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潜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758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潜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探测的水下潜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深水作业很难探明水下地形,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潜水员去探测,这样风险大,成本高,也不安全。现在急需一种水下潜碟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下潜到水下任一深度且能实现停留、定位,还能实现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水下潜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潜碟,其包括蝶形结构本体,所述蝶形结构本体的中心设有中心孔,在其中心孔处安装有第一螺旋桨,所述蝶形结构本体内设有浮体材料,所述浮体材料产生的浮力略大于该水下潜碟自重,所述第一螺旋桨产生的下潜作用力大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向下潜,所述第一螺旋桨产生的下潜作用力等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停留在某一水深,所述第一螺旋桨产生向上升力则该向上升力与浮力一起使该水下潜碟向上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蝶形结构本体下部设有平衡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蝶形结构本体下部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端部设有第二螺旋桨,所述第二螺旋桨可绕安装杆水平方向转动180度,所述第二螺旋桨可绕安装杆竖直方向转动90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平衡杆的数量为2至8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数量为2至8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平衡杆的数量为4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数量为4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该水下潜碟还设有传感器和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蝶形结构本体的顶部设有吊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吊钩的数量为4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螺旋桨和4组第二螺旋桨一起转动产生下潜作用力或向上升力使该水下潜碟下潜或上浮;第一螺旋桨产生的下潜作用力等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停留在某一水深; 改变4组第二螺旋桨的运动方向则可实现该水下潜碟水平移动或动力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能下潜到水下任一深度且能实现停留、定位,还能实现在水平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展开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蝶形结构本体;

11—中心孔;

2—第一螺旋桨;

3—平衡杆;

4—安装杆;

5—第二螺旋桨;

6—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水下潜碟,其包括蝶形结构本体1,所述蝶形结构本体1的中心设有中心孔11,在其中心孔11处安装有第一螺旋桨2,所述蝶形结构本体1内设有浮体材料,所述浮体材料产生的浮力略大于该水下潜碟自重,所述第一螺旋桨2产生的下潜作用力大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向下潜,所述第一螺旋桨2产生的下潜作用力等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停留在某一水深,所述第一螺旋桨2产生向上升力则该向上升力与浮力一起使该水下潜碟向上升。

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蝶形结构本体1下部设有平衡杆3。所述平衡杆3的数量为2至8支,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杆3的数量设为4支。所述蝶形结构本体1下部还设有安装杆4,所述安装杆4端部设有第二螺旋桨5,所述安装杆4、第二螺旋桨5的数量相等都为2至8组。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杆4、第二螺旋桨5的数量都为4组,并对称安装布置。所述第二螺旋桨5在其传动系统(如齿轮传动机构、曲柄滑块传动机构)作用下可绕安装杆4水平方向转动180度,所述第二螺旋桨5在其传动系统(如齿轮传动机构、曲柄滑块传动机构)作用下可绕安装杆4竖直方向转动90度。该水下潜碟还设有传感器和摄像头。4支平衡杆3的作用:1)在陆地上支撑该水下潜碟;2)调节该水下潜碟重心;3)调节该水下潜碟前行的平稳性;4)便于安装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第一螺旋桨2、第二螺旋桨5都可以实现正反转。所述蝶形结构本体1的顶部设有吊钩6,所述吊钩6用于吊装该水下潜碟;所述吊钩6的数量为4支。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电源系统用于供电。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第一螺旋桨2、第二螺旋桨5正反转及转速大小,所述控制系统还控制传动系统(如齿轮传动机构、曲柄滑块传动机构)的工作。所述控制系统还接收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信号并向外发送。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潜碟具有水下地形探测、军用侦查、物品搜寻和人员救援等众多用途。

所述蝶形结构本体1分为上下密封安装的两部分,下部分主要放置浮体材料,上部分主要安装密封好的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潜碟置于水中,当水下潜碟需要下潜或上浮时,4组第二螺旋桨5在其传动系统(如齿轮传动机构、曲柄滑块传动机构)作用下可绕安装杆4竖直方向转动90度,第一螺旋桨2和4组第二螺旋桨5一起转动产生下潜作用力大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向下潜,或第一螺旋桨2和4组第二螺旋桨5一起转动产生向上升力,则该向上升力与浮力一起使该水下潜碟向上升。蝶形结构本体1中心孔中的第一螺旋桨2主要是保持该水下潜碟滞留深度的作用,由于浮体材料产生的浮力略大于该水下潜碟自重,当下潜到某一水深时,就靠该第一螺旋桨2产生下潜作用力等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停长时间留在某一水深。当水下潜碟需要在某一位保持不动时,靠四个对称安装布置的第二螺旋桨5在四个相反方向产生作用力实现动力定位。当水下潜碟需要水平移动时,四个对称安装布置的第二螺旋桨5在其传动系统(如齿轮传动机构、曲柄滑块传动机构)作用下可绕安装杆4水平转到同一方向,同时工作即可实现水平移动;若改变前进速度,则可以改变第二螺旋桨5的转速,还可以增减第二螺旋桨5同时转动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潜碟还可以在空中飞行,当第一螺旋桨2和4组第二螺旋桨5在空气中产生的向上升力大于该水下潜碟自重时,通过改变第二螺旋桨5的方向则可实现该水下潜碟在空中飞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螺旋桨2和4组第二螺旋桨5一起转动产生下潜作用力或向上升力使该水下潜碟下潜或上浮;第一螺旋桨2产生的下潜作用力等于浮力与该水下潜碟自重的差值则使该水下潜碟停留在某一水深; 改变4组第二螺旋桨5的运动方向则可实现该水下潜碟水平移动或动力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能下潜到水下任一深度且能实现停留、定位,还能实现在水平方向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