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救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0578发布日期:2022-04-07 03:1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救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救援设备、高层楼房着火逃生、自然灾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救助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野外旅行探索的运动项目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由于野外探索的地形、山势较为复杂,需要配备各种设备以备不时之需,而传统的探索救助设备较为笨重,不适合徒步携带,传统的救助设备功能较为单一,且救援效率较低,无法很好地满足需求;另外高层楼房着火,现在市场所销售的逃生器需要固定指定地方,不能随意移动逃生,还有遇到自然灾害,例如洪水时,可以随时抛出指定地方进行救援,还可以使用无人机送至指定地方进行施救。
3.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便携式救助器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救助器。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便携式救助器,包括基架及救助装置,所述救助装置安装于基架上,所述救助装置包括牵引绳、转动轴承、转动盘、制动机构及救援辅助机构,所述牵引绳、转动轴承、转动盘及制动机构均设置于基架的内部,所述救援辅助机构固定安装于基架上,所述牵引绳缠绕在转动轴承上,所述转动盘固定安装于转动轴承上,所述制动机构用于起到限制转动轴承的转动作用。
7.便携式救助器还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有两个侧板及底板,所述侧板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板与所述转动盘的外圆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救援辅助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上,所述固定板的材质为钢板或铝板。
8.基架内配备一体式结构的固定板能够增加改便携式救助器的承载力,救援辅助机构固定安装于底板上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便携式救助器在施救时的稳定性;而制动机构同时作用在底板与转动盘之间的间隙能够使得转动盘在到达指定位置时减缓其转速,并最终停止转动,以便于防止在拉起被困者时发生转动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9.一体式结构的侧板与底板在侧向的方向上呈u形,所述两个侧板分别对应安装于转动轴承的两端上,所述侧板为三角形状。
10.在侧向的方向上呈u形的侧板与底板的设置能够很好地固定在转动轴承的两端上,将侧板设置成三角形状能够增加其一体式结构的固定板的强度。
11.所述制动机构包括第一按钮、第一弹簧、刹车块、卡栓、第二按钮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按钮用于控制刹车块的刹车制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架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刹车块上,所述刹车块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起到限制作用的卡接位,所述刹车块位于所述底板与转动盘之间的间隙上,所述第二按钮用于控制卡栓的取消
限位动作,所述第二按钮与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架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卡栓上。
12.制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为,转动盘和转动轴承在旋转的过程中,当第一次按下制动机构的第一按钮时,刹车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前滑动,并在滑动的同时,刹车块在第一个卡接位的位置上被卡栓卡住,此时刹车块正好在底板与转动盘之间的间隙上,并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减缓转动盘的转速,以起到控制基架下降速度的效果;当第二次按下制动机构的第一按钮时,卡栓取消掉对第一个卡接位的限位作用,同时刹车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继续向前滑动,直至刹车块在第二个卡接位的位置上被卡栓卡住,此时转动盘与刹车块的摩擦力更大,进而使得转动盘停止转动,以起到制动的效果;当救援工作完成后,按下第二按钮时,卡栓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沿第二弹簧的方向运动,卡栓运动的同时取消掉对刹车块的所有限位作用,而刹车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13.所述救援辅助机构包括有用于救援的钢绳套以及破窗器,所述钢绳套安装有用于固定被困者的扣锁,所述破窗器设有割刀及沟槽,所述割刀安装于沟槽上。
14.对被困者进行施救时,通过钢绳套上的扣锁将钢绳套与被困者固定;沟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起到安全性的作用,以用于防止在救援时割刀不小心对被困者造成二次损伤,根据被困者的情况,通过割刀能够割断困住被困者的藤蔓或者落水的绳子或车辆落水的安全带等,进一步降低施救难度。
15.便携式救助器还包括有用于起到固定作用的钢钉和/或回形卡锁,所述钢钉固定于所述牵引绳上,所述回形卡锁固定于所述牵引绳上。
16.根据复杂山势地形的需要,若周围有石头、树木的情况下,通过回形卡锁将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好;若周围只有岩石没有可供回形卡锁固定的地方,通过钢钉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岩石裂缝中,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加便携式救助器的适用性。
17.所述转动盘与转动轴承之间为同心圆设置。
18.同心圆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动盘跟着转动轴承一同旋转。
19.所述牵引绳为钢绳。
20.钢绳能够更好地增加牵引的承载力,使得在施救时不易断裂或者缠绕,进一步增加了便携式救助器的安全性。
21.便携式救助器还包括有探照灯、电源、二氧化碳气瓶、气囊、用于控制二氧化碳气瓶的气阀门、以及用于控制转动轴承进而收起牵引绳的收绳把手,所述探照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气瓶与气囊连接,所述探照灯、电源、二氧化碳气瓶、气囊以及气阀门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架上。
22.在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还可以通过探照灯增加周围光线;当遇到山洪爆发时,还可以通过气阀门控制二氧化碳气瓶开启,使得二氧化碳充满气囊,以用于对落水的被困者进行施救,当被困者抓住基架,再通过牵引绳将被困者拉回岸上;救助完成后,通过收绳把手使得牵引绳重新缠绕在转动轴承上,便能完成收绳的动作,进一步增加了便捷性。
23.便携式救助器还包括有若干个用于装配各类工具的夹槽,所述夹槽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架上。
24.夹槽可以装配扳手、钢产、起子等一系列的其他工具,进一步使得便携式救助器的使用更加广泛。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6.便携式救助器的工作原理为,将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好,转动轴承随着重力或其它力的作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转动盘随着转动轴承一同旋转,由于牵引绳缠绕在转动轴承上,基架相对于牵引绳固定的一端变远,从而使基架带动救援辅助机构完成伸长的动作,当基架带动救援辅助机构到救援所指定的位置时,制动机构作用于转动盘上以用于减缓转动盘的转动,并使与转动盘一同旋转的转动轴承停止旋转,在基架到达指定救援位置后,救援辅助机构对被困者进行固定,或者依据被困状况进行施救,固定完成后再通过牵引绳将被困者救回,该便携式救助器还能运用在高层楼房、山洪、地势坍塌等特殊情况下使用。
27.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便携式救助器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能够通过牵引绳及救援辅助机构对被困者进行施救,操作起来较为方便,放在背包内或斜跨身上不占用空间,不额外增加在野外徒步探索时的重量,携带轻便。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救助器的内部主视结构图;
29.图2是图1中制动机构的结构放大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救助器的内部侧视结构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救助器的外部主视结构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救助器的外部主视结构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基架,20、救助装置,21、牵引绳,22、转动轴承,23、转动盘,24、制动机构,25、救援辅助机构,30、固定板,31、侧板,32、底板,41、第一按钮,42、第一弹簧,43、刹车块,44、卡栓,45、卡接位,46、第二按钮,47、第二弹簧,51、钢绳套,52、破窗器,53、割刀,54、扣锁,60、钢钉,61、回形卡锁,70、探照灯,71、电源,72、二氧化碳气瓶,73、气囊,74、气阀门,75、收绳把手,80、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6.如图1、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救助器,包括基架10及救助装置20,救助装置20安装于基架10上,救助装置20包括牵引绳21、转动轴承22、转动盘23、制动机构24及救援辅助机构25,牵引绳21、转动轴承22、转动盘23及制动机构24均设置于基架10的内部,救援辅助机构25固定安装于基架10上,牵引绳21缠绕在转动轴承22上,转动盘23固定安装于转动轴承22上,制动机构24用于起到限制转动轴承22的转动作用。
37.请参阅图1、图4、图5,救援辅助机构25包括有用于救援的钢绳套51以及破窗器52,钢绳套51安装有用于固定被困者的扣锁54,破窗器52设有割刀53及沟槽,割刀53安装于沟槽上。
38.所述救援辅助机构包括有用于救援的钢绳套以及破窗器,所述破窗器设有割刀及沟槽,所述割刀安装于沟槽上。
39.请继续参阅图1,转动盘23与转动轴承22之间为同心圆设置;牵引绳21为钢绳。
40.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制动机构24包括按钮41、弹簧42、刹车块43及卡栓44,按
钮41用于控制刹车块43的刹车制动及复位,弹簧4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基架10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刹车块43上,所述刹车块43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起到限制作用的卡接位45,刹车块43位于底板32与转动盘23之间的间隙上。
41.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所述制动机构24包括第一按钮41、第一弹簧42、刹车块43、卡栓44、第二按钮46及第二弹簧47,第一按钮41用于控制刹车块43的刹车制动,第一弹簧4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基架10上,第一弹簧4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刹车块43上,刹车块43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起到限制作用的卡接位45,刹车块43位于底板32与转动盘23之间的间隙上,第二按钮46用于控制卡栓44的取消限位动作,第二按钮46与第二弹簧47连接,第二弹簧47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基架10上,第二弹簧4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卡栓44上。
42.请继续参阅图1、图2,便携式救助器还包括有固定板、用于起到固定作用的钢钉60和/或回形卡锁61,固定板包括有两个侧板31及底板32,侧板31与底板32为一体式结构,底板32与转动盘23的外圆周之间设有间隙,救援辅助机构25固定安装于底板32上,固定板的材质为钢板或铝板;一体式结构的侧板31与底板32在侧向的方向上呈u形,两个侧板31分别对应安装于转动轴承22的两端上,侧板31为三角形状;钢钉60固定于牵引绳21上,回形卡锁61固定于牵引绳21上。
43.请参阅图4、图5,便携式救助器还包括有探照灯70、电源71、二氧化碳气瓶72、气囊73、用于控制二氧化碳气瓶72的气阀门74、以及用于控制转动轴承22进而收起牵引绳21的收绳把手75,探照灯70与电源71电性连接,二氧化碳气瓶72与气囊73连接,探照灯70、电源71、二氧化碳气瓶72、气囊73以及气阀门74均固定安装于基架10上。
44.请继续参阅图4,便携式救助器还包括有若干个用于装配各类工具的夹槽80,夹槽80固定安装于基架10上。
45.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46.1、便携式救助器的工作原理为,将牵引绳21的一端固定好,转动轴承22随着重力或其它力的作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转动盘23随着转动轴承22一同旋转,由于牵引绳21缠绕在转动轴承22上,基架10相对于牵引绳21固定的一端变远,从而使基架10带动救援辅助机构25完成伸长的动作,当基架10带动救援辅助机构25到救援所指定的位置时,制动机构24作用于转动盘23上以用于减缓转动盘23的转动,并使与转动盘23一同旋转的转动轴承22停止旋转,在基架10到达指定救援位置后,救援辅助机构25对被困者进行固定,或者依据被困状况进行施救,固定完成后再通过牵引绳21将被困者救回,该便携式救助器还能运用在高层楼房、山洪、地势坍塌等特殊情况下使用;
47.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便携式救助器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能够通过牵引绳21及救援辅助机构25对被困者进行施救,操作起来较为方便,放在背包内或斜跨身上不占用空间,不额外增加在野外徒步探索时的重量,携带轻便。
48.2、基架10内配备一体式结构的固定板能够增加改便携式救助器的承载力,救援辅助机构25固定安装于底板32上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便携式救助器在施救时的稳定性;而制动机构24同时作用在底板32与转动盘23之间的间隙能够使得转动盘23在到达指定位置时减缓其转速,并最终停止转动,以便于防止在拉起被困者时发生转动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49.3、在侧向的方向上呈u形的侧板31与底板32的设置能够很好地固定在转动轴承22
的两端上,将侧板31设置成三角形状能够增加其一体式结构的固定板的强度。
50.4、制动机构24的工作原理为,转动盘23和转动轴承22在旋转的过程中,当第一次按下制动机构24的第一按钮41时,刹车块43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向前滑动,并在滑动的同时,刹车块43在第一个卡接位45a的位置上被卡栓44卡住,此时刹车块43正好在底板32与转动盘23之间的间隙上,并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减缓转动盘23的转速,以起到控制基架10的下降速度的效果;当第二次按下制动机构24的第一按钮41时,卡栓44取消掉对第一个卡接位45a的限位作用,同时刹车块43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继续向前滑动,直至刹车块43在第二个卡接位45b的位置上被卡栓44卡住,此时转动盘23与刹车块43的摩擦力更大,进而使得转动盘23停止转动,以起到制动的效果;当救援工作完成后,按下第二按钮46时,卡栓44在第二弹簧47的作用下沿第二弹簧47的方向运动,卡栓44运动的同时取消掉对刹车块43的所有限位作用,而刹车块43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复位。
51.5、对被困者进行施救时,通过钢绳套51上的扣锁54将钢绳套51与被困者固定;沟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起到安全性的作用,以用于防止在救援时割刀53不小心对被困者造成二次损伤,根据被困者的情况,通过割刀53能够割断困住被困者的藤蔓或者落水的绳子或车辆落水的安全带等,进一步降低施救难度。
52.6、根据复杂山势地形的需要,若周围有石头、树木的情况下,通过回形卡锁61将牵引绳21的一端固定好;若周围只有岩石没有可供回形卡锁61固定的地方,通过钢钉60牵引绳21的一端固定在岩石裂缝中,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加便携式救助器的适用性。
53.7、同心圆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动盘23跟着转动轴承22一同旋转。
54.8、钢绳能够更好地增加牵引的承载力,使得在施救时不易断裂或者缠绕,进一步增加了便携式救助器的安全性。
55.9、在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还可以通过探照灯70增加周围光线;当遇到山洪爆发时,还可以通过气阀门74控制二氧化碳气瓶72开启,使得二氧化碳充满气囊73,以用于对落水的被困者进行施救,当被困者抓住基架10,再通过牵引绳21将被困者拉回岸上;救助完成后,通过收绳把手75使得牵引绳21重新缠绕在转动轴承22上,便能完成收绳的动作,进一步增加了便捷性。
56.10、夹槽80可以装配扳手、钢产、起子等一系列的其他工具,进一步使得便携式救助器的使用更加广泛。
5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