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9059发布日期:2021-11-03 20:1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援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


背景技术:

2.救生衣是消防部队实施水上救援任务时的必备装备,但是现有救生衣存在一系列的缺点,救生衣浮力小,没用备用浮力,不能满足水上救援的特殊需要,现有救生衣穿着的舒适性差,在水中衣体容易上翻,人在水中活动不灵活,阻力大,现有救生衣包裹气囊的口袋拉链必须用手方可拉开,在遇到激流、涡旋等特殊情况时,穿着者个人无法用手拉开拉链,如强行对气囊进行充气,口袋上的拉链会爆裂损坏,不能恢复原状,不可能反复使用。
3.专利号cn201210036592.3的公布了一种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为一体结构的衣服形状本体,本体为一内外两层结构的气囊体,在本体上设有充气装置,此充气装置为自助式的内置充气装置,整个本体为密闭结构,充气装置与构成本体的前襟、后背、袖子及裤腿通过本体内部的空腔相互连通;在本体的前襟部位设有拉链,此拉链为防水拉链;本发明与现有救生衣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救生衣为整体式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不与水接触,避免热量流失,减少落水者的体力损耗及体温,避免落水者因水冷而冻死;第二、自助式的内置充气装置使救生衣的穿着更为灵活,更容易穿上,可以穿上后再自己充气;第三、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使用更为方便。
4.上述技术的救生衣有以下缺点:1、该救生衣在使用时不方便进行穿戴,费事费力,降低了救生衣的使用效果,同时穿戴结构损害时不方便进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救生衣的使用效果,同时该救生衣在使用时容易被刮破,造成救生衣的使用效果降低,不能有效起到救援作用,使用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在使用时方便进行穿戴,同时损坏时,方便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提高救生衣的使用此效果,也能发射求救信号,方便进行救援,进一步提高救生衣的使用效果。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所述救生衣底端固定连接有衣摆,所述救生衣左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有多个,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有连接扣,所述救生衣左侧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扣,且固定扣有多个,所述救生衣左侧表面安装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表面安装有控制按钮。
8.可选的,所述固定扣由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和连接带组成,所述连接带固定连接于上固定块左侧壁,所述上固定块上表面和下固定块下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有多个,所述固定槽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贯穿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固定螺栓末端啮合连接有固定螺母。
9.可选的,所述救生衣表面设置由耐破层,所述耐破层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扣为金属环扣,所述信号发射器为防水信号发射器。
11.可选的,所述连接带底端设置有魔术贴子面,所述连接带前端设置有魔术贴母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
14.1、救生衣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分别安装有安装槽和固定扣,安装槽内部安装有连接扣,且连接扣为金属环扣,同时固定扣由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和连接带组成,穿戴时将固定带穿过连接扣再折叠过来,使得连接带前端的魔术贴母面与连接带末端的魔术贴子面粘接在一起,方便将救生衣固定在使用这身上,在使用时方便进行穿戴,提高救生衣的使用效果,同时下固定块位于救生衣内部,上固定块位于救生衣外表面,上固定块上表面和下固定块下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救生衣位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固定螺栓穿过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并与固定螺母啮合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将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固定在救生衣上,当固定扣损坏时,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方便将固定扣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提高救生衣的使用此效果,救生衣表面设置有耐破层,在使用时通过耐破层避免救生衣被划破,同时耐破层表面设置有耐磨层,通过耐磨层能也提高耐破层的耐磨性,长期使用不会被磨损,提高耐破层的使用寿命,能有效保护救生衣,提高救生衣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的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的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救生衣;2、衣摆;3、安装槽;4、连接扣;5、固定扣;6、信号发射器;7、控制按钮;8、上固定块;9、下固定块;10、连接带;11、固定槽;12、固定螺栓;13、固定螺母;14、耐破层;15、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进行详细的说明。
22.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包括救生衣1,所述救生衣1底端固定连接有衣摆2,所述救生衣1左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3,且安
装槽3有多个,所述安装槽3内部安装有连接扣4,所述救生衣1左侧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扣5,且固定扣5有多个,所述救生衣1左侧表面安装有信号发射器6,所述信号发射器6表面安装有控制按钮7。
23.示例的,在使用时通过连接扣4和固定扣5相互配合方便进行穿戴,同时损坏时,方便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提高救生衣的使用此效果,也能通过信号发射器6发射求救信号,方便进行救援,进一步提高救生衣的使用效果。
24.参考图2所示,所述固定扣5由上固定块8、下固定块9和连接带10组成,所述连接带10固定连接于上固定块8左侧壁,所述上固定块8上表面和下固定块9下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有多个,所述固定槽11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12,且固定螺栓12贯穿上固定块8和下固定块9,所述固定螺栓12末端啮合连接有固定螺母13。
25.示例的,救生衣1位于上固定块8和下固定块9之间,固定螺栓12穿过上固定块8和下固定块9,并与固定螺母13啮合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栓12和螺母进行连接将上固定块8和下固定块9固定在救生衣1上,当固定扣5损坏时,通过固定螺栓12和固定螺母13方便将固定扣5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提高救生衣1的使用此效果。
26.参考图3所示,所述救生衣1表面设置由耐破层14,所述耐破层14表面设置有耐磨层15。
27.示例的,在使用时通过耐破层14避免救生衣1被划破,同时耐破层14表面设置有耐磨层15,通过耐磨层15能也提高耐破层14的耐磨性,长期使用不会被磨损,提高耐破层14的使用寿命,能有效保护救生衣1,提高救生衣1的使用效果。
28.参考图1所示,所述连接扣4为金属环扣,所述信号发射器6为防水信号发射器。
29.示例的,金属环扣使用寿命长,不会轻易损坏,防水信号发射器6遇水时不会损坏,方便进行使用。
30.参考图2所示,所述连接带10底端设置有魔术贴子面,所述连接带10前端设置有魔术贴母面。
31.示例的,穿戴时将固定带穿过连接扣4再折叠过来,使得连接带10前端的魔术贴母面与连接带10末端的魔术贴子面粘接在一起,方便将救生衣1固定在使用这身上,在使用时方便进行穿戴,提高救生衣1的使用效果。
32.使用时,救生衣1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分别安装有安装槽3和固定扣5,安装槽3内部安装有连接扣4,且连接扣4为金属环扣,同时固定扣5由上固定块8、下固定块9和连接带10组成,穿戴时将固定带穿过连接扣4再折叠过来,使得连接带10前端的魔术贴母面与连接带10末端的魔术贴子面粘接在一起,方便将救生衣1固定在使用这身上,在使用时方便进行穿戴,提高救生衣1的使用效果,同时下固定块9位于救生衣1内部,上固定块8位于救生衣1外表面,上固定块8上表面和下固定块9下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12,救生衣1位于上固定块8和下固定块9之间,固定螺栓12穿过上固定块8和下固定块9,并与固定螺母13啮合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栓12和螺母进行连接将上固定块8和下固定块9固定在救生衣1上,当固定扣5损坏时,通过固定螺栓12和固定螺母13方便将固定扣5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提高救生衣1的使用此效果,救生衣1表面设置有耐破层14,在使用时通过耐破层14避免救生衣1被划破,同时耐破层14表面设置有耐磨层15,通过耐磨层15能也提高耐破层14的耐磨性,长期使用不会被磨损,提高耐破层14的使用寿命,能有效保护救
生衣1,提高救生衣1的使用效果,救生衣1表面安装有信号发射器6,在遇险时按下控制按钮7通过信号发射器6能发射求救信号,能快速被救援,且信号发射器6为防水信号发射器6,遇水时不会损坏,方便进行使用。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穿戴方便的激流救生衣,包括1、救生衣;2、衣摆;3、安装槽;4、连接扣;5、固定扣;6、信号发射器;7、控制按钮;8、上固定块;9、下固定块;10、连接带;11、固定槽;12、固定螺栓;13、固定螺母;14、耐破层;15、耐磨层,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