体盖272,以及设于该前车体盖272后方的遮膝罩273,设于该转向机构22与该乘座部26之间下方的脚踏板274,该脚踏板274下方设置有一底盖275,该二轮车2于该乘座部26下方的二侧设有侧车体盖276,该乘座部26的前端下方设有中央车体盖277,该乘座部26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28,该置物箱28的上方系被该乘座部26所遮蔽;该侧车体盖276与该中央车体盖277可为一体成形方式来制成或各为另件所制成。
71.如图3、4所示,该后轮25系以一后轮轴251来枢设于该后摇臂216上,借此该后轮25以该后轮轴251为转动中自由的转动;其中,该后摇臂216系以具一定刚性强强度的铁或钢材料所制造中空管体,该后摇臂216于近末端(朝车体后端方向)设有枢设孔2161,该枢设孔2161为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孔;该后摇臂216内由后端朝前方(车体后端朝车体前方)安装有调整件4,该调整件4具有穿设部41,该穿设部41对应该后摇臂216的枢设孔2161设有穿设孔411;该调整件4于该穿设部41朝车体后方延设有具有外螺纹的调整杆部42,该调整杆部42部分穿出该后摇臂216后方(朝车体后方)外,该调整杆部42穿出该后摇臂216外螺设有调整螺帽421。
72.如图2、3、4所示,该二轮车2设有碟煞单元5,该碟煞单元5具有设于前轮24处的前碟煞装置51,以及设于该后轮25处的后碟煞装置52;其中,该后碟煞装置52具有卡钳支架521,该卡钳支架521系以较轻量的铝合金一体成形方式制成,该卡钳支架521于下侧,以一体成形方式形成有轴套部5211,该轴套部5211由该卡钳支架521下方朝的一侧且朝车体左右方向延设;该轴套部5211的朝车体左右的外侧方向的端部52111以紧配置方式套设有一刚性结构件6,更明确的说,该刚性结构件6系设于该轴套部5211朝该后摇臂216侧,该刚性结构件6系以较具刚性强度的铁或钢材料所制造,意即该刚性结构件6的刚性强度大于该轴套部5211的刚性强度,并与该后摇臂216的刚性强度相当;该刚性结构件6邻近该后摇臂216外端侧的外径小于该轴套部5211的该端部52111的外径。
73.如图3、4所示,该后摇臂216与该卡钳支架521及该后轮25的组立方式为,该后轮轴251由该后摇臂216的该左后摇臂216l的该枢设孔2161穿入后穿过该后轮25,再穿过该卡钳支架521的该轴套部5211与该刚性结构件6后,穿过该右后摇臂216r的枢设孔2161与该调整
件4的该穿设孔411后最后由该枢设孔2161穿出,最后再于该后轮轴251的末端螺设螺固元件s1,借此来将该后轮25稳定的枢设于该后摇臂216上,而能以该后轮轴251为转动中心自由的转动;其中,该轴套部5211与该右后摇臂216r之间具有该刚性结构件6,由于该刚性结构件6的刚性强度与该后摇臂216的刚性强度相当,因此当该螺固元件s1作螺锁紧迫而产生强大轴向力时,借由该刚性结构件6的刚性强度的抵抗可不会产生假扭力,从而可使该卡钳支架521的该轴套部5211与该刚性结构件6及该右后摇臂216r形成稳固的螺锁固效果,更可避免该螺固元件s1于螺锁紧迫所产生的强大轴向力造成该轴套部5211因刚性强度不足而变形损坏的缺点产生,且由于该刚性结构件6邻近该后摇臂216外端侧的外径小于该轴套部5211的该端部52111的外径,因此可提升该刚性结构件6与该后摇臂216接触时的面压,可提升该刚性结构件6与该后摇臂216抵抗该螺固元件s1于螺锁紧迫所产生的轴向力,从而可确保该刚性结构件6与该后摇臂216接触处不变形或损坏;更需一提的是,当该卡钳支架521欲使用于该不同跨距的车型时,只需更换该刚性结构件6的即可将该卡钳支架521泛用于不同跨距的车型,从而可提生该卡钳支架521的泛用性。
74.如图3、4所示,当该驱动件31有所松弛时,可借由该调整件4的该调整杆部42的该调整螺帽421来使该后轮轴251于该后摇臂216的该枢设孔2161内作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微调位移,借此来使该驱动马达3该驱动件31确保应有的松紧度,从而来提升该二轮车2的行驶效果。
75.本实用新型借由,该二轮车2至少具有车架单元21与后碟煞装置52;该车架单元2枢设有朝车体后方延设左右一对的后摇臂216,该后摇臂216借由后轮轴251枢设有后轮25;该后轮轴251上于该后轮251与该后摇臂216之间更枢设有该后碟煞装置52的卡钳支架521,该卡钳支架521具有可供该后轮轴251穿设的轴套部5211,该轴套部5211的端部52111套设有刚性结构件6,该刚性结构件6系位于该轴套部5211与该后摇臂216之间;借此可提升该卡钳支架521的该轴套部5211对于轴向力的抵抗强度,同时可提升该卡钳支架521的泛用性。
7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已知的缺点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现有的增进功效,显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