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1014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工程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无人船型采用单体船型的较多,由于其排水量及其尺度都较小,其航行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如风力、水浪和水流等)的影响,难以在维持良好高速航行同时具有很好地运动稳定性,在航行时摇荡运动幅度大、动稳性和抗倾覆性能较差,使得船舶航行的稳定性、经济性较差,而且在复杂海况下能正常工作的概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绿色动力小水线面符合双体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包括船体,还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船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潜体和第二潜体;所述第一潜体和所述第二潜体内分别装设有蓄电池组、驱动装置及螺旋桨组件,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螺旋桨组件转动;所述船体上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组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对称安装于船体下部,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同一高度处的水平截面均为相同的对称翼型截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对称翼型的截面的宽度a与弦长b的比值为1/12至1/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对称翼型的水平截面轮廓线的宽度a与弦长b相对变化的型值见表1:表1.对称翼型的型值表x0.1b0.2b0.3b0.4b0.5b0.6b0.7b0.8b0.9b1.0by0.08a0.16a0.25a0.34a0.43a0.48a0.5a0.41a0.26a0表1中弦长b的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弦长b的值从船体的尾部向船体头部开始测量。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体上还连接有风帆组件,所述风帆组件包括位于船体前半部的第一风帆组和位于船体后半部的第二风帆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风帆组、第二风帆组均包括与所述船体顶部连接的风帆桅杆和连接于风帆桅杆上的风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风帆桅杆升降的液压组件,所述液压组件与所述蓄电池组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体上还设有用于对液压组件自动控制的液压控制组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体上还连接有支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帆组件由透明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与船体连接的支柱采用小水线面设计,减少了船体行驶的阻力,水面之下的潜体降低了整体的重心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抗颠覆性。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蓄电池充电、太阳能发电结合,同时利用风能驱动,有效提高了船舶的航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稳定安全,而且节能环保,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3、船体;21、第一支柱;22、第二支柱;11、第一潜体;12、第二潜体;7、太阳能电池板;2、水平截面;5、风帆组件;51、第一风帆组;52、第二风帆组;4、液压组件;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其包括船体3和连接于船体3下部的小水线面船体,小水线面船体包括支柱和潜体,这种结构大幅度降低了双体船行驶的兴波阻力,并提高了船体的横稳性,更进一步地,船体3上设有风力驱动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节能环保。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其主体结构包括船体3,还包括连接于船体3底部的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为小水线面支柱,在使用时,第一潜体11和第二潜体12的对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水中得到平衡,船体3在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支撑下位于水面的上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行驶时的水线面,即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与水面的截交面,与船体3和水面直接接触的水线面相比较极大地减少,即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实现了本复合双体船小水线面的使用效果,极大地减少了本实用新型在行驶时的阻力。具体地,对船体3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双支撑结构,相比于以往的单体船型结构,运动时的稳定性更高。优选地,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上部分别与船体3连接,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潜体11和第二潜体12,船体3通过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与两潜体连接,通过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对实现了对船体3的支撑,并通过两支柱、两潜体的浮力支撑船体3于水面之上。优选地,第一潜体11和第二潜体12内分别装设有蓄电池组、驱动装及螺旋桨组件,蓄电池组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螺旋桨组件转动;具体地,船体3上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7,太阳能电池板7与蓄电池组电连接。在应用于海洋工程探测时,船体3动力源可通过太阳能发电而进一步提高船舶探测航行范围,而且采用绿色能源更加节能环保,避免了采用内燃机等驱动装置对水体造成污染。在无法采用太阳能电池板7对蓄电池组充电时,船体3可通过两潜体内的蓄电池组的电能驱动螺旋桨组件,作为动力驱动。在使用后,可及时地对蓄电池充电而多次重复使用。同时,采用太阳能电池板7的结构,相比于采用内燃机驱动螺旋桨组件转动的方式质量更轻便,有助于减轻船体3的质量,提高了船体3的运动性能。具体地,太阳能电池板7固定于船体3的甲板,更进一步地,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7直接作为船体3的甲板结构,以进一步减轻船体3的质量。优选地,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对称安装于船体3下部,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对称布置,更有助于船体3的平衡,增加了船舶行驶时的稳定性。优选地,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各个高度处的水平截面2为相同的对称翼型,即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结构相同,有助于船体3的平衡,便于船舶整体在行驶时保持方向稳定。具体地,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水平截面2为对称翼型的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有效减少了船舶行驶的阻力。优选地,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的对称翼型的水平截面2的宽度a与弦长b的比值为1/12至1/10,使得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受到的阻力较小,进一步减小了船舶行驶的阻力。优选地,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对称翼型的水平截面2的轮廓线的宽度a与弦长b相对变化的型值见表1,其中表1中弦长b的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弦长b的值从船体3的尾部向船体3头部开始测量。x0.1b0.2b0.3b0.4b0.5b0.6b0.7b0.8b0.9b1.0by0.08a0.16a0.25a0.34a0.43a0.48a0.5a0.41a0.26a0表1.对称翼型的型值表具体地,如图4,为采用表1的水平截面2的示意图,从船体3的尾部至船体3的头部,水平截面2的水平翼型根据表1中的型值表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兴波阻力。优选地,船体3上还连接有风帆组件5,风帆组件5包括位于船体3前半部的第一风帆组51和位于船体3后半部的第二风帆组52,船体3与风帆组件5固定连接,在行驶时,通过风帆组件5利用风能驱动船舶行驶,进一步节省能源。在应用于海洋测量工程时,进一步提高了船舶的行驶距离,也绿色环保。优选地,第一风帆组51、第二风帆组52包括风帆桅杆和连接于风帆桅杆上的风帆,风帆通过风帆桅杆支撑,进而在风力作用下为船舶提供行驶动力。优选地,船体3上还设有用于驱动风帆桅杆升降的液压组件4,液压组件4与蓄电池组电连接,液压组件4包括液压泵件和驱动液压泵件运动的电机,电机在蓄电池组的电力驱动下使得液压组件4带动风帆组件5上升和下降,以根据需要调整风帆组件5的使用状态,在需要时,利用风帆组件5获得风能动力而驱动船舶前进,在不必要利用风帆组件5时及时地降下风帆,降低船舶行驶的阻力。优选地,船体3上还设有用于对液压组件4自动控制的液压控制组件,液压控制组件包括对液压组件4的方向调整的转向机构,使得船体3可实时根据船舶3的行驶方向及时调整风帆组件5的方向,从而适应船舶行驶的方向。优选地,船,3上还连接有支架6,在实际使用时,船体3上可能需要进一步连接其他功能扩展模块,支架6为功能模块的安装提供了安装位置。优选地,风帆组件5由透明材料制成,在实际使用时,风帆组件5升起时会遮挡阳光而影响船体3上铺设的太阳能电池板7的发电效果,采用透明材料制成风帆组件5,可减少船体3上的附属设备对太阳能电池板7的发电效果的影响。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小水线面复合双体船,包括船体和连接于船体下部的小水线面船体,小水线面船体包括支柱和潜体,本实新型具有对潜体内的蓄电池组进行外部充电和对蓄电池组利用太阳能充电的潜体动力系统,还具有船体上部的风力驱动系统,使得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中时,具有很好地续航能力,航程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与船体连接的支柱采用小水线面设计,减少了船体行驶的阻力,水面之下的潜体降低了整体的重心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地抗颠覆性。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稳定安全,而且节能环保,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