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0584发布日期:2022-02-19 12:5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护舷都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圈制成,利用橡胶圈本身的弹性来缓解船对码头边缘的冲力,虽具备缓冲作用,但属于被动防护,在船舶冲向岸边时,随着冲击力的不断增加,缓冲力度变化不大,缓冲效果有限,且所有的缓冲力均需要由橡胶圈自我消化,当冲击力过大时,很容易导致橡胶圈损坏,同时,若橡胶圈发生形变过大,很容易导致无法及时复原,影响后续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


技术实现要素:

[0003][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具备“增加橡胶反弹力、分散冲击力、防止侧滑以及自动复原”等优点,解决了“被动防护,容易侧滑,无法复原”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增加橡胶反弹力、分散冲击力、防止侧滑以及自动复原”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左侧焊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外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伸缩杆的右侧且位于橡胶圈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分散机构,所述外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外侧焊接有补气机构,所述外框的右侧焊接有固定架。
[0006]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焊接在伸缩杆的左侧且位于橡胶圈的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左侧滑动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外侧焊接有伸缩弹簧,所述梯形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防护杆。
[0007]
优选的,所述分散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焊接在支撑板的左侧,所述支撑板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斜块,两个所述斜块之间焊接有弹簧架。
[0008]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焊接在外框的左侧,所述外框的左侧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固定杆与支撑板之间焊接有拉伸弹簧,所述固定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滑动轮。
[0009]
优选的,所述补气机构包括环形囊,所述环形囊的内侧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环形囊焊接在滑板和外框之间,所述外框与环形囊的连接处开设有出气口。
[0010]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内部开设有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通过伸缩杆连通至橡胶圈和支撑板之间。
[0011]
优选的,所述防护杆的右侧采用半圆形设计,且与橡胶圈贴合,所述防护杆滑动连接在支撑板的外侧且与梯形块为楔形连接状态。
[0012]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插接在滑板的外侧,所述滑动轮与连接柱和斜块均滑动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环形囊具有弹性且内部填充有空气,所述环形囊、出气口、外框均相
互连通。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橡胶圈带动防护杆运动,若船体与橡胶圈的接触面较小,仅仅只有单个防护杆运动,则防护杆会带动梯形块在支撑板上滑动,梯形块的滑动会带动相邻的防护杆反向运动并推动橡胶圈形变与船体接触,对接触点侧面进行防护,达到防止船体发生侧滑的效果。
[0016]
2、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橡胶圈被挤压带动防护杆运动,相邻的防护杆由于受到的冲击力不同,会出现运动距离长短不一的情况,受到冲击力较大的防护杆会向左运动距离更长,受到冲击力较小的防护杆会由于梯形块的作用向左运动距离较短,达到橡胶圈与船体的接触面积变大,增强缓冲力度和防止侧滑的效果。
[0017]
3、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防护杆带动支撑板运动,支撑板带动伸缩杆运动,使得伸缩杆变短,支撑板通过连接柱带动滑板在外框上滑动,此时固定杆处于静止状态,拉伸弹簧会由于支撑板的运动发生挤压,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支撑板带动斜块向右运动,滑动轮会在连接柱与斜块上滑动,并推动相邻的两个斜块做相向运动,斜块会挤压弹簧架,弹簧架的反推力会减缓斜块的运动,使得斜块在横向运动的同时也竖向运动,达到将船体带来的部分横向冲击力转换为竖向冲击力,并通过弹簧架进行缓冲的效果,使得冲击力分散,缓冲效果更佳。
[0018]
4、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滑板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环形囊,环形囊受到挤压会带到其内侧的复位弹簧发生形变,同时环形囊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口进入到外框内部开设的补气通道内,并通过补气通道流入橡胶圈余支撑板之间,使得橡胶圈发生膨胀,增强橡胶圈的反冲击性能,达到主动增强橡胶圈的缓冲性能的效果,当船体的冲击力度被消耗完后或这驶离岸边后,橡胶圈不再受力,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滑板复位,环形囊不再受力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并通过补气通道将橡胶圈余支撑板之间气体吸收,支撑板在伸缩杆的恢复作用下也向右运动,并带动防护杆运动,将变形的橡胶圈复原,达到在完场缓冲后自动复原的效果,方便后续的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支撑板附近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出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固定杆附近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环形囊附近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
图中:1、外框;2、橡胶圈;3、支撑机构;301、支撑板;302、梯形块; 303、伸缩弹簧;304、防护杆;4、分散机构;401、连接柱;402、斜块;403、弹簧架;5、缓冲机构;501、固定杆;502、滑板;503、拉伸弹簧;504、滑动轮;6、补气机构;601、环形囊;602、复位弹簧;603、出气口;7、伸缩杆;8、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5,一种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包括外框1,外框1的左侧焊接有伸缩杆7,伸缩杆7远离外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2,伸缩杆7的右侧且位于橡胶圈2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分散机构4,外框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缓冲机构5,缓冲机构5的外侧焊接有补气机构6,外框1的右侧焊接有固定架8,通过固定架8可将该装置固定安装在码头岸边。
[0027]
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板301,支撑板301焊接在伸缩杆7的左侧且位于橡胶圈2的右侧,支撑板301的左侧滑动连接有梯形块302,梯形块302的外侧焊接有伸缩弹簧303,梯形块30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防护杆304,防护杆304 的右侧采用半圆形设计,且与橡胶圈2贴合,防护杆304滑动连接在支撑板 301的外侧且与梯形块302为楔形连接状态,通过设置有梯形块302,使得防护杆304在受到冲击力作用后出现运动长短不一的情况,增加橡胶圈2与船体的接触面积,增强缓冲效果。
[0028]
分散机构4包括连接柱401,连接柱401焊接在支撑板301的左侧,支撑板301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斜块402,两个斜块402之间焊接有弹簧架403,缓冲机构5包括固定杆501,固定杆501焊接在外框1的左侧,外框1的左侧滑动连接有滑板502,固定杆501与支撑板301之间焊接有拉伸弹簧503,固定杆50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滑动轮504,固定杆501插接在滑板502的外侧,滑动轮504与连接柱401和斜块402均滑动连接,通过斜块402与弹簧架403 的作用,可将部分横向的冲击力转换成竖向力,使得冲击力发生分散。
[0029]
补气机构6包括环形囊601,环形囊601的内侧焊接有复位弹簧602,环形囊601焊接在滑板502和外框1之间,外框1与环形囊601的连接处开设有出气口603,通过设置有出气口603,使得环形囊601内的气体可通过出气口603排出。
[0030]
外框1的内部开设有补气通道,补气通道通过伸缩杆7连通至橡胶圈2 和支撑板301之间,环形囊601具有弹性且内部填充有空气,环形囊601、出气口603、外框1均相互连通,通过开设有补气通道,使得环形囊601内的气体可通过补气通道顺利进入到装置左侧,使得橡胶圈2发生膨胀,增加缓冲力度。
[0031]
在使用时,将若干个该装置通过固定架8依次固定安装在码头岸边,当船体靠岸时,船体边缘接触并挤压橡胶圈2,橡胶圈2带动防护杆304运动,若船体与橡胶圈2的接触面较小,仅仅只有单个防护杆304运动,则防护杆 304会带动梯形块302在支撑板301上滑动,梯形块302的滑动会带动相邻的防护杆304反向运动并推动橡胶圈2形变与船体接触,对接触点侧面进行防护,达到防止船体发生侧滑的效果,当船体与橡胶圈2的接触面较大时,橡胶圈2被挤压带动防护杆304运动,相邻的防护杆304由于受到的冲击力不同,会出现运动距离长短不一的情况,受到冲击力较大的防护杆304会向左运动距离更长,受到冲击力较小的防护杆304会由于梯形块302的作用向左运动距离较短,达到橡胶圈2与船体的接触面积变大,增强缓冲力度和防止侧滑的效果,此时防护杆304会带动支撑板301运动,支撑板301带动伸缩杆7运动,使得伸缩杆7变短,支撑板301通过连接柱401带动滑板502在外框1上滑动,
此时固定杆501处于静止状态,拉伸弹簧503会由于支撑板 301的运动发生挤压,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支撑板301带动斜块402向右运动,滑动轮504会在连接柱401与斜块402上滑动,并推动相邻的两个斜块402做相向运动,斜块402会挤压弹簧架403,弹簧架403的反推力会减缓斜块402的运动,使得斜块402在横向运动的同时也竖向运动,达到将船体带来的部分横向冲击力转换为竖向冲击力,并通过弹簧架403进行缓冲的效果,使得冲击力分散,缓冲效果更佳,在滑板502向左运动的过程中会挤压环形囊601,环形囊601受到挤压会带到其内侧的复位弹簧602发生形变,同时环形囊601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口603进入到外框1内部开设的补气通道内,并通过补气通道流入橡胶圈2余支撑板301之间,使得橡胶圈2发生膨胀,增强橡胶圈2的反冲击性能,达到主动增强橡胶圈2的缓冲性能的效果,当船体的冲击力度被消耗完后或这驶离岸边后,橡胶圈2不再受力,在拉伸弹簧503的作用下,滑板502复位,环形囊601不再受力后,在复位弹簧602 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并通过补气通道将橡胶圈2余支撑板301之间气体吸收,支撑板301在伸缩杆7的恢复作用下也向右运动,并带动防护杆304运动,将变形的橡胶圈2复原,达到在完场缓冲后自动复原的效果,方便后续的再次使用。
[0032]
综上,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橡胶圈2带动防护杆304运动,若船体与橡胶圈2的接触面较小,仅仅只有单个防护杆304运动,则防护杆304会带动梯形块302在支撑板301上滑动,梯形块302的滑动会带动相邻的防护杆304反向运动并推动橡胶圈2形变与船体接触,对接触点侧面进行防护,达到防止船体发生侧滑的效果。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橡胶圈2被挤压带动防护杆304运动,相邻的防护杆304由于受到的冲击力不同,会出现运动距离长短不一的情况,受到冲击力较大的防护杆304 会向左运动距离更长,受到冲击力较小的防护杆304会由于梯形块302的作用向左运动距离较短,达到橡胶圈2与船体的接触面积变大,增强缓冲力度和防止侧滑的效果。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防护杆304带动支撑板301运动,支撑板301带动伸缩杆7运动,使得伸缩杆7变短,支撑板 301通过连接柱401带动滑板502在外框1上滑动,此时固定杆501处于静止状态,拉伸弹簧503会由于支撑板301的运动发生挤压,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支撑板301带动斜块402向右运动,滑动轮504会在连接柱401与斜块 402上滑动,并推动相邻的两个斜块402做相向运动,斜块402会挤压弹簧架 403,弹簧架403的反推力会减缓斜块402的运动,使得斜块402在横向运动的同时也竖向运动,达到将船体带来的横向冲击力分散至竖向冲击力,并通过弹簧架403进行缓冲的效果,使得冲击力分散,缓冲效果更佳。该受力均匀的高强度橡胶护舷,通过滑板502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环形囊601,环形囊601受到挤压会带到其内侧的复位弹簧602发生形变,同时环形囊601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口603进入到外框1内部开设的补气通道内,并通过补气通道流入橡胶圈2余支撑板301之间,使得橡胶圈2发生膨胀,增强橡胶圈2 的反冲击性能,达到主动增强橡胶圈2的缓冲性能的效果,当船体的冲击力度被消耗完后或这驶离岸边后,橡胶圈2不再受力,在拉伸弹簧503的作用下,滑板502复位,环形囊601不再受力后,在复位弹簧602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并通过补气通道将橡胶圈2余支撑板301之间气体吸收,支撑板301 在伸缩杆7的恢复作用下也向右运动,并带动防护杆304运动,将变形的橡胶圈2复原,达到在完场缓冲后自动复原的效果,方便后续的再次使用。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