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480发布日期:2020-05-26 16:5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船艇上的马桶,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结构上与在陆地上使用的马桶一样存在着直接将废物排泄,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冲洗厕所的用水量大,容易造成水的浪费。此外,马桶安装的过程中,安装使用不方便。

综上所述,传统的马桶在使用上存在着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用水量大的缺陷,亟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艇上的马桶安装不方便,容易污染环境,使用不环保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所述生态马桶包括水箱、坐便器、三通转阀以及微生物菌槽,所述水箱与所述坐便器连接,所述坐便器通过所述三通转阀与所述微生物菌槽连接,所述水箱、所述坐便器和所述微生物菌槽通过外部框架连接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三通转阀包括阀门壳体以及位于所述阀门壳体内的阀芯,其中,所述阀门壳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阀芯侧壁上设有第一通道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口对应的第三通道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口与所述第三通道口之间的第二通道口;

所述阀门壳体侧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口对应的进口,与所述第二通道口对应的排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三通道口对应的出口。

优选的,所述三通转阀还包括控制执行器,所述控制执行器与所述阀芯的旋转端固定连接,驱动所述阀芯旋转,使得所述阀芯处于不同的开关状态。

优选的,所述阀门壳体和阀芯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槽的上部还安装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连接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生态马桶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与所述排风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槽包括槽体、搅拌爪、轴承连杆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爪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轴承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搅拌爪固定连接,所述轴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轴承连杆固定于所述槽体壁上。

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外侧安装有声波液位显示器,以及在所述槽体壁内安装有加热槽体的加热板。

优选的,所述槽体内还安装有供菌种附着的纤维微孔木片。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该生态马桶,安装方便,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生态马桶通过智能plc控制,对江河湖、沿海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马桶能改善生态链、解决水质富营养、减少疾病传播、节水等优势效果,使水域环境更具可持续绿色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转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转阀的剖视图;

图中:100-三通转阀;110-排水管;120-进口;130-出口;140-阀门壳体;200-阀芯;210-第一通道口;220-第二通道口;230-第三通道口;300-水箱;400-微生物菌槽;410-搅拌爪;420-轴承连杆;430-驱动电机;440-槽体;500-坐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艇上的一体式生态马桶,该生态马桶包括水箱300、坐便器500、三通转阀100以及微生物菌槽400,水箱300与坐便器500连接,坐便器500通过三通转阀100与微生物菌槽400连接,水箱300、坐便器500和微生物菌槽400通过外部框架连接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生态马桶,通过外部框架将水箱300、坐便器500、以及微生物菌槽400连接成一体结构,在安装的过程中,以整体的结构固定于船艇上,安装更方便,安装一步到位。进一步地,在外部框架结构的外部设置固定件,通过固定件直接固定生态马桶。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三通转阀100包括阀门壳体140以及位于阀门壳体140内的阀芯200,其中,阀门壳体140为空心圆柱体,阀芯200侧壁上设有第一通道口210、与第一通道口210对应的第三通道口230,以及位于第一通道口210与第三通道口230之间的第二通道口220;阀门壳体140侧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与第一通道口210对应的进口120,与第二通道口220对应的排水口,以及与第三通道口230对应的出口130,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110。三通转阀100的阀门壳体140的进口120与坐便器500的进口120固定连接,阀门壳体140的出口130与微生物菌槽400的上部开口连接,通过在坐便器500与微生物菌槽400之间安装三通转阀100,可以将粪便与冲刷的污水分别分开处理,粪便进入到微生物菌槽400中,微生物对粪便进行处理,而冲刷坐便器500的废水进入的污水处理箱中,进一步的处理,从而达到对废水废物的零排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转阀100还包括控制执行器,控制执行器与阀芯200的旋转端固定连接,驱动阀芯200旋转,使得阀芯200处于不同的开关状态。执行控制器为现有技术产品,可直接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转阀100连接即可使用。阀门壳体140和阀芯20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微生物菌槽400的上部还安装有排风管,排风管连接有风机,风机的设置使得整体微生物菌槽400内始终处于负压状态,这样空气就会从坐便器500上部经过微生物菌槽400,再排放到外部,不断进入到微生物菌槽400的空气,排风管可以作为微生物曝氧通道,同时,也可以避免微生物菌槽400内的气味散发到环境中,保持船体内环境的清洁,避免异味散发到环境中。风机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废气和给微生物增氧,风机的制动为24v,功率2-3w,使用寿命10万小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马桶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图中未示出),活性炭过滤器与排风管连接。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活性炭过滤器可由六块耐水果壳活性炭组成,将活性炭过滤器安装在舷外高处。该活性炭过滤器可以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以及进行二次灭杀和消解。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菌槽400包括槽体440、搅拌爪410、轴承连杆420和驱动电机430,搅拌爪410位于槽体440内,轴承连杆420的一端与搅拌爪410固定连接,轴承连杆420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430连接,轴承连杆420固定于槽体440壁上。槽体440的主要作用是放置优选微生物原料,提供微生物有生存繁殖空间,槽体440内优选的微生物为好氧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具体的,驱动电机430可以选择微型无刷电机,制动电压24v,功率60w,使用寿命5000小时。电源驱动,控制时限为每半小时,制动30秒。其中,轴承连杆420、搅拌爪410主要作用是创造微生物生存繁殖环境,其对粪便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以使得微生物能够与粪便全面接触,全面作用,充分处理粪便,通过微生物完成对粪便的降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菌槽400的槽体440的外壁上包被有加热板(图中未示出),微生物菌槽400的槽体440的内部延伸出一圆杆,该圆杆内部设置温控探头,温控探头全由智能plc控制。智能plc分别与温控探头、加热板连接,根据温控探头对温度的反馈,控制加热板加热,将槽体440内的温度控制在35-40℃之间,提供给微生物更适宜生存繁殖环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槽体440壁上还安装有声波液位显示器,主要作用是当有人为误操作使微生物槽体440内进入大量水以后,在微生物失去工作效用时进行提示报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槽体440内还安装有供菌种附着的纤维微孔木片,纤维微孔的木片可以通过制造微生物生活环境,同时,控制微生物生存增殖的环境温度,该环境温度一般为35-40℃。在风机不停息的连续增氧的情况下,活跃的微生物可充分吸收和吞噬人体排泄物中的有害细菌病毒、及营养物质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微生物的不断增殖,使生态马桶一直处在工作状态,而经过微生物处理过的人体排泄物,每天人均残留约为0.03mg,二年内不会造成微生物菌槽400的满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马桶还具智能控制器,该智能控制器为智能plc,该智能plc包括220v转24v变压器、plc模块,显示屏、电容电器、电线等组成。通过智能plc对设备电控部分的智能编程控制,达到生态马桶的智能工作,该智能plc与生态马桶的驱动电机430、控制执行器的连接,均为常规技术手段。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