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

文档序号:29814984发布日期:2022-04-27 09:5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

1.本发明涉及船舶新能源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精进,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因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所能产生的效益的显著提升,其在船舶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已呈潮涌之势。救生筏是船舶上必不可少的救生设备之一,救生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航行船舶上,在船用救生设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救生设备比较,气胀式救生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气胀式救生筏由用橡胶材料制成的上下浮胎提供浮力,以双层防水尼龙布制成篷帐,用气体充胀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带有篷帐的小筏。救生筏体叠起后和属具一起存放在玻璃钢存放筒内。气胀式救生筏设计先进、结构紧密、安全性好、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成形迅速,故被广泛地用于海上各类民用和军用船舶。但是,现有的救生筏不具备动力设施和自发电功能,因此,虽然其安全性很高,但是救生措施还停留在等待救援的基础上,人很难完成自救。
4.现有技术公开的同名专利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cn108909984a),该发明通过薄膜光伏电池板、发电风扇和发电装置为蓄电箱提供电力,从而具备稳定的电力基础,可以为驱动装置提供电力,具备了完整的动力系统,没有复杂的转向机构,易于控制;该发明还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新能源发电,可以持续的提供电力,从而可以支持更多的救生用电力设备,从而提供更多的生存需求和更快捷的救援。但其没有能够提高整个救生筏在水面上的重心稳定效果和驱赶大型水生生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以解决救生筏在水面上的重心不稳定和易遭受大型水生生物攻击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包括,上浮胎,上浮胎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圆环状结构,上浮胎的下部设有隔离防护层,隔离防护层的下部设有下浮胎,上浮胎的上部设有帐篷,帐篷上设有人员出入口,下浮胎的下部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具有配重环板,配重环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配重柱,配重柱具有中空弧形块状结构,配重环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支撑环,外支撑环具有弧形弯板结构,外支撑环的圆弧角度为120
°
,外支撑环的内侧设有内支撑环,内支撑环的一侧面通过弹簧件与外支撑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内支撑环的结构与所支撑环的结构相同;该救生筏能够在船舶遇难时对落水人员进行救助,并且通过配重柱的配重保证装置在水中的重心稳定性,防止因人员的活动导致救生筏在水中重心不稳造成倾覆,也通过配重环板来避免装置底部被撞击损坏,例如遭遇暗礁或遭受大型水生生物攻击;在配重环
板内侧设置外支撑环,可以为配重环板提供内部支撑,降低配重环板受冲击产生的形变大小,例如,配重环板外侧与礁石发生碰撞易导致自身的形变;而在外支撑环内设有的内支撑环,可以在配重环板受到冲击力时,内支撑环相互抵接,互相之间形成闭环,以此来为外支撑环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外部所受力进行动能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冲击力大小并且减少了配重环板的形变量;同时,通过弹簧件连接的内支撑环能够在水中波流的冲击下,带动其自身产生位移,有助于其在水中形成周期性的晃动或震动,以此来带动周围水体形成波纹,波纹会对照射到水体的光线产生干涉,进而能够使附近的水生生物远离救生筏,从而降低一些大型水生生物攻击救生筏的风险。
7.隔离防护层上设有密封口,隔离防护层的内部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具有上防护板,上防护板具有圆板状结构,上防护板的直径与隔离防护层的外径相同;隔离防护层内部还填充有海绵圈,海绵圈设于防护外圈的外侧;隔离防护层内部的防护组件的上防护板下方设有防护外圈,防护外圈具有内凹的圆环状结构,防护外圈的下方设有下防护板,下防护板和上防护板结构和大小相同,防护外圈的内部设有防护内圈,防护内圈具有圆环状结构,防护外圈和防护内圈通过防护连接板固定连接,防护外圈和防护内圈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防护孔;隔离防护层和上防护板、下防护板及其内部结构的设计,既能够将上浮胎和下浮胎之间形成一个分离空间,又能够使上浮胎和下浮胎互相分离,实现上浮胎和下浮胎的分别充气和放气,使充气和放弃效率获得了提升的同时避免任一浮胎破裂导致装置浮力消失;隔离防护层选用透水材质,并在其内部通过隔水袋放置有救生物资,例如应急饮用水包、压缩饼干、保暖救生衣和闪光灯等能够增加人员在海上的独自生存时间和提高被救援几率的物品;上防护板、下防护板能够对救生筏底部即上浮胎和下浮胎底部起到加强和承重的作用,上防护板、下防护板优先选用木质或空心塑料的材质,内防护圈和外防护圈优先选用橡胶材质,选用的轻质材料能够降低救生筏的总体质量,便于运输和投放,同时,橡胶材质的内防护圈和外防护圈也可以起到抗氧化和海水腐蚀的效果;防护外圈外侧的海绵圈,可以相对于上防护板和下防护板起到减震的效果,增加被救人员在救生筏上的舒适度;内防护圈、外防护圈和防护孔能够对进入到内防护圈、外防护圈的水流起到一定的能量消耗,降低其流动性,在降低水流流动性的前提下,上浮胎往下方隔离防护层内部的温度传递速率降低,即起到减少上浮胎底部温度流失的效果。
8.防护内圈内设有海水电池,配重组件的下方设有推力组件,推力组件与海水电池电性连接;推力组件具有两个推力筒,并且分别使用一个电机带动,通过调节某一电机的速率来实现救生筏的转向,海水电池则可以通过海水作为电解质对推力组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通过设有的配重组件,能够提高整个救生筏在水面上的重心稳定效果,减少因海浪波动造成救生筏整体过量晃动的问题,同时,配重组件会对照射到水下的光线形成干涉,进而能够使附近的水生生物远离救生筏,从而降低一些大型水生生物攻击救生筏的风险;2. 该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通过隔离防护层和上防护板、下防护板及其内部
结构的设计,能够对进入到内防护圈、外防护圈的水流起到一定的能量消耗,降低其流动性,在降低水流流动性的前提下,上浮胎往下方隔离防护层内部的温度传递速率降低,即起到减少上浮胎底部温度流失的效果。
10.3. 该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通过设有的推力组件能够实现救生筏的转向,同时设有的海水电池则可以通过海水作为电解质对推力组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防护外圈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护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图2所示配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配重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
ⅰ‑ⅰ
的放大图。
12.图中:1、上浮胎;11、下浮胎;12、隔离防护层;13、密封口;14、推力组件;15、帐篷;16、人员出入口;2、配重组件;21、配重柱;22、配重环板;23、外支撑环;24、内支撑环;25、弹簧件; 3、防护组件;31、上防护板;32、下防护板;33、防护外圈;34、防护内圈;35、防护连接板;36、防护孔;37、海绵圈;38、海水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请参阅图1、图2、图5、图6、图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包括,上浮胎1,上浮胎1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圆环状结构,上浮胎1的下部设有隔离防护层12,隔离防护层12的下部设有下浮胎11,上浮胎1的上部设有帐篷15,帐篷15上设有人员出入口16,下浮胎11的下部设有配重组件2,配重组件2具有配重环板22,配重环板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配重柱21,配重柱21具有中空弧形块状结构,配重环板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支撑环23,外支撑环23具有弧形弯板结构,外支撑环23的圆弧角度为120
°
,外支撑环23的内侧设有内支撑环24,内支撑环24的一侧面通过弹簧件25与外支撑环2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内支撑环24的结构与所支撑环的结构相同;通过配重柱21的配重保证装置在水中的重心稳定性,防止因人员的活动导致救生筏在水中重心不稳造成倾覆,也通过配重环板22来避免装置底部被撞击损坏,例如遭遇暗礁或遭受大型水生生物攻击;在配重环板22内侧设置外支撑环23,可以为配重环板22提供内部支撑,降低配重环板22受冲击产生的形变大小,例如,配重环板22外侧与礁石发生碰撞易导致自身的形变;而在外支撑环23内设有的内支撑环24,可以在配重环板22受到冲击力时,内支撑环24相互抵接,互相之间形成闭环,以此来为外支撑环23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效
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外部所受力进行动能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冲击力大小并且减少了配重环板22的形变量;同时,通过弹簧件25连接的内支撑环24能够在水中波流的冲击下,带动其自身产生位移,有助于其在水中形成周期性的晃动或震动,以此来带动周围水体形成波纹,波纹会对照射到水体的光线产生干涉,进而能够使附近的水生生物远离救生筏,从而降低一些大型水生生物攻击救生筏的风险。
15.请参阅图1-4,隔离防护层12上设有密封口13,隔离防护层12的内部设有防护组件3,防护组件3具有上防护板31,上防护板31具有圆板状结构,上防护板31的直径与隔离防护层12的外径相同;隔离防护层12内部还填充有海绵圈37,海绵圈37设于防护外圈33的外侧;隔离防护层12内部的防护组件3的上防护板31下方设有防护外圈33,防护外圈33具有内凹的圆环状结构,防护外圈33的下方设有下防护板32,下防护板32和上防护板31结构和大小相同,防护外圈33的内部设有防护内圈34,防护内圈34具有圆环状结构,防护外圈33和防护内圈34通过防护连接板35固定连接,防护外圈33和防护内圈34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防护孔36;隔离防护层12和上防护板31、下防护板32及其内部结构的设计,既能够将上浮胎1和下浮胎11之间形成一个分离空间,又能够使上浮胎1和下浮胎11互相分离,实现上浮胎1和下浮胎11的分别充气和放气,使充气和放弃效率获得了提升的同时避免任一浮胎破裂导致装置浮力消失;隔离防护层12选用透水材质,并在其内部通过隔水袋放置有救生物资,例如应急饮用水包、压缩饼干、保暖救生衣和闪光灯等能够增加人员在海上的独自生存时间和提高被救援几率的物品;上防护板31、下防护板32能够对救生筏底部即上浮胎1和下浮胎11底部起到加强和承重的作用,上防护板31、下防护板32优先选用木质或空心塑料的材质,内防护圈和外防护圈优先选用橡胶材质,选用的轻质材料能够降低救生筏的总体质量,便于运输和投放,同时,橡胶材质的内防护圈和外防护圈也可以起到抗氧化和海水腐蚀的效果;防护外圈33外侧的海绵圈37,可以相对于上防护板31和下防护板32起到减震的效果,增加被救人员在救生筏上的舒适度;内防护圈、外防护圈和防护孔36能够对进入到内防护圈、外防护圈的水流起到一定的能量消耗,降低其流动性,在降低水流流动性的前提下,上浮胎1往下方隔离防护层12内部的温度传递速率降低,即起到减少上浮胎1底部温度流失的效果。
16.请参阅图1-4,防护内圈34内设有海水电池38,配重组件2的下方设有推力组件14,推力组件14与海水电池38电性连接;推力组件14具有两个推力筒,并且分别使用一个电机带动,通过调节某一电机的速率来实现救生筏的转向,海水电池38则可以通过海水作为电解质对推力组件14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17.工作原理:该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在未充气时,存放于存放筒中,船舶遇难时可通过救生筏投放设施直接投放入水中,利用静水压力释放器释放出救生筏,然后存放筒内部的充气系统对救生筏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落难人员可以爬上救生筏,其后通过救生筏内的控制系统对推力组件14进行控制,也能够通过密封口13来取出存放于隔离防护层12内部的物资,随后落难人员可原地等待救援,或通过控制推力组件14移动到易被救援的位置。
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