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有固定装置的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058发布日期:2018-09-28 20:38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安装有固定装置的救生圈。



背景技术:

公知,生活中一般人落水后,附近的人不敢轻易下去救人,因落水者出于求救的本能,会不顾一切的抓住或抱住救援的人,这时,如果救援的人水性不好,或者体力不支,往往救人不慎反而丢了性命。对落水的人扔救生圈是减少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现有的圆形救生圈不方便落水者抓住,给救援带来了困难,但若普通的U型救生圈未设置固定装置,溺水者容易从开口处再次滑入水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不方便溺水者抓取及未设置固定装置的缺点,提供了安装有固定装置的救生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安装有固定装置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救生圈本体上设有开口,开口的宽度大于460mm,开口处安装有固定装置,救生圈本体和固定装置形成环形圈体并将溺水者固定在救生圈本体中。

作为优选,固定装置包括发条弹簧、锁扣座和皮带,发条弹簧和锁扣座分别固定在开口两侧的救生圈本体上,发条弹簧上安装有第一转动轴,皮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轴上,发条弹簧对拉离第一转动轴的皮带施加扭力作用并拉动皮带缠绕在第一转动轴上,皮带的另一端安装有与锁扣座配合的锁扣头。

作为优选,锁扣头为一设有孔的板体,锁扣座设有与锁扣头配合的插槽,插槽内安装有与插槽开口方向垂直设置的弹簧,弹簧连接有与孔配合的凸块,插入插槽的锁扣头通过凸块和孔的配合固定在锁扣座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在救生圈本体上的固定座,发条弹簧的外弹簧面固定在固定座内,第一转动轴固定在发条弹簧的内弹簧面上。

作为优选,固定装置包括旋转挡板、锁定座和第二转动轴,锁定座和第二转动轴分别安装在开口两侧的救生圈本体上,旋转挡板固定在第二转动轴上并由第二转动轴带动旋转,旋转后的旋转挡板的自由端与锁定座配合并将溺水者固定在救生圈本体中。

作为优选,锁定座上设有斜切面,斜切面朝向旋转挡板设置,斜切面上设有锁定槽,旋转挡板在旋转的过程中与斜切面接触并滑入锁定槽中。

作为优选,救生圈本体靠近开口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凹槽,第二转动轴位于凹槽的一端中,凹槽的长度大于旋转挡板的长度,旋转挡板旋转进入凹槽中放置。

作为优选,旋转挡板上设有贴合人体弧度的弧形段。

作为优选,救生圈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弧形圈和延长条,弧形圈的圆心角为180°,延长条有两个,延长条分别连接在弧形圈的两个截面端上并延长弧形圈的两截面端,延长条与弧形圈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内端,延长条的另一端定义为外端,开口通过两个延长条的外端形成。

作为优选,延长条的外端为截面逐渐减小的锥台。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位于开口设置,方便溺水者进入救生圈本体中;开口处的固定装置防止溺水者脱离救生圈本体,避免二次溺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发条弹簧、第一转动轴、皮带、锁扣头和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锁扣座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救生圈本体、2—固定装置、101—弧形圈、102—延长条、11—开口、12—凹槽、21—发条弹簧、22—锁扣座、23—第一转动轴、24—皮带、25—锁扣头、26—固定座、220—插槽、221—弹簧、222—凸块、251—孔、21’—旋转挡板、22’—锁定座、23’—第二转动轴、211’—弧形段、221’—斜切面、2211’—锁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安装有固定装置的救生圈,如图所示,包括救生圈本体1,救生圈本体1上设有开口11,开口11的宽度大于460mm,开口11处安装有固定装置2,救生圈本体1和固定装置2形成环形圈体并将溺水者固定在救生圈本体1中。

固定装置2包括发条弹簧21、锁扣座22和皮带24,发条弹簧21和锁扣座22分别固定在开口11两侧的救生圈本体1上,发条弹簧21上安装有第一转动轴23,皮带2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轴23上,发条弹簧21对拉离第一转动轴23的皮带24施加扭力作用并拉动皮带24缠绕在第一转动轴23上,皮带24的另一端安装有与锁扣座22配合的锁扣头25。

锁扣头25为一设有孔251的板体,锁扣座22设有与锁扣头25配合的插槽220,插槽220内安装有与插槽220开口方向垂直设置的弹簧221,弹簧221连接有与孔251配合的凸块222,插入插槽220的锁扣头25通过凸块222和孔251的配合固定在锁扣座22内,还包括与弹簧221连接并露出锁扣座22外的按钮,使用者按下按钮后,锁扣座22和锁扣头25的扣合解除,皮带24受到发条弹簧21的作用能自动缩回第一转动轴23上,按钮的原理与汽车安全带的锁扣按钮原理相同。

还包括固定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固定座26,发条弹簧21的外弹簧面固定在固定座26内,第一转动轴23固定在发条弹簧21的内弹簧面上。

溺水者通过开口1进入救生圈本体1中,再将皮带24拉出固定在锁扣座22上,从而固定溺水者等待救援。

救生圈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弧形圈101和延长条102,弧形圈101的圆心角为180°,延长条102有两个,延长条102分别连接在弧形圈101的两个截面端上并延长弧形圈101的两截面端,延长条102与弧形圈101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内端,延长条102的另一端定义为外端,开口11通过两个延长条102的外端形成。

延长条102的外端为截面逐渐减小的锥台。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固定装置21包括旋转挡板21’、锁定座22’和第二转动轴23’,锁定座22’和第二转动轴23’分别安装在开口11两侧的救生圈本体1上,旋转挡板21’固定在第二转动轴23’上并由第二转动轴23’带动旋转,旋转后的旋转挡板21’的自由端与锁定座22’配合并将溺水者固定在救生圈本体1中。

锁定座22’上设有斜切面221’,斜切面221’朝向旋转挡板21’设置,斜切面221’上设有锁定槽2211’,旋转挡板21’在旋转的过程中与斜切面221’接触并滑入锁定槽2211’中。

救生圈本体1靠近开口11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凹槽12,第二转动轴23’位于凹槽12的一端中,凹槽12的长度大于旋转挡板21’的长度,旋转挡板21’旋转进入凹槽12中放置。

旋转挡板21’上设有贴合人体弧度的弧形段211’。

当溺水者通过开口11进入救生圈本体1中时,救生圈本体1感应到溺水者后,原本位于凹槽12中的旋转挡板21’受第二转动轴23’带动转动锁定座22’上卡合,从而固定溺水者等待救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