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9378发布日期:2020-01-31 14:4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运输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



背景技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各地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货物需要各地之间运送,目前货物的三大运输途径包括陆运、海运以及空运,而海运作为最廉价的运输途径被大多数贸易者所采用。

运输船作为海运的最主要途径,已经成为了海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集装箱船作为运输船的三大主力,凭借运输的便捷性、航速高以及货物安全性好的特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

目前集装箱船的卸货方式一般依靠码头上的专业吊机进行集装箱的装卸,相比于散货船和油船而言,集装箱船由于摆放和固定的问题,导致集装箱船对装卸货条件更苛刻,必须在特定码头作业,并且专业集装箱船码头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因此专业集装箱船码头数量较少,造成了集装箱运输航线单一的问题,并且现在的集装箱船上的集装箱是以“箱”作单位,一箱一箱的装卸,效率较低,从而限制了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集装箱船的装卸方式存在必须依靠专业的集装箱码头上的专业吊机,并且存在专业集装箱码头数量少、装卸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以将船体设置成双体船船型和方尾形式,提高了船的快速性和增加了船的装货面积,同时还在甲板上设置上层建筑,设置成功能性区域,形成船舶的基本形态,并通过在船舶的甲板上设置一轨道小车结构,将小车作为集装箱的载体,还通过在甲板和码头上设置绞车来拖动小车在轨道上滑动,实现将集装箱以“堆”的形势装卸,并且无需借助大型的吊装设备,有效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船舶靠岸的时间,从而使更多的船舶靠近码头,有效缓解了专业集装箱码头数量少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船体、甲板、上层建筑、集装箱载体、绑扎桥以及执行器,船体呈双体船船型设置,且船体尾部为方尾形式,在船体的首部甲板上设置上层建筑,在甲板上的非上层建筑区域设置有集装箱载体,在甲板的两侧上且沿船体长度的方向对称设置有绑扎桥,在上层建筑与集装箱载体之间的甲板上以及外置码头上均设置有执行器;

其中,集装箱载体包括若干船用轨道和若干集装箱小车,若干船用轨道均沿船体长度的方向平行设置,且两相邻船用轨道之间设置有间隙;集装箱小车呈矩形框架设置,集装箱小车平行甲板设置于船用轨道上,且集装箱小车底部设置有若干车轮,车轮与船用轨道配合并可在船用轨道上自由滑动。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甲板呈矩形平板设置。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船体尾部对称设置有两螺旋桨推进器,且甲板上的船尾距船中的距离大于螺旋桨推进器末端距船中的距离。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执行器为绞车,且绞车包括船用绞车和码头绞车,船用绞车设置于上层建筑和集装箱载体之间的甲板上,码头绞车设置于码头上,且船用绞车与码头绞车均设置于两相邻的船用轨道之间。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在每个集装箱小车背离甲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堆锥,且堆锥均对称设置于集装箱小车的两侧靠近绑扎桥的区域。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在每个集装箱小车背离甲板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挡板,且限位挡板沿船体长度的方向均匀设置于集装箱小车的中部。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在每个集装箱小车远离绑扎桥的两侧面且靠近船用轨道的区域均设置有固定眼板;在甲板上靠近每个固定眼板的区域均设置有固定耳板;一固定眼板与一固定耳板通过轴销铰接。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在每个集装箱小车设置有固定眼板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若干拖带耳板,且拖带耳板设置于两相邻固定眼板之间。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绑扎桥包括若干竖直杆件和若干行走平台,若干竖直杆件均垂直甲板设置,若干行走平台层叠于竖直杆件上,且行走平台均平行于甲板,两相邻层的行走平台之间设置有间隙。

上述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其中,在船尾甲板上设置有两系缆桩,且两系缆桩对称设置于船体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将船体呈双体船船型设置,且船体尾部为方尾形式,既保证了船舶的快速性,又能增大装卸货甲板的面积,还能使船舶在靠岸时船尾与码头的配合间隙更小;2、通过设置集装箱载体,并将集装箱载体中的船用轨道铺设在甲板上,并结合集装箱小车以及船用绞车和码头绞车,实现将集装箱的装卸从“箱”向“堆”转化,提高集装箱装卸的效率,并且无需借助码头上的专用吊机进行装卸,减少船靠岸的效率,有效减轻码头的负担;3、在码头上也设置有配合使用的码头轨道,可保证船舶与岸上交通工具的直接连通,更加方便集装箱的运输,提高运输效率;4、设置绑扎桥,并在集装箱小车与甲板之间设置固定眼板和固定耳板,以及在集装箱小车上设置限位挡板,使集装箱在船舶上更加稳固,安全性更高;5、在船尾设置系缆桩,是船舶与码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并在集装箱装卸的过程中,码头上的码头绞车与船舶上的船用绞车共同作用,在集装箱的装卸过程中起辅助和刹车作用,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船空载状态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小车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小车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小车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图9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船货物装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船货物装卸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中:1、船体;2、甲板;3、上层建筑;4、船用轨道;5、集装箱小车;51、承重梁;52、连接构件;53、车轮;54、堆锥;55、限位挡板;56、固定眼板;57、拖带耳板;6、绑扎桥;61、竖直杆件;62、行走平台;71、船用绞车;72、码头绞车;8、缆绳;9、系缆桩;10、集装箱;11、固定耳板;12、轴销;13、码头轨道;14、螺旋桨推进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11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包括:船体1、甲板2、螺旋桨推进器14、上层建筑3、船用轨道4、集装箱小车5、系缆桩9、绑扎桥6、竖直杆件61、行走平台62以及船用绞车71。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船空载状态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还包括:固定耳板11。

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小车的结构图;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小车的另一视角结构图;图8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小车的又一视角结构图;图9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图6、图7、图8以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还包括:承重梁51、连接构件52、车轮53、堆锥54、限位挡板55、固定眼板56以及轴销12。

图10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船货物装卸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集装箱船货物装卸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如图1、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还包括:码头轨道13、缆绳8以及码头绞车72。

具体的,船舶包括船体1,将船体1呈双体船船型设置,并将船尾设置成方尾的形式,并在船尾靠近水面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器14;在船体1上铺设有一甲板2,且甲板2呈矩形平板上设置,甲板2底部焊接在船体1上。

在船首甲板2远离水面的一侧设置有上层建筑3,上层建筑3内设置有驾驶室和生活舱室。

具体的,在甲板2上非上层建筑3区域设置有集装箱载体,集装箱载体从船尾向船首延伸,集装箱载体沿船体1长度的方向设置。

在甲板2的两侧且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绑扎桥6,绑扎桥6同样从船尾向船首延伸。

绑扎桥6包括若干竖直杆件61和若干行走平台62,若干竖直杆件61均垂直甲板2设置,若干行走平台62层叠于竖直杆件61上,且行走平台62均平行于甲板2,两相邻层的行走平台62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便于工作人员固定和拆卸货物的绑扎装置(未标出)。

更加具体的,集装箱载体包括若干船用轨道4和若干集装箱小车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船用轨道4设置为三条,且船用轨道4均沿船体1长度的方向平行设置,且两相邻船用轨道4之间设置有大小一致的间隙,保证了集装箱小车5支撑受力的均匀性,滑动运行更加平稳。

集装箱小车5呈矩形框架设置,集装箱小车5平行甲板2设置于船用轨道4上,集装箱小车5又包括三根承重梁51以及若干根连接构件52,三根承重梁51分别设置于三条船用轨道4上,且三根承重梁51与三条船用轨道4平行,在相邻的两根承重梁51之间且垂直承重梁51长度的方向设置有连接构件52,且若干连接构件52沿承重梁51长度的方向均匀设置,集装箱小车5底部设置有若干车轮53,且每个车轮53均设置在承重梁51下,车轮53与船用轨道4配合并可在船用轨道4上自由滑动。

在每根承重梁51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眼板56,固定眼板56为片状,两固定眼板56相对设置,且中间设置有一定间隙,两固定眼板56的相同端固定连接在承重梁51上,且在两固定眼板56背离承重梁51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未标出)。

在甲板2上设置有固定眼板56的区域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耳板11,固定耳板11同样呈片状设置,且两块固定耳板11相对设置,共同作用;固定耳板11设置在船用轨道4的两侧,且每个固定耳板11背离甲板2的一端均设置有一通孔(未标出),且通过轴销12将固定眼板56与固定耳板11连接,起到将集装箱小车5临时固定在甲板2上的作用。

更加具体的,在集装箱小车5背离甲板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堆锥54,且堆锥54均对称设置于集装箱小车5的两侧靠近绑扎桥6的区域,且每个堆锥54均设置在承重梁51上,堆锥54之间的间隙与集装箱10底部的堆孔(未标出)保持一致,方便将集装箱10初步固定在集装箱小车5上。

在集装箱小车5上且位于正中间的一承重梁51上设置有若干限位挡板55,且两相邻的两限位挡板55之间的距离与集装箱10的宽度保持一致,进一步起到将集装箱10固定在集装箱小车5上的作用。

更加具体的,在集装箱小车5最靠近固定眼板56的连接构件52上均设置有拖带耳板57,一集装箱小车5上至少设置有四个拖带耳板57,且每个拖带耳板57均设置在所在连接构件52长度方向上的中部,方便拖动集装箱小车5,实现对集装箱10的装卸。

具体的,在甲板2上且位于两相邻的船用轨道4之间设置有船用绞车71,且船用绞车71设置于上层建筑3和集装箱载体之间,并通过缆绳8连接在集装箱小车5上的拖带耳板57上,通过船用绞车71带动缆绳8运动,从而拖动集装箱小车5运动。

更加具体的,在船尾的甲板2上且位于船舶的两侧区域对称设置有系缆桩9,保证了船舶靠岸后可通过系缆桩9与码头固定,使船舶停靠更加平稳,提高集装箱10装卸的安全性。

更加具体的,在码头上设置有与船用轨道4配合的码头轨道13,且在两相邻的两码头轨道13之间设置有码头绞车72,在船停靠码头后,码头绞车72通过缆绳8与集装箱小车5上的拖带耳板57连接,同样可保证集装箱小车5能在码头绞车72的带动下由缆绳8拖动运动。

当船舶靠岸后,船舶通过系缆桩9与码头进一步固定;当需要卸载集装箱10时,先人工解除集装箱小车5上的固定眼板56与甲板2上的固定耳板11之间连接的轴销12,并同时开启船用绞车71和码头绞车72,此时船用绞车71起保护作用,码头绞车72起驱动作用,将集装箱小车5从船舶上沿轨道运动到码头上,实现集装箱10的卸载;当需要装载集装箱10时,同样需同时启动船用绞车71和码头绞车72,此时船用绞车71起驱动作用,码头绞车72起保护作用,待集装箱小车5沿轨道从码头运动到船舶上的准确位置后,人工将轴销12插入固定眼板56和固定耳板11的通孔(未标出)中,将集装箱小车5固定在船舶甲板2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甲板2上的船尾距船中的距离大于螺旋桨推进器14末端距船中的距离,保证了船舶在靠近码头且船尾抵靠在码头上时,螺旋桨推进器14不会碰到码头,防止因碰撞而损坏螺旋桨推进器14,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车轮53设置在每一连接构件52与每一承重梁51的连接处,确保了车轮53能最大限度的承重,受理更加合理,有效防止集装箱小车5的变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相邻的连接构件5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集装箱10的宽度,保证了集装箱10放置在集装箱小车5上后,每根连接构架均受到相同的力,防止集装箱小车5在承重后变形,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集装箱小车5上靠近船舶两侧的两承重梁51之间的距离为40英尺,且两相邻的承重梁51之间的距离为20英尺,保证了集装箱小车5可以横向放置大规格集装箱10一个或小规格集装箱10两个,适应性更好。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船用轨道4和码头轨道13的横截面形状为凹槽型,保证了车轮53在轨道中滑动时不会偏离轨道,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能装卸货的集装箱船,包括船体1、甲板2、上层建筑3、集装箱载体、绑扎桥6以及执行器,在船体1上设置甲板2,并于首部甲板2上设置上层建筑3,在甲板2上沿船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集装箱载体,并在甲板2两侧沿船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绑扎桥6,并在集装箱载体与上层建筑3之间的甲板2上设置执行器,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将轨道和集装箱小车5作为集装箱载体,并在轨道旁设置固定耳板11,在集装箱小车5上设置固定眼板56,通过轴销12铰接可实现将集装箱小车5临时固定在甲板2,安全性更高;并且通过设置的船用绞车71,配合码头上的码头绞车72拖动集装箱小车5在轨道上滑动,可实现对集装箱10的装卸,无需借助大型吊装设备,装卸更加方便,并且将集装箱10以成“堆”的形势装卸,装卸效率更高,从而缩短了集装箱船的靠岸时间,缓解了专业集装箱码头的压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