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搁浅机构的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76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搁浅机构的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防搁浅机构的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渔业池塘养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对水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越来越重视。养殖池塘的水质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产量和效益。而水质监测能够让人们更清楚地知晓和掌握水质的具体情况,更好地指导养殖生产。所以,要想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收益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要动态的监控和了解水质的具体情况。目前,衡量养殖池塘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有:池水温度、酸碱度(PH值)、溶氧值和透明度。

水质监控是淡水池塘养鱼关键技术之一,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基础上,通过测量水体相关指标参数,及时将数据反馈给养殖人员,便于调控适合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生产安全、高产高效的养殖目标。

相比传统设定固定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方法,移动水质监测平台能够摆脱监测范围的限制,扩大监测水域,及时有效地获取监测水域的水质情况和监测水域的位置情况,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有效实现对养殖水域各种水质参数的检测。

在对移动水质监测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监测船行至池塘较浅水域容易出现搁浅的情况,这样会给移动监测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其具有防搁浅机构,可以协助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脱离搁浅水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具有防搁浅机构的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包括双体船;

所述双体船的纵向后部设有螺旋桨;

所述双体船的纵向前部设有:两个可向双体船船头方向伸出的斜置伸缩杆;

两个伸缩杆相互平行,且两个伸缩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度;

两个伸缩杆的底端都设有支撑蹼板;

两个伸缩杆分别配有驱动其伸缩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和其底端的支撑蹼板铰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支撑蹼板为弧形蹼板。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三节式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双体船中部设有检测仓。

优选的,所述检测仓设有传感器通道。

优选的,所述检测仓设有顶盖。

优选的,所述双体船设有驱动仓和电池仓。

优选的,所述两个伸缩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其具有防搁浅机构,可以协助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脱离搁浅水域。

防搁浅机构主要由伸缩杆和支撑蹼板组成,安装在双体船的纵向前部,且伸缩杆向双体船船头方向倾斜,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70~80度)。

当双体船正常行驶过程中,防搁浅机构处于收缩状态,可减少船体行进阻力。

浅水滩涂一般倾斜分布,当出现搁浅情况时,驱动机构启动,伸缩杆伸长,支撑蹼板与浅水滩涂接触,支撑蹼板蹼板反作用力给船体向后的推力,协助船体在螺旋桨的带动下脱离搁浅水域,从而解决移动水质监测平台的搁浅问题。

支撑蹼板为弧形蹼板,采用曲面设计,可以增大支撑蹼板与浅水滩涂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反作用力;结合流体设计原理,可减少船体行进过程中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搁浅机构的池塘用移动水质监测平台,包括双体船3;

所述双体船3的纵向后部设有螺旋桨9;

所述双体船3的纵向前部设有:两个可向双体船3船头方向伸出的斜置伸缩杆2;

两个伸缩杆2相互平行,且两个伸缩杆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度(优选为75度);

两个伸缩杆2的底端都设有支撑蹼板1;

两个伸缩杆2分别配有驱动其伸缩的驱动机构。

所述伸缩杆2和其底端的支撑蹼板1铰接在一起。

所述支撑蹼板1为弧形蹼板。

所述伸缩杆2为三节式伸缩杆2。

所述双体船3中部设有检测仓5。

所述检测仓5设有传感器通道6。

所述检测仓5设有顶盖7。

所述双体船3设有驱动仓8和电池仓4。

防搁浅机构主要由伸缩杆2和支撑蹼板1组成,安装在双体船3的纵向前部,且伸缩杆2向双体船3船头方向倾斜,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70~80度)。

当双体船3正常行驶过程中,防搁浅机构处于收缩状态,可减少船体行进阻力。

浅水滩涂一般倾斜分布,当出现搁浅情况时,驱动机构启动,伸缩杆2伸长,支撑蹼板1与浅水滩涂接触,支撑蹼板1蹼板反作用力给船体向后的推力,协助船体在螺旋桨9的带动下脱离搁浅水域,从而解决移动水质监测平台的搁浅问题。

支撑蹼板1为弧形蹼板,采用曲面设计,可以增大支撑蹼板1与浅水滩涂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反作用力;结合流体设计原理,可减少船体行进过程中的阻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