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倒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788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倒桅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船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船上自动倒桅机构。
技术背景
我国很多造船企业的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区域,水位落差较大,所 建造的海船在去往黄海试航路途中,必须经过多座跨江大桥,特别是南京长 江大桥(南京大桥一桥),由于设计和建造年代早,桥身离江面较低,对来往 的大型船舶的高度要求最为苛刻。例如近年来国内承建的12000吨多用途系列 船,在长江上已属大型船舶,其船体基线至罗径甲板高度为27.60m ,罗径甲板 上雷达桅高度11.80m,两者相加超过38m,而南京大桥一桥要求船舶的净高度 不得大于34m,为保证船舶能够顺利通过大桥,必须在该船通过大桥后才能装配 雷达桅结构。另外,由于船舶试航时,所有航行信号灯和指示灯必须完好,雷达 桅结构上却有大量的航行信号灯,针对原设计为整体式雷达桅,设想专门设计一 套分体式自动倒桅和自动复原机构。为解决上述矛盾铺平了道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倒桅机构,使雷达 桅结构在过大桥前,能自动放倒,放倒后船舶的净高度小于34m,桅体顶部不得 超过船舶的左右舷,待船舶通过大桥后,能够快速恢复,保证继续航行的可能性 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自动倒桅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桅座与桅杆,所述的桅杆下端转动铰接于 桅座上;桅杆一侧安装有一个眼板,另一侧有二个眼板,桅杆两侧的船甲板上分 别对应安装有一台电动绞车、二台电动绞车,电动绞车的巻盘上绕装有连接于眼 板上的钢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倒桅机构,能够确保雷达桅结构在过大桥前,能自动 放倒,放倒后船舶的净高度小于34m,桅体顶部不得超过船舶的左右舷,待船舶 通过大桥后,能够快速恢复,保证继续航行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3

图l为倒桅前桅杆正面视图; 图2为倒桅前桅杆侧面视图; 图3为倒桅后桅杆正面视图; 图4为倒桅前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5为倒桅中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6为倒桅后整体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6:
自动倒桅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桅座1与桅杆2,所述的桅杆2下端转动
铰接于桅座1上;桅杆2 —侧安装有一个眼板,另一侧有二个眼板,桅杆1两侧 的船甲板上分别对应安装有一台电动绞车3、 二台电动绞车3,电动绞车3的巻 盘上绕装有连接于眼板上的钢索4。
权利要求1、自动倒桅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桅座与桅杆,所述的桅杆下端转动铰接于桅座上;桅杆一侧安装有一个眼板,另一侧有二个眼板,桅杆两侧的船甲板上分别对应安装有一台电动绞车、二台电动绞车,电动绞车的卷盘上绕装有连接于眼板上的钢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倒桅机构自动倒桅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桅座与桅杆,所述的桅杆下端转动铰接于桅座上;桅杆一侧安装有一个眼板,另一侧有二个眼板,桅杆两侧的船甲板上分别对应安装有一台电动绞车、二台电动绞车,电动绞车的卷盘上绕装有连接于眼板上的钢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倒桅机构,能够确保雷达桅结构在过大桥前,能自动放倒,放倒后船舶的净高度小于34m,桅体顶部不得超过船舶的左右舷,待船舶通过大桥后,能够快速恢复,保证继续航行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B63B15/00GK201321147SQ20082023936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湖 艾 申请人: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