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7152发布日期:2020-05-29 12:4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走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



背景技术:

行走轮用于支承洗船机臂杆的重量,并保证机器沿地面运行的轮子。按其功能有驱动轮和从动轮的弹性,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一般用于低速、短途行走的车辆上。行走轮主要用于洗船机的举高设备底盘。

现有的行走轮只能用于行走运输移动使用,不能调节支撑的承载重量,不能适用于多轮硬地不平路面,移动行走时对上部支撑设备的稳定作业造成影响,难以满足现有的使各支撑轮对硬地压力一致的行走轮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包括行走轮本体、驱动轴、转动轴、气压装置和行走驱动装置,所述行走轮本体的中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顶部设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连接有行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轴的底部两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压板和安装板,所述压板的顶部设有气压装置,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右部设有电动伺服转动机构;所述气压装置由活塞杆、活塞、阻尼阀、氮气罐、油腔和油液管道组成,所述气压装置的底部左端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设有阻尼阀,所述阻尼阀的顶部右端经过油液管道连接有油腔,所述油腔的底部设有氮气罐。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顶部外端设有滑套轴,所述滑套轴位于驱动马达的底部外端。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本体的轮可调高差为100mm范围,所述活塞杆的外部焊接有弹簧套筒。

优选的,所述气压装置的顶部焊接有固定端口,所述固定端口为椭圆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轮,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升降,带动调节支撑杆和压板的高度,采用杠杆原理的效果,可高效的调整承载重量,适用于硬地坑洼路面的不平整,通过设置的齿轮马达连接行走驱动装置,有效的带动行走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的气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行走轮本体-1、驱动轴-2、转动轴-3、气压装置-4、行走驱动装置-5、齿轮马达-6、转动盘-7、电动伺服转动机构-8、滑套轴-9、压板-10、支撑杆-11、安装板-12、活塞杆-13、弹簧套筒-14、活塞-15、阻尼阀-16、氮气罐-17、油腔-18、油液管道-19、固定端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包括行走轮本体1、驱动轴2、转动轴3、气压装置4和行走驱动装置5,所述行走轮本体1的中间连接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顶部设有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的顶部设有齿轮马达6,所述齿轮马达6的顶部连接有行走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轴2的底部两端设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顶部设有压板10和安装板12,所述压板10的顶部设有气压装置4,所述驱动轴2的上端设有转动盘7,所述转动盘7的右部设有电动伺服转动机构8;所述气压装置4由活塞杆13、活塞15、阻尼阀16、氮气罐17、油腔18和油液管道19组成,所述气压装置4的底部左端设有活塞杆13,所述活塞杆13的顶部设有活塞15,所述活塞15的顶部设有阻尼阀16,所述阻尼阀16的顶部右端经过油液管道19连接有油腔18,所述油腔18的底部设有氮气罐17。

所述驱动轴2的顶部外端设有滑套轴9,所述滑套轴9位于齿轮马达6的底部外端,摩擦力小,转动的更加顺畅,便于安装拆卸,机械效率高。

所述行走轮本体1的轮高差为100mm,所述活塞杆13的外部焊接有弹簧套筒14,移动方便,缓冲减震。

所述气压装置4的顶部焊接有固定端口20,所述固定端口20为椭圆形结构,固定更加稳定,结构强度高。

工作原理:行走驱动装置5控制齿轮马达6在滑套轴9上转动,使得驱动轴2转动带动转动轴3前进后退经过行走轮本体1行走,电动伺服转动机构8带动转动盘7转动控制驱动轴2转向,气压装置4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升降,带动调节压板10的高度,采用杠杆原理的效果,经过支撑杆11升降,高效的调整承载重量,适用于硬地面坑洼路面。

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轮本体1、驱动轴2、转动轴3、气压装置4、行走驱动装置5、齿轮马达6、转动盘7、电动伺服转动机构8、滑套轴9、压板10、支撑杆11、安装板12、活塞杆13、弹簧套筒14、活塞15、阻尼阀16、氮气罐17、油腔18、油液管道19、固定端口2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行走轮只能用于行走运输移动使用,不能调节支撑的承载重量,不能适用于多种硬地面不平路面,移动行走不便,转向不便,难以满足现有的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轮的需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该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轮,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升降,带动调节支撑杆和压板的高度,采用杠杆原理的效果,可高效的调整承载重量,适用于坑洼路面,通过设置的齿轮马达连接行走驱动装置,有效的带动行走移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轮本体(1)、驱动轴(2)、转动轴(3)、气压装置(4)和行走驱动装置(5),所述行走轮本体(1)的中间连接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顶部设有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的顶部设有齿轮马达(6),所述齿轮马达(6)的顶部连接有行走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轴(2)的底部两端设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顶部设有压板(10)和安装板(12),所述压板(10)的顶部设有气压装置(4),所述驱动轴(2)的上端设有转动盘(7),所述转动盘(7)的右部设有电动伺服转动机构(8);

所述气压装置(4)由活塞杆(13)、活塞(15)、阻尼阀(16)、氮气罐(17)、油腔(18)和油液管道(19)组成,所述气压装置(4)的底部左端设有活塞杆(13),所述活塞杆(13)的顶部设有活塞(15),所述活塞(15)的顶部设有阻尼阀(16),所述阻尼阀(16)的顶部右端经过油液管道(19)连接有油腔(18),所述油腔(18)的底部设有氮气罐(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2)的顶部外端设有滑套轴(9),所述滑套轴(9)位于齿轮马达(6)的底部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本体(1)的轮高差为100mm,所述活塞杆(13)的外部焊接有弹簧套筒(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装置(4)的顶部焊接有固定端口(20),所述固定端口(20)为椭圆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底盘,包括行走轮本体、驱动轴、转动轴、气压装置和行走驱动装置,所述行走轮本体的中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顶部设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连接有行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轴的底部两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压板和安装板,所述压板的顶部设有气压装置,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右部设有电动伺服转动机构;所述气压装置由活塞杆、活塞、阻尼阀、氮气罐、油腔和油液管道组成。该可调整承载重量的行走轮,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性升降,带动调节支撑杆和压板的高度,并且采用杠杆原理,适用于船坞内硬地面的路面不平的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乐农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