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摩托艇内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587发布日期:2019-09-03 19:58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轻量化摩托艇内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艇零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轻量化摩托艇内部支架。



背景技术:

摩托艇是驾驶以汽油机、柴油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等为动力的机动艇在水上竞速的一种体育活动,起源于19世纪末。操纵摩托艇的技术关键是起航、加速、绕标、超越和冲刺等。摩托艇可以分成竞速艇(船)、运动艇(船)、游艇(船)、汽艇、水上摩托、气垫(船)艇、喷气(船)艇等。

摩托艇内部支架为摩托艇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固定摩托艇体和发动机,避免艇体承受发动机工作带来的作用力,分散和平衡整个艇体的受力。传统的摩托艇内部支架采用金属材质制作,其重量大,强度不高,且结构上受力不均匀,抗应力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摩托艇内部支架,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之支架重量大,强度不高,且结构上受力不均匀,抗应力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轻量化摩托艇内部支架,包括有本体,该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质;该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两第一支撑臂以及一横梁;该两第一支撑臂纵向设置,每一第一支撑臂的前端厚度大于后端厚度,且第一支撑臂的前后两端呈前高后矮结构;两第一支撑臂的前端分别向外倾斜延伸出安装臂,两安装臂和两第一支撑臂的底面均一体向下凸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上设置有第一软胶垫,且两安装臂的顶面上均设置有定位销;该横梁连接于上述两第一支撑臂之间并位于上述两安装臂根部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臂的前端和第一支撑臂的后端均内埋有增强结构强度的金属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臂的前端顶面为下凹结构,金属件和定位销均位于下凹结构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端为应力折角结构,金属件位于应力折角结构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端底面设置有第二软胶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三软胶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第一支撑臂的内侧面均一体向下延伸出有第二支撑臂,两第二支撑臂呈应力折角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面设置有第四软胶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首先,通过将本体采用复合碳纤维材质,其相较传统采用金属材质,其增加了,降低了重量;同时,软胶垫的设置,使其本产品避免硬性接触,更好的保护了产品;且本实用新型受力均匀,安装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舒适度。其次,本体四个端角处均内埋有金属件,进一步加强了结构强度。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第一支撑臂

12、横梁 13、安装臂

14、定位柱 15、第二支撑臂

101、金属件

20、第一软胶垫 30、定位销

40、第二软胶垫 50、第三软胶垫

60、第四软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本体10。

该本体10为复合碳纤维材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同时减轻了重量。该本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两第一支撑臂11以及一横梁12。该两第一支撑臂11纵向设置,每一第一支撑臂11的前端厚度大于后端厚度,且第一支撑臂11的前后两端呈前高后矮结构,受力的位置和安装的环境不一样,所以两第一支撑臂11设计成上述结构,受力强度更大,且有效节约了材料。

两第一支撑臂11的前端分别向外倾斜延伸出安装臂13,两安装臂13和两第一支撑臂11的底面均一体向下凸设有定位柱14,该定位柱14上设置有第一软胶垫20,且两安装臂13的顶面上均设置有定位销30,定位柱14和定位销30的设置,其固定更加的牢固,同时第一软胶垫20的设置避免定位柱14硬性接触。该横梁12连接于上述两第一支撑臂11之间并位于上述两安装臂13根部之间。

所述安装臂13的前端和第一支撑臂11的后端均内埋有增强结构强度的金属件101,且安装臂13的前端顶面为下凹结构,上述第一金属件101和定位销30均位于下凹结构上。且第一支撑臂11的后端为应力折角结构,上述金属件101位于应力折角结构,上述上下凹结构和应力折角结构其能有效的减轻应力。

所述第一支撑臂11的后端底面设置有第二软胶垫40;所述第一支撑臂11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三软胶垫50,第二软胶垫40和第三软胶垫50的设置,有效避免第一支撑臂11的硬性接触。所述两第一支撑臂11的内侧面均一体向下延伸出有第二支撑臂15,其能进一步承受更大的重量,两第二支撑臂15呈应力折角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臂15的底面设置有第四软胶垫60。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首先,通过将本体采用复合碳纤维材质,其相较传统采用金属材质,其增加了,降低了重量;同时,软胶垫的设置,使其本产品避免硬性接触,更好的保护了产品;且本实用新型受力均匀,安装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舒适度。其次,本体四个端角处均内埋有金属件,进一步加强了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