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555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中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水中救护装置。
现有的救生圈、救生衣、救生包……多种多样,大致分两个类型一个类型是直接用比重小的轻质材料制成,另一个类型是用软质不透气材料做成气囊,使用之前先充气。其优点是增大排水量,产生浮力使游泳者或落水者的头部露出水面,起到安全保护和自救作用,其缺陷是体积大,携带不便。对已学会游泳的人来说,携带上述救生装置游泳很不方便。如果要潜入水中救人,根本不能携带上述装置,因而不能有效地进行救护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中救护装置,做到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用软质不透气材料做成气囊,气囊下装有液压缸,液压缸上有排气阀和加液阀,内装有 丁烷,或液氨等易气化物质。气囊根据需要可以做成救生生圈,或救生腰带、救生背带,救生衣,救生球,救生包等各种形状,上述装置统称为救生器。
游泳时将救生器系带在身上,一旦发生溺水险情或需要救助他人时,旋动液压缸上的排气阀,缸内的液状物质立即汽化并充满气囊,产生浮力使人上升到水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来源于下列两个方程。
一、根据克拉珀龙方程,当液体气化时,体积增大。
PV= (M)/(μ) RT二、由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液体的沸点和气化热计算任意温度时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方程Lg760-LgP2°= (-ΔHV)/(2.303R) ( 1/(Tb) - 1/(T2) )其中P2°——某一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大气压)ΔHV——纯组分的摩尔气化热(卡/摩)R——气体常数(1.987卡/k.摩)Tb——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k)T2——某一温度(k)现在假设水温为30℃左右,救生器液压缸中灌装正丁烷时,按上述方程进行理论计算1、正丁烷在30℃时的饱和气压P2°已知 ΔHV=5320.3(卡/摩)Tb=271.5(k) R=1.987(卡/k.摩)当T2=303(k)时,求P2°。
解上述数据代入方程Lg760-LgP2°= (-ΔHV)/(2.303R) ( 1/(Tb) - 1/(T2) )
求得P=2117(毫米汞柱)=2.787(大气压)由上可知,当救生器在30℃水中5米深处时,气囊所受外界压强约为1.5大气压,正丁烷的饱和气压P2°远远大于气囊外界压强,因此能快速气化。
2、如果设计救生器气囊充气后的排水量为3升,当救生器处于30℃水中5米深处,求正丁烷气化产生3升气体所需的液体质量。
已知 P=1.5(大气压)V=3(升)μ=58(克/摩)T=303(k)R=0.082(大气压·升/k·摩)代入方程 PV= (M)/(μ) RT求得M=10.5(克)以上计算表明只要在救生器液压缸中灌装10.5克正丁烷,在气化后就能使气囊在5米深处胀大3升,产生约30牛顿的浮力使人上升到水面。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果在救生器液压缸中灌装液氨,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只要3.08克液氨就可以了。另外,液压缸中还可灌装二氧化硫、氯甲烷等易气化物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改装成水底打捞装置。首先将它系于沉物上,然后打开液压缸的排气阀,即可使沉物上浮。用于打捞装置时,一般在液压缸中灌装液氨、丙烯、固态二氧化碳等易气化物质。
液压缸上的排气阀可采用球阀、旋阀或类似气体打火机上的按钮阀。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质量小,携带方便等特点,是进行水下救护、自救和打捞工作的理想器具。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而提出的救生器结构简图。
图2是救生器排气阀(球阀)剖视图图3是救生器加液阀剖视图。
图4是液压缸并联救生器结构简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特征是装有 丁烷的液压缸〔1〕的下部安有加液阀〔2〕,上部安有排气阀〔3〕,气囊〔5〕通过接头〔4〕连接在排气阀〔3〕出口处。接头〔4〕可以采用法兰盘联接,也可以采用管螺纹联接或其它联接方式,如果气囊〔5〕与排气阀〔3〕直接连接,省略接头〔4〕,则需要在气囊〔5〕上安装放气阀〔6〕。
如图2所示,排气阀〔3〕的阀体〔31〕紧固在液压缸〔1〕的出口〔11〕上,带手柄〔35〕的阀杆〔34〕与球形阀蕊〔32〕固接为一体,通过球形阀蕊〔32〕的球心有一条与阀杆〔34〕中心线相垂直的通孔〔36〕。球形阀蕊〔32〕与液压缸出口〔11〕之间间有密封环〔33〕,与阀体〔31〕之间有密封环〔37〕。当排气阀〔3〕关闭时,手柄〔35〕处于水平方向,通孔〔36〕亦处于水平方向,液压缸出口〔11〕与排气阀出口〔38〕不连通。当旋转手柄〔35〕为垂直方向时,通道〔36〕也随之处于垂直方向,液压缸出口〔11〕通过通孔〔36〕与排气阀出口〔38〕相连通。这时,正丁烷通过排气阀〔3〕进入气囊〔5〕,使气囊胀大并产生浮力。
本实用新型可以再次使用,再次使用前首先要松开接头〔4〕,把气囊〔5〕中的气体排出,再重新用接头〔4〕连结到排气阀〔3〕上,关阀排气阀〔3〕,将装有正丁烷的液罐出口插进如图3所示的加液阀〔2〕中,即可向液压缸〔1〕灌装 丁烷。
在图3中,加液阀〔2〕的阀体〔21〕,紧固在液压缸〔1〕的含侧孔〔13〕的底面凸台〔12〕上,两者之间有密封环〔22〕,中部有密封凸块〔27〕的阀蕊〔24〕与阀体〔21〕之间为紧密滑动配合。阀蕊〔24〕的中心轴上有从侧面开口的液体通道〔25〕,密封凸块〔27〕与阀体〔21〕之间套有密封环〔23〕,阀蕊〔24〕顶部的导向杆〔26〕上套有弹簧〔28〕。在弹簧〔28〕的作用下,密封凸块〔27〕将密封环〔23〕紧紧地压在阀体〔21〕上,同间将液体通道〔25〕的出口,压入阀体〔21〕的中心孔内,从而使液压缸〔1〕不与外界连通而处于密闭状态,如果把装有丁烷的液罐出口插进加液阀〔2〕,将顶起阀蕊〔24〕,使液体通道〔25〕的出口离开阀体〔21〕,液罐内的丁烷将经过液体通道〔25〕和凸台〔12〕上的侧孔〔13〕而灌入液压缸〔1〕中。拿开液罐出口,在弹簧〔28〕的作用下,加液阀〔2〕又恢复密闭状态。
在图4中,两组液压缸〔1〕及其上的排气阀〔3〕,加液阀〔2〕关联为一体,共用一个气囊〔5〕及放气阀〔6〕。该救生器适用于下列情况假设一人在大海中遇险,第一次打开一个液压缸自救。待体力恢复后,打开放气阀〔6〕把气囊〔5〕中的气体放掉,以便轻装游泳前进。在以后的游进中,若再次发生危险,可以打开备用的第二个液压缸〔2〕,进行第二次自救。
权利要求1.一种水中救护用的救生器。其特征是装有丁烷的液压缸[1]的下部安有加液阀[2]。上部安有排气阀[3]。气囊[5]通过接头[4]连接在排气阀[3]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排气阀〔3〕(即球阀)的阀体〔31〕紧固在液压缸〔1〕的出口〔11〕上,带手柄〔35〕的阀杆〔34〕与球形阀蕊〔32〕固接为一体,通过球形阀蕊〔32〕的球心有一条与阀杆〔34〕中心线相垂直的通孔〔36〕,球形阀蕊〔32〕与液压缸出口〔11〕之间有密封环〔33〕,与阀体〔31〕之间有密封环〔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加液阀〔2〕的阀体〔21〕紧固在液压缸〔1〕的含侧孔〔13〕的底面凸台〔12〕上。两者之间有密封环〔22〕,中部有密封凸块〔27〕的阀蕊〔24〕与阀体〔21〕之间为紧密滑动配合,阀蕊〔24〕的中心轴上有从侧面开口的液体通道〔25〕,密封凸块〔27〕与阀体〔21〕之间套有密封环〔23〕,阀蕊〔24〕顶部的导向杆〔26〕上套有弹簧〔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接头〔4〕可以采用法兰盘联接,也可以采用螺纹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气囊〔5〕与排气阀〔3〕直接连接,气囊〔5〕上安装放气阀〔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两组液压缸〔1〕及其上的排气阀〔3〕,加液阀〔2〕并联为一体,共用一个气囊〔5〕及放气阀〔6〕。
专利摘要一种水中救护用的救生器。它是用软质不透气材料做成气囊。气囊下装有液压缸,液压缸上有排气阀和加液阀。内装有丁烷、或液氨等易气化物资。游泳时将救生器系在身上。一旦发生溺水险情或需要救助他人时,旋动液压缸上的排气阀,缸内的液状物质立即汽化并充满气囊。产生浮力使人上升到水面。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质量小,携带方便等特点。是进行水下救护、自救和打捞工作的理想器具。
文档编号B63C9/18GK2099085SQ91212518
公开日1992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15日
发明者周顺才 申请人:周顺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