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桥梁上的智能落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383发布日期:2019-06-21 23: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于桥梁上的智能落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水救生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安装于桥梁上的智能落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的下方多为湖泊河道,在人们发生意外坠落桥梁时,就会发生溺水事故,多数情况均为救援不及时导致,在出现溺水事件时,即便发现有人落水,救援人员无法直接进行救援或者无法就近获取救援设备,也容易导致死亡事件发生,此外,救援人员在直接进行救援的过程中,往往会救下了落水者,而自身体力不支遇难,这样过的悲剧比比皆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于桥梁上的智能落水救生装置,它安装在桥梁上,具有语音识别功能,救援设备位于桥底,可进行升降,不影响船只通行,救援设备可进行大范围的前后移动,提高救援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安装于桥梁上的智能落水救生装置,包括固定在桥梁上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上滑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部滑动设有水平移动装置,所述水平移动装置的下方设有救生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端后表面设有挂钩的连接座,挂钩悬挂在桥梁的护栏上,所述连接座的前表面设有一对竖直的T形导轨,所述连接座的下方中心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中转动连接有升降齿轮,所述连接座的后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的一侧开设有电机安装槽,电机安装槽中固定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通槽和电机安装槽之间的壁体且与升降齿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后表面设有一对T形凹槽的升降座,T形凹槽与T形导轨相配合,所述升降座的后表面中心设有长凹槽,长凹槽中设有与升降齿轮相啮合的竖直齿条,所述升降座的下方中心设有气缸安装通槽且在气缸安装通槽的两侧设有一对导向通孔,所述气缸安装通槽中固定有水平气缸,所述升降座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呈T形的导向块;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上表面两侧设有一对滑动杆的移动座,滑动杆插设在导向通孔中,所述移动座的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导向块相对应的水平导向槽,所述移动座的后端上表面设有连接块,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连接块上,所述救生圈活动连接在移动座的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座的后表面上设有一对紧固螺杆,紧固螺杆位于桥梁上的栏杆之间,压紧块套设在紧固螺杆上且压靠在桥梁上的栏杆上,紧固螺杆上螺接有紧固螺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座的前侧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块,所述升降座的后表面上端设有安全挡块,安全挡块位于限位块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升降座的前端面两侧设有一对扶手,所述升降座的前端面中心且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阶梯板、第二阶梯板和第三阶梯板,所述水平气缸位于第三阶梯板的下方,所述升降座的前端面且位于第二阶梯板和第三阶梯板之间设有麦克风安装座,麦克风安装座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安装座内设有声纹识别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移动座的下表面两端设有一对竖直板,两个竖直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移动螺杆,移动螺杆上螺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上表面贴靠在移动座的下表面所设有的自润滑层上,所述移动座后端的竖直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移动电机,移动电机穿过竖直板与移动螺杆连接;所述救生圈的中心设有十字架体,所述十字架体的上表面中心与移动块的下表面之间设有万向联轴器,所述十字架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可拔插的荧光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阶梯板、所述第二阶梯板和所述第三阶梯板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安装在桥梁上,具有语音识别功能,救援设备位于桥底,可进行升降,不影响船只通行,救援设备可进行大范围的前后移动,提高救援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装于桥梁上的智能落水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移动装置和救生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图1至图4所示,一种安装于桥梁上的智能落水救生装置,包括固定在桥梁5上的连接装置1,所述连接装置1上滑动设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的底部滑动设有水平移动装置3,所述水平移动装置3的下方设有救生圈4;所述连接装置1包括上端后表面设有挂钩113的连接座11,挂钩113悬挂在桥梁5的护栏上,所述连接座11的前表面设有一对竖直的T形导轨12,所述连接座11的下方中心开设有第一通槽111,第一通槽111中转动连接有升降齿轮13,所述连接座11的后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111的一侧开设有电机安装槽114,电机安装槽114中固定有升降电机16,所述升降电机16的输出轴穿过第一通槽111和电机安装槽114之间的壁体且与升降齿轮13连接;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后表面设有一对T形凹槽211的升降座21,T形凹槽211与T形导轨12相配合,所述升降座21的后表面中心设有长凹槽213,长凹槽213中设有与升降齿轮13相啮合的竖直齿条26,所述升降座21的下方中心设有气缸安装通槽214且在气缸安装通槽214的两侧设有一对导向通孔212,所述气缸安装通槽214中固定有水平气缸27,所述升降座21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呈T形的导向块215;所述水平移动装置3包括上表面两侧设有一对滑动杆32的移动座31,滑动杆32插设在导向通孔212中,所述移动座31的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导向块215相对应的水平导向槽311,所述移动座31的后端上表面设有连接块33,水平气缸27的活塞杆固定在连接块33上,所述救生圈4活动连接在移动座31的下方。

进一步的说,所述连接座11的后表面上设有一对紧固螺杆14,紧固螺杆14位于桥梁5上的栏杆之间,压紧块15套设在紧固螺杆14上且压靠在桥梁5上的栏杆上,紧固螺杆14上螺接有紧固螺母151。

进一步的说,所述连接座11的前侧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111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块112,所述升降座21的后表面上端设有安全挡块25,安全挡块25位于限位块112的上方。

进一步的说,所述升降座21的前端面两侧设有一对扶手22,所述升降座21的前端面中心且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阶梯板201、第二阶梯板202和第三阶梯板203,所述水平气缸27位于第三阶梯板203的下方,所述升降座21的前端面且位于第二阶梯板202和第三阶梯板203之间设有麦克风安装座23,麦克风安装座23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麦克风24,所述麦克风安装座23内设有声纹识别模块。

进一步的说,所述移动座31的下表面两端设有一对竖直板34,两个竖直板34之间转动连接有移动螺杆35,移动螺杆35上螺接有移动块37,移动块37的上表面贴靠在移动座31的下表面所设有的自润滑层上,所述移动座31后端的竖直板34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移动电机36,移动电机36穿过竖直板34与移动螺杆35连接;所述救生圈4的中心设有十字架体41,所述十字架体41的上表面中心与移动块37的下表面之间设有万向联轴器43,所述十字架体4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可拔插的荧光棒42。

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阶梯板201、所述第二阶梯板202和所述第三阶梯板203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滑层20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当有人在桥梁附近发生落水时,落水者呼救所喊出的求救声音通过麦克风24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声纹识别模块对电信号进行快速处理并根据关键字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整个装置,识别完成后,后台的控制系统使升降电机16启动,升降齿轮13发生转动,通过升降齿轮13与竖直齿条26的啮合使升降座21下降,从而使救生圈4下降至水面,与此同时,水平气缸27启动,水平气缸27的会塞杆回缩,水平移动装置3向前移动,使位于桥底的救生圈4移动出来,并向落水者移动;如果落水者离桥梁较远,声纹识别模块就能根据声音的强弱判断落水者的位置,然后通过后台的控制系统启动移动电机36,救生圈4在移动块37的作用下再次向前移动,增大了行程范围,使救生圈4更加靠近落水者。此过程为自救环节。

当桥梁上存在救援人员的时候,可通过连接装置1上的按钮直接实施救援,方便快捷,并且当河道附近的环境不适合救援时,可通过第一阶梯板201、第二阶梯板202、第三阶梯板203以及扶手22直接在桥梁上进行救援,缩短救援时间;此外,在夜间发生落水时,落水者接触到救生圈4时,可通过荧光棒42发出求救信号;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十字架体41与移动块37之间采用万向联轴器43连接可以有效避免救生圈的一侧被落水者用力压靠时导致的移动螺杆35受到向下的拉力发生变形的现象,也能防止十字架体41被拉断的现象,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座21与移动座31之间的滑动连接不但采用了滑动杆32,还设置了导向块215,大大提高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了当移动座31承受了巨大压力时不会使滑动杆32发生变形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