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流救援系统及其船体移动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7264发布日期:2022-04-06 18: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流救援系统及其船体移动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消防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流救援系统及其船体移动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激流救援中因冲锋舟、橡皮艇被冲走冲翻,导致救援指战员牺牲的案例比比皆是。传统的救援船譬如冲锋舟、橡皮艇都是以舷外机为动力,在平缓水面救援很好,但是在激流水域中需要实时根据水流情况对救援船的移动速度和距离进行精准控制,但操作舷外机则对舷外机功率和舵手操作水平要求很高,舵手操作稍微不慎或是水流突然加急就会导致救援船被水冲走和倒翻,救援人员生命安全难以保障,极易导致救援人员落水牺牲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能精准控制救援船在激流水域中的移动速度和距离,能有效避免救援船在激流救援中被冲走或倒翻,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激流救援系统及其船体移动换向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激流救援系统,包括救援船、船体移动换向装置和绳索牵引装置;所述船体移动换向装置匹配安装于所述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上,其包括舱板钳、托架、操舵摩擦调节杆、固定座、操纵杆和导流板;所述舱板钳匹配安装于所述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上;所述托架匹配安装于所述舱板钳靠所述救援船外侧的一端;所述操舵摩擦调节杆匹配竖直安装于所述托架上,其一端向所述托架上方伸出且伸出端匹配安装有所述固定座,另一端向所述托架下方伸出且伸出端匹配安装有所述导流板;所述操纵杆一端匹配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伸向所述救援船的舱内;舱内舵手通过操作所述操纵杆来调整所述导流板与水流的冲击角度,并利用水流冲击所述导流板产生垂直于河流方向的力来推动所述救援船朝垂直于河流方向移动;所述绳索牵引装置安装在河岸上且通过牵引绳索与所述救援船的船头连接,所述绳索牵引装置通过收放所述牵引绳索对所述救援船进行牵引。
5.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匹配安装于所述操舵摩擦调节杆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凸伸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操舵摩擦调节杆的一端匹配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操纵杆的一端匹配设有操纵杆手柄,另一端匹配安装有固定套并通过所述固定套活动套接于所述固定轴上;当将所述操纵杆调整至工作状态时,通过在所述固定轴设有外螺纹的一端匹配安装压紧螺母座将所述固定套与所述固定轴锁紧固定,当松开所述压紧螺母座时,可将所述操纵杆调整至竖直状态完成收纳;所述压紧螺母座的一端匹配设有旋拧手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固定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
6.优选的,所述救援船的船头外部匹配设有船体把手且位于所述船体把手下侧匹配设有船体牵引环;所述牵引绳索的一端连接所述绳索牵引装置,另一端安装有绳索挂钩并
通过所述绳索挂钩与所述船体牵引环匹配连接。
7.优选的,所述绳索牵引装置采用双向自锁式绞盘机且外侧还匹配设有便于悬挂绳索的备用挂钩。
8.优选的,所述舱板钳包括基部和匹配连接于所述基部一侧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部,另一端通过螺纹匹配安装有压紧螺钉;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基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厚度相适应的卡持空间;所述压紧螺钉水平穿过所述卡持部,其一端匹配铰接有舱板钳手柄,另一端伸向所述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内侧面;当旋拧所述舱板钳手柄时,可将所述压紧螺钉的另一端压紧于所述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内侧面,以将所述舱板钳与所述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锁紧固定。
9.优选的,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基部,相对另一端为开口式套管且在开口相对两侧匹配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操纵杆竖直穿过所述开口式套管并通过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开口式套管锁紧固定。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船体移动换向装置,安装在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上且包括舱板钳、托架、操舵摩擦调节杆、固定座、操纵杆和导流板;所述舱板钳匹配安装于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上;所述托架匹配安装于所述舱板钳靠救援船外侧的一端;所述操舵摩擦调节杆匹配竖直安装于所述托架上,其一端向所述托架上方伸出且伸出端匹配安装有所述固定座,另一端向所述托架下方伸出且伸出端匹配安装有所述导流板;所述操纵杆的一端匹配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伸向救援船的舱内;舱内舵手通过操作所述操纵杆来调整所述导流板与水流的冲击角度,并利用水流冲击所述导流板产生垂直于河流方向的力来推动救援船朝垂直于河流方向移动。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操舵摩擦调节杆,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凸伸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操舵摩擦调节杆的一端匹配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操纵杆的一端匹配设有操纵杆手柄,另一端匹配安装有固定套并通过所述固定套活动套接于所述固定轴上;当将所述操纵杆调整至工作状态时,通过在所述固定轴设有外螺纹的一端匹配安装压紧螺母座将所述固定套与所述固定轴锁紧固定,当松开所述压紧螺母座时,可将所述操纵杆调整至竖直状态完成收纳;所述压紧螺母座的一端匹配设有旋拧手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固定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
12.优选的,所述舱板钳包括基部和匹配连接于所述基部一侧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基部,另一端通过螺纹匹配安装有压紧螺钉;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基部之间形成有与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厚度相适应的卡持空间;所述压紧螺钉水平穿过所述卡持部,其一端匹配安装有舱板钳手柄,另一端伸向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内侧面;当旋转所述舱板钳手柄时,可将所述压紧螺钉的另一端压紧于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内侧面,以将所述舱板钳与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固定。
13.优选的,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基部,相对另一端为开口式套管且在开口相对两侧匹配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操纵杆竖直穿过所述开口式套管并通过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开口式套管锁紧固定。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激流救援系统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船体移动换向装置和绳索牵引装置,来依靠水流的冲击力和绳索牵引实现救援船在激流中向任何
方向移动,可以精准控制救援船在激流水域中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保证救援船在使用中不会被冲走或倒翻,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
16.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船在水流行进过程中船头始终处于逆流方向,通过绳索牵引装置能避免救援船被冲走和冲翻的危险。
17.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船在垂直河流方向上的动力是依靠河流的冲击力,水流越急冲击力也大,操作也越容易,而在河流方向上靠绳索牵引装置来移动救援船,救援船的移动速度和距离可以精准控制。
18.本实用新型船体移动换向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巧妙,能够快速快捷的安装在救援船的船尾后舷板上,拆卸收纳也方便,舱内舵手能通过操作操纵杆来调整导流板与水流的冲击角度,以利用水流冲击导流板而产生垂直于河流方向的力来推动救援船朝垂直于河流方向移动,实现安全平稳靠岸。
19.本实用新型是一套全新的救援船操作系统,所使用的原理和理念与原有的救援船采用舷外机完全不同,主要适用于激流救援,正好弥补了原来的救援船采用舷外机在激流救援中存在的短板;并且本实用新型船体移动换向装置还能与原来救援船的舷外机配合成套,可实现各种复杂水域的救援。
20.本实用新型能解决激流状态下各种救援系统(比如冲锋舟、橡皮艇等)的安全使用难题,能够有效保证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激流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激流救援系统的船体移动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激流救援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激流救援系统的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激流救援系统的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激流救援系统的使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32.如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激流救援系统,包括救援船1、船体移动换向装置2和绳索牵引装置3。
33.该救援船1采用橡皮艇、冲锋舟等船体,可漂浮于水面;其中,该救援船1在船头外侧的中上部匹配设置有船体把手11且在位于船体把手11下侧匹配设置有船体牵引环12。
34.该船体移动换向装置2匹配安装于该救援船1的船尾后舷板中部,其包括舱板钳21、托架22、舱板钳手柄23、操舵摩擦调节杆24、固定座25、操纵杆26和导流板27。
35.该舱板钳21包括基部211和匹配连接于该基部211顶端一侧的卡持部212。该基部211成垂直状态,该卡持部212的一端水平与该基部211的顶端连接为一体,该卡持部212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后形成与救援船1的船尾后舷板匹配贴合的弯曲状;该卡持部212与该基部211的上部之间形成有与该救援船1的船尾后舷板厚度相适应的卡持空间;同时,该卡持部212成弯曲状的一端末端还通过螺纹水平安装有压紧螺钉213;该压紧螺钉213水平穿过该卡持部212成弯曲状的一端,其靠近基部211的一端为压紧螺帽且与救援船1的船尾后舷板内侧面压接。
36.该托架22匹配安装于该舱板钳21的基部211背向卡持部212的一侧,其包括上托架221和下托架222;该上托架221匹配安装于该基部211的顶端背向卡持部212的一侧,该下托架222匹配安装于该基部211的底端背向卡持部212的一侧。其中,该上托架221的一端与该基部211的顶端连接,相对另一端为开口式套管结构且在开口相对两侧的外管壁上匹配对称设置有紧固螺钉;该下托架222的一端与该基部211的底端连接,相对另一端为开口式套管结构且在开口相对两侧的外管壁上也匹配对称设置有紧固螺钉。
37.该舱板钳手柄23匹配铰接于该压紧螺钉213远离基部211的一端,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舱板钳手柄23可使压紧螺钉213在水平方向位移,以实现压紧螺钉213与救援船1的船尾后舷板内侧面压紧和脱离。
38.该操舵摩擦调节杆24自上而下依次竖直穿过该托架22的上托架221和下托架222为开口式套管结构的一端,其一端向上托架221上方伸出,另一端向下托架222下方伸出;该操舵摩擦调节杆24在调整好向上托架221上方和下托架222下方伸出的长度后,通过拧紧该上托架221和下托架222上的紧固螺钉进行锁紧固定。
39.该固定座25匹配安装于该操舵摩擦调节杆24向上托架221上方伸出的一端;其中,该固定座25一端安装于该操舵摩擦调节杆24,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凸伸有固定轴;该固定轴远离操舵摩擦调节杆24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
40.该操纵杆26匹配安装于该固定座25上,其一端匹配安装有固定套261,另一端匹配设有操纵杆手柄262;该固定套261匹配活动套接于该固定座25的固定轴上并通过在固定座25的固定轴设有外螺纹的一端匹配安装压紧螺母座28锁紧固定;该压紧螺母座28的一端匹配设有旋拧手柄,另一端匹配设有与固定座25的固定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当松开压紧螺母座28时,可往下扳动操纵杆26使其成竖直状态收纳。
41.该导流板27匹配安装于该操舵摩擦调节杆24向托架22的下托架222下方伸出的一端;其中,该导流板27的一端上部侧面匹配安装有导流板安装座271并通过导流板安装座271匹配安装于该操舵摩擦调节杆24向托架22的下托架222下方伸出的一端。
42.该绳索牵引装置3固定在河岸的树木或者在河岸制作的固定支点4上,其采用双向自锁式绞盘机;该绳索牵引装置3包括绞线支座31、绞线轮32、绞线手柄33和牵引绳索34;其中,该绞线支座31匹配固定在河岸的树木或者在河岸制作的固定支点4上;该绞线轮32匹配安装在绞线支座31上并设置有自锁机构;该绞线手柄33安装在该绞线支座31一侧外部且一端与该绞线轮32的转轴匹配连接;该牵引绳索34的一端固定在绞线轮32上,另一端匹配安装有绳索挂钩341;通过通过手摇绞线手柄33可实现绞线轮32逆时针或顺势旋转,以实现牵引绳索34的收线或放线动作。同时,该绞线支座31的后部外壁还匹配设置有一对备用挂钩311,当在岸边无法找到合适固定支点4时,可在河岸的树木上捆绑上绳索,然后将绳索牵引装置3通过备用挂钩311挂在捆绳索上,以实现绳索牵引装置3的固定。
4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
44.如图6所示,当激流救援系统在激流中逆流或顺流行驶时,通过操作安装在救援船1的船尾后舷板上的船体移动换向装置2的操纵杆26来改变导流板27与水流的冲击角度,利用水流从不同角度冲击导流板27的力(例如图6中f0、f1和f2)而最终产生垂直于河流方向的力,来推动激流救援系统在垂直于河流方向移动;将绳索牵引装置2固定在河岸的树木或者在河岸制作的固定支点4上,主要通过收、放牵引绳索34实现激流救援系统在河流上移动,牵引绳索34长度一般不低于河两岸距离的两倍,通过激流救援系统上操作船体移动换向装置2的人员与岸边操作绳索牵引装置2的人员配合,以达到激流救援系统在激流各个方向移动。
4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能精准控制救援船在激流水域中的移动速度和距离,能有效避免救援船在激流救援中被冲走或倒翻,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适于推广与应用。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