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主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7998发布日期:2019-12-03 17:5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主浮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面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可扩容的水面救生指挥、操作的主浮岛。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大型客船,游(邮)轮搭载人数量大,大型货轮乘员也不少,搭载配备的救生设备以各型救生艇、筏为主,以救生圈、救生衣为辅,满员满额配置。大型救生艇和筏最高载人数为150人,在邮轮客船船舷两侧分两层陈列,占地面积极大,颇为壮观。以大型起降设备固定及释放大载量,比较舒适,从事故船上下到海面平稳,乘客不触水就安全脱离危险,让高端客户群感觉安全高大上。

然而,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估的,事故往往会造成船舶向一侧倾斜入水,意味着一半的救生设备来不及利用;且事故发生时往往伴随船舱失火,船舶失去能源动力后,救生设备的释放效率大为降低,船长及船员的精力被迫全力以赴地放在人力或备用电源释放救生艇筏上,对仅着救生衣(圈)跳水、落水的人员无力顾及,造成大量人员失踪,水面施救不力。

而仅存的一半设备比如传统的救生艇、阀,都受固定承载量限制及本身外形的局限,互相之间难以联合、组合形成合力,不能尽快地搭建平台集中指挥搜救、搭载、聚集更多人;在使用成本及使用难度上,传统救生艇、阀也占用船上较多的空间资源且分散储存,严重影响事故发生时的救生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救生模式,设计一种救生主浮岛,平时以折叠状态存储在船上的安装箱中,突发事故时则可投入水面,使人在海难发生时第一时间逃离事故船并能有个相对安全的临时存身平台,并在施救应用中发挥搭载、助浮、供人攀附、指挥照明搜救、扩充容积容量、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及基本医疗救治、补充热水能量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特设计制作一种救生主浮岛,具有抗风浪、不易翻沉的特点,结构合理紧凑,节省使用成本及减少占用空间资源;能自带救生设备,及时对乘客实施接纳救助、保障生存,有效指挥搜救、搭载、聚集落水人员,且能不断扩充容积容量,提高救生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技术方案:一种救生主浮岛,包括若干互相连接的套袋气囊以及连接在所述套袋气囊上的面板和底板,所述套袋气囊根据尺寸大小和安装位置不同,分为纵向主套袋气囊、横向长套袋气囊和横向短套袋气囊;所述横向长套袋气囊设在所述救生主浮岛的上下两端,与若干平行设置的纵向主套袋气囊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横向短套袋气囊垂直固定连接在中部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之间,起助浮作用;所述套袋气囊、面板和底板之间设有主浮岛舱室和滑梯着落区;所述套袋气囊上还设有救生设备箱。

所述套袋气囊包括气密功能件和外部受力连接件,所述气密功能件充气后为类圆柱体,其径向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而轴向截面呈类长方形;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套设在所述气密功能件的外围,起到保护气密功能件及连接外部功能附件以构形及承重载荷作用;所述气密功能件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通气管;沿所述气密功能件的轴向在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的外周上设有若干肋条,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的外周上还设有若干横向的加强环进行圆周加固;所述加强环与肋条重叠处还开设若干安全挂扣孔和外连挂扣孔。

优选的,所述气密功能件为丁基胶气囊,起到保证气密性和提供浮力的作用;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是用多层防水帆布缝制成的中空的帆布套袋,套设在所述丁基胶气囊的外围;所述丁基胶气囊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还设有充气阀门开关和压力调节安全开关,所述充气阀门开关用于控制充气,所述压力调节安全开关用于调节丁基胶气囊内部的气压处于安全范围;所述通气管远离丁基胶气囊的一端,还设有充气及串并联分气口,以便在若干丁基胶气囊之间进行连通及同时充气;沿所述丁基胶气囊的轴向在所述帆布套袋的外周上设有若干肋条,所述肋条由帆布套袋的皱褶经过高强度渔网线绳缝制连接而成;所述帆布套袋的外周上还设有若干横向的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以厚实的帆布带制作而成,以高强度渔网线绳缝制在所述帆布套袋及其肋条的外表面进行圆周加固;所述加强环与肋条重叠处还开设若干安全挂扣孔和外连挂扣孔。

优选的,在所述套袋气囊的轴向方向上紧贴其外部受力连接件的外表面,还缝制有若干横向的加强筋,提高外部受力连接件的抗拉强度;在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上的肋条的根部之间,垂直缝制若干在充气之后两头固定、中间绷紧悬空的起固形和拉紧作用的固形加强筋,所述固形加强筋使两肋条之间保持平行,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即使受到外力拉扯其相对距离也得以保持不变;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横向长套袋气囊和横向短套袋气囊之间,通过各自外部受力连接件上的外连挂扣孔、挂扣互相连接,或者直接采用线绳缝制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且纵向主套袋气囊、横向长套袋气囊和横向短套袋气囊各自的气密功能件也通过通气管互相并联或串联连通,方便充气时一次性全部充足气。

所述面板和底板均由一个扁平帆布及其背面的若干尺寸互相匹配的硬塑料板拼装而成;所述面板的硬塑料板为平整的,通过若干螺栓或绳线,面板帆布固定连接或缝制在中部两个纵向主套袋气囊靠近其上部的肋条上;所述面板为工作人员快速移动、进行水面救生、医疗救治、扩建扩容操作等等工作的操作台面;所述底板的硬塑料板表面则带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纵向主套袋气囊和横向长套袋气囊上的任意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肋条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匹配;底板帆布与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或横向长套袋气囊底部的肋条缝制固定,再通过若干螺栓与嵌压板将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或横向长套袋气囊底部的肋条和底板帆布嵌压固定在所述底板的硬塑料板的凹槽上;所述救生主浮岛的上下及左右边沿,均设有由底板帆布向上反包与所述各种套袋气囊的肋条密封连接的反包面;所述横向短套袋气囊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面板和底板中间。

所述面板和底板的若干硬塑料板在横向上设有互相卡接的卡口,在纵向上设有折叠间距,所述帆布扁平袋在相应位置都留有折痕,在所述气密功能件未充气之前,所述面板和底板若干硬塑料板可以连同与其连接的所述套袋气囊沿着卡口或折叠间距互相折叠,便于存放;在所述气密功能件充气后,所述面板和底板被所述套袋气囊撑开、卡接成为平面。

所述滑梯着落区设置在救生主浮岛的一端,所述滑梯着落区在高度方向上不设面板,而在底板的上方再设置一层距离底板20-30厘米的帆布台面,所述帆布台面紧密缝制在中部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端部的横向长套袋气囊与邻近的横向短套袋气囊的同一高度上,所述滑梯着落区在相应位置形成敞口帆布面凹槽;所述滑梯着落区的高度比纵向主套袋气囊的高度小20-30厘米,由于在硬塑料板的底板上方加了一层帆布台面,质地较软,方便从船上的逃生滑梯滑下来的人员的缓冲和着落。

所述主浮岛舱室为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主套袋气囊分别与其相邻的中部两个纵向主套袋气囊与相应的底板组成的两排敞口硬塑料板凹槽;所述主浮岛舱室的高度与纵向主套袋气囊的高度基本相同,供人安全舒适坐卧。

所述救生设备箱固定设置在主浮岛另一端的横向长套袋气囊上,所述救生设备箱内携带包括但不限于微型无油空压机、电瓶电源、直交流转换变压器、射灯等用于充气扩容、水面照明、搜救等用途的多种微型救生设备,是实现扩容、施救、搭载、保障生存、指挥、医务急救、聚集待援等等多功能的基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主浮岛具有抗风浪、不易翻沉的特点,结构合理紧凑,节省使用成本及减少占用空间资源;能自带救生设备,及时对乘客实施接纳救助、保障生存,有效指挥搜救、搭载、聚集落水人员,且能不断扩容、扩充容量,提高救生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平时以折叠状态存储在船上的安装箱中,突发事故时则可投入水面,使人在海难发生时第一时间逃离事故船并能有个相对安全的临时存身平台,并在施救应用中发挥搭载、助浮、供人攀附、指挥照明搜救、扩充容积容量、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及基本医疗救治、补充热水能量等多种功能;可进一步释放拦截网、提供筏艇系泊港、圈出安全漂浮区,稳定遇难者情绪,相互鼓励聚集待援增强凝聚力和生存意志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主浮岛径向截面示意图(截面线为横向短套袋气囊处);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主浮岛俯视示意图(省略加强环);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含的套袋气囊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含的套袋气囊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主浮岛径向截面示意图(截面线为滑梯着落区处);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板硬塑料板靠近滑梯着落区一端以及底板中部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端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端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端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部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部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部右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救生主浮岛,包括若干互相连接的套袋气囊以及连接在所述套袋气囊上的面板110和底板120,所述套袋气囊根据尺寸大小和安装位置不同,分为纵向主套袋气囊101、横向长套袋气囊102和横向短套袋气囊103;所述横向长套袋气囊102设在所述救生主浮岛的上下两端,与若干平行设置的纵向主套袋气囊10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横向短套袋气囊103垂直固定连接在中部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101之间,起助浮作用;所述套袋气囊、面板110和底板120之间设有主浮岛舱室201和滑梯着落区202;所述套袋气囊上还设有救生设备箱203。

如图3、4所示,所述套袋气囊包括气密功能件和外部受力连接件,所述气密功能件充气后为类圆柱体,其径向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而轴向截面呈类长方形;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套设在所述气密功能件的外围,起到保护气密功能件及连接外部功能附件以构形及承重载荷作用;所述气密功能件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通气管;沿所述气密功能件的轴向在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的外周上设有若干肋条,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的外周上还设有若干横向的加强环进行圆周加固;所述加强环与肋条重叠处还开设若干安全挂扣孔和外连挂扣孔。

再参看图1,在所述套袋气囊的轴向方向上紧贴其外部受力连接件的外表面,还缝制有若干横向的加强筋70,提高外部受力连接件的抗拉强度;在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101上的肋条的根部之间,或者肋条根部与面板或底板的扁平帆布袋之间,垂直缝制若干在充气之后两头固定、中间绷紧悬空的起固形和拉紧作用的固形加强筋80,所述固形加强筋80使两肋条之间保持平行状态,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101即使受到外力拉扯其相对距离也得以保持不变;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101、横向长套袋气囊102和横向短套袋气囊103之间,通过各自的外连挂扣孔6、挂扣互相连接,或者直接采用线绳缝制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且纵向主套袋气囊101、横向长套袋气囊102和横向短套袋气囊103各自的气密功能件也通过所述通气管互相并联或串联连通,方便充气时一次性全部充足气。

本实施例中,参看图3、4,所述气密功能件为丁基胶气囊1,起到保证气密性和提供浮力的作用;所述外部受力连接件是用多层防水帆布缝制成的中空的帆布套袋2,套设在所述丁基胶气囊1的外围;所述丁基胶气囊1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通气管7;所述通气管7上还设有充气阀门开关kf和压力调节安全开关af,所述充气阀门开关kf用于控制充气,所述压力调节安全开关af用于调节丁基胶气囊1内部的气压处于安全范围;所述通气管7远离丁基胶气囊1的一端,还设有充气及串并联分气口cq,以便在若干丁基胶气囊1之间进行连通及同时充气;沿所述丁基胶气囊1的轴向在所述帆布套袋2的外周上设有若干肋条4,所述肋条4由帆布套袋2的皱褶经过高强度渔网线绳缝制连接而成;所述帆布套袋2的外周上还设有若干横向的加强环3,所述加强环3以厚实的帆布带制作而成,以高强度渔网线绳缝制在所述帆布套袋2及其肋条4的外表面进行圆周加固;所述加强环3与肋条4重叠处还开设若干安全挂扣孔5和外连挂扣孔6。所述肋条为5条,沿所述丁基胶气囊1的轴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帆布套袋的外周上;所述肋条在圆周上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肋条41、第二肋条42、第三肋条43、第四肋条44和第五肋条45。

参看图1、2,所述面板110和底板120均由一个扁平帆布及其背面的若干尺寸互相匹配的硬塑料板121拼装而成;面板110上所用的扁平帆布为面板帆布90,底板120上所用的扁平帆布为底板帆布180;所述面板110的硬塑料板121为平整的,通过若干螺栓140或绳线150,所述面板110固定连接或缝制在中部两个纵向主套袋气囊101上部的第一肋条41和第三肋条43上;所述面板110为工作人员快速移动、进行水面救生、医疗救治、扩建扩容操作等等工作的操作台面;所述底板120的硬塑料板121表面则带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纵向主套袋气囊101和横向长套袋气囊102上的任意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肋条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匹配;所述底板帆布180与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101或横向长套袋气囊102底部的第四肋条44和第五肋条45缝制固定,再通过若干螺栓140与嵌压板160将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101或横向长套袋气囊102底部的第四肋条44和第五肋条45和底板帆布180嵌压固定在所述底板的硬塑料板121的凹槽上;所述救生主浮岛的上下及左右边沿,均设有由底板帆布180向上反包与所述各种套袋气囊的肋条密封连接的反包面181;所述横向短套袋气囊103为5-6个,纵向上垂直固定连接在中部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101之间,而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面板110和底板120中间。

参看图1、2,所述主浮岛舱室201为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主套袋气囊101分别与其相邻的中部两个纵向主套袋气囊101及相应的底板120组成的两排敞口硬塑料板凹槽;所述主浮岛舱室201的高度与纵向主套袋气囊101的高度相同,供人安全舒适坐卧。

参看图2、5,所述滑梯着落区202设置在救生主浮岛靠近逃生滑梯(固设在船只边沿上)的一端,所述滑梯着落区202在高度方向上不设面板110,而在底板120的上方再设置一层距离底板20-30厘米的帆布台面210,所述帆布台面210紧密缝制在中部两个相邻的纵向主套袋气囊101、端部的横向长套袋气囊102与邻近的横向短套袋气囊103的同一高度上,所述滑梯着落区202在相应位置形成敞口帆布面凹槽;所述滑梯着落区202的高度比纵向主套袋气囊101的高度小20-30厘米,由于在硬塑料板的底板120上方加了一层帆布台面210,质地较软,方便从船上的逃生滑梯滑下来的人员的缓冲和着落。

参看图2,所述救生设备箱203固定设置在救生主浮岛远离逃生滑梯一端的横向长套袋气囊102上,所述救生设备箱203内携带,包括但不限于微型无油空压机、电瓶电源、直交流转换变压器、射灯等用于充气扩容、水面照明、搜救等用途的多种微型救生设备,是实现扩容、施救、搭载、保障生存、指挥、医务急救、聚集待援等等多功能的基础。

如图6-12所示,所述面板和底板的若干硬塑料板121在横向上设有互相卡接的卡口130,在纵向上设有折叠间距190,所述扁平帆布在相应位置都留有折痕,在所述气密功能件未充气之前,所述面板和底板若干硬塑料板可以连同与其连接的所述套袋气囊沿着卡口130或者折叠间距190互相折叠,便于收纳和存放;在所述气密功能件充气后,所述若干面板110和底板120被所述套袋气囊撑开、展开、卡接成为平面。

图6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硬塑料板121靠近滑梯着落区102一端以及底板中部的俯视图(带有稍许从上倾斜向下的立体视角),其分为下端左板b、下端中板d、下端右板f,以及中部左板a、中部中板c、中部右板e。

图7-12分别是所述下端中板d、下端左板b、下端右板f,以及中部中板c、中部左板a、中部右板e的立体示意图。

所有底板的硬塑料板121表面都分别设有与不同的纵向主套袋气囊101、横向长套袋气囊102和横向短套袋气囊103的某一条或两条以上的肋条相对应的纵向凹槽301和横凹槽槽302,所有凹槽中间都开有螺栓孔303。

本实施例中,所述救生主浮岛中,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101和横向长套袋气囊102的直径均为0.5米,所述纵向主套袋气囊101和横向长套袋气囊102分别为4个和2个,其长度分别为9米和4米;所述底板120中的下端左板b、下端右板f、中部左板a、中部右板e的长度除卡口尺寸外均为1米,宽度为0.85米,厚度为0.03米;所述下端中板d、中部中板c的长度除卡口尺寸外均为2米,宽度为0.85米,厚度为0.03米;所有底板横向之间的卡口130尺寸长度为0.15米,所有底板纵向之间的折痕间距190的宽度为0.15米。所有底板与套袋气囊组合后,长度为9米+2*0.5=10米,宽度为4米,所述救生主浮岛的面积为40平方米,高度为0.5米,体积20立方米。所述救生设备箱203安装在救生主浮岛上离滑梯着落区202最远端的横向长套袋气囊102上,所述救生设备箱203为0.5*0.5*2立方米的圆棱圆角塑料材质的箱体。

平时安全行船时,所述救生主浮岛在横向上先以两侧的左板和右板各1米向中间的中板折叠成双层2米宽,之后再纵向以n状折叠,救生设备箱203位于整个折叠后的救生主浮岛的最上层。

发生紧急情况需要救援时,将救生主浮岛迅速充气,如用10立方排量的空压机进行充气,一分半钟左右可将所述救生主浮岛充足气;只要失事船在船体周围四面架设若干逃生滑梯,发生事故时,船员可以从逃生滑梯迅速将救生主浮岛投入到水面,乘客也可以从逃生滑梯迅速滑落到救生主浮岛上,无论事故船倾斜入水一侧有多少救生器具不能被利用,所述救生浮岛都能暂时接纳、救援从船上跳下来的乘客或者抢救、搭载落水的人员,且由于整个救生主浮岛结构结实、不易变形、无惧外力撕扯、不怕沉不怕翻转,具有强大抗拉扯功能,能提供若干强力的挂扣着力点,可以无限扩容、挂载副浮岛等辅助设备,进一步释放拦截网、助浮、照明搜救指挥、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基本医疗救治急救,补充热水能量,提供筏艇系泊港,圈出安全漂浮区,稳定遇难者情绪,相互鼓励聚集待援增强凝聚力和生存意志等等。

以上只是选用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还有其他应用或组合,可依据具体需求来选用,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变型,而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