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高速行驶的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897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高速行驶的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准确地说是一种具有辅助行驶装置的船,该船能够在行驶中 降低船的吃水深度,有利于船的高速行驶。
背景技术
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 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 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 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原始的船舶是以桨为驱动动力,桨的推进效率低、易受风浪损坏。蒸汽机出现以 后,出现了蒸汽机船。罗伯特·富尔顿是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 年,奥地利人 约瑟夫·莱塞尔实用新型了可实用于船舶技术螺旋桨,从此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具有无可争 议的推进效率,得到大规模应用。然而由于船舶始终是在水中行进,虽然实用新型了螺旋桨提高了推动力,但是受 到水的阻力影响,船舶的行驶速度并不快,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船舶的行驶速度为20-30节, 最快的船舶行驶速度也只有65节。船舶作为水上主要的交通工具,航速太慢制约了船舶的
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速行驶的船,该船具有辅助上升装 置,能够有效地减少船的吃水深度,便于船快速行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速行驶的船,该船通过辅助上升装 置,能够有效地提高船的行进速度,且还能够提高船行驶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的思路是船舶在行进过程中,受到水的阻力影响,船舶的吃水越深, 水的阻力也越大,要减小船舶吃水深度就要在船体上设计一种提升装置,利用提升装置对 船体进行提升,减少船舶的吃水深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船的行进速度。为达到上升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够高速行驶的船,该船包括船体、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船体设置有伸出的转 动支撑装置,转动支撑装置支撑有能够旋转的转轮,推进器作为推动船体行进的主要动力, 转轮作为辅助提升装置,在船体行进过程中,随着转轮的被动旋转产生向上的浮力,使船体 的吃水深度变小,从而减小水的阻力,提高行进速度。在船舶启动时,转轮会增加船体的负担,但是随着船舶行进速度的增加,转轮在水 的阻力和船体的推动下,会产生旋转,由此旋转会给船舶带来向上的提升力,辅助船体上 升,从而减小船舶的吃水深度,提高船舶的行进速度,而且随着船舶的速度提高,转轮的提 升作用越明显。[0011]所述推进器为螺旋桨、喷水推进器、喷射推进器、磁流体推进器、超导磁流体推进 器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转轮,设置于转动支撑装置上,转动支撑装置使转轮只能实现转动而控制轴 向和径向的移动,转动支撑装置既可静止支撑亦可转动地支撑转轮,转动支撑装置固定于 船体两侧或底部,对转轮起支撑作用,转轮并不需要与船体内部的推进器或其它动力机构 进行连接,且转轮的底部低于船体的底部。转轮设置于船体的两侧时,转轮对称设置于船体两侧;转轮设置于船体的底部时, 通过两个向下伸出的支架连接转动支撑装置,或者直接将转动支撑装置固定在船体底部, 转动支撑装置上套系转轮。所述转轮,其表面具有突出的轮齿。转轮旋转的时候轮齿具有压水的作用,在轮 齿入水时减少或避免溅起水花,同时,水对轮齿的入水后的前面形成足够的阻力,使转轮旋 转,提高船舶行进的速度。所述轮齿,其为牙状,既保证轮齿具有足够的强度,又能够具有压水能力。所述转轮,其表面具有弧形轮齿,且所述轮齿背向入水方向弯曲,以增加压水的作 用,给船舶带来足够的上升力。上述转轮,其不仅轮齿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弧形轮齿的外端面为弧形,减少或避免 溅起水花。所述转轮,其轮齿入水外侧具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能够有效地对水进行分流,减 少或避免溅起水花。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其可为单纯的支撑装置,用以支撑转轮,且转轮其与转动支撑 装置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即将转轮和转动支撑装置固定在一起,彼此不发生相对运动,转 动支撑装置的两端安装在轴承上,转动支撑装置和转轮同时进行旋转。所示转动支撑装置,可为支撑轴。船体上增加了转轮后,船舶在启动时所需要的动力会增加,但是当船舶的速度提 高到一定速度时,转轮提升了船舶,使船舶所经受的水阻力减小,此时使用较小的动力进行 驱动,仍然能够使船舶保持一定的速度行驶,有利于节约船舶所消耗的能源,使船舶行驶更 持久,消耗更低。对于一些船舶,其螺旋桨推进器低于船舶的底部,或者是使用空喷水推进器、喷射 推进器、磁流体推进器、超导磁流体推进器的船舶,更便于转轮的使用,转轮能够充分发挥 作用,可使船舶底部高于水平面或与位于水平面上,最大限度地减小水对船舶的阻力。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轮的设置,巧妙地利用了转轮在船舶行驶过程中所产生 的转动,使船体具有上升的推力,减小了船舶的吃水深度,降低了水对船舶的阻力,有利于 船舶的快速行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船舶及舰艇上。而且转轮还具有平衡船体,提高船舶行进平稳性的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方式的前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转轮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转轮再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方式中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A部分的前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做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图2所示,该船包括船体1、螺旋桨推进器2,船体1两侧设置有伸出的支撑 轴4作为转动支撑装置,支撑轴4的外端套系有转轮3,螺旋桨推进器2作为推动船体1行 进的主要动力,转轮3只作为辅助船体1提升装置,在船体1行进过程中,转轮3由于水的 阻力产生旋转,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向上的浮力,使船体1的吃水深度变小,从而减小水的阻 力,提高行进速度。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撑轴4单纯地固定在船体1上,并对转轮3进行支撑,并不给 转轮3提供动力,转轮3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转轮的横截面也可具有轮齿 等其它结构,在下文再进一步进行描述),具有光洁的表面。船舶行驶时,船舶向前或向后运 动自然会带动转轮3转动,转轮3的转动,就会产生一个对水的向下压力,水自然会产生反 作用力,因此转轮3就产生浮力,促使船体1上升,减小船舶的吃水深度。在该方式中,转轮3设置于船体1两侧,且转轮3在船体1每侧的下部设置2个, 但是也可以根据船舶的排水量和长度来确定具体所设置的数量(对于普通的船舶,2-8个 都是合理的范围,超大型的船舶,也可以设置到10-20个转轮),同时转轮3的对称设置于船 体1的两侧,以使船体具有更好的平衡性。在船舶低速行驶时,转轮3大部分位于水平面5之下,且转轮3的底部通常是低于 船体1的底部(对于小型船舶,出于航速的限制,也可以不考虑将转轮的底部高度与船体底 部保持距离,可以选择二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转轮的底部略低于于船体的底部),但 是随着船舶速度的提高,转轮3转速也会提高,转轮3对船体1的向上浮力就会增大,转轮 3露出水平面5的部分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减小了船舶的吃水速度,减小了船舶所遇到的水 的阻力。当船舶的速度提高到一定速度时,转轮3的大部分露出水平面5,船舶所经受的水 阻力就会大幅度减小,此时使用螺旋桨推进器2提供较小的动力,仍然能够使船舶保持一 定的速度行驶,有利于节约船舶的能源,还具有节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部件是转轮,转轮只要能够旋转就能够产生向上的浮力,因 此,转轮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图3所示,为转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图中所示,转轮30安装在支撑轴40上,转轮30的表面具有复数个突出的轮齿 301,这些齿纹301均为牙状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使转轮既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损坏轮 齿,又能够有效地旋转压水,为船体提供浮力。一种更好的实现方式如图4、图5所示,船依然包括船体11、螺旋桨推进器21,船体11两侧设置有伸出的支撑轴41,支撑轴41的外端套系有转轮31,螺旋桨推进器21作为推 动船体11行进的主要动力,转轮31只作为辅助船体11提升装置;其中,螺旋桨推进器21 设置于船体11的底部,且螺旋桨推进器21低于船体11的底部表面,这样转轮31的设置位 置就可以稍微向上位移,转轮31的底部高于螺旋桨推进器21的底部,但是在静止时,转轮 31的主体仍然位于水平面51之下。转轮31安装在支撑轴41上,转轮31的表面具有复数个突出的轮齿311,其中齿 纹311的横截面为弧形的弯曲结构,在转轮31旋转时,轮齿311便于插入到水中,而且轮齿 311能够具有足够的阻力面,便于转轮31进行旋转,充分利用转轮31的旋转产生向上的浮 力。需要注意的是,轮齿311的排列方向是与图中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一致的。同时,为了减小水花的产生,轮齿311上还设置有导水槽312,如图6、图7所示,导 水槽312是在轮齿311外侧设置的凹槽,在轮齿311插入水中的时候,水能够从导水槽312 中流走,能够有效地减小或避免水花的溅起。导水槽312 —般设置1-4个,图6所示的方式是设置了两个导水槽312,如果设置 过多的导水槽312,会降低轮齿的强度,影响转轮的质量。轮齿311的外端面也呈弧形结构,在轮齿311入水时能够有效减小水的阻力,便于 转轮31的旋转,同时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齿纹311入水所产生的水花。这样,转轮31在运 动过程中,对船体11所产生的浮力能够最大可能地将船体提升出水平面51,从而减小水对 船体11的阻力,在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船体11只有螺旋桨推进器21没入水中,转轮31 的底部刚好在水平面51上,因此,船体11可以以非常高的速度进行行驶。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船依然包括船 体12、螺旋桨推进器22,船体12设置有支撑轴42,支撑轴42的套系有转轮32,螺旋桨推进 器22作为推动船体12行进的主要动力,转轮32只作为辅助船体12提升装置;船体12的 底部设置有两个凹入的空腔,转轮32设置于该空腔处,同时,支撑轴42通过连接杆421固 定于船体上。此时,转轮32可以设置占满空腔的一排,充分利用空腔的空间,同时转轮能够给 船体带来足够的浮力。在其它的方式中,空腔中的转轮32也可以设置成横向距离非常大的滚轮的结构 形式。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小型船舶的示意图。图中所示,小型船舶的船体 100比较小,在船尾设置有喷气式推进器200,船体100的两侧设置转轮300,转轮300设置 于支撑轴400上,通过支撑轴400连接船体100,支撑轴400固定于船体100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转轮300提高船舶的行驶速度,这样,转轮300在 运动过程中,对船体100所产生的浮力能够最大可能地将船体拖出水平面,而减小水对船 体100的阻力,在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船体100又通过喷气式推进器200进行推动,使船 舶可以贴着水平面行驶,水对船舶的影响力最小,因此,船体100可以以非常高的速度进行 行驶。总之,通过转轮的设置,对船舶产生了向上的浮力,能够达到提高船舶的行驶速 度,提高船舶的运算效率。
6[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能够高速行驶的船,该船包括船体、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船体两侧或底部设置有 转动支撑装置,转动支撑装置支撑有能够旋转的转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设置于转动支撑装 置上,转动支撑装置固定于船体两侧或底部,支撑转轮;且转轮的底部低于船体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转轮设置于船体的两侧时,转 轮对称设置于船体两侧;转轮设置于船体的底部时,通过两个向下伸出的支架连接转动支 撑装置,或者转动支撑装置固定于船体的底部上,转动支撑装置上套系转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其表面具有突出的 轮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其为牙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其表面具有弧形轮 齿,且所述轮齿背向入水方向弯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上述转轮,其不仅轮齿的横截 面呈弧形,且弧形轮齿的外端面为弧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其轮齿入水内侧具 有导水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为支撑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高速行驶的船,其特征在于转动支撑装置,其可为单纯的 支撑装置,且转轮其与转动支撑装置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高速行驶的船,该船包括船体、推进器,船体设置有转动支撑装置,转动支撑装置支撑有能够旋转的转轮,推进器作为推动船体行进的主要动力,转轮作为辅助提升装置,在船体行进过程中,随着转轮的被动旋转产生向上的浮力,使船体的吃水深度变小,从而减小水的阻力,提高行进速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船舶及舰艇上。
文档编号B63H19/00GK201907648SQ20102065627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罗兵 申请人:罗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