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325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漂浮建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漂浮建筑(1)包括完全充满水或部分填充水的容器(2),容器下部位于周围水体中并且周围水体的水位明显低于容器内的水位,该容器包括透明壁或具有透明部的壁以及用于进入容器的至少一个敞开的开口,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开口位于周围水体的水位下方,该漂浮建筑包括供观众观看发生在所述容器内的活动的空间,其中该漂浮建筑(1)包括至少一个压载舱(3,3'),该压载舱通过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4,5,4',5')与容器(2)相连通,该压载舱具有与周围水体连通的可控的水连通机构(6,7,6',7')。
【专利说明】漂浮建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漂浮建筑,该漂浮建筑包括完全充满水或部分填充水的器皿或容器,该容器的下部位于周围水体中,其中容器壁是透明的或者包含透明部,该容器包括用于进入容器的至少一个敞开的开口,其中一个或多个敞开的开口位于周围水体的水位下方。该漂浮建筑包括供观众观看发生在容器内的活动的空间。
【背景技术】
[0002]专利申请PCT/FI2012/050726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活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完全充满水或部分填充水的器皿或容器,该器皿包括用于进入器皿的一个或多个敞开的开口,其中该器皿下部位于水体中,用于进入器皿的一个或多个敞开的开口全部位于在水体水位下方的器皿下部中。器皿壁是透明的或者所述壁包括透明部,以允许人们从器皿外观看发生在器皿内的活动。一个被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连接该类设备的漂浮平台,该漂浮平台可配备有供观众使用的空间,该空间包括座位和其它类型的供观众使用的服务设施。
[0003]使用这类漂浮平台,在容器或器皿内的水量很大,这就给漂浮建筑及其结构完整性造成问题,尤其在容器内的水体需要被迅速排出的情况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可控的方式安全快速地将充填在漂浮建筑的容器内的水排空的解决方案。
[000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建筑中,至少一个压载舱通过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连接到容器,其中该压载舱与周围水体是水连通的。
[000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当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压载舱和容器之间的压力连通机构被打开时,容器内的水可自容器被排入周围水体,由水从容器排出所产生的低压或真空被用于填充压载舱。通过这种方式填充到压载舱的水会填补从容器中排出的水。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是指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压载舱和容器之间的合适的连通机构,当闭合时,该连通机构允许一个或多个压载舱的内侧与容器内侧之间存在压差,当打开时,允许压力平衡。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位于一个或多个压载舱和周围水体之间的可控的水连通机构是指允许水以可控方式从周围水体进出所述一个或多个压载舱的合适的连通机构。
[0009]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和可控的水连通机构例如可通过管道和控制阀门布置来实现。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建筑中,容器完全充满水或部分填充水,其中容器的部分填充是指容器内有足够多的水以允许水下活动可在容器内这样多的水中进行并允许透过容器壁观看这些活动。因此在工作运行状态下,容器内的水位明显高于周围水体的水位。这还意味着容器内的水和可能残留的空气处于低压状态,以使水保留在容器内并且不会通过位于周围水体水位以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敞开的开口流出。[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建筑中,压力连通机构优选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压载舱的上部和容器的上部之间。由于在初始状态下压差最大,故本实施例允许压力迅速平衡。
[001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建筑中,优选地设有位于容器的相对两侧的至少两个尺寸大致相同的压载舱,这两个压载舱都通过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与容器连通。使用多个压载舱允许容器迅速排空及允许压载舱的均衡填充,压载舱的均衡填充使得容器排空过程更可控。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建筑也可以包括栗送系统,该栗送系统可用于控制在所述至少一个压载舱内和/或容器内的水量。
[0014]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建筑优选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其它相关装置如栗,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和/或可控的水连通机构。
[0015]在权利要求1中更准确地描述了限定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建筑的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和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以下将作为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更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其中:
[00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001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示出了漂浮建筑I的示意横截面视图,该漂浮建筑包括水容器2,水容器除敞开的底面外是气密和水密的。压载舱3、3’位于容器2的两侧。压载舱3、3’的上部通过呈管道4、4’和控制阀5、5’形式的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与容器上部相连通,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连通压载舱内侧和容器内侧。当漂浮建筑I漂浮在水体上时,压载舱3、3’还配备有与周围水体连通的呈管道6、6’和控制阀7、7’形式的可控的水连通机构。控制阀5、5’和控制阀7、7’由控制系统8来控制。
[0020]甲板区9、9’位于压载舱3、3’上方且邻近容器2,观众可从甲板区9、9’透过容器
的透明壁观看发生在容器内的活动。
[0021]当漂浮建筑I漂浮在周围水体上并处于工作运行状态时,容器2充满水或基本上充满水,并且容器2侧壁的下边缘位于周围水体水位下方。此外,控制阀5、5’关闭以使容器2内的水保持在容器内且容器内的水位保持明显高于周围水体的水位。在此操作状态下,压载舱3、3’基本是空的,以补偿充满水的容器2的重量。
[0022]当容器2需要被排空时,控制阀5、5’和控制阀7、7’通过控制系统8被打开,气体可从压载舱3、3’进入容器上部,因此降低容器和压载舱之间的压差,这允许水通过容器的敞开的底面从容器流入周围水体,容器内的水位迅速下降。
[0023]通过打开控制阀5、5’在压载舱3、3’中产生的低压迫使水通过管道6、6’和控制阀7、7’进入压载舱。这样,进入压载舱3、3’的水的重量补偿了从容器2排出的水的重量。
[0024]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替代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图1的实施例配备有用于向容器2加水的栗。
[0025]在图2的实施例中,栗10、10’位于附接到管道4、4’的旁通管路上。泵10、10’和旁通管路系统且特别是控制阀11、11’、12、12’和13、13’由控制系统8控制。
[0026]当漂浮建筑I的容器2被填充时,打开控制阀5、5’、11、11’和12、12’并关闭控制阀13、13’,以允许空气流过旁通管路和栗10、10’,其中该栗10、10’是真空栗。此外,控制阀7、7’也是打开的。接着栗10、10’被致动,它们开始通过其吸入侧从容器2中吸进空气,因此在容器内产生低压,并通过其输出侧向压载舱3、3’中吹送空气,因此在压载舱内部产生超压。
[0027]容器2中的低压使容器内的水位上升并使水进入容器,压载舱3、3’内的超压使压载舱内的水通过管道6、6’和打开的控制阀7、7’流到周围水体。这样,压载舱3、3’的排空补偿容器2的填充。
[0028]一旦容器2被填充或容器内的水位已达到足够的高度,便关停栗10、10’并关闭控制阀5、5’和7、7’,从而维持压载舱3、3’和容器2内部之间的压差并将水保持在容器内。
[0029]如附图所示出的以及如上所讨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应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以多种显而易见的方式修改和改变上述的示例性漂浮建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漂浮建筑(I),包括完全充满水或部分填充水的容器(2),所述容器的下部位于周围水体中,并且周围水体的水位明显低于所述容器内的水位,所述容器包括透明壁或具有透明部的壁以及用于进入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敞开的开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开口位于所述周围水体的水位下方,所述漂浮建筑包括供观众观看发生在所述容器内的活动的空间,其特征是,所述漂浮建筑(I)包括至少一个压载舱(3,3’),所述压载舱通过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4,5,4’,5’)与所述容器(2)相连通,所述压载舱具有与周围水体连通的可控的水连通机构(6,7,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建筑(I),其特征是,所述压力连通机构(4,5,4’,5’)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压载舱(3,3’)的上部和所述容器(2)的上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建筑(I),其特征是,所述漂浮建筑(I)包括位于所述容器(2)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尺寸基本相同的压载舱(3,3’),所述两个压载舱均通过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4,5,4’,5’)与所述容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建筑(I),其特征是,所述漂浮建筑(I)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压载舱(3,3’)内和/或所述容器(2)内的水量的栗送系统(1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建筑(I),其中,所述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和/或可控的水连通机构利用管道(4,4’,6,6’)和控制阀(5,5’,7,7’)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建筑(I),其中,所述漂浮建筑(I)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的压力连通机构(4,5,4’,5’)和/或可控的水连通机构(6,7,6’,7’)的控制系统(8)。
【文档编号】B63B35/44GK203601534SQ201320604901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J·萨拉宁 申请人:水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