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前方撞击时包括两个前部可枢转的纵梁的车辆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08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受到前方撞击时包括两个前部可枢转的纵梁的车辆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车辆车身前部结构通常包括两个钢板或铝板制成的纵梁,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包括板,板上固定有前部撞击吸收器。
[0003]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撞击吸收器压缩,但保持与纵梁端部连接。
[0004]撞击后,其仍存在50_至60_长度的不可压缩的部分,该部分降低车身前部结构的总凹陷,并增加纵梁后部的后退及其向座舱内的侵入。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缺陷。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通过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来实现,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两个纵梁,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承载板,所述板上固定有前部撞击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纵梁中的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附近、临近两个纵梁之间所包括的空间的其侧表面上包括弱化区域(zone de moindre resistance),使得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所述区域能够迫使纵梁的端部朝所述空间转动。
[0007]因此,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所述纵梁的弱化区域允许立即引导所述纵梁端部和由所述端部承载的撞击吸收器转动。
[0008]在这样转动时,固定在所述纵梁的板上的所述吸收器的螺钉受到剪应力,剪应力导致这些螺钉折断(rupture)和吸收器脱落。
[0009]吸收器的脱落允许减少上面提及的不可压缩部分和纵梁在座舱内的凹陷。
[0010]优选地,所述纵梁的弱化区域是冲压区域。
[0011]在本发明的特别简单与有效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压区域是冲压沟(gorge),冲压沟垂直于所述纵梁的长度延伸。
[0012]该冲压沟允许引导所述纵梁的端部沿该沟的轴线即沿竖直轴线转动。
[0013]上述沟可具有V形的横截面。
[0014]还优选的是,所述冲压沟在至少等于所述纵梁的所述侧表面的一半高度的长度上延伸。
[0015]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特征,所述撞击吸收器通过剪切螺钉固定在所述板上,在前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在所述纵梁的端部转动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所述螺钉是可剪切的。
[0016]在本发明的变型例中,所述板与所述纵梁的端部通过易熔连接件连接,在前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在所述纵梁的端部转动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所述连接件是易熔的。
[0017]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还将通过以下描述而显现。
【附图说明】
[0018]在以非限定性示例方式给出的附图中:
[0019]-图1是车身前部结构的纵梁的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的纵梁的俯视图,
[0021]-图3、图5和图7是示出在受到前方撞击的连续阶段中吸收器所受到的变形和已知结构的纵梁的俯视图,
[0022]-图4、图6和图8是示出在受到前方撞击的连续阶段中吸收器所受到的变形和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纵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两个纵梁I中的一个。
[0024]该纵梁I已知由钢板或铝板制成的空心体构成,空心体的横截面基本为长方形。
[0025]纵梁I在其前端部Ia处承载钢板2,钢板上固定有撞击吸收器,撞击吸收器未在图1和图2上示出。
[0026]为此,板2包括孔3,用于使撞击吸收器的固定螺钉通过。
[0027]根据本发明,两个纵梁I的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la、临近两个纵梁I之间所包括的空间4的其侧表面Ib上包括弱化区域5,使得在受到前方撞击时区域5能够迫使纵梁I的端部Ia朝所述空间4转动,如在下文详细描述的。
[0028]在所示实施例中,弱化区域5是横截面基本呈V形的沟形式的冲压区域。
[0029]沟形的该冲压区域5垂直于纵梁I的长度延伸,即沿竖直轴线。
[0030]该冲压区域5在至少等于纵梁I的侧表面Ib的一半高度的长度上延伸,如图1所不O
[0031]此外,撞击吸收器通过剪切螺钉固定在由纵梁I的端部承载的板2上,在前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在纵梁I的端部转动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所述螺钉是可剪切的。
[0032]图3至图8示出车辆车身前部结构上受到前方撞击的连续阶段。
[0033]图3、图5和图7涉及一种已知的结构,而图4、图6和图8涉及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纵梁的结构。
[0034]如此,由图4、图6和图8示出的纵梁I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冲压沟5。
[0035]图3至图8的一组图还示出了固定于纵梁I的端部Ia的板2、通过螺钉固定在该板2上的撞击吸附器6和横梁7,横梁连接吸收器6的前部和未示出的固定于第二纵梁的端部的另一吸收器。
[0036]此外,图3和图8还示出了位于纵梁后方的前悬挂支架8,和将车辆前部与座舱10分开的前围内板9。
[0037]在受到前方撞击初期,在已知结构的情况(参见图3)中,如同本发明的情况(参见图4),撞击吸收器被压缩。
[0038]与已知结构的纵梁I相反,根据本发明的纵梁I的前部Ia借助冲压沟5开始在箭头F的方向上朝位于两个纵梁之间的空间4枢转。
[0039]在随后的阶段,已知结构的纵梁的端部la(参见图5)保持与纵梁的剩余部分对齐,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参见图6)中,纵梁端部Ia的枢转增强。
[0040]在这样枢转时,板2上的吸收器6的固定螺钉受到致使其折断(rupture)的剪应力。
[0041]螺钉的折断伴随着在纵梁的板2上的吸收器6滑动(参见图6)。
[0042]这种滑动致使吸收器6相对于板2脱出(参见图8)。
[0043]在已知结构的情况中(参见图5和图7),既没有吸收器6固定至板2的固定螺钉的折断,也没有吸收器6的滑动与脱出。
[0044]吸收器与连接在两个吸收器之间的前横梁7的组件在撞击结束时的脱出使得纵梁I的后部在座舱10内的侵入大幅减小,并带来减速度法的改善,即在撞击时吸收了能量。
[0045]在本发明的一个变型例中,板通过易熔连接件固定于纵梁I的端部la,在受到前方撞击时,在纵梁I的端部Ia转动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该连接件是易熔的。
[0046]如同在上文所述的情况,这些连接件的断裂允许纵梁的端部Ia相对于板移动,并由此限制侵入座舱内的危险。
【主权项】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两个纵梁(I),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Ia)承载板(2),所述板上固定有前部撞击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纵梁(I)中的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Ia)附近、临近两个纵梁(I)之间所包括的空间(4)的其侧表面(Ib)上包括弱化区域(5),使得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所述区域(5)能够迫使所述纵梁(I)的端部(Ia)朝所述空间⑷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区域(5)是在所述侧表面(Ib)上的冲压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区域(5)是冲压沟(gorge),其垂直于所述纵梁(I)的长度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5)的横截面基本为V形。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沟(5)在至少等于所述纵梁(I)的所述侧表面(Ib)的一半高度的长度上延伸。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吸收器(6)通过剪切螺钉固定在所述板(2)上,在前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在所述纵梁的端部转动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所述螺钉是可剪切的。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2)与所述纵梁(I)的端部(Ia)通过易熔连接件连接,在前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在所述纵梁的端部(Ib)转动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所述连接件是易熔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两个纵梁(1),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1)承载板(2),所述板上固定有前部撞击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纵梁(1)中的每个纵梁在其前端部(1a)附近、临近两个纵梁(1)之间所包括的空间(4)的其侧表面(1b)上包括弱化区域(5),使得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所述区域(5)能够迫使纵梁(1)的端部(1a)朝所述空间(4)转动。
【IPC分类】B62D21/15
【公开号】CN105008212
【申请号】CN201480011186
【发明人】弗兰克·诺力尔, 埃里克·普鲁查德
【申请人】标致雪铁龙集团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4年2月17日
【公告号】WO2014147309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