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2212发布日期:2021-03-23 10:5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江河湖泊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等均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现在一般采用垃圾收集船来进行水面上漂浮物的清理。

公告号为cn22058014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翻斗式垃圾收集船,包括左右两个船体以及由该两个船体共同承托的甲板,两所述船体之间留有供垃圾漂过的间隙,并且在该间隙上方的甲板安装有垃圾收集箱和翻斗装置,其中所述垃圾箱布置于翻斗装置后方,所述翻斗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甲板上的支撑架、铰接于支撑架上的摆臂、连接于该摆臂上的翻斗以及用于驱动该摆臂摆动的翻斗驱动单元,所述铰接于支撑架的摆臂通过翻斗驱动单元驱动而转动,以带动所述翻斗前后翻转,翻斗在前翻后伸入两船体间隙的水面收集垃圾,翻斗在后翻后倾倒垃圾至垃圾收集箱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翻斗式垃圾收集船工作时,仅通过船体运动让垃圾自行飘入船体之间的间隙内,然后通过翻斗前翻伸入两船体间隙的水面收集垃圾,船收集垃圾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漂浮物的打捞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包括船体、打捞机构和垃圾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机构,所述船体一端一体成型有呈对称设置的左船头和右船头,两组所述收集机构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左船头与所述右船头相背一侧,两组所述收集机构对称设置,所述左船头与所述右船头之间形成贯穿所述船体甲板且一端与水面连通的空腔,所述打捞机构包括转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一侧的摆臂、固定连接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转动杆一端且位于空腔上方的翻斗主体和固定安装在船体甲板上的翻斗驱动组件,所述翻斗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动翻斗主体伸入或伸出水面,所述垃圾仓位于所述翻斗驱动组件远离所述翻斗主体一侧的船体甲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翼驱动组件驱动收集机构转动,可以使得水面上更多的漂浮物可以汇聚于空腔内,打捞机构通过翻转主体将漂浮物打捞至船体的垃圾仓处,提高了垃圾收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旋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轴一侧的转翼和固定安装在船体甲板上的转翼驱动组件,所述转翼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翼转动,所述旋转轴下端设置有一半球体凹槽,所述船体固定连接有一与所述半球体凹槽嵌设的半圆球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球凸块的设置,可以对旋转轴起到限位作用,旋转轴与船体间除了旋转轴轴线方向外的作用力其他方向的作用力相互抵消,使得转翼的转动不易发生偏移,转动的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转翼贴合于所述船体且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转翼靠近船体一侧的外壁为流线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线型的外壁使得转翼在水中转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转翼在收集漂浮物时更加快速,提高了垃圾收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翼内壁固定连接有沿着所述转翼弧度方向设置的横隔板和若干个垂直于所述横隔板的纵隔板,每一所述纵隔板间平行等距设置,所述横隔板垂直且贯穿所述纵隔板,所述横隔板与所述纵隔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翼内壁的横隔板和纵隔板的设置,使得转翼内部结构更加紧密,转翼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斗主体包括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且具有垃圾倾倒口的不规则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下端内壁且平行等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固定板、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的若干个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两侧内壁且平行等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三固定板和贯穿所述第三固定板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的若干个第四固定板,相邻所述第一固定板间构成第一中空槽,相邻所述第三固定板间构成第二中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斗主体在打捞较大的垃圾时,可以通过第一中空槽和第二中空槽将垃圾带出来的水进行简单的过滤,避免翻斗主体将垃圾带出来的水带入垃圾仓内,从而造成垃圾仓内水的积存使得垃圾存放空间减少,垃圾收集效率变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摆臂倾斜设置,当所述摆臂转动至所述船体甲板上方且与所述船体甲板垂直时,所述垃圾倾倒口朝向所述垃圾仓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垃圾倾倒口朝向垃圾仓倾斜,使得摆臂的转动角度不必大于180度便可将翻斗主体内的垃圾可直接倒入垃圾仓内,提高了打捞机构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底部包括直边和弧边,所述直边和所述弧边一体成型,当所述摆臂转动至所述船体甲板上方且与所述船体甲板垂直时,所述直边位于靠近所述垃圾仓一侧,所述弧边位于远离所述垃圾仓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边的设置使得翻斗主体内的垃圾更容易滑离翻斗主体进入垃圾仓内,弧边的设置使得翻斗主体在水中进行打捞时,翻斗主体受到的阻力更小,翻动主体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打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一固定板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中空槽内部,相邻所述第二固定板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中空槽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中空槽和第二中空槽仅可以进行简单的过滤,较小的漂浮物仍无法过滤,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得打捞机构可以用于水生植物这类较小漂浮物的打捞,提高了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仓与所述打捞机构间设置有卸载机构,所述卸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船体甲板上的起重柱、与所述起重柱上端转动连接的吊杆、固定套设在吊杆上的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吊杆倾斜设置的臂杆以及用于连接臂杆和吊杆的连接弯头,所述支撑板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主动滑轮,所述臂杆侧壁固定连接有滑车组,所述臂杆远离连接部件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吊起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垃圾仓内打包好的垃圾通过卸载机构进行卸载,滑车组、滑轮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进行垃圾卸载时更加轻松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弯头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吊杆和所述臂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的设置加强了臂杆与吊杆的连接强度,使得臂杆与吊杆的连接更加稳固。

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收集机构可以使得水面上更多的漂浮物可以汇聚于空腔内,打捞机构通过翻斗主体可将漂浮物打捞至船体的垃圾仓内,提高了垃圾收集的效率。

2.打捞机构在打捞如垃圾这类的漂浮物时,可以通过第一中空槽和第二中空槽将垃圾带出来的水进行简单的过滤,翻斗主体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使得打捞机构可以用于水生植物这类较小的漂浮物的打捞,提高了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的实用性。

3.卸载机构设置,使得工人在进行垃圾卸载时更加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打捞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打捞机构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卸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打捞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打捞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船体;11、左船头;12、右船头;13、空腔;14、半球体凹槽;2、收集机构;21、转翼驱动组件;22、转翼;23、旋转轴;24、圆球凸块;25、纵隔板;26、横隔板;3、打捞机构;31、翻斗主体;311、框架;3111、直边;3112、弧边;312、第一固定板;313、第二固定板;314、第三固定板;315、第四固定板;316、第一中空槽;317、第二中空槽;318、第一过滤网;319、第二过滤网;32、摆臂;33、转动杆;34、翻斗驱动组件;35、垃圾倾倒口;4、卸载机构;41、起重柱;42、支撑板;43、连接弯头;44、固定块;45、吊杆;46、臂杆;47、主动滑轮;48、滑车组;49、吊起滑轮;5、垃圾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包括船体1、打捞机构3、垃圾仓5和收集机构2,船体1整体采用了碳素钢材料,船体1一端一体成型有呈对称设置的左船头11和右船头12,左船头11与右船头12之间形成贯穿船体1甲板且一端与水面连通的的空腔13,两组收集机构2分别转动连接于左船头11与右船头12相背一侧,两组收集机构2对称设置,使得水面上更多的漂浮物可以汇聚于空腔13内,打捞机构3包括翻斗主体31和固定安装于船体1甲板上的翻斗驱动组件34,翻斗驱动组件34驱动位于空腔13上方的翻斗主体31转动,打捞机构3通过翻斗主体31将漂浮物打捞至船体1的垃圾仓5处,垃圾仓5位于翻斗驱动组件34远离翻斗主体31一侧的船体1甲板上。

垃圾仓5为中空的长方体,且垃圾仓5外壁焊接于船体1内部,垃圾仓5上端为敞口,方便打捞机构3将打捞的垃圾倒入垃圾仓5内部。

参照图2和图3,收集机构2包括旋转轴23、固定连接于旋转轴23一侧的转翼22和固定安装于船体1甲板上的转翼驱动组件21,转翼驱动组件21包括螺栓固定于船体甲板上的转翼驱动马达,转翼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旋转轴23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旋转轴23沿其长度方向上焊接有转翼22,为了对旋转轴23进行限位,使转翼22的转动不发生偏移,旋转轴23下端设置有一半球体凹槽14,船体1上焊接有一与半球体凹槽14嵌设的半圆球凸块24,半球体凹槽14和半圆球凸块24均由铝、锌、铟合金材料加工而成,铝、锌、铟合金材料作为牺牲阳极材料,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对其的侵蚀。

当转翼22贴合于船体1且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转翼22远离船体1一侧的外壁为曲面,使得转翼22远离船体1一侧的外壁与船体1的外侧壁可以对接,转翼22靠近船体1一侧的外壁为流线型,使得转翼22在水中转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转翼22在收集漂浮物时更加快速。

转翼22内壁焊接有一个沿着转翼22弧度方向设置的横隔板26和若干个垂直于横隔板26的纵隔板25,多个纵隔板25间平行等距设置,横隔板26贯穿纵隔板25且与纵隔板25焊接,从而使得转翼22内部结构更加紧密。

参照图4和图5,打捞机构3包括一根转动杆33和沿转动杆33长度方向焊接的两个摆臂32,翻斗驱动组件34包括两个翻斗驱动马达,翻斗驱动马达对称设置于旋转轴23两端且其输出轴与转动杆33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翻斗主体31包括与两个摆臂32远离转动杆33一端焊接且具有垃圾倾倒口35的不规则框架311、焊接于框架311下端内壁且平行等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固定板312、贯穿第一固定板312且与第一固定板312焊接的若干个第二固定板313、焊接于框架311两侧内壁且平行等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三固定板314和贯穿第三固定板314且与第三固定板314焊接的若干个第四固定板315,相邻第一固定板312间构成呈长条形的第一中空槽316,相邻第三固定板314间构成呈长条形的第二中空槽317,通过第一中空槽316和第二中空槽317可以将垃圾带出来的水进行简单的过滤,避免翻斗主体31将垃圾带出来的水带入垃圾仓5内,从而造成垃圾仓5内水的积存。

框架311相对于摆臂32倾斜45度角设置,当摆臂32转动至船体1甲板上方且与船体1甲板垂直时,垃圾倾倒口35朝向垃圾仓5倾斜,使得摆臂32的转动角度不必大于180度便可将翻斗主体31内的垃圾可直接倒入垃圾仓5内,提高了打捞机构3的工作效率。框架311底部包括直边3111和弧边3112,直边3111和弧边3112一体成型,当摆臂32转动至船体1甲板上方且与船体1甲板垂直时,直边3111位于靠近垃圾仓5一侧,使得翻斗主体31内的垃圾更容易滑离翻斗主体31进入垃圾仓5内,弧边3112位于远离垃圾仓5一侧,使得翻斗主体31在水中进行打捞时,翻斗主体31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垃圾的打捞。

参照图2和图6,垃圾仓5与打捞机构3间设置有卸载机构4,卸载机构4包括焊接于船体1甲板上的起重柱41、与起重柱41上端转动连接的吊杆45、固定套设在吊杆45上的支撑板42、相对于吊杆45倾斜向上设置的臂杆46以及用于连接臂杆46和吊杆45的连接弯头43,连接弯头43一端与吊杆45上端焊接,连接弯头43另一端与臂杆46焊接,支撑板42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一主动滑轮47,臂杆46侧壁焊接有一滑车组48,臂杆46远离连接弯头43一端焊接有一吊起滑轮49,在吊起滑轮49上设置有稳索,稳索一端与垃圾仓5中打包好的垃圾相连,另一端通过设置在臂杆46侧壁的滑车组48的导向作用,沿臂杆46侧壁至主动滑轮47处,通过主动滑轮47的控制将垃圾的吊起,使得工人在进行卸载时更加轻松省力。

连接弯头43一侧焊接有一固定块44,固定块44两端分别与吊杆45和臂杆46焊接,固定块44所用的材料为可锻铸铁,可锻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固定块44的设置加强了臂杆46与吊杆45的连接强度,使得臂杆46与吊杆45的连接更加牢固。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清理水面上的生活垃圾时,转翼22从贴合于船体1的状态朝船体1的前进方向转动,直至将生活垃圾收集至空腔13内,翻斗主体31将垃圾打捞出水面,垃圾所带出的水通过第一中空槽316和第二中空槽317滤除,翻斗主体31转动将垃圾投入垃圾仓5内,当清理完毕时,船体1移动至回收站,使用者将垃圾仓5内的垃圾打包完成后通过主动滑轮47收紧稳索,将垃圾吊起,转动杆33转动,将吊起的垃圾转离船体1,放松稳索,将垃圾放到回收站中。

实施例2

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第一固定板312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网318,第一过滤网318位于第一中空槽316内部,相邻第二固定板313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过滤网319,第二过滤网319位于第二中空槽317内部。通过第一过滤网318和第二过滤网319,使得打捞机构3可以用于水生植物这类较小漂浮物的打捞,提高了翻斗式漂浮物打捞船的实用性。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清理水面上的水生植物时,转翼22从贴合于船体1的状态朝船体1的前进方向转动,直至将生活垃圾收集至空腔13内,翻斗主体31将垃圾打捞出水面,垃圾所带出的水通过第一中空槽316和第二中空槽317滤除,翻斗主体31转动将垃圾投入垃圾仓5内,当清理完毕时,船体1移动至回收站,使用者将垃圾仓5内的垃圾打包完成后通过主动滑轮47收紧稳索,将垃圾吊起,转动杆33转动,将吊起的垃圾转离船体1,放松稳索,将垃圾放到回收站中。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