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26207发布日期:2021-03-26 23:0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船舶配套设备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挖泥船负责清挖水道和河川淤泥,以便其他船舶顺利通过。挖泥船上设置有定位桩系统,功能是将挖泥船进行固定,船舶到位后通过下落钢桩插入水底的泥土中实现锚定。一般情况下,钢桩在船舶处于航行装填下需要平置,在船舶停泊入位和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竖直状态。
3.挖泥船在下水之前、于船台制造时,一般情况需要将钢桩以竖直状态布置在挖泥船上,做出钢桩下落准备。由于船台工作环境较差,情况复杂,在挖泥船上还处于没有安装液压系统的状态,但钢桩一般均较长、较重,尤其针对大型铲斗挖泥船,钢桩达到110t重、36米长的地步,受限于船台起重设备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在还没有安装液压系统的情况下,存在钢桩安装不易的问题,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提供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挖泥船在还未安装液压系统时受船台起重设备限制,由于钢桩过重过长而存在钢桩安装不易的技术问题。
5.本申请提供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包括钢桩,钢桩包括两组固定钢桩和一组移动钢桩,两组固定钢柱布置在船艉两舷且呈左右舷对称设置,移动钢桩布置在艏部船中位置,固定钢桩配置有钢桩固定套,移动钢桩配置有台车结构,钢桩固定套和台车结构均安装于挖泥船的船体结构,固定钢桩均通过钢桩固定套从非竖直放置状态旋转调整至竖直垂降状态,移动钢桩通过台车结构从非竖直放置状态旋转调整至竖直垂降状态。
6.优选地,固定钢桩设有水平放置状态和竖直垂降状态;
7.移动钢桩设有倾斜放置状态和竖直垂降状态,移动钢桩处于倾斜放置状态时用于避开其它船体结构放置。
8.优选地,钢桩固定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钢桩固定套配置有胎架,胎架形成水平安装基座,钢桩固定套倒立组焊于胎架,第一部分倒立放置在胎架,第二部分倒扣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固定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配合形成钢柱贯穿腔;
9.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已进行预装并对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配置有定位座板和定位销,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通过定位销定位后再进行焊接固定。
10.优选地,钢桩固定套配置有第一起吊工装,第一起吊工装可拆卸安装于固定钢桩,第一起吊工装设有吊耳,若干第一起吊工装共同依次安装于固定钢桩以形成起吊条,起重机通过起吊条的两个吊耳抬吊起固定钢桩并使固定钢桩逐步全程穿过钢柱贯穿腔;
11.其中,部分第一起吊工装可于临近钢桩固定套时拆卸并安装至已经穿过钢桩固定套的部分固定钢柱。
12.优选地,第二部分设有第一旋转轴孔和液压缸连接孔,钢桩固定套通过第一旋转轴孔与船体结构转动连接;
13.钢桩固定套设有第一旋转用吊耳,第一旋转用吊耳固定安装于第一部分,第一旋转用吊耳与第一旋转轴孔分别设于钢桩固定套的斜对角两端处;
14.钢桩固定套配置有固定套搁置架,固定套搁置架与钢桩固定套固定设置,固定钢桩穿过钢桩固定套后固定套搁置架承住固定钢桩,固定套搁置架焊接于船体结构。
15.优选地,台车结构:
16.采用分段制造后拼装的方式,台车结构设有钢桩导向方槽;
17.设有第二旋转轴孔,通过第二旋转轴孔与船体结构转动连接;
18.设有第二旋转用吊耳,第二旋转用吊耳和第二旋转轴孔分别设于台车结构的斜对角两端处;
19.配置有第二起吊工装,第二起吊工装可拆卸安装于移动钢柱,第二起吊工装设有吊耳;
20.配置有移动钢桩搁置架,移动钢桩部分穿过钢桩导向方槽后移动钢桩搁置架承住移动支架。
21.优选地,台车结构还设有倾斜状态支撑工装,倾斜状态支撑工装用于保证移动钢桩的倾斜放置状态稳定;
22.倾斜状态支撑工装包括限位底座和限位板,限位底座焊接于船体结构,限位板焊接于台车结构,当移动钢桩安装于台车结构且处于倾斜放置状态时,限位板抵住限位底座。
23.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方法,采用上述的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包括:
24.固定钢桩安装流程,其中,钢桩固定套拼焊后与固定钢桩试穿,然后钢桩固定套安装到位,由起重机牵引旋转到穿桩状态,起重机抬吊固定钢桩移动实现穿桩落位,实现固定钢桩处于非竖直放置状态;
25.移动钢桩安装流程,其中,台车结构拼焊后与移动钢桩试穿,然后台车结构安装到位,由起重机牵引旋转到穿桩状态,起重机抬吊移动钢桩移动实现穿桩落位,实现移动钢桩处于非竖直放置状态。
26.优选地,固定钢桩安装流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27.s1、预先制作水平安装基座,便于钢桩固定套倒立组焊,水平安装基座下方与地面基座焊接固定牢固,激光找平基座上端面,将钢桩固定套焊牢于水平安装基座;
28.s2、进行钢桩固定套与对应固定钢桩全程试穿实验,在船台现场用固定套搁置架将钢桩固定套水平放置,用门座式起重机抬吊对应固定钢桩并平移,逐步全程滑入钢桩固定套,以固定钢桩与钢桩固定套之间无干涉卡阻现象为准;
29.s3、进行船槽摆墩,在钢桩固定套对应位置摆放支撑墩;
30.s4、将钢桩固定套安装于船台,将钢桩固定套进行船槽落位,安装倒桩轴以实现钢桩固定套的转动安装,将绞车安装到位;
31.s5、旋转钢桩固定套并处于水平状态支撑,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状态,于钢桩固定套下方放置固定套搁置架,将固定套搁置架与船体结构焊接牢固;
32.s6、穿行安装固定钢桩并落位,将固定钢桩通过门座式起重机吊起,并逐步向钢桩固定套内穿行,直至将固定钢桩放置在固定钢桩搁置架。
33.优选地,移动钢桩安装流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34.p1、台车结构呈多段分开加工后,于船台现场进行拼焊;
35.p2、进行台车结构与移动钢桩全程试穿实验,在船台现场用支撑架将台车结构水平放置,抬吊移动钢桩并平移,逐步全程滑入台车结构的钢桩导向方槽,以移动钢桩与台车机构之间无干涉卡阻现象为准;
36.p3、进行船槽摆墩,在台车结构对应位置摆放支撑墩;
37.p4、将台车结构安装于船台,起吊台车结构并放置于摆墩,并用起重机和台车结构下方千斤顶精确调整台车结构位置,对齐台车、行走装置销轴孔,台车结构中剖面腰线与船槽中剖面线对齐,安装台车行走滚轮,对齐台车和行走滚轮销轴孔中心线,从台车中部向行走滚轮方向穿销轴,穿轴后通过船体轴安装工艺孔安装船艉行走装置销轴端盖,固定船艉行走装置,将绞车安装到位;
38.p5、调整台车结构并固定于倾斜放置状态,以与水平方向呈夹角15
°‑
20
°
为准,并采用倾斜状态支撑工装使台车结构保持倾斜姿态稳定牢固;
39.p6、穿行安装移动钢桩并落位,将移动钢桩通过门座式起重机吊起,并逐步向吊车结构内穿行,直至将钢桩放置在移动钢桩搁置架,移动钢桩搁置架焊接于船台的相应位置处。
40.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充分利用船台施工环境资源,在无钢柱定位系统液压系统的配合下,实现钢桩固定套和台车的旋转和穿桩姿态的固定,克服由于钢桩过重过长且无液压系统利用时挖泥船安装钢桩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4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铲斗船钢柱系统布置图;
43.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钢桩布置图;
44.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移动钢桩布置图;
45.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钢桩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示意图;
46.图5为图4中a

a处的截面示意图;
47.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48.图7、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起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钢桩抬吊示意图;
50.图11为图9中c

c处的截面示意图;
51.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钢桩固定套落位图;
52.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钢桩固定套的第一旋转用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套搁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钢桩固定套旋转示意图;
55.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处于水平放置状态的钢桩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7、图18、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钢桩穿行落位示意图;
57.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台车落位图;
58.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台车机构其第二旋转用吊耳的示意图;
59.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倾斜状态支撑工装的示意图;
60.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台车结构旋转示意图;
61.图24为本申请提供的处于倾斜放置状态的台车结构示意图;
62.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起吊工装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63.图26为本申请提供的移动钢桩穿行落位示意图。
64.附图标注:100

固定钢桩,200

钢桩固定套,210

第一部分,211

定位座板,212

定位销,213

第一旋转用吊耳,220

第二部分,221

第一旋转轴孔,222

液压缸连接孔,230

胎架,240

第一起吊工装,241

侧板,242

弧板,244

兜吊吊带,245

螺杆,250

固定套搁置架,251

枕木,252

支撑梁,253

竖梁,254

底部横梁,255

枕木槽钢,256

斜撑槽钢,260

绞车,270

固定钢桩搁置架,300

移动钢桩,400

台车结构,410

千斤顶,420

第二旋转轴孔,430

第二旋转用吊耳,440

第二起吊工装,441

第二起吊工装吊耳,450

移动钢桩搁置架,460

倾斜状态支撑工装,461

限位底座,462

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6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挖泥船在还未安装液压系统时受船台起重设备限制,由于钢桩过重过长而存在钢桩安装不易的技术问题。
6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67.本申请提供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包括钢桩,钢桩安设于挖泥船的船体结构,钢桩具有非竖直放置状态和竖直垂降状态,钢桩被配置为可从非竖直放置状态旋转调整至竖直垂降状态。
6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69.请参照图1至图26,其中图1至图3展示本方案中移动钢桩300、固定钢桩100的整体布置示意图;其中图4至图19展示固定钢桩100及钢桩固定套200的相应结构和动作示意图;其中图20至图26展示移动钢桩300及台车结构400的相应结构和动作示意图。
70.在目前阶段,国内现有小型铲斗挖泥船钢桩定位系统中钢桩船台安装采用钢桩竖直垂降穿入钢桩固定套200、台车的钢桩导向方槽内后液压驱动钢桩固定套200、台车旋转使钢桩至放置状态位置的方式。
71.首先,需要理解的是,钢桩定位系统是铲斗挖泥船的关键设备,其建造精度直接影响铲斗挖泥船的操作稳定性、安全性、使用寿命,钢桩部件(钢桩固定套200、台车、钢桩)是钢桩定位系统的主要构件,其安装精度的控制是钢桩定位系统建造质量关键控制过程。
72.发明人发现,挖泥船在下水之前、于船台制造时,一般情况需要将钢桩以竖直状态布置在挖泥船上,做出钢桩下落准备。由于船台工作环境较差,情况复杂,在挖泥船上还处于没有安装液压系统的状态,但钢桩一般均较长、较重,尤其针对大型铲斗挖泥船,钢桩达到110t重、36米长的地步,受限于船台起重设备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在还没有安装液压系统的情况下,存在钢桩安装不易的问题,亟需改进。
73.因此,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方法,其通过对钢桩所处姿态的相关调
控,在无液压系统以及受限于船台起重设备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的情况下,开始时将钢桩以非竖直放置状态安装于船体结构,之后通过船台上起重机等设备将钢桩从非竖直放置状态调整至竖直垂降状态,从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理解的是,这样做的目的其中之一是让钢桩先以竖直垂降状态设置在船体结构后挖泥船再下水,避免要在挖泥船上布置大型起吊设备。
74.当钢桩处于上述的竖直垂降状态时,其能够进行垂直下降、进行钢桩定位、固定船体结构。
75.在上述的挖泥船钢桩安装方法,统共涉及有两组固定钢桩100以及一组移动钢桩300,钢桩包括两组固定钢桩100,两组固定钢柱布置在船艉两舷且呈左右舷对称设置,固定钢桩100具有水平放置状态和竖直垂降状态;钢桩还包括一组移动钢桩300,移动钢桩300布置在艏部船中位置,移动钢桩300具有倾斜放置状态和竖直垂降状态,移动钢桩300处于倾斜放置状态时用于避开其它船体结构放置,消除移动钢桩300与其它船体结构的可能干涉。倾斜放置状态中,移动钢桩300的轴线与水平的船体结构线互成夹角,控制在15
°‑
20
°
较佳。
76.基于上述的发明构思,发明人提供一种具体的挖泥船钢桩安装方法,如下:
77.包括固定钢桩100安装流程和移动钢桩300安装流程,在固定钢桩100安装流程中,钢桩固定套200拼焊后与固定钢桩100试穿,然后钢桩固定套200安装到位,由起重机牵引旋转到穿桩状态,起重机抬吊固定钢桩100移动实现穿桩落位,实现固定钢桩100处于非竖直放置状态;在移动钢桩300安装流程中,台车结构400拼焊后与移动钢桩300试穿,然后台车结构400安装到位,由起重机牵引旋转到穿桩状态,起重机抬吊移动钢桩300移动实现穿桩落位,实现移动钢桩300处于非竖直放置状态。
78.现对固定钢桩100安装流程进行更优选的具体限定,固定钢桩100安装流程中,包括以下:
79.步骤s1、预先制作水平安装基座,便于钢桩固定套200倒立组焊,水平安装基座下方与地面基座焊接固定牢固,激光找平基座上端面,将钢桩固定套200焊牢于水平安装基座;
80.步骤s2、进行钢桩固定套200与对应固定钢桩100全程试穿实验,在船台现场用支撑架将钢桩固定套200水平放置,用门座式起重机抬吊对应固定钢桩100并平移,逐步全程滑入钢桩固定套200,以固定钢桩100与钢桩固定套200之间无干涉卡阻现象为准;
81.步骤s3、进行船槽摆墩,在钢桩固定套200对应位置摆放支撑墩;
82.步骤s4、将钢桩固定套200安装于船台,将钢桩固定套200进行船槽落位,安装倒桩轴以实现钢桩固定套200的转动安装,将绞车260安装到位;
83.步骤s5、旋转钢桩固定套200并处于水平状态支撑,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状态,于钢桩固定套200下方放置固定套搁置架250,将固定套搁置架250与船体结构焊接牢固;
84.步骤s6、穿行安装固定钢桩100并落位,将固定钢桩100通过门座式起重机吊起,并逐步向钢桩固定套200内穿行,直至将固定钢桩100放置在固定钢桩搁置架270。
85.优选地,在步骤s1中,请参照图4,钢桩固定套200至少由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组合而成,钢桩固定套200配置有胎架230,胎架230形成水平安装基座,钢桩固定套200倒立组焊于胎架230,第一部分210倒立放置在胎架230,第二部分220倒扣在第一部分210,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20固定连接,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20配合形成钢柱贯穿腔;
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已进行预装并对接,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20的连接处配置有定位座板211和定位销212,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20通过定位销212定位后再进行焊接固定。
86.步骤s1中,胎架230的支撑板布置在相应的钢桩固定套200筋板位置,对应焊接,各支撑板间采用筋板连接加强,激光找平支撑板上端面,控制其平面度不大于0.5mm较佳。
87.步骤s1中,将第一部分210的上部大平台朝下放置、倒立放置在胎架230支撑板上,搭好手脚架,将钢桩固定套200上部校平,利用激光经纬仪找正钢桩固定套xyz基准线,并检查内部方槽(即钢柱贯穿腔)铅锤情况,垂直度不大于2mm较佳,定位后将钢桩固定套200上部与水平装配基座支撑板焊牢固定。
88.步骤s1中,请参照图4、图5和图6,将第二部分220底朝上扣在第一部分210上,还原内场上、下部联接处的四件定位座板211和定位销212,定位座板211和定位销212在制造厂内部上、下部支座完成后已进行预装并对接,定位后检查上、下部方槽垂直度,以不大于2mm为准,将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20点焊预定位。
89.步骤s1中,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20施焊时,采用双人对称焊接减少变形,焊接材料、焊接规格满足相关规定。
90.优选地,请参照图7至图11,在步骤s2中,涉及有第一起吊工装240。钢桩固定套200配置有第一起吊工装240,第一起吊工装240可拆卸安装于固定钢桩100,第一起吊工装240设有吊耳,若干第一起吊工装240共同依次安装于固定钢桩100以形成起吊条,起重机通过起吊条的两个吊耳抬吊起固定钢桩100并使固定钢桩100逐步全程穿过钢柱贯穿腔;其中,部分第一起吊工装240可于临近钢桩固定套200时拆卸并安装至已经穿过钢桩固定套200的部分固定钢柱。
91.步骤s2中,在船台现场用支撑架将钢桩固定套200水平放置,用二台门座式起重机配合第一起吊工装240抬吊钢桩固定套200。其中,逐步全程滑套钢桩套,以钢柱与钢套之间无干涉卡阻现象,间隙符合图纸,为判断标准。
92.步骤s2中,请参照图7、图8和图11,第一起吊工装240包括侧板241和弧板242,在钢桩的一个径向横截面上,四角位置分别布置有一个第一起吊工装240,共同围合正方形,相邻的两个第一起吊工装240通过螺杆245相连,实现第一起吊工装240安装于钢桩,安装牢固,并且方便拆卸。若干个第一起吊工装240沿钢柱的长度方向配合,形成起吊条。
93.步骤s2中,图9和图10中,通过兜吊吊带244,以兜吊的方式配合第一起吊工装。采用如图9和图10所述的起吊方式,使固定钢桩100安装穿行于钢桩固定套200内时方便吊点位置的更改。
94.在步骤s3中,涉及船槽摆墩,在钢桩固定套200其筋板对应位置摆放支撑墩,以便于钢桩固定套200就位支撑,以及安装时调整。
95.优选地,在步骤s4中,请参照图12至图16,还涉及有旋转轴孔和起吊孔的设置。第二部分220设有第一旋转轴孔221和液压缸连接孔222,钢桩固定套200通过第一旋转轴孔221与船体结构转动连接;钢桩固定套200设有第一旋转用吊耳213,第一旋转用吊耳213固定安装于第一部分210,第一旋转用吊耳213与第一旋转轴孔221分别设于钢桩固定套200的斜对角两端处;钢桩固定套200配置有固定套搁置架250,固定套搁置架250与钢桩固定套200固定设置,固定钢桩100穿过钢桩固定套200后固定套搁置架250承住固定钢桩100,固定
套搁置架250焊接于船体结构。
96.在步骤s4中,采用100吨门座式起重机通过钢丝绳和吊耳起吊,将钢桩套放置在摆墩上,该吊耳设有起吊孔,并用钢桩固定套200下方的千斤顶410调整钢桩固定套200位置,使钢桩固定套200其旋转基座轴孔与钢套上轴孔对齐,钢套中剖面腰线与船槽中剖面线对齐。
97.在步骤s4中,关于安装倒桩轴。检查钢桩固定套200与船体间间隙,采用100吨门座式起重机,通过钢柱固定套下方千斤顶410精确调整钢柱固定套位置,装入倒桩轴,并装配轴端卡板,船体和钢柱固定间隙不大于3mm为准,钢桩固定套200中剖面腰线与船槽中剖面线对齐。后将绞车260安装到位。
98.在步骤s4中,请参照图13,展示有钢桩固定套200的第一旋转用吊耳213结构形式,该吊耳包括腹板和加强筋板等。参照图15,第一旋转用吊耳213与第一旋转轴孔221分别设于钢桩固定套200的斜对角两端处。
99.在步骤s5中,涉及有固定套搁置架250,请参照图14,固定套搁置架250包括枕木251、支撑梁252、竖梁253、底部横梁254、枕木槽钢255和斜撑槽钢256。其中枕木251用于支撑钢桩固定套200,竖梁253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部横梁254,斜撑槽钢256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部横梁254,竖梁253的上端、斜撑槽钢256的上端同时固定连接支撑梁252,支撑梁252的上端安装枕木槽钢255,枕木251安装于枕木槽钢255中。
100.在步骤s5中,旋转钢桩固定套200并在水平状态支撑,为后续钢桩的水平放置状态提供条件。其中,采用100吨门座式起重机通过钢丝绳和第一旋转用吊耳213牵引钢桩固定套200,如图15所示,将钢桩固定套200调整至水平状态,并于图16所示,在艏部方向钢桩固定套200前导向板下方放置固定套搁置架250,将支架与船体结构焊接牢固。
101.在步骤s6中,请参照图17至图19,采用二台100吨门座式起重机通过钢丝绳和第一起吊工装240,将固定钢柱吊起,逐步向钢桩固定套200内穿行,直至将钢桩放置在固定钢桩搁置架270上。
102.现对移动钢桩300流程进行详细说明,移动钢桩300安装流程中,包括以下:
103.步骤p1、台车结构400呈多段分开加工后,于船台现场进行拼焊;
104.步骤p2、进行台车结构400与移动钢桩300全程试穿实验,在船台现场用支撑架将台车结构400水平放置,抬吊移动钢桩300并平移,逐步全程滑入台车结构400的钢桩导向方槽,以移动钢桩300与台车机构之间无干涉卡阻现象为准;
105.步骤p3、进行船槽摆墩,在台车结构400对应位置摆放支撑墩;
106.步骤p4、将台车结构400安装于船台,起吊台车结构400并放置于摆墩,并用起重机和台车结构400下方千斤顶410精确调整台车结构400位置,对齐台车、行走装置销轴孔,台车结构400中剖面腰线与船槽中剖面线对齐,安装台车行走滚轮,对齐台车和行走滚轮销轴孔中心线,从台车中部向行走滚轮方向穿销轴,穿轴后通过船体轴安装工艺孔安装船艉行走装置销轴端盖,固定船艉行走装置,将绞车260安装到位;
107.步骤p5、调整台车结构400并固定于倾斜放置状态,以与水平方向呈夹角15
°‑
20
°
为准,并采用倾斜状态支撑工装460使台车结构400保持倾斜姿态稳定牢固;
108.步骤p6、穿行安装移动钢桩300并落位,将移动钢桩300通过门座式起重机吊起,并逐步向吊车结构内穿行,直至将钢桩放置在移动钢桩搁置架450,移动钢桩搁置架450焊接
于船台的相应位置处。
109.台车结构400设有相应结构。移动钢桩300配置有台车结构400,台车结构400采用分段制造后拼装的方式,台车结构400设有钢桩导向方槽;台车结构400设有第二旋转轴孔420,台车结构400通过第二旋转轴孔420与船体结构转动连接;台车结构400设有第二旋转用吊耳430,第二旋转用吊耳430和第二旋转轴孔420分别设于台车结构400的斜对角两端处;台车结构400配置有第二起吊工装440,第二起吊工装440可拆卸安装于移动钢柱,第二起吊工装440设有吊耳;台车结构400配置有移动钢桩搁置架450,移动钢桩300部分穿过钢桩导向方槽后移动钢桩搁置架450承住移动支架。
110.在步骤p1中,台车结构400采用分段结构,于船台现场拼焊,与钢桩固定套200的步骤s1类似,包括先作一水平安装基座,后将台车结构400的多个部分按照倒立的先后顺序,依次焊接,其中分段设计有利于各部分的制造精度和降低制造难度,现场拼焊还方便调整。
111.在步骤p2中,台车结构400与移动钢桩300全程试穿实验,与钢桩固定套200的步骤s2类似,以无干涉卡阻现象为准。
112.在步骤p3中,进行船槽摆墩,与钢桩固定套200的步骤s3类似,请参照图20,在对应筋板位置处摆放支撑墩,便于就位时支撑,和安装时调整。
113.在步骤p4中,请参照图20,台车结构400上端面设有吊耳,起重机作用该吊耳,起吊台车结构400放置于摆墩上,并用起重机和台车结构400下方的千斤顶410精确调整台车位置。对齐台车、行走装置销轴孔,台车与船体导向板间隙不大于5mm,且两边对称,台车中剖面腰线与船槽中剖面线对齐。
114.在步骤p4中,台车结构400通过第二旋转轴孔420可转动地安装于船体结构。
115.在步骤p4中,还进行台车行走滚轮的安装,对齐台车和行走滚轮销轴孔中心线,从台车中部向行走滚轮方向穿销轴,穿销轴后通过船体轴安装工艺孔安装船艉行走装置销轴端盖,固定船艉行走装置。之后将绞车260安装到位。
116.优选地,在步骤p5中,涉及有倾斜状态支撑工装460。请参照图22,倾斜状态支撑工装460用于保证移动钢桩300的倾斜放置状态稳定;倾斜状态支撑工装460包括限位底座461和限位板462,限位底座461焊接于船体结构,限位板462焊接于台车结构400,当移动钢桩300安装于台车结构400且处于倾斜放置状态时,限位板462抵住限位底座461。请参照图26,图26展示由倾斜状态支撑工装460作用时限位板462与限位底座461配合,共同辅助固定移动钢柱的倾斜放置状态的示意。
117.在步骤p5中,优选调整移动钢桩300倾斜放置15
°‑
20
°
。步骤p5中,采用100吨门座式起重机通过钢丝绳配合第二旋转用吊耳430牵引,将台车结构400调整到放置状态,15
°‑
20
°
倾斜,并用倾斜状态支撑工装460限位,使台车结构400保持倾斜姿态稳定牢固。
118.在步骤p6中,移动钢桩300的小部分穿过台车结构400的方槽,保证移动钢桩300在不改变吊点位置情况下一次性穿行落位。第二起吊工装440配合第二起吊工装吊耳441牵引,将移动钢桩300吊起,逐步向台车的方槽内穿行,直至移动钢桩300放置在移动钢桩搁置架450上,如图26所示。
119.基于上述的挖泥船钢桩安装方法,及其中涉及的相应装置机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该系统包括挖泥船钢桩安装方法中的各装置机构、相关连接关系、相对设置关系及作用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120.需要说明的是,钢桩安设于挖泥船的船体结构,钢桩具有非竖直放置状态和竖直垂降状态,钢桩被配置为可从非竖直放置状态旋转调整至竖直垂降状态。在上述的描述中,限定固定钢桩100的非竖直放置状态为水平放置状态,限定移动钢桩300的非竖直放置状态为倾斜放置状态。相应的非竖直放置状态不非得限定为一定水平或者一定倾斜,可依照实际船体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安排。
121.综上所述,上述的挖泥船钢桩安装系统和挖泥船钢桩安装方法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22.1、钢桩固定套200、台车结构400均选用分段焊接的方式,并于部件分段处设置还原销结构,实现分段部件内场成功制作和机械加工,船台拼装还原内场预装状态,保证钢桩固定套200、台车结构400的加工精度,减少在船台时部件的机械加工内容和时间;
123.2、在钢桩上船台穿行安装前设置钢桩与钢桩固定套200、台车试穿行试验,体验实物验证钢桩外形与钢桩固定套200、台车的钢桩导向方槽尺寸的配合正确性;
124.3、实现钢桩固定套200、台车与船台穿销轴时定位姿态的精确调整,同时保证钢桩固定套200、台车外侧与船体间间隙;
125.4、根据钢桩固定套200、台车的结构形式,在其特定的位置设置起吊耳板,实现钢桩固定套200、台车在起重机牵引下绕旋转销轴旋转,以使钢桩固定套200、台车达到穿桩姿态;
126.5、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和精确调整,实现钢桩固定套200、台车倾斜姿态的精确调整和支撑固定,以保证其穿桩姿态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127.6、钢桩固定套200/台车船台拼焊,其安装到位后起重机牵引旋转到穿桩状态,并用支撑结构支撑和精确调整,起重机抬吊钢桩水平移动实现穿桩落,此整体方案根据钢桩部件的结构特点,最大限度的减少现场施工环节,充分利用船台施工环境资源,在无钢桩定位系统液压系统的配合下,高精度实现钢桩部件(钢桩固定套200、台车、钢桩)船台安装;
128.7、分别设计钢桩穿行于钢桩固定套200时的起吊工装吊具和穿行于台车的起吊耳板,使钢桩安装穿行于固定套内时方便吊点位置的更改,在不更换吊点位置情况下能实现钢桩穿行于台车结构400内并安装到位。
129.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1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