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3760发布日期:2019-03-02 02: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风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船舶舱室作业主要分为:绝缘材料施工,甲板敷料的施工,壁板和天花板安装,地板或地毯的敷设,系统管路(通风管路及水管管路)和电缆的布置,壁板上开关、插座和天花板上灯具,电加热布风器等的开孔及安装,木质或钢制家具的安装定位,踢脚线、顶角线、纺织品的安装等。以一般的散货船为例,传统的船舶舱室安装工作会持续3-4个月,不仅工期较长,而且劳动环境恶劣、人员劳动密度比较集中。

为了解决传统的船舶舱室作业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采用预制模块化舱室,舱室内部的绝大部分工作在陆地(厂房、车间)上进行,所有的产品都在厂房、车间内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制作和安装,然后将预制模块化舱室吊装进舱。由于预制模块化舱室在进舱时,进舱路线上需要2700mm的高度空间,而T型梁最大470mm高,T型梁上的最大开孔为235mm,相对于绝热螺旋风管最大尺寸为PR200,若船上的风管穿过T型梁,无法满足最大管径PR250的要求,因此,风管只能从T型梁下面走。但是,除去进舱路线上需要的2700mm的高度空间和T型梁的高度,剩余的高度空间为3300-2700-470=130mm,无法满足风管布置的高度要求,即使错开天花板上的部件布置,仍有一根大风管布置不开。综合考虑以上方案,只有降低预制模块化舱室的进舱高度,才能布置下所有风管。

但是,由于预制模块化舱室天花板上面的电加热布风器的高度直接影响了进舱高度,因此需要在预制模块化舱室固定上船之后再通过预制模块化舱室天花板上的检修口安装电加热布风器,这样节省下来的高度空间正好可以满足风管布置。但是,将预制模块化舱室上船固定好后,再安装电加热布风器,现有的电加热布风器结构无法满足要求。因为现有的电加热布风器一般将电源连接头设置在电加热布风器内部,而电加热布风器的检修门设置在电加热布风器本体下面,预制舱室上船并固定好后,通过天花板上的检修口安装电加热布风器后,电加热布风器本体下面的检修门无法打开,无法给电加热布风器接线。也有一些电加热布风器在外部设置接线盒配填料函,但是,由于电加热布风器的外形尺寸一般较大,而天花板上的检修口尺寸有要求,在电加热布风器外设置接线盒及填料函后,导致电加热布风器本体太宽,使得电加热布风器无法通过天花板上的检修口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该电加热布风器在预制模块化舱室上船固定后,不仅可正常安装,而且接线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包括箱体、进风调节机构、加热机构和电连接件;

所述箱体的第一侧板上设有进风管,所述箱体的顶板上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上设有出风管;

所述进风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可朝向或远离所述进风管的管口滑动;

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所述进风调节机构与所述箱体的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

所述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邻设置,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加热机构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侧板,用于与外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加热机构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螺接或插接,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包括支撑件、齿条、旋转齿轮和挡风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所述齿条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旋转齿轮的转动带动所述齿条朝向或远离所述进风管的管口滑动,所述挡风件设置于所述齿条靠近所述进风管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件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管的管口面积。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测量管,所述流量测量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流量测量管的形状为U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加热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消音层,所述消音层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第三侧板上设有电连接件,电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箱体内,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三侧板,电连接件采用内嵌的方式设置在箱体内,只漏出部分接头用于与外电源连接,不仅接线方便,而且电加热布风器的整体尺寸增大的较小,可方便电加热布风器的安装。

2、本实用新型中,在箱体内设置进风调节机构,进风调节机构可朝向或远离进风管的管口滑动,进风调节机构朝向进风管的管口滑动时,可减小进风调节机构与进风管管口的距离,以增大风进入的阻力,从而减小进风量,进而对进风系统进行风量平衡调节,节省能耗。

3、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件包括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螺接或插接,不仅接线方便,而且可提高接线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在箱体内设置流量测量管,流量测量管可测量箱体内的空气流量,以便进风调节机构对进风量进行调节,达到风量平衡。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随检修板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的进风调节机构和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箱体;2、进风调节机构;21、支撑件;22、齿条;23、旋转齿轮;24、挡风件;3、加热机构;4、电连接件;41、第一电连接件;42、第二电连接件;5、进风管;6、出风管;7、出风盘;8、检修口;9、检修板;10、流量测量管;11、温度开关;12、消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预制模块化舱室的电加热布风器,包括箱体1、进风调节机构2、加热机构3和电连接件4;箱体1的第一侧板上设有进风管5,箱体1的顶板上设有检修门,检修门上设有出风管6;进风调节机构2设置于箱体1内,进风调节机构2可朝向或远离进风管5的管口滑动。

加热机构3设置于箱体1内,并位于进风调节机构2与箱体1的第二侧板之间,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电连接件4设置于箱体1的第三侧板,第三侧板与第一侧板相邻设置,电连接件4的一端设置于箱体1内,并与加热机构3电连接,电连接件4的另一端穿过第三侧板,用于与外电源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顶板,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箱体1的侧壁,底板和顶板分别设置在侧壁的一相对面上,箱体1可为矩形或圆形或其他规则形状。箱体1的第一侧板上设有进风管5,箱体1的顶板上设有检修门,检修门可启闭地设置在顶板上,检修门上设有出风管6,出风管6远离箱体1的一端设有出风盘7。由于电加热布风器的内部结构导致电加热布风器的检修门需与出风管6设置在同一面,才能较方便的对箱体1内的组件进行检修或接线。

但是,当电加热布风器安装在预制模块化舱室的天花板上时,出风管6需要穿过天花板,以便为舱室送风。如图3所示,天花板上设有检修口8,检修口8上设有可启闭的检修板9,检修板9通过铰链与天花板连接,出风盘7穿过检修板9。当电加热布风器安装在天花板上后,电加热布风器上的检修门无法打开。此时无法使用内置接线的方式。

而采用外置接线盒,会导致电加热布风器的本体尺寸加大,电加热布风器无法通过检修口8进行安装。因此,本实施例中,为了接线方便,在箱体1的侧板上设有内嵌的电连接件4。由于加热机构3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加热机构3温度较高,不宜在第二侧板上设置电连接件4,因此,电连接件4设置在第三侧板上,电连接件4的一端内嵌于箱体1内,电连接件4的另一端只有极少的部分穿过第三侧板,不仅对电加热布风器的整体尺寸影响不大,仍可通过检修口8安装电加热布风器,而且可方便进行接线。本实施例中,天花板上的检修口8的长度为580mm,电加热布风器的长度为500mm,电连接件4穿出第三侧板的长度为20mm,电加热布风器可通过检修口8方便的安装于天花板上。

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还设有进风调节机构2,进风调节机构2可朝向或远离进风管5的管口滑动,当进风调节机构2朝向进风管5的管口滑动时,进风调节机构2与进风管5的管口的距离变小,使得风的阻力增大,从而可降低风的流量;当进风调节机构2远离进风管5的管口时,进风调节机构2与进风管5的管口的距离变大,风的阻力变小,风的流量会变大。本实施例通过进风调节机构2可对进风系统进行风量平衡调节,节省能耗。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一的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电连接件4包括第一电连接件41和第二电连接件42,第一电连接件41的一端设置在箱体1内并与加热机构3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41的另一端穿过第三侧板,第二电连接件42的一端与第一电连接件41螺接或插接,第二电连接件42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电源电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连接件41可为公接头或母接头,第二电连接件42为与第一电连接件41配合的母接头或公接头,第一电连接件41和第二电连接件42的材质需满足IP44,因此,可选用航空接头。第一电连接件41与第二电连接件42螺接或插接,可方便第一电连接件41与第二电连接件42的拆卸和安装。

实施例三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进风调节机构2包括支撑件21、齿条22、旋转齿轮23和挡风件24,支撑件21设置在箱体1上;齿条22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件21上,旋转齿轮23与齿条22啮合,旋转齿轮23的转动带动齿条22朝向或远离进风管5的管口滑动,挡风件24设置于齿条22靠近进风管5的一端。

挡风件24可为毛毡,挡风件24的面积大于进风管5的管口面积。当然,挡风件24的面积也可小于进风管5的管口面积,但是,挡风件24的面积小于进风管5的管口面积时,其调节风量的效果不如挡风件24的面积大于进风管5的管口面积时的调节风量的效果。

箱体1内还设有流量测量管10,流量测量管10的形状为U型。通过流量测量管10测量箱体1内的空气流量,以便进风调节机构2对进风量进行调节,以达到风量平衡。

箱体1内还设有温度开关11,温度开关11与加热机构3电连接,温度开关11可为多个,通过温度开关11控制加热机构3的工作,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温度开关11控制加热机构3停止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

箱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消音层12,消音层12的材质可为消音棉。通过消音层12以消除电加热布风器产生的噪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