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8251发布日期:2020-09-18 12:1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上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的救生圈是为不会游泳的人员进行设计的,但是会游泳的人在游泳过程中也会出现溺水的情况,会游泳的人下水时并不需要救生装置,遇到突发状况时才需要救生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

背景技术:
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包括:弹性带圈、可充气橡胶圈、气体发生装置,所述弹性带圈的尺寸与人体胸围一致,所述可充气橡胶圈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的外围,所述弹性带圈外侧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的内侧固定相连,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上,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位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的下方,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能够向所述可充气橡胶圈内充入气体。

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外壳体、储水槽、防水锂电池,所述储水槽与所述防水锂电池都安装在外壳体内,所述防水锂电池位于所述储水槽的下方并且所述储水槽与所述防水锂电池之间密封相隔,所述储水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金属块,所述防水锂电池的两个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金属块相连,所述外壳体上方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底部贯穿所述外壳体并伸入所述储水槽内,所述出气管的顶部贯穿所述可充气橡胶圈的侧壁并伸入所述可充气橡胶圈内,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储水槽之间密封相连,所述储水槽的侧壁上方安装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水槽内连通,所述补水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伸出所述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第二端安装有密封塞。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通断电开关,通过所述通断电开关可以手动控制导线的导通和闭合状态。

进一步的,还包括:心率检测装置、控制模块,所述心率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的内侧,所述心率检测装置的一面与所述弹性带圈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心率检测装置的另一面涂布有压敏胶,所述心率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使用者的心率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内的电路导通和断开。

进一步的,还包括:通气阻水阀,所述通气阻水阀安装在所述出气管内,所述通气阻水阀能够防止所述储水槽内的水流入所述可充气橡胶圈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航装置,所述导航装置能够指引使用者向最近的陆地前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弹性带圈外围设置可充气橡胶圈,使用时将弹性带圈套在躯体上位于胸部的位置,利用弹性带圈的收缩力紧密包裹在躯体上,防止游泳过程中可充气橡胶圈掉落。

2.本发明在可充气橡胶圈下方安装气体发生装置,这样下水时不提供浮力,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启动气体发生装置对可充气橡胶圈进行充气,方便会游泳者使用。

3.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水电解产生气体,与其他化学试剂产生气体的方式相比,可以重复使用,而且产生气体过程中不会因试剂飞溅破坏可充气橡胶圈。

4.本发明在弹性带圈内侧安装心率检测装置,当溺水者昏迷并且心率降低到预定值时,自动开启气体发生装置对可充气橡胶圈进行充气,有效对使用者提供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庄周气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弹性带圈;2-可充气橡胶圈;3-气体发生装置;301-外壳体;302-储水槽;303-防水锂电池;304-出气管;305-补水管;4-心率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包括:弹性带圈1、可充气橡胶圈2、气体发生装置3,所述弹性带圈1的尺寸与人体胸围一致,所述可充气橡胶圈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1的外围,所述弹性带圈1外侧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的内侧固定相连,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1上,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位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的下方,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包括:外壳体301、储水槽302、防水锂电池303,所述储水槽302与所述防水锂电池303都安装在外壳体301内,所述防水锂电池303位于所述储水槽302的下方并且所述储水槽302与所述防水锂电池303之间密封相隔,所述储水槽3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金属块,所述防水锂电池303的两个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金属块相连,所述外壳体301上方安装有出气管304,所述出气管304的底部贯穿所述外壳体301并伸入所述储水槽302内,所述出气管304的顶部贯穿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的侧壁并伸入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内,所述出气管304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储水槽302之间密封相连,所述储水槽302的侧壁上方安装有补水管305,所述补水管305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水槽302内连通,所述补水管305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外壳体301的侧壁伸出所述储水槽302,所述储水槽302的第二端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外壳体301上设置有通断电开关,通过所述通断电开关可以手动控制气体发生装置3内电路的导通和闭合,当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内电路闭合时所述储水槽302内的水电解产生气体充入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内。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包括:弹性带圈1、可充气橡胶圈2、气体发生装置3、心率检测装置4、控制模块,所述弹性带圈1的尺寸与人体胸围一致,所述可充气橡胶圈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1的外围,所述弹性带圈1外侧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的内侧固定相连,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1上,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位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的下方,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包括:外壳体301、储水槽302、防水锂电池303,所述储水槽302与所述防水锂电池303都安装在外壳体301内,所述防水锂电池303位于所述储水槽302的下方并且所述储水槽302与所述防水锂电池303之间密封相隔,所述储水槽3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金属块,所述防水锂电池303的两个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金属块相连,所述外壳体301上方安装有出气管304,所述出气管304的底部贯穿所述外壳体301并伸入所述储水槽302内,所述出气管304的顶部贯穿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的侧壁并伸入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内,所述出气管304与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储水槽302之间密封相连,所述储水槽302的侧壁上方安装有补水管305,所述补水管305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水槽302内连通,所述补水管305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外壳体301的侧壁伸出所述储水槽302,所述储水槽302的第二端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心率检测装置4安装在所述弹性带圈1的内侧,所述心率检测装置4的一面与所述弹性带圈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心率检测装置4的另一面涂布有压敏胶,所述心率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使用者的心率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内的电路导通和断开,正常状态下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内的电路断开,当心率低于设定值时电路导通,当所述气体发生装置3内电路导通时所述储水槽302内的水电解产生气体充入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内,所述储水槽302内的水完全电离刚好可以将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充满。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游泳溺水时的自救装置,还包括:通气阻水阀、导航装置,所述通气阻水阀安装在所述出气管304内,所述通气阻水阀能够防止所述储水槽302内的水流入所述可充气橡胶圈2内,所述导航装置能够指引使用者向最近的陆地前进。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