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451发布日期:2019-03-27 11:0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多体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间隔一定距离的多个瘦形船体,通过上部的强力构架连成一体的多体船。



背景技术:

网络百科全书《百度百科》中,“多体船”这一词条对多体船做了详细介绍,目前世界上的多体船主要有:双体船、三体船、四体船和五体船,同单体船比多体船有更大的甲板面积,更好的稳性和耐波性。网络百科全书《百度百科》中“水线面”这一词条,对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和小水线面四体船“司莱斯”号做了介绍,详细说明了小水线面多体船的优点,小水线面多体船的耐波性比不是小水线面的多体船要好,小水线面多体船的缺点是较小的载荷变化引起吃水变化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体船,该多体船可以在小水线面多体船和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之间相互转换,该多体船在需要减小波浪影响时,转换为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在此状态下航行或漂浮,具有小水线面多体船的优点,该多体船也可以增大水线面面积,转换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可以减小吃水深度,减小载荷变化对吃水的影响,具有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多体船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

在这里对每种方案中所诉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做一下说明:当该多体船转换为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时,在水面以上的船体为上船体,在水面以下的船体为下船体,一部分在水面以上,一部分在水面以下的船体为中船体,上船体在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时的作用是提供储备浮力,下船体在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时提供主要浮力,中船体在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时提供次要浮力;在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中船体越小,该多体船的耐波性越好而稳性变差,中船体越大该多体船的耐波性变差而稳性变好,中船体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当本发明多体船转换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时,上船体和下船体同时提供浮力。

第一种解决方案,本发明多体船由间隔一定距离的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中船体,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下船体,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组成;全部上船体的体积大于全部中船体的体积,全部下船体的体积大于全部中船体的体积;强力构架上有与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各自的船体支柱相连接的连接部件,强力构架上有上下移动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的各个船体支柱的驱动装置,连接部件和驱动装置都属于强力构架的一部分,船体支柱穿过连接部件依靠驱动装置可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各船体需要停留时,把各自的船体支柱固定;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的各个船体支柱穿过各自的连接部件与强力构架相连接,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都可以通过各自的船体支柱上下移动,并且可以在需要船体停留时把各自的船体支柱固定;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的船体支柱要有一定的长度,各船体支柱的长度能够让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自上而下间隔开一定的垂直距离,间隔开一定的垂直距离是为了让该多体船在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时,让所航行水域的波浪的波峰可以越过中船体,不触及或少触及上船体,让波浪的波谷可以从中船体底下过,不触及或少触及下船体,这样可降低波浪对本发明多体船的影响,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自上而下间隔开的距离越大,本发明多体船所能耐受的波浪越高,各船体支柱的长度要根据船体大小、船体结构和抗浪高度确定,为了保证本发明多体船能转换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上船体的船体支柱的长度,还要确保上船体能够和下船体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使用驱动装置把下船体没入水中,提供大部分浮力,把上船体上移到水面以上,提供储备浮力,让中船体一部分在水面以下,一部分在水面以上,提供小部分浮力,此时该多体船处于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使用驱动装置移动上船体和下船体的船体支柱,能够让上船体和下船体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此时本发明多体船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此时水线面面积变大,吃水变浅,载重量的增减和分布对吃水的变化影响变小,本发明多体船具有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的优点,此时如果把中船体也移动到同一个水平面,水线面面积更大,本发明多体船更稳定;本发明多体船的强力构架上安装着能够上下移动的带有水翼支柱的水翼,并且能够在需要水翼停留的位置把水翼支柱固定,水翼的数目和大小根据需要确定,水翼的安装方法和驱动水翼支柱移动的方法,参照本发明多体船船体支柱的安装和驱动方法。本发明多体船的强力构架上可安装带帆的桅杆、稳向板、舵等帆船所用部件,让该多体船在不是小水线面状态时可以依靠风力航行,本发明多体船的强力构架上可以安装船外机。

第二种解决方案,本发明多体船由间隔一定距离的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可以上下移动的的中船体,两个带有船体支柱与强力构架固定连接的下船体,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组成;全部上船体的体积大于全部中船体的体积,全部下船体的体积大于全部中船体的体积;强力构架上有与上船体和中船体的船体支柱相连接的连接部件,强力构架上有上下移动各个船体支柱的驱动装置,连接部件和驱动装置是强力构架的一部分,上船体和中船体的船体支柱穿过连接部件依靠驱动装置可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各船体要停留的位置把各自的船体支柱固定;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的船体支柱要有一定的长度;使用驱动装置移动上船体和中船体的船体支柱,能够让上船体、中船体、下船体间隔开一定的垂直距离,此时本发明多体船处于小水线面状态;使用驱动装置移动上船体的船体支柱时,能够让上船体和下船体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此时本发明多体船处于不是小水线面状态。

第三种解决方案,本发明多体船由间隔一定距离的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两个带有船体支柱与强力构架固定连接的下船体,两个固定在下船体的船体支柱上的中船体,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组成;每个下船体可以有两根或多根船体支柱;全部上船体的体积大于两个中船体的体积,两个下船体的体积大于两个中船体的体积;强力构架上有与上船体的船体支柱相连接的连接部件,强力构架上有上下移动上船体的船体支柱的驱动装置,连接部件和驱动装置为强力构架的一部分,上船体的船体支柱穿过连接部件依靠驱动装置可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船体要停留的地方把船体支柱固定;下船体的船体支柱直接固定在强力构架上,中船体直接固定在下船体的船体支柱的适当位置,该多体船在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时,让所航行水域的波浪的波峰可以越过中船体,不触及或少触及上船体,让波浪的波谷可以从中船体底下过,不触及或少触及下船体,这样可降低波浪对本发明多体船的影响;下船体的船体支柱固定在强力构架上,和中船体固定在下船体的船体支柱上,虽然没有上下移动的功能,但是节省了材料增强了连接的牢固程度,有利于把本发明多体船做大一些,同时依然能够依靠上船体的上下移动,实现小水线面多体船和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之间的转换;上船体和下船体的船体支柱要有一定的长度;使用驱动装置可以让上船体离开水面,提供储备浮力,此时下船体在水面以下提供大部分浮力,中船体的一部分在水面以下,一部分在水面以上,提供小部分浮力,该多体船为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具有小水线面多体船的各项优点;使用驱动装置向下移动上船体的船体支柱,让上船体和下船体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此时本发明多体船处于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本发明多体船在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时,载重量的增减和分布对吃水变化影响变小,此时本发明多体船具有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的各项优点。

本发明多体船强力构架上有与各船体支柱相连接的连接部件,船体支柱穿过连接部件可以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船体要停留的位置把船体支柱固定;强力构架上连接船体支柱的连接部件可以有多种,在这里具体介绍两种。第一种连接部件是两端安装着耐磨块的带有圆孔的连接筒,和一个能插入连接筒上圆孔的圆柱形销子,船体支柱上有多个到达船体要停留的位置时与连接筒上的圆孔相通的大小相同的圆孔,在连接筒的圆孔和相通的船体支柱的圆孔内插入圆柱形销子,能够把连接筒和船体支柱固定,连接筒为能够套在船体支柱外面的筒状结构,连接筒两端内壁安装着耐磨块,耐磨块与船体支柱接触,船体支柱可在连接筒内上下移动,为了连接牢固,连接筒要达到需要的长度和强度。第二种连接部件是两端安装着耐磨块的连接筒,和连接筒侧壁上一个由弹簧板控制的方形凸块,方形凸块的一部分通过连接筒侧壁上的方孔伸入连接筒内,船体支柱上有多个移动到所需位置时与方形凸块对应的方形凹坑,方形凸块在弹簧板弹力作用下卡入方形凹坑,把船体支柱固定,拉开方形凸块可上下移动船体支柱。

本发明多体船强力构架上使船体支柱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可以有多种,现在介绍两种,第一种驱动装置是带绳索的绞盘和让绳索转向的滑轮,滑轮安装在连接部件上,绳索绕过滑轮可以把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成垂直方向的拉力,便于拉动船体支柱,船体支柱的顶部和与船体相连接的根部各有一个挂绳索的挂钩,为了便于把绳索挂到船体支柱顶端的挂钩上和船体支柱与船体相连接的根部的挂钩上,每个绞盘配备一个带钩的长杆,绳索经过滑轮用长杆挑着与船体支柱顶部的挂钩相连,拉紧绳索,船体支柱会向下移动,绳索经过滑轮用长杆挑着与船体支柱根部的挂钩相连接,拉紧绳索,船体支柱向上移动,绞盘可以人力驱动也可以电机驱动。另一种驱动装置是强力构架上安装着电机带动或手摇摇柄带动的齿轮,该齿轮与船体支柱上的齿条啮合,转动齿轮,船体支柱就会移动。

为了进一步减小波浪的影响,本发明多体船的下船体上可安装减摇鳍,为了驱动本发明多体船,下船体的尾部可安装推进器,下船体的支柱上可以安装推进器。

为了驱动本发明多体船,本发明多体船的强力构架上可安装船外机,船外机的传动轴的长度要适当,以便让船外机的螺旋桨到达水面以下的适当深度。

本发明多体船的各船体可根据需要采用各种形状,例如,下船体可参照鱼雷或潜艇的形状,也可参照半滑行型船的船体形状,上船体和中船体可参照穿浪型船的船体形状或滑行型船或半滑行型船的船体形状,也可以采用细长的回转椭圆体。

本发明多体船的所有船型,在本发明多体船制造好以后,可在静水中测量出小水线面多体船时的最佳载重量,此时各中船体的一半体积在水平面以下,各中船体的一半体积在水平面以上,同时测量出每个人员座位的载重量和各个位置所放物资的重量并做好标记,这样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水的密度的变化,再次确定总载重量,上船时人员和物资称重,多去少补,然后参照各位置的载重量分散开,人员体重的差异可通过所携带物品弥补,也可设置几个水箱调整。该多体船在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时,总的载重量和各位置的载重量可以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这个范围是由中船体的体积大小决定的,中船体的体积大,总载重量和各位置的载重量变化范围就大,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中船体的体积计算出来,实际应用时受到风力和波浪等因素的作用,总载重量和各位置的载重量的变化范围要适当缩小,在实际应用时如果总载重量超过了中船体的承受范围,可以把上船体下移到下船体所在的平面,把该多体船转换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使用。

本发明多体船由于结构复杂和材料强度的限制,不适合制作大中型船舶,适合制作小型船舶,特别适合制作对波浪影响比较敏感的小型游艇、小型海钓船等,本发明多体船由于可以在小水线面多体船和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之间转换,该多体船在需要减小波浪的影响时以小水线面多体船的状态航行或漂浮,具有小水线面多体船的优点,在上下船或不需要成为小水线面多体船时,可增大水线面面积,减小吃水深度,减小载荷变化对吃水的影响,具有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体船第一种解决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多体船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体船第二种解决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多体船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体船第三种解决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本发明多体船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多体船一种连接部件和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多体船一种连接部件和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多体船第一种解决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多体船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该多体船是本发明多体船为海钓爱好者设计的一款乘坐五人的多体船,该多体船由四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1,四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中船体2,四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下船体3,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5组成;全部上船体1的体积是全部中船体2的体积的两倍,全部下船体3的体积是全部中船体2的体积的四倍,该多体船的强力构架5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可采用铝合金材料,船体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外敷玻璃钢或碳纤维复合材料,船体的生产工艺参考聚苯乙烯泡沫冲浪板的制作工艺,船体支柱使用不锈钢,为了加强船体支柱与船体的连接强度,在船体支柱的一端焊接一块不锈钢板,把带不锈钢板的一端固定在组成船体的聚苯乙烯泡沫内部;该多体船的上船体1、中船体2、下船体3的船体支柱都穿过强力构架5上的连接部件6与强力构架5相连接,船体支柱可通过驱动装置上下移动;该多体船为了减小在水中的阻力,船头的两个下船体3比船尾的两个下船体3距离近;如图8所示,该多体船的连接部件是两端安装着铜镶嵌石墨的耐磨块的钢制连接筒7,和连接筒7侧壁上一个由弹簧钢板11控制的钢制方形凸块12,方形凸块12的一部分通过连接筒侧壁上的方孔伸入连接筒7内,在各船体需要停留的地方,各船体的船体支柱上都有与方形凸块12对应的方形凹坑13,方形凸块12在弹簧钢板11弹力作用下卡入方形凹坑13,把船体支柱固定,拉开方形凸块12可上下移动船体支柱。如图7所示该多体船的驱动装置由带绳索的绞盘14和让绳索转向的滑轮15组成,滑轮15安装在连接筒7上,绳索绕过滑轮15可以把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成垂直方向,便于拉动船体支柱,船体支柱的顶部和与船体相连接的根部各有一个挂绳索的挂钩16,可以把绳索的一端系成小圆环,用于连接挂钩16,如果用手够不到挂钩,可准备一个带钩的长杆,绳索经过滑轮15可使用长杆挑着绳索与船体支柱顶部的挂钩16相连,拉紧绳索,船体支柱会向下移动,绳索经过滑轮15可使用长杆挑着绳索与船体支柱根部的挂钩16相连接,拉紧绳索,船体支柱向上移动;绞盘14可以人力驱动也可以用电动机通过减速机驱动,在本发明多体船的强力构架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绞盘,每个绞盘可以分别控制离它最近的一个上船体1、一个中船体2、一个下船体3;上船体1、中船体2、下船体3的船体支柱要有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长度是指,在使用驱动装置移动各船体支柱时,各船体支柱的长度能够让上船体1、中船体2、下船体3自上而下间隔开一定的垂直距离,间隔开的垂直距离,要让波浪的波峰可以越过中船体2,不触及或少触及上船体1,要让波浪的波谷从中船体2底下过,不触及或少触及下船体3,这样可降低波浪对本发明多体船的影响,这时本发明多体船处于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耐波性好;当上船体1、中船体2、下船体3在同一水平面时,该多体船的水线面面积最大,此时该多体船稳性好、吃水浅,载荷的变化和载荷在强力构架5上的分布对吃水深度影响小,此时便于人员物资上下船和调整人员物资在强力构架5上的分布。该多体船乘坐五人,其中四个人分布在四个角上,这四个人每人通过一个绞盘,控制一个上船体1、一个中船体2、一个下船体3,如果某个人钓到鱼时,为了防止该多体船侧倾,可以把自己控制的上船体1放入水中固定,钓上鱼后,用水箱调整好重量,再把上船体1上移,五个人中有一人管开船,同时他也可以帮助其他人员收鱼、传递用品等。该多体船的强力构架上安装着前后两个带水翼支柱的水翼19,每个水翼19的两根水翼支柱穿过强力构架5上的水翼连接部件,水翼连接部件和该多体船的船体支柱的连接部件构造相同,可以上下移动并固定。下面介绍该水翼19的使用方法,平时该水翼19是收起的,紧贴着强力构架5,该水翼19要在波浪较小时使用,使用时把上船体1和下船体3上移到最高点,把中船体2下移,让中船体2在上船体1和下船体3下面,把水翼19下移到中船体2以下距离中船体2底部大于二十厘米处,开船加速,当速度越来越快,水翼19会把该多体船向上台升,当上船体1和下船体3升离水面,而四个中船体2的一部分在水面以上,一部分在水面以下,此时控制好该多体船的速度,让四个中船体2都保持一部分在水面以上一部分在水面以下或者在浪高时一会儿在水面以上一会儿在水面以下的状态,此时水翼19提供大部分浮力,中船体2提供小部分浮力,中船体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该多体船的平衡,此时该多体船拥有较高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或者波浪的高度太高无法靠水翼19航行时,收回水翼19,把该多体船调整到小水线面状态或不是小水线面状态。该多体船航行时可以有三套驱动系统,第一套驱动系统为船尾安装的一台汽油船外机,调节上船体1,中船体2,下船体3的入水深度,让船外机的螺旋桨没入水中合适的深度,该多体船可使用船外机驱动,在不使用该船外机时,可以把螺旋桨翘起。第二套驱动系统为船头安装的一台蓄电池驱动的电动船外机,该电动船外机在小水线面状态时使用,不用时离开水,横放在船头固定,该电动船外机的主杆的长度,可以使螺旋桨在该多体船为小水线面多体船时,伸入水中适当深度,螺旋桨伸入水中深度可以调节,使用电动船外机时该多体船的船尾向前,原来的船头变船尾。第三套驱动系统为桅杆、帆、稳向板、舵等一套帆船使用的部件,在强力构架上设有安装这些部件的接口,平时这些部件收纳于两个包裹内,放在强力构架两侧空闲的地方,使用时先把该多体船调整到不是小水线面状态,再安装上这些部件,把该多体船当作多体帆船使用,安装的具体位置和安装方法参考现有的多体帆船。通过这个实施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做出由间隔一定距离的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中船体,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下船体,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组成的多体船。制作四个可上下移动的上船体或中船体或下船体时,可参考图1所示实施方式各船体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制作六个可上下移动的上船体或中船体或下船体时,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的上船体或中船体的结构和分布情况。

图3为本发明多体船第二种解决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多体船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这是本发明多体船为七个人设计的一款集钓鱼、捕鱼、游玩一体的船舶,该多体船由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1,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中船体2,两个把船体支柱直接固定在强力构架5上的下船体3,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5组成,该多体船的强力构架5为钢结构,两个鱼雷状下船体3由钢板或铝合金制成,为了减轻重量上船体1和中船体2由聚苯乙烯泡沫外敷玻璃钢制成,上船体1和中船体2的形状采用细长的回转椭圆体,上船体1和中船体2的船体支柱由不锈钢制成,上船体1和中船体2的船体支柱通过强力构架5上的连接部件6与强力构架5相连接,船体支柱可通过驱动装置上下移动,由于该多体船上船体1和中船体2的船体支柱在水面以上,所以上船体1和中船体2的船体支柱的横截面为易于制造的长方形;如图7所示,该多体船的连接部件是两端安装着耐磨块的带有圆孔的连接筒7,和一个能插入连接筒圆孔9的圆柱形销子8,船体支柱上有多个移动到所需位置时与连接筒7上的连接筒圆孔9相通的大小相同的船体支柱圆孔10,在连接筒圆孔9和相通的船体支柱圆孔10内插入圆柱形销子8,能够把连接筒7和船体支柱固定,连接筒7为能够套在船体支柱外面的筒状结构,连接筒7的两端内壁上安装着耐磨块,耐磨块是镶嵌石墨的铜板,耐磨块与船体支柱接触,船体支柱可在连接筒7内上下移动,连接筒7直接焊接在强力构架5上。该多体船的驱动装置由带绳索的绞盘14和让绳索转向的滑轮15组成,滑轮15安装在连接筒7上,绳索绕过滑轮15可以把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成垂直方向,便于拉动船体支柱,船体支柱的顶部和与船体相连接的根部各有一个挂绳索的挂钩16,可以把绳索的一端系成小圆环,用于连接挂钩16,如果用手够不到挂钩16,可准备一个带钩的长杆,绳索经过滑轮15可使用长杆挑起绳索与船体支柱顶部的挂钩16相连,拉紧绳索,船体支柱会向下移动,绳索经过滑轮可用长杆挑着绳索与船体支柱根部的挂钩16相连接,拉紧绳索,船体支柱向上移动,绞盘14为人力驱动,在本发明多体船的强力构架5上有六个绞盘,每个绞盘由一人操作,分别控制一个上船体1一个中船体2,该多体船长七米,宽四点五米,下船体3的船体支柱长两米,上船体1的船体支柱的长度,能让上船体1下移到下船体3所在平面,全部下船体3的体积是全部中船体2体积的四倍,全部上船体1的体积是全部中船体2体积的两倍。该多体船使用方法是,在岸边时上船体1、中船体2都与下船体3调到同一水平面,这时该多体船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此时人员物资上船,人员为七人,其中六个人,每各人可以通过一个绞盘分别控制一个上船体1和一个中船体2,另外一个人操纵船外机,开离岸边,在水深超过两米的地方,把人员和物资分布好,先把中船体2的位置调高并固定,中船体2的高度要在该多体船转换为小水线面多体船时,让波浪的波峰可以越过中船体2,不触及或少触及上船体1,让波浪的波谷可以从中船体2底下过,不触及或少触及下船体3,然后把上船体1同时同速调高,这时该多体船的吃水深度逐渐增加,当水面没过中船体2的一半时,吃水不再增加,最终把上船体1上移到最高位置,到达距离强力构架5最近的地方,然后固定上船体1的船体支柱,这时该多体船为小水线面多体船,此时该多体船受波浪的影响较小,当渔获慢慢增多,可以把多体船中部的两个上船体慢慢放入水中,让增加的浮力抵消增加的重量;回到岸边,先把上船体1下移到下船体3所在水平面,再把中船体2下移到下船体3所在的水平面,此时该多体船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方便上下船。通过这个实施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做出由间隔一定距离的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四个或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以上下移动的中船体,两个固定在强力构架上的带有船体支柱的下船体,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组成的多体船。制作四个可上下移动的上船体或中船体时,可参考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上船体或中船体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制作六个可上下移动的上船体或中船体时,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上船体或中船体的结构和分布情况。

图5所示为本发明多体船第三种解决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该多体船由间隔一定距离的四个带有船体支柱可以上下移动的上船体1,两个船体支柱与强力构架5固定连接的下船体3,两个固定在下船体支柱上的中船体2,和连接各船体的强力构架5组成;强力构架5和船体支柱用钢材制成,下船体3可用钢板或铝合金板制成中空的鱼雷状结构,下船体3内部根据需要可分为几个舱室,中船体2可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外敷玻璃钢制成,也可用钢板制成,中船体2的形状可参考军舰船体部分的形状,为了提高该多体船的纵向稳定性,中船体的两端可加高或加粗以增加体积,上船体1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外敷玻璃钢制成,上船体1的形状可采用细长的回转椭球体或其它多种船体形状;上船体1的船体支柱穿过连接部件6与强力构架5相连接;如图8所示,该连接部件是两端安装着铜镶嵌石墨的耐磨块的钢制连接筒7,和连接筒7侧壁上一个由弹簧钢板11控制的钢制方形凸块12,方形凸块12的一部分通过连接筒侧壁上的方孔伸入连接筒7内,在所有上船体1需要停留的地方,上船体1的船体支柱都有与方形凸块12对应的方形凹坑13,方形凸块12在弹簧钢板11弹力作用下卡入方形凹坑13,把船体支柱固定,拉开方形凸块12可上下移动船体支柱。钢制连接筒7可直接焊接在强力构架5上,为了连接牢固,连接筒7要达到需要的长度和厚度。驱动装置为强力构架5的连接筒7上安装的由电动机带动的齿轮17,该电动机带动的齿轮17与船体支柱上的齿条18啮合,该多体船驱动装置的四个电动机同时同速同方向转动,可让四个上船体1同时同速向上或向下移动;该多体船四个上船体1的体积是两个中船体2体积的两倍,两个下船体3的体积是两个中船体2体积的四倍;该多体船下船体3的船体支柱直接焊接在强力构架5上,中船体2固定在下船体3的船体支柱上,中船体2到下船体3的距离,等于中船体2到上船体1上移到最高点时的垂直距离;该多体船长度是宽度的两倍,该多体船下船体3的船体支柱的长度是船体宽度的二分之一,该多体船上船体1的船体支柱的长度,能够让上船体1下移到下船体3所处的平面;该多体船在小水线面状态时,为了精确调整载重量,和载重量的分布,强力构架5上的四个角上设有四个水箱,在小水线面状态下,人员物资移动时,可以把上船体1下移到水面附近,人员物资调整好以后再把上船体1上移;使用驱动装置可把上船体1向下移动到下船体3所在的水平面,这时该多体船为不是小水线面多体船状态,吃水变浅,此时吃水量的变化对载重量和重量分布都不敏感,方便人员物资上下船和改换分布状况。通过这个实施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做出由间隔一定距离的带有船体支柱的六个可上下移动的上船体,两个通过船体支柱固定在强力构架上的下船体,两个固定在下船体的船体支柱上的中船体,和把各船体连接为一体的强力构架所组成的多体船。制作六个带有船体支柱的可上下移动的上船体时,可以参考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上船体的结构和分布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